1、在某次活动中,王某和李某两名女子不遵守规则,试图冲进某活动中心。期间,现场工作人员上前多次劝导,两人拒不配合,辱骂工作人员并扰乱现场秩序,后被工作人员和群众约束控制。目前,公安机关已对两人依法作出治安处罚。根据知识梳理,同学们对上述案例进行了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小艺:她们被治安处罚,所以受到了刑罚处罚
B.小平:她们的行为触犯了刑事法律规范,属于犯罪行为
C.小利:她们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D.小秦:她们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受到了行政制裁
2、8月23日宣布5亿美元对台军售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告诉我们要( )
①清醒认识发展中的困难,增强忧患意识②集中主要精力,加快军事力量的高速发展
③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增强抗风险能力④增强使命感,勇于担当民族复兴责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李某欠王某5万元钱,王某在多次与李某协商、追讨无果的情况下,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回欠款。这说明诉讼( )
A.是维护权益最常用的手段
B.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C.是维护我们权益的唯一手段
D.是一定能使自己获胜的方式
4、近年来,香港社会有“港独”分子打出“港独”旗号,成立“港独”组织,甚至进行暴力破坏活动。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港独’是没有出路的。”这是因为,“港独”分子 ( )
A.没有危机意识
B.损害集体利益
C.损害国家利益
D.破坏民族团结
5、某校八年级举行了“模拟法庭”活动,小涛扮演民事法庭的“小法官”,他要审理的案件可能是( )
A.实施抢劫
B.借钱不还
C.盗卖公民信息
D.谎报险情
6、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应该这样理解自由( )
①自由不是不受限制,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②规则束缚自由,突破规则是享受自由的重要前提
③自由离不开法律,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④自由是相对的,享受自己的自由不能损害他人的自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地贯穿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国家安全( )
①是国家所有工作的中心②涉及到国家生活的方方面面
③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④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让网络谣言止于智者最好的办法就是( )
A.提高媒介素养
B.学会信息节食
C.学会辨别网络信息
D.培养质疑精神
9、周某乘坐高铁强占他人座位,而且不听列车工作人员的劝阻,铁路公安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周某进行了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该案例告诉我们( )
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违反规则理应受罚②要强化自身规则意识,严于律己
③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④积极改进规则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小童每周都抽空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学校号召同学们向小童学习。下列同学的说法你赞同的是( )
A.小光说:我不相信他能一直坚持下去
B.小刚说:他做志愿者是为了能评上劳动之星
C.小美说:做志愿者是服务他人,幸福自我
D.小明说:做志愿者会影响学习,我才不做呢
11、某校开展了“向英雄致敬”特别活动,以下是八年级(1)班全体同学布置的“英雄展板”。对展板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致敬英雄:扎根边疆、投身教育事业40余年,为大山深处带去教育之光的张桂梅。 | 致敬英雄:在火灾中,把防毒面罩让给孩子,自己却受伤“变回了孩子”的消防员库学辉。 |
①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
②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同的责任
③只有人人承担应尽的责任,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④因为他们勇于承担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温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同学们的暑期生活丰富多彩,下列选项能概括以下对话内容的是( )
甲同学:这个暑假,我不仅向社区居民宣传安全用电知识,还去博物馆做了志愿者。
乙同学:这个暑假,我通过网络了解国内时政,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A.关注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B.了解社会,改变社会旧习俗
C.融入社会,致力于他人认可
D.服务社会,促进决策科学化
13、近年来,在国家实施“互联网十政务”推动下,各级地方政府举办的“网络问政”节目,官员近距离与网民对话,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这表明网络问政( )
A.有利于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B.拓宽了公民行使监督权、建议权的渠道
C.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了新平台
D.能够有效解决公民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于2023年9月1日正式施行。在该法审议过程中,公民可登录中国人大网查看草案审议稿,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据统计,围绕该法的制定,中国人大网累计收到近3000名网友提出的5000多条意见。这表明( )
①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
②互联网是汇集民意,扩大公民民主权利的强有力工具
③网络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④要积极改进规则,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22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在央视播出,节目带领同学们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聆听三代务林人经过60年的奋斗,在一片荒原上种植出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的故事,这能让同学们感觉到( )
A.承担责任就要放弃个人一切权利
B.只有人尽其责,才能共建和谐美丽社会
C.不应该承担那些没有任何回报的责任
D.承担责任只能获得精神的回报
16、某中学有一个“敞门图书馆”,无锁、无监控、书中亦无防盗磁条,借还自由。开馆多年来,近5000名学生借读,图书缺损率不到10%。设立此图书馆的目的是( )
A.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B.杜绝学生不诚实现象
C.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
D.培养学生诚信的意识和行为
17、2023年中秋节国庆节8天假期,小丽爸妈带她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他们先去了孙中山故居参观,然后又去了孙文西路步行街购物,还去了兴中广场的美食节品尝美食、音乐会欣赏歌曲。小丽说:好久没有这么开心了。小丽开心可能是因为( )
①小丽参与了中山市的社会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
②小丽的假期活动实际上也是投身于社会活动
③小丽对社会生活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④小丽通过一个绚丽多彩国庆假期完全成熟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小乐勤奋好学,但个性要强,与同学相处喜欢斤斤计较,说话做事不顾及他人感受,因此同学和朋友慢慢疏远他,小乐内心很苦恼。为帮助小乐,你给他的建议是( )
A.专注学习,减少与人交往
B.避免冲突,满足他人要求
C.据理力争,对人晓之以理
D.换位思考,顾及他人感受
19、某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齐某犯非法采矿罪,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这告诉我们( )
A.刑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C.有期徒刑和罚金都是主刑刑罚方式
D.一切违法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20、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是我们交往的通行证,下列选项中符合诚实守信要求的是( )
①李刚答应下午去看外婆,后来与同学打球就没去了
②王明发现爸爸偷税漏税,到税务机关去举报他
③王芳答应与同学一起出黑板报,尽管自己感冒难受,还是坚持与同学一起出完了黑板报
④张华偷偷买了一本小说被妈妈发现了,他害怕妈妈批评,骗妈妈说这是向同学借的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1、观察下图,运用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知识,对漫画主中人物的言行加以辨析。
22、辨析题
在我国,国家机关的权力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因此权力不需要制约。
请说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3、2020年春季,新冠疫情蔓延。随着疫情在世界其他国家多点爆发,部分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选择回国。2020年3月16日一名外国返京的澳籍女子,在回到北京的家后不按规定居家隔离并且不带口罩外出跑步。工作人员对她劝阻,她态度蛮横,拒不配合,声称我就是要跑步,就是要锻炼身体,这是我的自由。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她的行为加以评析。
24、 近期,中学生小王发现自己家所在的小区里,出现了几个“爱心衣物捐助箱”,很多居民纷纷进行捐助。晚饭后,他们一家谈论了此事。
情境一:小王说:“妈妈,我看到很多人都去捐衣物,我们也去献爱心吧!”妈妈说:“好啊!等我把衣物洗干净后再捐。”小王说:“这有什么好洗的,反正是捐给困难群众的,给他们衣服穿就不错了。”妈妈听了,严肃地批评了小王……
情境二:一天,小王在网上看到了一篇“爱心衣物去哪里了”的报道,报道中说:市民捐助的爱心衣服被缺乏诚信的不良分子拿到市场上去出售牟利。小王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怀疑自己被骗了。
(1)结合情景一,你觉得妈妈会对小王说什么?(至少两点)
(2)结合情景二,请你就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给大家出两个金点子?
25、网络生活新空间,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新变革,而且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加绚丽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多样。但是,互联网也带来一些问题。我们要理性利用互联网,做网络生活的主人。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6、母亲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她辛辛苦苦地抚养我们长大,默默地奉献着无私的爱,温暖着我们的心,教我们如何做人,学会生活。母亲节这天,许多儿女为自己的母亲献上一束鲜花或打几个电话问候……面对终日为你操劳的父母,你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怎样的?
27、新民中学八(2)班学生小江搜集了两则信息后,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有了更新的认识,“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激情油然而生。
信息一 2021年3月25日,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向全球的媒体记者展示了两张照片。分别是在美国黑奴被强迫在棉花地里采摘和中国新疆超过40%的棉花田进行机械化采摘的情景。究竟是谁在强迫劳动,有图有真相,又响又亮打了欧美某些“人权卫士”的脸。
信息二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日召开斯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做好冬春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截至2021年11月19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斯冠病毒疫苗达24亿万剂次。
(1)我国最大的人权是什么?
(2)我国的宪法原则是什么?
(3)请你列举国家在改善和发展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
28、责任,始于生而终于死,它涵盖了人们生命历程的全部。责任是一盏航标灯,有了它,生命之旅便不会迷失方向;责任是一副担子,扛起它,我们才会拥有充实而有价值的人生。
为了解同学们的责任意识,某校八年级学生对本校同学的责任状况作了一次调查,获得的数据如下:
(1)调查结果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教育,该校决定开展一系列活动。请你为此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3)请你就增强本校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几点建议(至少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