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文章,学会抓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
(1)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①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段话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说明方法来写。
③“地球是渺小的。我们要保护地球。”请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表明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①这节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这节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三黑把地耙得______________。
③用上面的修辞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______)(______)吞枣 (______)妙(______)肖 (______)歌(______)舞
(______)笔(______)花 (______)然(______)止 (______)然大物
1.正当我听得入迷的时候,那美妙的音乐(______)。
2.学习切忌(______),应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3、成语归类:
1.形容人物心理的成语:忐忑不安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含有“美”字的成语:尽善尽美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积累与运用。
1.补充下列诗句。
(1)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3)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
2.请用学过的成语来填空。
人们常用来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用________来赞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当我们遇到一篇好文章时,我们可以说__________。
3.按要求写句子。
(1)因为不用停车桩,不用办卡,扫码开锁即骑,这是共享单车深受市民喜爱的原因。(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设计一条保护环境及其资源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mò shēnɡ yōu jìnɡ fēi bēn chèn tuō
( ) ( ) ( ) ( )
shī mínɡ dàn yǎ qín jiàn liàn jiù
( ) ( ) ( ) ( )
6、古诗阅读。
春 日
[宋]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胜日”的意思是(____),“东风面”的意思是(____)
A.胜利的日子。 B.天气晴朗的日子。
C.春天的面貌。 D.东风的模样。
【3】这首诗中的( )一词赞美了春天的景色。
A. “万紫千红” B. “泗水滨”
【4】积累描写春天的诗句,我还能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妆浓淡抹总相宜。
【1】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水光##dot##潋滟 ______
A.形容水满。 B.形容水波流动
(2)晴方好 ______
A.正。 B.方向;方面。
(3)雨亦奇 ______
A.奇怪。 B.奇妙。
(4)总相宜 ______
A.合适。 B.应当。
【2】描写西湖晴天时的特点的词是___________;描写西湖下雨时的特点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对晴天、雨天的西湖景色的评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由“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能想到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写下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8、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____________________。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3.本词上片写了山村的__________(时间),我们听到了鸟惊、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下片我们看到星星、__________、茅店、__________等景物,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的情感。
4.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__________。
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5.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 , ”极为相似。
9、课外阅读。
难忘那两位街头艺人
那一老一少两个街头艺人就像两朵美丽的浪花,永远跳跃在我记忆的长河中。
暑假的一天,天气闷热极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从远处传来二胡的声音,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老一少在拉二胡。一个老年人,穿着蓝色上衣,一条黑色的裤子上打着几个补丁。他个子不高,饱经风霜而又布满皱纹的脸上戴着一副老式的墨镜,好像是个盲人。他的旁边坐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圆脸蛋,大眼睛,她的头发又黑又长,皮肤很白,就像童话故事中的白雪公主一样。优美、悦耳的二胡声引来不少围观的人,他拉的曲子很欢快,并不像普通乞丐那样拉凄凉的曲子。
这时,我发现在他们旁边用粉笔写了几个字;“我们不是乞丐,请别给我们拍照,也别给我们钱。”我想:他们怎么会懂这些呢?他们是为了博取人们的同情,还是耍什么花招?
我正想走,又转念一想:他们其实也挺可怜的,就给他们一点儿钱吧,于是我从钱包里取出一点钱,给了他们。
忽然,一只小手扯住了我的上衣,我回头一看,那小女孩一脸严肃地对我说:“大姐姐,钱还给你,我们不是乞丐。”那位盲老人走过来,扶了扶他的墨镜,用沙哑的声音对我说:“我们不是乞丐,我不要别人给我们的钱。我只想让路人听听我用二胡拉的曲子。现在呀,没几个人爱听二胡了,我只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欣赏这中国的民乐呀!”说着说着,他的语气变得有些忧伤了,并长叹了一声。
此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同时又为我的“多疑”而羞愧。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盲老人——一个街头艺人,却有着不平凡的理想。他希望能让中国的这种民族乐器——二胡发扬光大。他不能在豪华的演奏厅内演奏,只能站在街头,默默演奏。但在我心中,他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伟大的艺术家。
下雨了,盲老人赶紧用雨衣将他的搭档——他心爱的二胡裹得紧紧的,用双手抱在胸前,领着小女孩一头扎进雨雾中。我久久地站在那儿,那一老一少的身影已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1)同情——(_______) (2)平凡——(_______)
反义词:(3)欢快——(_______) (4)悦耳——(_______)
【2】描写老年人外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两位街头艺人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心情为什么无比激动,而后羞愧又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要说“但在我心中,他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伟大的艺术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下雨了,盲老人赶紧用雨衣将他的搭档——他心爱的二胡裹得紧紧的,用双手抱在胸前,领着小女孩一头扎进雨雾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认真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段,想想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以“难忘那两位街头艺人”为题目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________(洁白 清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靶耙,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啼嘘声中,嘎羧开始上路。
我和波农丁________(慢慢 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1】选段出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
【2】按照原文为选段中的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3】写出“开始”的两个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
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词语的加点字与“许久”的“许”意思相同的是( )
A. 许多 B. 少许 C. 特许
【5】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每空填写两个字)。
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人们为嘎羧________。第二自然段主要写嘎羧开始________。第三自然段主要写嘎羧凭吊战场。
【6】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________这个四字词语写出了送别嘎羧的人非常多,运用了________这个四字词语写出了人们非常伤心,这些都表现了大家对嘎羧的深厚情谊。
【7】在第二自然段中,用横线画出描写环境的两个四字词语。
【8】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主要直接描写了嘎羧的动作、神态和叫声,并用________________衬托出嘎羧的吼声激越悲壮。
11、阅读。
家徽
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1】用心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依次概括故事主要情节。每空限两个字。
( )——放贼——送鱼——( )
【2】读句子,理解填空。
“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这句话作者抓住人物的_____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短文,你觉得祖父和“小偷”各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觉得“我”家的“家徽”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一读,理解课文。
《月光曲》是一个民间流传的故事。全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叙述了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自始至终流淌着一股浓情雅意,好似缭绕的乐曲,拨动读者的心弦。贝多芬被琴声吸引,推门而入,随后被盲姑娘兄妹感动,在如纱的月光映照下,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即兴创作出传世名作——《月光曲》。
13、阅读检测台
梅兰芳练功
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小时候,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梅兰芳曾进入“云和堂”学戏,拜吴菱仙老先生为师。吴先生对梅兰芳的要求很严,有时还采取十分严苛的训练方法,但梅兰芳总是按老师要求的那样,努力完成练功任务。当时,吴先生最厉害的一手是跷功。他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着一块砖头,让梅兰芳脚踏两根半米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站一炷香的工夫,起初,梅兰芳站上去总是战战兢兢,不到三分钟,就腰酸脚疼支撑不住了。可他刚跳下来,又必须马上再站上去,因为一炷香烧不完,是不准下来休息的。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
经过一段时间基本功的训练,梅兰芳的跷功有了很大的长进。但他没有满足,又积极主动地设法增加训练难度。秋去冬来,他在庭院里找块地方浇了一个冰场,冰面光洁如镜,人走上去都免不了摔跤,可梅兰芳偏偏要踏上高跷,到冰场上去跑圆场。高跷本来重心就高,支撑面又很小,再加上冰滑,梅兰芳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吴先生看了有些怜惜和心疼,就对梅兰芳说:“休息几天再练吧!”梅兰芳却坚决地说:“先生,你不是常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先生无奈,只好让他继续练下去。
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益甚大。他晚年时曾多次说:“幼年练踩跷,颇以为苦,但使我腰腿力量倍增。我在六十多岁时仍然演出《醉酒》《穆柯寨》一类刀马花旦戏,就不能不说是当年严格训练跷功的好处。真可谓‘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啊!”
梅兰芳是著名的________艺术家,曾拜____________老先生为师,练习过____________功夫。
从文中画“——”的语句,我们感受到梅兰芳先生小时候练功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到了什么益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还可换成另一句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歌溪
这是一条爱唱的溪流,村里的人们叫它“歌溪”。
歌溪的水多么清、多么凉啊!它从很远的山里流出来,它的两岸,是浓密的树林。
有一段,它的水是银亮的,闪着光,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A.________下来,B.________起一蓬一蓬亮晶晶的水花。它在那里积了很深的水潭。歌溪的这一段像一个调皮的、不懂事的孩子,它的歌声有点粗野。
顺着一条光滑的石板,潭里的水急速地向下流淌。石板上覆着长长的青苔,像鲜绿的丝线,又像姐姐的长发。歌溪的这一段像一个活泼的孩子,它的歌充满了欢乐。
慢慢地,歌溪变得文静起来,它静静地流着、流着。啊!它的水变得绿莹莹的了,是那掩映着歌溪的团团绿树化的吧!歌溪的歌声变得非常美妙。那一路的绿树林里,有无数的鸟儿在合唱。金翅鸟、杜鹃鸟、画眉鸟,这些有名的鸟中歌手,自然是最活跃的。无数的鸟叫声在鸣啭,这里“咕咕”,那里“喳喳”,一片喜歌!就是嗓音很粗的大山雀、白头翁,也少不了要表演一番低音独唱,把“咕嘟噜,咕嘟噜”的叫声,拖得老长老长的。找工雀、布谷鸟的歌声,有时会盖过许多鸟儿的合唱。不过,谁也不会说它们骄傲。
更快乐的日子,是在夏天。歌溪这时涨水了,可还是那么清!它C.________着漩儿,在水面上D.________起一圈一圈浮雕一般的花纹。脱光衣服,大声笑着叫着,我们跳进水里去了,水花溅得老高!本来就活蹦乱跳的歌溪,响起一片打水声笑声、喷鼻子声,以及故意的乱喊乱叫声,歌溪整个越发欢腾了。
有时候,我喜欢一个人仰面朝天,躺在水上,任凭歌溪载着,随意漂流。我E.________过浓密的树荫,柔软的柳条F.________着我的脸,无比的凉爽使我有些害怕。稍稍闭一下眼睛,穿过树荫,我看着湛蓝的天空,团团的云朵,白得耀眼,在慢慢地移动。两岸闪着太阳的金光,鸟儿唱着,知了叫着,同伴们欢笑着。我不由得一个翻身,想一把抱住歌溪……
歌溪啊,你给了我们多少欢乐!
【1】把这些动词填入文中的横线上,并体会这些动词的妙处。
穿 打 跳 拂 溅 泛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D._______ E._______ F.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水段 | 性格 | 歌声特点 |
从山崖到水潭的歌溪 |
|
|
顺着一条光滑的石板向下流淌的歌溪 |
|
|
静静地流着的歌溪 |
|
|
【3】以生活中的事物、景物为描写对象仿照文中画线句子的样式写一写。
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说说,歌溪给我们带来哪些快乐?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句子改为转述句。
(1)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你要照顾好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班长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开展班会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里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厚墩墩的云彩遮盖住了太阳。(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点儿跳跃。(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父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 秋天来了。(改为拟人句)
(2) 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引述句)
(3)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4) 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修改病句)
20、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同学们,六年级的你一天天长大了,懂得了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也收获了友情和快乐……写一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件事。注意:事件要突出重点部分,对人物要有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最后不要忘了写出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要求:1.语句通顺,书写工整,重点突出,有细节描写。
2.题目自拟,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