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原文填空。
(1)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______,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锺子期死,伯牙___________,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的地方升起来。
2、我会查字典。
“羞愧不已”的“已”字是(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已”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已经;②后来;③止。这里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然大物 全神(_______)注 粉(_______)碎骨 技高一(_______)
(_______)惊肉跳 忘乎(_______)以 居(_______)临下 排山倒(_______)
4、照样子写词语。
三更半夜:_______、______、_______
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
哈哈大笑: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作者不仅写_______,也是在写_______,这让我们想到了一个人:_________,他(她)就像高原柳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学森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应放在文章的第6自然段后,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是一种________的写作方法。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来到黄土高原,看到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_____________,每一个舞姿都是_____________,每一个舞姿都_____________,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代)词人。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明月别枝惊鹊______
(2)路转溪桥忽见______
【3】对本词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西江月》是辛弃疾中年在江西闲居期间,夜行经过黄沙道,看到月夜乡村景色时写下的一首小令。
B.词人描摹了一幅江南山村初秋月夜图。
C.上阕中,夜间的“鸣蝉”反而更衬托出乡村的幽静。
D.下阕中的“星”“雨”,与上阕中恬淡清幽的氛围相得益彰。
7、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乡音无改鬓毛衰。
,笑问客从何处来。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__________时偶然写得的。
【3】本诗中通过诗人的“变 ”——“___________”和“不变”——“____________”之间的对比,以及儿童所问“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
8、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①娄山关:遵义市之北,四川与贵州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②烈:猛烈,强劲。③长空辽阔的天空。④碎:细碎。⑤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⑥漫道:莫道。⑦迈步:跨步、大踏步。⑧从头越:从头再开始。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__________、雁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衬托出一种_____的气氛。读着读着,我不禁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
【2】反复诵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精神。
【3】“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说青山起伏,宛如______________;夕阳鲜红,艳若__________。我也能运用这样的方法描写景物,比如残月如__________、绿草如_________等。
【4】诵读全词,我感受到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
A.喜悦 B.壮烈 C.悲凉 D.哀怨
9、课外阅读。
西 湖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
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清风徐来,湖水荡漾。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琴声。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融化在月色里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连绵起伏:____________
(2)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
【2】用“ ”从文中画出两个比喻句。
【3】短文第2、3自然段写了___的西湖;第4自然段写了___的西湖。
【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_________________
【5】从整体上来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行文思路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
【6】用“ ”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永不贬值的财富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知道我们家穷,都10元、8元地往我家里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深深地感动着。
②但令我终生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收拾行李。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传来:“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老人家一生没有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能握着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度日。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眼老婆子也没钱,这2元钱是我用地瓜皮从小贩手里换来的,两毛钱一斤,我共卖了十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是2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1元钱呀!望着这1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有的老婆子!要知道,这十斤地瓜皮,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④许多年过去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1元钱,我一直珍藏着。在我眼里,它不是普通的1元钱,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1】文章题目为“永不贬值的财富”,表面上看这笔财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是指_______________。
【2】文章围绕“帮我筹学费”这件事,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详写了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③段中,“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③段的画线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文中这笔“永不贬值的财富”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詹天佑(节选)
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就是詹天佑。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竣工(____) 藐视(____)
【2】画线句中的“这件事”是指_____。帝国主义者当初是怎么藐视中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可能会怎样赞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mēng méng měng)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hào hǎo)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亲热——(_________) 大方——(_________)
【3】如果将选文的内容当成一幅画,可以给它拟个名字:_________图。
【4】选文提到了蒙古族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风俗习惯。
【5】场面描写既要有对整体场面的概括,又要有对重点场面的具体描写,即点面结合。
请根据你的理解,用“ ”画出“点”的描写,用“﹏﹏﹏”画出“面”的描写。(各画一处)
【6】从画“ ”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蒙古族人民说:“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飞夺泸定桥(节选)
①泸定桥一共十三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稍高的铁链,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可是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在几十丈深的河谷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桥的对岸就是靠山的泸定城,城的西门正堵住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②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 冲锋枪、短枪, 马刀,带着手榴弹, 敌人密集的枪弹, 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③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1)从“攀着、背着、拿着、冒着”几词中选择合适填在文中的横线内,并回答问题。我知道,横线里填的词语写出了红军 的英雄气概。
(2)读第②段,回答问题。
①这段写了_____的场面:先写_____;接着写在冲锋号的鼓舞下,所有武器一齐开火,响声震动山谷;然后写_____如何冲向对岸;最后写三连战士怎样铺桥前进。
②这样描写场面的好处是_____
A.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B.动静结合,生动形象。
(3)“英雄们听到号召”,这里的“号召”是指_____
(4)读完短文,我想对红四团的战士们说:“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手榴弹。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ー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居高临下________
(2)粉身碎骨________
【2】用“ ”画出选段中的比喻句。
【3】从“抢前一步”“夺过”“猛地举起”“砸”这几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下面句子。
(1)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梯栏杆旁。(改为“被”字句)
(2)小萝卜突然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改为“把”字句)
(3)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用加点词造句)
(4)小萝卜头大概是刚下课。(修改病句)
(5)这种虫子陪伴着常年里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缩句)
(6)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场精彩的武术表演。(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7)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照样子写一个比喻句)
16、根据语境,填写与“说”有关的词语但不要出现“说”字。
伯牙内心想着高山时弹琴,锤子期__________________:“弹得好啊,我仿佛看到了巍峨高耸的大山。”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锤子期__________________:“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荡荡的流水。”
17、修改病句。
(1)全校师生和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
(2)故宫,天坛,三峡工程都是值得游览的名胜古迹。
(3)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
(4)早晨起来,我呼吸着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18、按要求写句子。
1.谁能趴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睡大觉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
2.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包围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做。(8分)
(1)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成拟人句)
(2)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缩句)
(3)集邮对我特别感兴趣。(修改病句)
(4)我爱吃苹果、香蕉、黄瓜等水果。(修改病句)
20、(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别乱采摘学校的花草。(请用上礼貌用语,并把句子写得更亲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俊当上大队长后,就处心积虑地想把工作搞好。(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笑着对我说:“让我看看你的马草。”(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晚上有大雨。我们要按时到达。(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有你,真好”是一句让人感到温暖的话。凝视着它,那人、那事、那场景……就会慢慢浮现在眼前。请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1.围绕中心意思选材,把内容写具体。2.表达真情实感。3.字数在45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