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扩充词语。 

 

 

 

2、画龙点睛。(先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解释选择合适的词语。)

____肉跳 自言自____ ____ ____不安

____自受 ____涌澎湃 投入眼____

①波涛翻滚,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________

②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担不好的后果。________

③形容心神不安定的样子。________

3、根据语境填写诗句。

1.当你看到一个农家小院被主人打扫得干干净净,院前有一块块排列整齐的花木土地时,你会想到王安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当你站在望湖楼上,看到风吹散西湖上的黑云时,你会想起苏轼的诗句: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_________。当你看到九曲黄河夹带着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时,你会想到刘禹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总理夜以继日地工作,让我想起了诸葛亮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狼牙山五壮士拼死阻挡日寇,我想起了李纲的名言:“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1.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他神通广大,擅长七十二变,一会儿变成diāo xiànɡ______,一动不动,一会儿变成……他一duò jiǎo______就能把妖精吓pā xià______,他有一个师弟叫shā hé shanɡ______

2.我们要注重péi yǎnɡ______个人的综合sù zhì______

5、请你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从中选择填空。

( )( )       ( )( )       ( )( )

( )( )       ( )( )       ( )( )

鲁滨逊流落到荒岛上,开始他认为自己没有___的希望了,后来他经过理性的思考使自己能够__,对自己的处境有了一点儿_____的想法。他着手调整生活方式,尽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写出画线字的读音。

______   有源头活水来______

3这首诗是由________而发的感想,诗中写景的诗句是第________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的事情,你觉得观书和观池塘两者有联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 词题)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 词题)。(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上“____

【2】把词的下阕补充完整。

【3】词中画“____”的句子,作者由_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景象。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问题。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黄河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前两句状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九曲黄河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

【4】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是艰险的豪迈气概。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诗中抒发了作者郁闷彷徨、孤独失望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人生无乞丐

①朋友从南站办事回来,给我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②那天正是中午,又下小雨,车厢里的乘客稀稀落落的。车子行驶到桥头站时,上来了两名一老一小惹人注目的乘客。从相似的容貌很容易看得出,他们两人是父子,而且都是残疾人。中年男子双目失明,而那大约八九岁的男孩则是一只眼紧闭着,只有另一只眼能微微睁开些。小男孩牵引着他父亲,一步一步地摸索着上车来,径直走到车厢中央。

③当车子缓缓继续前行时,小男孩的声音也随之响起:“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你们好,我叫王小明,我现在唱几首歌给大家听。”

④这时候。音质很一般的电子琴声响了起来,小男孩自弹自唱。孩子的歌声有天然童音的甜美。唱完了几首歌曲之后,男孩走到车厢头,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他开始“行乞”了。他没有托着盘子,也没有直接把手伸到你前面,只是轻轻地走到你身旁,叫一声“叔叔阿姨”什么的,然后默默地站立。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但都装出不明白的样子,或干脆把头转向另一侧……

⑤当男孩空着小手走到车厢尾时,坐在我身旁的一位中年妇女很气恼地尖声大叫起来:“怎么搞的,柳州这么多乞丐,连车上都有?”

⑥顿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他俩的身上。没想到,小男孩小小的脸上竞显出与年龄不相称的冷峻,声音不大不小、不紧不慢地说:“阿姨,我不是乞丐,我是卖唱的。”

⑦霎时间,所有淡漠的目光都变得生动起来,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片刻,车厢里掌声连成一片。

⑧说到这儿,朋友的声音变得很低沉:“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却已经不屈地承受生命,他怎么可能是乞丐呢?”

⑨那一刻,我的眼睛亦漂浮一层雾水。有一天,我路过广场,一阵悠扬的琴声飘来,是一位少年在拉二胡。我一眼就看出,他就是朋友提过的那个卖唱的小男孩。当我把微薄的人民币完全没有施舍的心态郑重地放在小男孩的手心时,我相信它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

【1】将文中的“惹人注目”换一个相近的词,使其意思不变。两位乘客惹人注目在什么地方?请用“______”画出来。

惹人注目——( )

【2】第④段中“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中,“他的意思”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车厢里掌声连成片?请谈一下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盛情难却”与“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却已经不屈地承受生命”中的“却”字都是表示转折。____

(2)画线句子中的破折号起解释作用。____

(3)“那一刻,我的眼睛亦漂浮一层雾水”中的“我”指的是作者的朋友。____

【5】“当我把微薄的人民币完全没有施舍的心态郑重地放在小男孩的手心时,我相信它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请简要地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匪首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平日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而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

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正大光明,不能在背后挨枪。

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么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了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里。

1) 用/”画去带点字的错误读音。(2)

(dǎi dài )  (chǔ chù)

(ái āi)    (wǎnɡ wànɡ)

2) 吉鸿昌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缩句)(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X”。(3)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平日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这是个比喻句。(  )

吉鸿昌被杀害了,但他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里。(  )

短文最后一句话的引号表示强调。(  )

4) 请你从短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做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

5) 吉鸿昌要求特务让他怎样死?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谈谈你的想法。(3)

 

 

11、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永远的白衣战士

原有冠心病的非典患者梁先生,因发热咳嗽前来急诊,短期内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浓血痰排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 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她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1看拼音写词语。

bìng   jǐ yǔ    zhèng zhuàng  jiān   shēng sè jù lì

( ) ( )  ( )  ( ) (   )

2组词。

( ) ( ) ( ) ( )

( ) ( ) ( ) ( )

3根据解释找出文中对应的词语。

1老练、熟练或灵活。( )

2形容非常疲乏。( )

3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 )

4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 )

4结合书上的语句,写一写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12、阅读理解。

我看见了向日葵

龚志华

梵·高的《向日葵》放在我的桌面上。于是整个房间在灯光下显得熠熠生辉。也许,世界上真正光彩夺目的东西不多。我指的是人的心灵和思想。蹚过历史的长河,站立于过去和现在的交会处,我看见了“向日葵”。一束奇异的“向日葵”,正迎着21世纪的清风,在时空中颤动。

我不明白,真的不明白,当初清瘦而行为怪异的梵·高,怎么会画下这么一束“丑陋”的“向日葵”。[①它们毫无秩序地从一个简单的泥制陶罐里伸了出来。][②它们的样子,犹如一群流浪了很久的贫穷者,历经大半辈子,终于找到一处能勉强容身的地方。]看得出来,“向日葵”们渴望的是肥沃的土壤,渴望的是风调雨顺和充足的阳光。这只是一幅被认为是色彩强烈、笔触颤动的画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向日葵在金色背景的衬托下,给我以不可回避的视觉冲击与奇特的心理感受。

梵·高当年在创作这幅画时,一定是怀着十分痛苦的心情下笔的。才气冲天却贫穷的梵·高由于没有钱买必要的颜料,就以简约的手法,以黄与白,另加一点点淡红和淡蓝,画下了这一幅画。向日葵是一种忠诚地追随阳光的植物,它美丽而圣洁。在梵·高眼里,向日葵应该表示着他内心的思想,因为他一直都在希望得到温暖。这种温暖是理解,也是支持。如果梵·高把自己当作向日葵,那么,他必定希望自己能像向日葵一样结出饱满的果实。换句话说,梵·高希望自己的艺术才华能被当时的荷兰社会重视,在艺术道路上有所成就。可是,现实一次次令梵·高失望,令他痛苦和压抑。

当我看见梵·高的《向日葵》时,我简直要被整幅画所充满的凄凉与压抑所震撼。我敢肯定,凡是看过《向日葵》这幅画的人,必定会由衷地感触到它的沉郁和苍凉。

【1】梵·高是______(国家)著名的后印象派画家,文中提到的是他的代表作《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丰满________ 富有________ 干瘪________

【3】读一读选文中标注序号的句子,判断并填空。

上面标序号的两句话中,写实的是第______句,联想的是第______句。作者产生这样的联想的原因是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中,“结出饱满的果实”指的是____________

【5】短文第3自然段中形容向日葵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认为梵·高创作《向日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句子回答)

【6】你一定观赏过许多著名的画作吧,请你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幅画或者其他的一种艺术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寒假期间,父母要带小华和弟弟外出旅游,妈妈让小华查阅相关材料,准备出游计划。小华查到了下面的材料。

景区介绍

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建庙塑神,刻石题字。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山势重叠,苍松巨石,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游泰山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5月到11月。游泰山看四个奇观: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

登山路线

红门登山线:最经典的登山线,是历朝皇帝的登山御道,适合步行。

天外村登山线:从天外村出发乘坐旅游车抵达中天门。可步行上山,也可坐索道直达山顶。

天烛峰登山线:该线奇峰俊秀,松石多姿,是自然风貌最原始的路线,适合步行,但道路崎岖,不建议老人、儿童走该线路。

门票、车票价格

115元/人;学生57元/人;教师、省部级劳模、英模100元/人;对现役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60岁以上老人、儿童(1.4米以下)免费。购票提示:身高1.2米-1.4米(含)儿童、老年人(满60周岁)等享受免票政策人员。乘车上山需购买30元车票。

【1】只是了解景区的特点,有哪些好的风景,应该重点阅读____部分。当熟知泰山风景,确定去游览泰山了,应重点阅读____部分。

A.门票、车票价格 B.登山路线 C.景区介绍

【2】假如小华一家四口寒假登泰山,小华是小学四年级学生,身高1.45米,小华的弟弟两岁,爸爸是军人,妈妈是教师,他们一家四口人的门票费共_________元。(  )

A.257元

B.157元

C.172元

【3】妈妈寒假期间想去泰山游览,小华不准备去,请根据材料内容,帮小华说服妈妈不去泰山游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1】“幽静”说明了小路_________________

【2】“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这表现了(       

A.姑娘很想见贝多芬。

B.姑娘很想听贝多芬弹琴,她太热爱弹钢琴了。

C.姑娘喜欢追星,不喜欢做家务。

【3】画“ ”的句子中姑娘是随便说说的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对话,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那碧绿的海洋,难道不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轻声说:“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天。”(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 秋天来了。(改为拟人句)

 

  (2) 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引述句)

 

  (3)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4) 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修改病句

 

 

17、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继承和发挥老一辈的革命精神。(用修改符号在答卷的原句上修改)

________________

(3)请在“截然不同”和“无济于事”两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一)蒙娜丽莎美丽动人。

(1)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下列词语组成两个意思不同的句子。

队伍 的 不 那么长 一定 赴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句子改为字句。

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

雨水把我的衣服淋湿了。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任选一题:

1.用日记的形式写一篇读《丰碑》后的体会。

2.《一件难忘的事》

要求:(1)写亲身经历过的事。

(2)写清事情的经过。

(3)写出自己当时的心情、心里的想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