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北方农家的谚语说:“________________。”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2)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黄河奔腾不息的磅礴气势。

2、按要求写词语。

(1)ABB式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AABB式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形容音乐优美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形容文笔优美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形容害怕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按意思写词语

①迅猛地奔跑。本课是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势不可当。________

②凶恶地笑。本课是形容洪水的凶猛、可憎。________

③拥护推戴。________

④(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________

⑤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本课是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的响声。________

⑥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________

⑦来势迅猛,不可阻挡。________

⑧形容走路不稳。________

4、树林里,清风送来了蜜蜂的wēng  wēng________声,chán  chán________的流水声,还有sōng  zhī________的幽香……这一切都令人心旷神怡.

5、一字多音。(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难nán( )          横héng( )          磅bànɡ( )

nàn( )                 hènɡ( )            pánɡ(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快乐阅读。

游子咏(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报得三春晖。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给带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

(1)临密密缝________ A.出门 B.可以 C.行动

(2)恐迟迟归________ A.意思 B.心中 C.心意

(3)报得三春________ A.光辉 B.月亮 C.照耀

【3】这首诗把母爱比作__________,把自己比作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之情。

【4】诗中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厚爱。

7、阅读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这首词的作者是毛泽东,主要描写红军长征途中攻打娄山关战斗的情景。词可分为________两阕。上阕主要写战斗的残酷激烈,从词中的“________”可以看出。下阕主要写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大无畏精神和胜利后娄山关的壮美景色,词中“________”写了娄山关的壮美景色。

【2】写出词中的拟人句: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词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把_______比喻成________。

【4】你读过的毛泽东的诗词还有:________。

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词补充完整,填在横线上。

【2】请找出诗词中表现词人喜悦之情与丰收景象的句子,并摘抄下来。注意行款整齐,书写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波浪线的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展开想象,把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诗句中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修辞手法相同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C.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课外短文。

特殊的点名

①急骤、刺耳的铃声响起,马教授心头一震,随即用颤声说道:“同学们,下课了!”

②然而,同学们瞪着大大的眼睛,目光聚在他们敬佩的老师身上,谁也没有动。四年前,他们怀着无限的憧憬踏进校园,转眼,就毕业了。明天,他们将奔向各自的岗位。面对讲台上这严父慈母般的老人,这位才华横溢而又平易近人的老专家,这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教育事业的老教授,他们是多么想将时光留住片刻,和老教授多待一刻呵!怅然之中,他们每个人还意识到,(   )这个班集体一解散,(   )意味着他们这一生再也难以相聚了。

③马教授望着自己的学生们,喉结动了动,他很想再次宣布“同学们,下课了”,但嘴巴张了张,竟未能说出。整个教室一片安静。

④这时,班长站了起来,红着眼圈说:“老师,您给我们点个名吧!”

⑤沉默打破了,同学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释放点,渴盼地望着老师,说:“对!老师,您就给我们再点个名吧!”

⑥马教授愣怔了半晌,深情地扫视了一遍同学们,然后(   )(拿捧)起了点名册。同学们立即调整坐姿,端端正正坐好,静神凝望着老师。

⑦“现在开始点名!”马教授清了清嗓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⑧“肖石、张天利、温颖……”他大声点着。四十五位同学相继站起,又端正坐下。

⑨“马国政!”

⑩“?”同学们蒙了。

“到!”未等同学们反应过来,马教授已响亮地回答了自己。

掌声立即掀起,同学们眼里(   )(浸流)满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

【1】在文中的“()”里填写或选择恰当的字词。

【2】联系生活实际,写出文中“才华横溢”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在正确序号后的括号内打“√”)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景物描写(   

【4】第⑩自然段的“?”的含义是同学们(   

A.蒙了

B.突然感到明白了

C.问问题

D.质问马老师

【5】马教授要点出自己的名字,从这里你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节快到了,联想我们课文中的老师及你遇到的老师,真诚地给老师写句祝福语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我也凑过来,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忘乎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片段填一填和同桌心情的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和同桌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A.因为我们在课堂上玩竹节人本身是不对的,我们明白了老师是为我们好。

B.因为老师也喜欢我们的竹节人,说明我们的竹节人制作得很精美。

C.因为我们非常喜欢玩竹节人,竹节人被老师收走我们很沮丧,但当我们看到老师对我们的竹节人也是那么喜爱,心中有一种被认可的喜悦感,所以感到心满意足。

D.因为我们和老师的心是相通的,竹节人能给老师带来快乐,我们也快乐。

4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有你的家乡吗?

路线一:

“伟大征程·历史见证”精品线路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李大创故居——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长辛店“二七”纪念馆

线路简介: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从当年的北平到今天的北京这条线路以五四运动后在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脉络,将现代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建设史重要地标、重要节点呈现给游客,展示了共和国的红色底色和发展成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线路。

路线二: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精品线路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陵——雨花台烈士陵园——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线路简介:南京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革命的城市。这条路线将近代以来发生在南京的革命斗争历史事件及相关遗迹串联成一条旅游线路,引导游客牢记历史,开创未来,传承革命精神,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和胜利

线路三:

“闵西苏区·红色福建”精品线路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会议旧址——龙岩市长汀县红色旧址群——三明市宁化县革命纪念园——三明市清流县红军标语遗址——三明市明溪县革命纪念园——南平市武夷山市大安红色首府旧址——南平市邵武市中共苏区闵赣省委旧址、东方县委旧址

线路简介:福建龙岩、三明、南平三市属原闽西中央苏区核心区,保留了众多红色遗迹,是游客了解闵西中央苏区历史的重要红色旅游目的地

路线四:

“福建发展·晋江经验”精品线路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核电站——晋江市“晋江经验”馆——宁德市锂电新能源小镇——上汽集团福建宁德生产基地——福安青拓集团

线路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6年7次深入晋江调研,总结形成“晋江经验”。这条线路以“晋江经验”馆为核心,让游客零距离感受核工业人所担负的“建华龙一号,铸国之重器”的历史使命和“大国工匠”精神。

(选自《中国旅游报》有删改)

【1】和福建宁德有关的精品路线有几条?(       

A.一条

B.两条

C.三条

D.四条

【2】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应该去哪一条路线?(       

A.“伟大征程·历史见证”精品线路

B.“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精品线路

C.“闽西苏区·红色福建”精品线路

D.“福建发展·晋江经验”精品线路

【3】想感受建党百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变化,你会推荐哪一条路线?(       

A.“伟大征程·历史见证”精品线路

B.“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精品线路

C.“闽西苏区·红色福建”精品线路

D.“福建发展·晋江经验”精品线路

【4】寿宁是革命老区,请你为家乡设计一条红色旅游路线,至少要出现4个旅游点,并模仿短文说一说“路线简介”。

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1】给文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擎( qíng jìng)奔( bēn bèn)更( gēng gāng)倒(dǎo dào)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汇集——_______ 出现——_______ 爆发——_______

【3】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________的方法,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____________”。

【4】用“[ ]”标出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______和______比作______和______。

【5】如果把文段中的“直奔”换成“走向”,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长江之歌

满分5 manfen5.com

你从雪山走来,( )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是你的气概,

你用( )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 )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 );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 ).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 )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 )在天外,

你用( )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 )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1)根据课文内容,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长江之歌》采用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在文中,作者运用了 的修辞。

A.比喻 B.拟人 

(4)春潮”“丰采”“惊涛”“气概,这几个词语写出了长江的 甘甜”“哺育”“健美”“挽起,这些词语写出了长江

(5)啊,长江!啊,长江!表达了我们对于母亲河的

 

14、永远的白衣战士

①科室里似乎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感受到她那春风般的关切与抚慰。然而,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47岁的护士长叶欣却永远地走了。她倒在了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搏斗的战场上。

②2003年春节前后,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叶欣所在的医院开始收治“非典”病人。

③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④随着医院“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

⑤原有冠心病的“非典”患者梁先生,因发热咳嗽前来急诊,短期内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     带】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⑥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浓血痰排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她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她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⑦3月4日清晨,叶欣仍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科室,【察看   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布置隔离病房……虽然上班前她就感到身体疲倦不适,但还是坚持在科室里忙碌着,密切【注视   关注】着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劳累了一上午,连水都没喝一口,只觉得周身困乏疼痛,她不得不费力地爬到床上休息。中午刚过,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病魔最终没有放过她。经检查,叶欣染上了非典型肺炎。

⑧叶欣的病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然而,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能挽留住叶欣匆匆离去的脚步。3月25日凌晨,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

⑨3月29日下午,广州殡仪馆青松厅,医院全体员工在这里与她作最后的告别。

       ⑩人们的心中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花圈如海,泪水如雨。遗像中,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

【1】用“√”选择文中括号内使用恰当的词语。

【2】“卒”的解释有:①兵;②死亡;③完毕。“身先士卒”中的“卒”意思是__________(填序号),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文段⑤中,哪些语句体现了叶欣抢救工作的“高强度,高效率”?用“        ”画下来。

【4】在文段⑥中的提示处做批注。

【5】短文开头与结尾的联系是【首尾呼应     承上启下】(用“√”选择正确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

【6】叶欣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万花筒。

(1)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集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

16、写反问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保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用关联词语连接句子。

星期天,我们都在一起复习功课。我去他家。 他来我家。

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狼牙山五壮士身上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难道不美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词语与戏曲有关,请在下列词语中任选一个词写一句话。

跑龙套

唱白脸

花架子

对台戏

___________

20、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有较鲜明的人物形象,读来比较吸引人。下面提供了两组环境和人物,从中选择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环境1:冬日黄昏 人物:女孩叶子 流浪狗

环境2:教室里的课间十分钟 人物:淘气包吴迪 小组长宋欣

要求:①发挥想象,故事完整,情节吸引人。②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