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庭民是一名普通的广州消防战士,他把遗书放进战斗服口袋中,“未来的日子,我可能不能陪伴你们了,爸妈,对不起,这是我给你们写的第十二封家信,要出警了”;天津港爆炸事故中,消防员出发前留下遗言:“我若回不来,我爸就是你爸”,感动了无数的网民。消防员出发前的遗书让人们感受到( )。
A.舍小家为大家、勇于担责的家国情怀
B.责任相同,履责的行为也相同
C.承担社会责任,一定要放弃家庭责任
D.只要勇于担责,就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2、“直播带货”作为一种线上新型消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4月15日,湖北省30个县的县长在直播间“为湖北拼个单”;山东烟台海阳市副市长发起“博士市长助力农产品”,视频播放量突破200万。“直播带货”( )
①刷新了我们的消费方式 ②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③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 ④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022年2月7日,苏翊鸣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赛中获得银牌。但冠军的抓板动作有误,网友对几位裁判的打分存在疑议。可是,苏翊鸣却公开表示:理解实时打分的困难,尊重裁判组的意见,感谢所有裁判的付出和辛苦。从苏翊鸣的“公开表示”中,我们可以学到的优秀品质是( )
A.积极走进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B.要学会换位思考,能够理解宽容他人
C.懂得诚信待人,遇事不逃避不推脱
D.要学会欣赏他人,善于发现他人优点
4、“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形象告诉我们( )
A.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个人的发展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D.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5、公安局的反诈工作人员到学校开展“警惕网络兼职诈骗”专题讲座。听完后,小刘对“网络的影响”有了深刻的感受。你认为小王感受最深的是( )
A.网络中存在虚假不良的信息
B.沉迷网络会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C.网络让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D.网络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6、9月1日是全省各中小学的开学首日。为缓解各主要道路和学校周边的交通压力,部分城市交警部门全警上路,保障开学当天路面交通秩序的安全稳定。这是因为( )
A.良好的社会秩序能杜绝混乱现象
B.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
C.我国的交通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
D.维护社会秩序需要加大处罚力度
7、“五一”假期,兰兰游览中山桥时了解到,许多外地游客是在网上看到“兰州美景美食”才慕名而来的。“互联网+旅游”让金城众多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今年“五一”小长假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64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8亿元。以上材料表明网络( )
A.丰富民主方式,拓宽民主渠道
B.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C.为促进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D.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精致兰州
8、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警示青少年( )
①要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②年龄小,违法犯罪也不要紧
③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④只要不违法,犯点小错无妨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9、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铁路旅客运输规程》改变以往儿童票以身高划分的规定,实行“双轨制”,即按年龄或身高标准进行售票。结合材料,请回答下列小题。
【1】实行“双轨制”表明( )
①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③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④能保障儿童的一切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新规的实施是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维系秩序。下列有关规则和秩序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②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③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④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B.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C.材料中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依次是地缘关系、血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D.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的社会关系简单明了
11、“待物莫如诚,诚真天下行”。以“铸诚信、优环境、惠民生”为主题的2023年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于9月8日在广州启动,该活动旨在营造“讲诚信、重诚信、守诚信”的浓厚社会氛围。开展这一活动( )
①必定促进国家兴旺,提升国家形象
②有利于打造诚信企业,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和信誉
③有利于社会营造诚信的良好风尚、增进社会互信
④可以完全消除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2、城市笔直的大道,林立的高楼,蓊郁的大树…无处不蕴涵着农民工的辛勤劳动!然而,农民工依然在就餐、逛商场、读书看报、乘公交车、地铁等方面遭人歧视。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人有高低贵贱之分,贫穷的人就没有尊严
B.人格尊严是精神根基,尊重他人从我做起
C.农民工应该忍气吞声,与人为善宽容他人
D.受到歧视要据理力争,以牙还牙决不姑息
13、“多巴胺”是一种化学物质,它既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对人的健康幸福至关重要。今年流行的“多巴胺穿搭”,用高饱和度的色彩、明亮缤纷的搭配,促进多巴胺分泌,让人产生愉悦体验。随后“多巴胺”引申出“快乐因子”的含义,还能用来形容“多巴胺景区”“多巴胺老师”等。下列行为中可以促进“多巴胺”分泌的有( )
①欣赏自然 ②受到批评 ③关爱他人 ④睡眠不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下列体现自觉遵守规则的是( )
A.自习课上,同学们安静学习,小刚唱起了歌
B.小明将垃圾进行分类放进垃圾箱
C.小红乱闯红灯
D.小丽看无人,踩踏草坪
15、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人们可以借助ChatGPT去收集整合信息、撰写文案。前不久,“美国89%的学生用ChatGPT写作业”一度冲上热搜,掀起人们对学术诚信、知识产权问题的热议。此外,目前ChatGPT的功能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数据仅更新至2021年、中文版的内容不够齐全、无法保证信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等,也会带来学术造假、数据泄露等风险。我们应( )。
①亲近社会,远离人工智能②遵守法律,维护网络安全
③一分为二,提高媒介素养④顺其自然,推动网络进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感动中国人物”徐立平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高级技师,他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但他无憾无悔。这表明徐立平( )
①无私奉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②心怀爱国之情,为国家和人民不懈奋斗
③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④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完全放弃了个人利益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名言警句都渗透着劳动者的智慧,下列解读对应准确的是( )
①国兴我荣,国衰我耻——平等对待他人②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学会欣赏他人
③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是相互的④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文明有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全国劳动模范李志强拼搏奉献勇担当,尽责守职做贡献,在工作中他努力钻研、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练就了过硬的技能,成为行业的能工巧匠。李志强的事迹说明服务和奉献社会要( )
A.善于学习,从关心时事做起
B.规范自己的言行,遵守社会公德
C.热爱劳动,爱岗敬业,追求卓越
D.从实际出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19、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劳和汗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青少年应( )
①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
②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
③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
④只要强身健体,让青春绽放出给丽的光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0、“十一”假期期间,某校给八年级学生设计了假期作业清单。完成这些作业有助于同学们( )
作业清单 作业1为家人煮一餐饭 作业2到社区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 作业3到红色场馆开展一次研学之旅 |
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②掌握所有的劳动技能
③深入生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④参与政治生活,提高管理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有人认为:“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尚未成熟的时期,因此即使有侵权行为也可以不用负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22、刘新上学快要迟到了,可在路口又遇到了红灯,他看到路口车辆少就闯了过去。
判断:(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当前,不少城市出台的养犬管理条例都有“不得携带宠物进入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的规定,同时,残疾人保障法又规定,盲人在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因为导盲犬对盲人正常出行有重要辅助作用,不属于一般认知中的“宠物”。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超市、酒店、商场等公共场所拒绝盲人携带导盲犬入内的情况却时有发生,引发人们热议。
有人认为:法律明确规定“不得携带宠物进入公共场所”,如果允许导盲犬入内有违平等原则。请你对该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24、(题文)平等是人类的最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法律意义上的平等?
(2)我们怎样践行平等?
25、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八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21年4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它是为了防止食品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材料体现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哪些政治制度?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什么机关?它的执行机关是什么?
(3)阅读材料,国家主席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行使了什么职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5)普及《反食品浪费法》,你有什么好主意?
26、人民网报道:天津市河西区尖山街日前举办了“老手拉小手 红心护童心”关爱青少年主题活动,学习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秉承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来自尖山街的10名老干部及60名青少年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活动拉开了尖山街关爱青少年系列主题活动的序幕。为此,某校八年级(3)班拟结合本次主题活动,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
请你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下列活动任务。
(1)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吗?同学们就此次活动展开了讨论,请你发言。
(2)奉献社会我践行,作为中学生,我们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
27、宪法乃国家之磐石、九鼎之重器。2020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七个国家宪法日,为推动学生形成崇尚宪法、维护宪法的观念,某学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你所在的班委会决定组织部分同学到广场上宣传宪法知识,请你为本次宣传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结合“坚持宪法至上”的相关内容,请你列一份有关宪法的宣传提纲发给过往的群众。(至少三点)
(3)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应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28、 截止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8亿人,其中20%以上的上网者年龄在20岁以下,不足10岁的网民约3000万。超九成未成年人在上网时遇到过不良信息的侵害。近三成的学龄前儿童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而14岁青少年每天使用网络时间超过半小时的比例达到60%。四川成都李女士的10岁儿子拿着手机里的钱打赏游戏主播,一个晚上就花掉了3万多元。
网络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青少年应该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