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tán qín wēi bō lín lín bō tāo xiōng yǒ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根据情境填写古诗词名句。
(1)通过学习,我了解了于谦《石灰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气;苏轼《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范仲淹《江上渔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悯。
(2)我们品读许多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关的古代诗歌。“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那是皇上对王公贵族们的格外恩宠;“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那是牛郎织女相知相爱却又被迫分离的无奈;“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那是诗人道出的绵绵思乡之情。
3、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地飘落 (_________)的汽车 (_________)的毛巾
(_________)的微笑 (_________)的疲劳 (_________)的脸颊
4、根据提示默写本学期学习的古诗文。
1.《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描写诗人舍不得友人离去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芙蓉楼送辛渐》中表明诗人自己高尚品格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着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来概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锯毛笔杆——(_________)——(_________)——用线穿在一起,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姓名),诗句“日暮客愁新”中“客”是_____
【2】诗人所在的地点是“_____”,时间是“_____”。(用原文回答)
【3】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表达羁旅愁思的五言绝句。
B.一二两句直接抒发日暮无归的惆怅。
C.三四两句由近观到远眺,寓情于景。
D.统领全诗的是一个“愁”字。
7、阅读《十五夜望月》,完成后面的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秋佳节,望月思亲,情真意切。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两句也是通过描写月亮,来表达诗人思念故乡,期待团圆的诗句。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2】下面对于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组是( )
A.这是唐朝诗人王建写的一首描写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绝。
B.“中庭地白树栖鸦”是写那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
C.“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通过委婉的语气,道出了心中入骨的相思之情。
D.这首诗写得很美,但没有体现“诗中有画”的艺术魅力。
8、阅读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片写了很多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词中运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既写景又写人,使整个夏夜充满诗情画意。
C.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描写了骤雨将至的景象,也隐寓词人退隐生活总内心的不宁静。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意思是,踏着小路在溪桥处转了个弯,忽然出现了社林旁边曾经见过的那个茅店。
【3】孟浩然在《秦中寄远上人》中写到:“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同样写蝉,两位诗人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童年的春节(节选)
冰 心
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从腊月廿三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兼卖各种的灯,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 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选自《小橘灯》,有改动)
【1】“恋恋不舍”的意思是 _______,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__。
【2】“我”屋墙上挂的是“_________”,上面的人物是“ _________”,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 ________”,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 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作者家乡元宵之夜南后街的热闹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一)请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1、以上文段可以用 这个小标题概括。
2、用“——”画出一句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3、为什么当“我”说“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时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1、阅读。
雪天里的暖
①几天的暴雪,小城早已银装素裹。初见下雪是惊喜的,然而,几天以后还下个没完没了,不由得就心生厌倦了。往窗外看去,天地还是白茫茫的一片,空中的雪花飘呀飘,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已经冰天雪地。蜷在家里,连附近的菜场也不想去,幸好,还有外卖。于是认识了这位送外卖的“骑士”。
②骑士顶着一头白雪敲开了我家的门。门刚打开,一股冷风便呼啸着扑了进来。骑士不光头发“白”了,连睫毛也是白的,脸却格外的红。他大口大口喘着气,呼出的气,也是一团一团的白。
③餐盒递过来,还有一点烫手。他却连声道歉:“对不起,迟到了几分钟。”这样的天气,我有大把的时间坐在阳台上看雪景,几分钟而已,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这时,我看见他的雨裤膝盖破了一个洞。他局促不安地解释:“路太滑,摔了一跤;裤子坏了,头盔也坏了……”
④我把正准备拉上的门重新推开,跑进屋拿了块干毛巾:“晚一点没有关系,我不急的,这样的天气………真是辛苦你了。”
⑤骑士边擦头脸上的雪,边连声感谢:“谢谢!谢谢!这是我今年送的最后一单,准备回家过年了,晚上的车……还不知道能不能正常发车。”哦,原来是这样!他在漫天飞雪的街道上奔驰,而他的故乡,是不是也是千里冰封呢?
⑥我嘱咐他再等半分钟,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又跑进储物间找出了一个早已不用的头盔送给他。骑士很不好意思地喝着茶,脸色渐渐恢复了正常颜色,说:“我今天遇到的都是好人。上午,我在的购物广场抢到一单,是三杯奶茶的订单。我跑去奶茶店,你猜怎么着?”他掏出一张配送单给我看,上面备注着:一杯送给骑手,另外两杯麻烦骑手送给附近的环卫工、警察,或者其他露天作业者,辛苦啦!
⑦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士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你知道吗?奶茶店的妹妹特意把三杯奶茶包得严严实实。我刚走出奶茶店,就碰到一个扫雪的清洁工阿姨,把一杯奶茶给了她。购物广场出口,一个交警在指挥交通,我把另一杯奶茶给了他。后来,又看见个志愿者在用竹竿打树上的雪,就把第三杯奶茶给了他“骑士笑眯眯地拍拍口袋“我有这张配送单就够了。“
⑧骑士喝完最后一口茶,戴上我送他的头盔,郑重地说了声“谢谢”,转身“噔噔噔”地下去了。我站在窗口,看他跨上车,在纷纷扬扬的大雪里,渐渐远去,很快消失在拐角处。
⑨雪依旧在下冷冷的风刮得雪花四处翻飞。我不知道骑士今晚能否登上回乡的列车,他遥远的家乡,又有谁在等待他的回归。但是我知道,雪窖冰天的世界里,那张小小的配送单,那三杯包得严严实实的奶茶,温暖了他的心,温暖了他对于这座小城的所有回亿。
【1】文章围绕“我”和“骑士”的故事展开叙述,请概括情节,依次填写相关内容。
雪天订外卖→( )→递毛巾擦脸→( )→( )→骑士远去
【2】第①段画线句子属于哪一种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_________”划出文章的中心句。
12、课内阅读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__碰壁__我说__您怎么会碰壁呢__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___
你想__四周黑洞洞的__还不容易碰壁吗__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划“___”线句子加上标点。
【3】“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周黑洞洞的”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表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思念一块月饼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中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 打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晩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jiáo jué)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掰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作者:张金春)
【1】根据文意,请用“√”在下面选择正确的词语或读音。
悄悄(盘算 打算) 咀嚼(jiáo jué)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牵肠挂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窃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给下列情节排序(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1)忆吃月饼 (2)诉说思念 (3)思念月饼 (4)偷吃月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短文,你觉得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从母亲给我们兄弟俩分月饼,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关爱孩子并很公正的母亲。
B.从母亲发现“我”偷吃了月饼,但没有责怪“我”这件事,体会到母亲很宽容。
C.从母亲说自己不爱吃月饼明手去捡屑子,可以看出她是个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
D.从“我”吃女儿扔下的奇形怪状的月饼,体会“我”对家乡及母亲的思念。
14、课外阅读。
材料一:
地震预警系统就是在地震发生时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坏前,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地震预警警报。
材料二:
有研究表明,如果能在地震发生前3秒发出预警,伤亡人数可减少14%;提前10秒,将减少39%的伤亡;提前20秒,可减少63%的伤亡。
材料三:
据报道,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地震发生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通过电视、手机、室外广播等渠道,向宜宾、乐山、成都等地提前10秒甚至1分钟发出了预警信号,为群众逃生避险赢得了宝贵时间。
材料四:
地震预警系统研发者就是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所长——王暾,他被一些网友称为“跑赢了地震波的男人”。
原计划当大学教授的王暾,因看到汶川地震的情景,萌发了从美国回国研发预警系统的想法。“哪怕只提前十几秒钟,也能让人们获得更多的逃生机会,减少人员伤亡。”2008年6月,王暾在故乡成都组建研发团队,成立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开始着手研究地震预警技术。到2012年,他的研究让汶川电视台开通了国内首个电视预警功能,在地震波到来前,电视会自动跳出弹窗并开始倒计时。
如今,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应急管理部门合作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覆盖面积达220万平方公里,覆盖我国地震区人口的90%,已成功预警芦山7级地震、九寨沟7级地震等52次破坏性地震。(来源于记者欧楚欣、曹媛媛的报道)
【1】如果要了解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应该重点读____,如果要了解地震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应该重点读________。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D.材料四
【2】下面对于材料三的作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材料二中的数据提供事实依据。
B.以新闻事实表现地震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具有说服力。
C.设置悬念,为下面的材料介绍做铺垫。
【3】结合材料四对王暾言行的描写,说说王暾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大观
1.凡卡 嘴,拿脏手背 眼睛, 了一下。(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使句子更加具体)
2.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很多钱,但钱在孤岛上没有用。(改为反问句)
3.我现在开始郑重其事地考虑我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缩句)
4.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 小女孩说 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 一颗星星落下来 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16、邱少云牺牲自己。邱少云绝不暴露目标。(加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慈样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到这悦耳的琴声,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地叫了。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
18、仿写。
例:爱是冬日里的暖阳,爱是沙漠里的清泉,爱是大海里的灯塔。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璧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难道不美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还有比画眉鸟的叫声更好听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难道地球不可爱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天地。
题目:《我的拿手好戏》
温馨提示: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打篮球、做沙画、剪纸、唱歌、跳舞、拉小提琴……我们把很多课余时间都投入其中,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选择你的“拿手好戏”,要有话可说。
2.围绕你的“拿手好戏”展开叙述:是怎样炼成的?关于拿手好戏,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3.注意详略得当。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