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概括。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体裁是 。本文是按 描述的,在与爸爸的谈话中,作者懂得了“ ”的道理,也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2、古文《刘备敕刘禅遗迢》中,提到的丞相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题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河”指的是_____;“岳”指的是_____,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
4、照样子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词语。
一(朵)玫瑰 (洁白)的云朵 (认真)地听讲
一( )钢琴 ( )的大海 ( )地散步
一( )曲子 ( )的月光 ( )地听着
一( )茅屋 ( )的浪花 ( )地走来
一( )蜡烛
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 而谈 目________ 口呆 深信不_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解释下列词语。
簸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描写对象是________,表现了作者_________气概。
【3】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曲黄河万里沙”一句,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曲折蜿蜒、气势磅礴的特点。
B.“浪淘风簸自天涯”一句,形象地写出了黄河风浪急猛、浩瀚绵长的特点。
C.“如今直上银河去”一句,通过想象,表现了诗人厌世避世的愿望。
D.“同到牵牛织女家”一句,借用典故,表现了诗人浪漫主义情怀。
7、阅读与理解。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____。
【2】诗人写院中的月色,只用了“地白”二字,给人澄澈、空明之感,由此你想到了李白的哪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古诗内容,把诗人笔下的月上中天时庭院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句诗委婉地表达了游子( )之情。
A.喜爱秋天 B.热爱祖国 C.热爱大自然 D.思念家乡和亲人
【5】望月怀远的诗还有很多,请你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句子,完成练习。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1】“冠冕”的“冠”读_______,“冠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句中的“我”指_____________。
【3】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的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材料一)
2015年北京高中生的体检合格率仅为一成。北京一所大学,2500人军训期间,累计看病人次达到6000余次,不少学生晕倒。“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出示数据: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比例:初中生60%,高中生76%,大学生高达83%。
(材料二)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原因:
①生活环境和饮食方式的重大改变,导致体力活动明显减少,加速了人体机能的退化,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
②隔代教育极大影响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爷爷奶奶溺爱孙儿孙女是我国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北京70%的儿童接受着隔代教育。
③青少年承受着巨大的考试和升学压力。学习时间长,睡眠不足,减少了体育锻炼时间。
(材料三)
①《健康行为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小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时间:小学生9小时以上,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②《基本情况调查》显示,超过60%的中小学生在校时间超过国家的规定,70%的中小学生作业时间也超过国家的规定。
(材料四)
中日学生锻炼情况对照表
锻炼情况 | 每天锻炼2小时 | 每天锻炼3小时 |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
中国 | 6.30% | 1.30% | 8% |
日本 | 21.30% | 20.20% | 20.20% |
【1】“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出示数据( )的城市男生是“胖墩”。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2】阅读(材料二),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不影响的一项是( )
A.生活环境和饮食方式的重大改变。
B.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
C.青少年承受着巨大的考试和升学压力,学习时间长,睡眠不足。
D.隔代教育极大影响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3】从(材料四)中,你获得了有关中国学生的什么信息?请用一句话表述。
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情况。
________________
10、她们的路走对了!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她们庄严地向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宣战: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一年后,夏洛蒂的□简·爱□出版了。小说一问世就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引起评论界的广泛重视。几乎同时,艾米莉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和安恩的长篇小说□艾格尼斯·格雷□相继出版,最终也获得极大的成功。三姐妹的脱颖而出,震动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坛,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盛事。
【1】在文中的“□”里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她们的路走对了!”这句话中的“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小草”比喻________,“大树”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草”变成“大树”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从事文学创作的女作家真是太多了,如: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我最喜欢读________写的《________》。
【6】从夏洛蒂姐妹的成功,你想到了哪些名言警句?请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认真阅读下列文本,完成练习。
文本一: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①,山头鼓角②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③。
早已森严壁垒④,更加众志成城⑤。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⑥。
【注释】
①旌旗在望:形容山下的部分红军和井冈山一带的地方武装正在坚守井冈山。
②鼓角:军鼓和号角。③岿(kuī)然不动:形容红军屹立坚固,攻不可破。
④森严壁垒:形容工事严密坚固,不可侵犯。⑤众志成城:形容军民团结,坚不可摧。
⑥宵遁:乘夜逃窜。
【创作背景】
1928年8月30日,湖南、江西两省敌军各一部,趁红四军主力还在湖南南部,向井冈山进犯。当时留守井冈山的红军不足一营,凭借黄洋界天险,奋勇抵抗,激战一天,击退敌军,成功地保卫了这个革命根据地。这首词是作者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后所作。
文本二:
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①,路隘②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注释】
①宁化、清流、归化:地名,福建西部的三个县。②路隘(ài):道路险狭。
【创作背景】
1929年12月,国民党调江西、福建、广东三省十四个团的兵力,第二次“会剿”闽西根据地,红四军前委当即决定兵分两路:由朱德率主力转移到江西南部;由毛泽东率第二纵队先在小池地区阻击敌军,掩护主力转移,而后从古田北上,经连城、归化、清流、宁化,翻越武夷山。1930年1月16日,朱德率领的主力部队占领江西广昌;同月24日,毛泽东到达广昌,同主力部队会合。此词写于两路红军会合之后,内容就是这次进军。
文本三: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①。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②下吉安。
【注释】
①大关:险要的关隘。②工农:指红军。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1930年2月,当时红军越过武夷山,进入江西南部,经广昌进军攻打吉安。
【1】结合三首词的注释和创作背景,我知道《西江月·井冈山》描写了___________的场面,而《如梦令·元旦》和《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描写的是___________的场面。(填序号)
A.红军行军生活 B.红军英勇作战,保卫革命根据地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三首词均描绘了红军为取得革命胜利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B.三首词都展现了红军面对艰难险阻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三首词均表现出红军在困难面前不怕流血牺牲、坚持不懈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3】在作者写《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和《如梦令•元旦》之前,红军队伍中有些人对革命的前途表示怀疑。结合后来发生的事实:武夷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广昌路上,“风卷红旗过大关”……你想对怀疑革命的人说:_______;你想对保持坚强信念与乐观主义精神的红军战士说:_____。
【4】下列情境中,你觉得用哪首词中的句子去描述最合适,并写在下列横线上。
距离“诵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精神”比赛开始已不足两天,老师说:“参赛的班级都高度重视此次比赛,加上时间紧迫,恰似‘________’,你们是否有信心取得好成绩呢?”同学们一定会高声回答:“当然有,‘_________’,您就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吧!”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老师把帽子拿给我,我知道我们要出去了,要到温暖的阳光中去。我们去到井边,有人吊水,我的老师把我的手放到水里。清凉的水涌到我的手上时,老师在我的手心中拼了“w-a-t-e-r” (水)这个字。开始她拼得慢,后来越拼越快,我的注意力全凝聚在她的手指上。 突然,我努力去回想一些模糊的事情,一种朦胧的印象……就在灵光一闪的当儿,我领悟了 w-a-t-e-r的手势指的正是那种奇妙的、清凉的、从我手上流过的东西。就是这个字唤醒了我的心灵,并使我的心灵得到了自由,因为这个字是活生生的。
1.为句中加线词找一个可以替代的词。
我的注意力全凝聚在她的手指上,,
“凝聚”可换为 。
2.用“清凉”一词修饰“水”好理解,而作者还用了“奇妙”一词修饰“水”,这是为什么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3.沙利文老师用什么方法教会了作者“水”这个字?
4.谈谈学会“水”这个字对作者来说有什么意义,并在课文中画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5.这段话可分为三层,请用“||”在文中标出来。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自然界的时钟
公鸡报晓,是人们所熟知的。其实,留心看看大自然里的生物活动,你会发现,自然界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
仔细观察一下各种花开放和凋谢的时间,你会发现它们各有一张时间表。做啤酒的蛇麻草在黎明三点左右开放,到八九点钟就凋谢了;牵牛花大约在清晨四点打开喇叭,快中午时便收拢了;五点钟野蔷薇放开笑脸;六点钟蒲公英和龙葵向你含笑点头;七点钟的芍药开始争妍斗丽;到了太阳当顶的中午,美丽的午时花才显示它的美貌;下午六点钟,丝瓜花悄悄地打开花瓣;日落西山以后,夜来香不声不响地开始吐香;月季在皎洁的月夜里,好像美女揭开了面纱……
植物知道时间,小动物也是这样。东方欲晓,百鸟就开始啼鸣了。日落西山,鸟入林,鸡上窝,躲在地洞里的老鼠却蠢蠢欲动了。猫头鹰似乎知道老鼠的底细,它白天睡觉,夜间到田野中巡逻捕鼠,不用小闹钟叫唤,到时它自然就醒了。
不仅如此,连没有手表的昆虫也知道花儿开放和凋谢的时间:辛勤的蜜蜂一早飞向牵牛花,中午飞向午时花。至于夜蛾,它们是夜来香的客人,每天晚上,总是准时去拜访它。
有人认为太阳的出没和潮汐的涨落为生物报了时。但这只是生物有规律活动的外在条件。在动植物生命的内部还有一个像钟表一样的机构,生物用它计量着时间。这个神秘的生命之钟,就叫“生物钟”。正是靠着生物钟,花草才能感知时间,昆虫才能按时“赴约”。
【1】写出划线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公鸡报晓,是人们所熟知的。________
②西瓜成熟了。________
③爸爸是修车的熟手。________
【2】短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地写出“自然界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自然界的生物能有规律地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如何给地球降温
①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
②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调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③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
④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1】文章主要讲了几种给地球降温的方法?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设想的计划为什么不可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①段运用了____________和了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④段画线句中“从理论上讲”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奴隶用斧子把锁着的铁门砍开。(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狮子真被他打死了(加标点符号变为不同的句式)
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斯巴达克打死了狮子。(扩句,至少写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写句子。
老师对我说:“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改成不用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改为反问句)
2.人与山的关系密切,让我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3.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夸我,我很兴奋。(加合适的关联词)
4.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会了。(改为反问句)
5.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有这绿树。(加恰当的关联词)
6.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改为“被”字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们肃立不动。(改为比喻句)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
4.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5.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
19、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花儿开了。
(2)荷塘里的荷花都打着朵。
(3)绵绵的春雨还在下着,滋润着的麦苗。
(4)春天即将过去,夏天就要到来。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鲁本准备礼物。(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边饺子里浸透着浓浓的母爱。(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边饺子里,有深深的母爱。花边饺子里,有我们对妈妈的爱。(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没有忘记心中那个秘密使命。(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天地。
根据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环境:一个寒冷的清晨。
人物:勤劳的环卫工人,活泼可爱的状状和元元。
要求:1.想象要丰富合理,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情节能够吸引人。2.综合运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3.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