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文填空。
(1)《浪淘沙》(其一)中,描写黄河九曲的姿态,及其裹挟黄沙,奔腾而来的气势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春》中,描写春天优美景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我想到了运用这种修辞方式的其他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答客诮》
(5)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仿写:方鼓琴而志在明月,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炊( )锈( )瞅( )峻( )
饮( )诱( )揪( )竣( )
3、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内容。
(1)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诗人韩翃不由得提笔写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哥哥本来想一心一意做个手艺人,业余再画一下画,没想到他的插画一鸣惊人,这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柳成荫”啊!
(3)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
(4) 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循俗”。
4、照样子,写词语。
1.深深的(AAB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高高兴兴(AABB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东张西望(含反义词)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补充歇后语。
诸葛亮草船借箭---(______________) 徐庶进曹营----(_____________)
小葱拌豆腐---(______________) 哑巴吃黄连-----(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完成练习。
春夜洛城①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②, 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①洛城:洛阳城, ②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内容多是离情别绪。
【1】这首诗是在什么季节的什么时间所写?
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横线的诗句的意思,并写下来。回忆《泊船瓜洲》写出和这句诗类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某人
(印度)泰戈尔
你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芒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
爱之神发现了你
【1】这首诗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的“有的人”有哪些相似的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和《有的人》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较阅读。
1.这两首诗都用了( )的手法,第一首明写( ),实质要表达自己( )的高尚节操;第二首吟咏( ),赞扬了它们( )的精神。
2.《石灰吟》的“吟”在这儿是( );“尔”的意思是( )。
3.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本学期在百花园中学过一首陈毅的《青松》,请你把它写下来。
9、课内阅读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 )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文中“□”内填上合适的标点。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毁坏一(_____) 灾难一(_____)
【4】从加点词语“几百万年”“几亿年”中可以体会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再生”的意思是_________,“不能再生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6】文段中列举的再生资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来说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7】再生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有( )
A.生态灾难 B.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及滥用化学品 C.自然灾害行
【8】文段中“本来”的意思是___,“本来” 强调了____,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____、_______。
【9】从加点词“随意毁坏、不顾后果”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完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学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你一定感慨万分,请你就此写一条公益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金色的草地》(节选),完成练习。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____它是金色的____草地也是金色的____花朵合拢时____金色的花瓣被包住____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文章按时间的先后这条线索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划线部分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联系课文前后内容填空。
草地会变颜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作者的发现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免费开放景点】
鲁迅祖居、三味书屋、鲁迅故居(含百草园、鲁迅笔下风情园)、鲁迅纪念馆
【免费开放时间】
疫情期间景区入园时间8:30-16:40;景区开放时间:8:30-17:00
【参观办法】
(1)游客登录“绍兴市文旅集团”或“绍兴鲁迅纪念馆”微信公众号分时预约,每人每天限预约一次。
(2)预约成功后,凭当天健康码+预约码+行程码+本人有效身份证到游客中心领取参观通行证。
(3)各景点严格执行一人一证实名参观,未成年人无身份证,请出示户口本。
(4)根据《关于开展省外来绍返绍人员全员核酸检测的通告》,在您的行程码中,若显示14天内到过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市,或您属于21天隔离期满的入境人员,领取“参观通行证”时,须提供72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
【其他收费内容】
导游讲解服务、租借语音导览设备、停车、游船(乌篷船)、电瓶车、沈园之夜、主题公园、休闲娱乐、演艺等收费服务项目按相关标准收取费用。
材料二:“鲁迅故里”游览图
【1】根据材料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疫情期间,小瓯能在17:00进入鲁迅故里景区参观。( )
(2)景点严格执行一人一证实名参观,未成年人无身份证,可以用户口本代替 ( )
(3)在行程码中,若显示14天内到过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市,就无法入园参观。( )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距离较远,小瓯选择电瓶车交通工具前往,中途不产生任何费用。( )
【2】为更好地游览“鲁迅故里”,小瓯打算做一份攻略。
(1)为了设计游览路线,小瓯重点阅读了材料( );为了确定游览出行时间,他重点阅读了材料( )。
(2)攻略设计中,小瓯在阅读官网信息时,他对三味书屋的“三味早读”、鲁迅祖居“绍俗祝福”特别感兴趣,于是点击以下( )栏目,来阅读这些内容。
A.景区新闻 B.景区活动 C.陈展研究 D.藏品资料
(3)小瓯计划打卡以下景点:周家台门、百草园、风情园、三味书屋、鲁迅纪念馆,请你一起来为他规划路线吧!(尽量不走回头路)
景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味书屋
12、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完成问题。
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
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丧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长大的。为了走出生命路途中的泥泞,作者刚跨出校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屠格涅夫听闻后更是倾注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 喜上眉梢)。他本来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让他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他一发不可收拾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 妄想)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在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与欣赏对立的是漠视与诋毁。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依赖与祝福。
【1】用“√”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初出茅庐:__________________
(2)信笔涂鸦: 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你简要概括出来。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第四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林清玄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感叹的是什么?( )
A.感叹自己不如小偷
B.感叹小偷技术全面,本领高
C.感叹小偷前途似锦
D.感叹小偷能力非凡,但没有正确方向,做了不正当之事,并为此惋惜
13、课文内容我了解
(1)本文运用( )、( )、( )等多种修辞方法以描绘黄山云海之神奇,生动形象,美不胜收,使人如临其境。
(2)有人说“到过黄山不看山”,学完这篇课文你是怎样理解的?
14、课内阅读。
竹节人(节选)
①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②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③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④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挖空心思: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叱咤风云: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华在阅读课文《竹节人》时,重点阅读了选文,他的阅读目的可能是了解( )
A.竹节人玩具制作指南,找到材料制作并演示。
B.竹节人的奇特玩法及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C.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选文中提到的两个竹节人的名字是________ 、________。请你给第③段中拿偃月刀和蛇矛的竹节人起两个响亮的名字:、________ 、________。如果你制作了一个竹节人,会怎样装扮它?取一个怎样的名字呢?仿照文中的表达,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脂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苍蝇拂拭圆脑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快活地叫起来:“爸爸,你看!这是什么?”(改为提示语在中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词序颠倒的病句。
跟我学: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修改方法:找出位置错误的词语,然后调整过来。
5.它们终于不动了,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①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
②我的耳畔又响起了队员们熟悉的笑声。(缩句) ________
③那一摞碗在少年的头上不停地晃动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
④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
⑤她俩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用划线词造句) 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5分)
(1)给下面两句话加上标点,使句子意思不同。
我 赞 成 他 也 赞 成 你 怎 样
我 赞 成 他 也 赞 成 你 怎 样
腊梅在三味书屋的后院开得正盛。(先改写为比喻句,再改写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心情很繁重。(改病句)。
18、按要求完成习题
1.用关联词把两个分句合并成一个句子。
海水呈蓝色。海水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阳落山了,小鸟儿全都不见了踪影。(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变句型
1.改反问句。
(1)像张思德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2)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2.改陈述句。
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3.照例子,仿写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的时候, ;
的时候, 。
4.续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5.改双重否定句。
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6.缩句。
(1)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2)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7.扩句。
(1)它被发掘出来了。
(2)他睡熟了。
8.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20、会场上响起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生活就像一个调味瓶,其中满载着酸、甜、苦、辣各种滋味。也许有成功时的喜悦,也许有失败时的痛苦,也许是在学习上,也许是在生活中,但无论是什么滋味,都会让你刻骨铭心。请以“我尝到了___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先补全题目,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