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快乐读书吧。

本学期,第四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篇?最喜欢这篇小说中的哪个人物?你想用怎样的一句话赞美他?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这篇小说,喜欢小说里的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假期的课外阅读要求读小说,你最想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答题。

说说“伯牙鼓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积月累

(1)郝副营长的死让我想起了曹植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周总理夜以继日地工作让我想起了诸葛亮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看到狼牙山五壮士拼死阻挡日寇,我想起了李纲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也应该关心国家大事,因为陆游说过:“______________。”

(2)春天是美丽的,在朱熹的眼中是“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在杜牧的眼中是“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4、翻译《勉谕儿辈》中的句子。

①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字词

liǔ(         zǔ zhòù(     )(    zōng(    

cāng(       灭(          pū pū(     )(    

duó步(         zì(     )情         wàn(      

tuí唐(     suō(    )   sǒu(     )   kāi(     )油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本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著名文学家、___家,有__之称。代表作有__________等。

【2】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浪淘沙:______________ 九曲:_______________

浪淘风簸:__________________ 天涯:_______________

【3】读了下面的诗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把你看到的画面用一段话描述下来。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你读古诗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会怎么办?请把你的方法写在下面横线上。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翻译句子。请注意加点词需作出解释。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 作者陶弘景为南朝人,此文是他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B. “高峰”、“清流”两句,采用从仰视到俯视的视角来描绘山川之美。

C. “青林”到“竞跃”数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山川的生机勃勃。

D. “康乐”即其友谢中书,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友人共享这山川美景的心愿。

3下列各项是对字词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山川之美”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完全一样。

B. “乱鸣”并不是“胡乱鸣叫”的意思,这里可以解释为“此起彼伏地鸣叫”。

C. “欲界”是佛教用语,指的是“我想要去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D. “与”本义为“赐予”,这里读作“yù”,可以理解为“置身于(其中)”。

8、品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

【2】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①吟:______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等闲:________________  ④清白: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千锤万凿,(____)烈火焚身,(____)粉骨碎身,我(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4】这首诗使用的表现手法是(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5】前两句诗将“烈火焚烧”与“__________”进行对比,衬托了石灰的_______;后两句借石灰之口,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的精神和_____的追求。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下面有四则阅读材料,请你认真阅读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称紫禁城。它于1420年建成,前后共用了18年的时间。为了修建这座宫殿建筑群,无数的劳动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建造宫殿需要木料,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崇山峻岭里,百姓冒险进山采伐,很多人为此丢了性命,后人用“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价。开采建修宫殿的石料,同样很艰辛。现在保和殿后那块最大的丹陛石,是在北京的西南房山地区开采的。史书记载,为了运送这块石头,数万名劳工在道路两旁每隔一段距离就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腊月气温足够低的时候,就从井里取水泼在路上形成冰道,用了28天才送到了宫里。

材料二:

故宫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统称后三殿,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材料三:

2012年,故宫年度接待众人次跨过1500万人次。随后,观众人数屡攀新高,尤其是每年的春节、寒暑假、十一黄会周期间,故宫里人流扎堆儿,不仅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也会给古建筑带来损害。为平衡淡季和旺季观众参观人数,自2015年6月13日起,故宫每天限制参观人数,努力建设“平安故宫”。每天的游客人数,最高8万人次。

材料四:

现在,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来越多,故宫的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问。故宫里有很多文物,而这些文物都过于严素,板着面孔,和现代人太有距离了。故宫的工作人员一直在努力,让文物活起来,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比如,开发了印有故宫文物的日历,设计了有文物图案的服装、卡道人物形象等“文创”产品,这个工作还将继续下去。另外,故宫将陆续扩大开放面积。2014年的时候,故宫的开放面积是52%,2015年是65%,2016年开放面积增至76%,等到2020年,故宫建成600年的时候,将开放80%的区域供游人参观。故宫里的藏品太多了,需要更大的室间。故宫里有180多万件藏品,但是绝大部分沉睡在库房里,能够在故宫内展出的,还不到1%。故宫最新的计划是,在北京海淀区圆明园附近,新建一座能容纳300万观众的巨型博物馆,预计2020年完工。故宫将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1这四份材料都与故宫有关,共介绍了四方面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故宫未来的发展。其中,故宫未来的发展又是从三个方面介绍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1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故宫参观的人数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1中的数据,并结合阅读材料,你有了怎样的思考?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年过完春节,李华的奶奶很想去故宫参观一下,李华参考了“故言购票须知”,推荐奶奶3月份去比较好。请结合“故宫购票须知”(表2)提供的信息,你认为李华推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2故宫购票须知

 

时间

票价

旺季

每年4月1日-10月31日

人民币60元(不包括珍宝馆、钟表馆)

淡季

每年11月1日一来年3月31日

人民币40元(不包括珍宝惊、钟表馆)

 

5前一阵,故宫博物院的官方网站上推出了几张康熙、雍正等皇帝的合成图片,皇帝居然也走起了“卖萌”的风格。结合阅读材料想一想,故宫的工作人员为什么要推出这样的图片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将在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北京将承办所有冰上项目,延庆和张家口将承办所有的雪上项目。

【材料二】冬奥会能够调动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阳光小学对本校六年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

阳光小学六年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统计表

性别

经常参加

不经常参加

35.82%

64.18%

20.9%

79.1%

【1】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市

B.张家口

C.上海市

D.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将承办所有冰上项目

B.延庆将承办所有雪上项目

C.北京将承办所有雪上项目

D.张家口将承办所有冰上项目

【3】读【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光小学六年级男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比女生高。

B.阳光小学六年级女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比男生低。

C.阳光小学六年级男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比女生高。

D.阳光小学六年级女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比男生高。

【4】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统计表,用一句话概括统计表中所反映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图1是冬奥会会徽,图2是冬奥会冰上项目的吉祥物“冰墩墩”。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写一份设计说明。

【图1】【图2】

___________________

11、鲨鱼

我们的兵舰停在非洲的海岸边。白天很凉快,海上吹拂着凉爽的风。快到傍晚的时候,天气变了,开始闷热,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热风像是把我们闷在蒸笼里。

日落之前,上尉走到甲板上喊了一声:“游泳吧!”水兵们就跳到水里,他们把帆布兜放到水里,用它围成一个游泳池。

我们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是最先跳到水里去的,但他们嫌帆布兜太憋气,人太多,想到宽阔的海里去比比游泳。

两个孩子就像两条蜥蜴在水里伸展四肢,用力往前游,争着到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

一个小孩赶上了他的伙伴,但接着又落后了。这个孩子的爸爸是个老炮手,正站在甲板上称赞他的儿子。当儿子落后时,他就大声喊:“别落后哇!加把劲啊!”

突然,甲板上有人喊了一声:“鲨鱼!”我们一看,水里出现一个海怪的背.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

“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炮手大声喊着。可是孩子们听不见,还是一个劲地往前游。他们笑着,嚷着,越游越高兴。

炮手的脸像麻布一样发白,呆呆的瞧着孩子们。水兵们开始放小船跳到里面,用力摇桨往孩子那边飞也似的划去。

但是鲨鱼已经离孩子不到20步了,他们距离孩子还远着呢。

起初,孩子们没有听到人们叫他们,也没有看到鲨鱼,后来有一个回头看了一眼。我们都听到了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这声尖叫好像唤醒了炮手,他急忙离开他站的地方,跑到大炮跟前。他转动了一下炮架的后尾,伏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了引火线。船上的人都吓呆了,愣在那里等结果。炮一响,我们看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脸。这时候,谁也不知道小孩和鲨鱼怎么了,那一瞬间的烟雾遮住了我们的眼睛。

水面上的烟雾渐渐散了,开始从各方传来悄悄的声音,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老炮手露出了脸,站了起来,也往海上看。

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洋波动着。几分钟后,小船追上孩子们,把他们送到兵舰上。

——节选自(俄)列夫·托尔斯泰同名小说《鲨鱼》

1作者写“快到傍晚的时候,天气变了,开始闷热,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热风像是把我们闷在蒸笼里。”作用是(   )。

A. 环境描写,增加文采 B. 环境描写,为下文做铺垫

C. 介绍背景,渲染氛围 D. 环境描写,深化文章主题

2当鲨鱼出现的时候,两个孩子继续向前游,原因是(   )。

A. 帆布兜里人多,想在大海游

B. 鲨鱼朝着孩子这边游过来了

C. 两个孩子想和鲨鱼比赛游泳

D. 两个孩子不知道海上有鲨鱼

3“炮一响,我们看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脸。”这句话通过什么描写来体现人物内心。_______

A. 语言描写 B. 动作描写 C. 心理描写 D. 神态描写

4孩子得救了,以下不能反映出这一点的是(   )。

A. 水面上的烟雾渐渐散了,开始从各方传来悄悄的声音,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B. 老炮手露出了脸,站了起来,也往海上看。

C. 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洋波动着。

D. 几分钟后,小船追上孩子们,把他们送到兵舰上。

5孩子为什么能在鲨口脱险?请结合文本列举至少两点理由。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胡杨树

七月中旬,我去新疆穿越了戈壁。我看见──湛蓝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多姿多彩的西域风情,连绵起伏的沙丘错落有致,胡杨树铁干虬枝,龙盘虎踞,顶着戈壁滩上的烈日迎着大漠的雄风,吮吸着脚下土地中贫瘠的养料傲视众生。戈壁滩上大片的胡杨树林将我深深地迷住了,让我惊叹的是──胡杨铁骨铮铮的树干,形状千姿百态,有的似鲲鹏展翅,有的像骏马扬蹄,还有的如纤纤少女,简直就是一座天然艺术宫殿,那鬼斧神工般的形态,更使我感到大自然的壮美。我看见──蓝色的天空下荒凉的土地上,活着的绿色胡杨与死去的灰色胡杨交织地站在一起,千姿百态,神情傲然,地上稀疏地躺着死去多时的树干树枝。胡杨树不高,特别是树干短,树叶小而茂盛,它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顽强地活着。我感受到──胡杨从不因自己生活的贫瘠而放弃对生命的渴望和追求。

胡杨,是戈壁滩与沙漠的骄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杨树,尤其以强大生命力闻名,素有“大漠英雄树”的美称,胡杨树有着对生命的执著和渴望: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这就是胡杨树的品性!沙漠中的脊梁,就是禀性高贵而倔强的胡杨树!我觉得──矗立在戈壁滩上的胡杨,就像颠沛一生但决不向命运妥协的强者,双手伸向天空无声地呐喊,向苍天诉说着不屈的灵魂!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忍的树。胡杨能在40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它是神树,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我感受到──胡杨在逆境奋起,一息尚存,决不放弃的精神。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身后的芸芸众生,是它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它们不在乎,它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它们,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我爱胡杨树,更爱那些具有胡杨树的品性的人们!

【1】根据下列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写下来。

1)像老虎蹲坐,像龙船盘曲;形容地势雄壮险要。_________

2)好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技艺非常精巧。 _________

3)比喻一切普通的人和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反义词。

顺境_________ 反抗________ 酷暑_______ 肥沃________ 低贱________

【3】用 画出体现胡杨树外形特点的句子。

【4】用 画出第二至四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再谈谈你的理解与体会。

【5】请你用两个成语夸夸胡杨树。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举例说说你身边的什么人具有胡杨树一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那天晚上汤姆和哈克作好准备去冒一次险。他俩在客栈周围转悠到9点后才开始行动。

一个在老远处注视着小巷子,另外一个看客栈的门。巷子里没人来往,进出客栈的人,没有那个西班牙人的影子。晚上好像不太黑。汤姆回家前和哈克约定,如果夜色不错,哈克就出来学猫叫,汤姆听到后就溜出去用钥匙试开门。可是那晚天色明亮,哈克12点左右结束望风,到空糖桶睡觉去了。

星期二,两个孩子遭了同样的歹运,星期三也是如此。到星期四晚上,天气有起色。汤姆提着姨妈那只洋铁旧灯笼,拿了一条遮灯光的大毛巾,乘机溜出去。他把灯笼藏在哈克的糖桶里,开始望风。午夜前一小时,客栈关了门,连那仅有的灯光也熄灭了。西班牙人没露面,巷子里也没人走动,一切平安无事。夜色深深,万籁俱静,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汤姆拿起灯笼,在糖桶里点亮后用毛巾将它紧紧围住。夜幕中两个探险者蹑手蹑脚朝客栈走去。哈克放哨,汤姆摸着进了巷子。好一阵工夫,哈克焦急地等待着,心头好像压着座大山那样沉重。他希望能看到灯笼闪一下光,这虽然让他害怕,但它至少说明他还活着。汤姆好像走了有好几个小时似的。他一定是昏过去了,要么就是死了,或许因害怕和兴奋,心脏炸裂了。不安中,哈克已不知不觉地接近那条小巷,心里诚惶诚恐,时刻准备着意外不测的降临,一下子把他吓得憋过气去。事实上他已没有多少气了,他现在只能一点一点呼吸,这样下去不久就会心力衰竭。突然灯光一闪,只见汤姆狂奔着从他身边跑过。

“快逃!”他说,“快逃命!”

他不必再重说,一遍就够了,还没等汤姆再说下去,哈克的速度已达到每小时三四十里,他俩一口气跑到村头旧屠宰场的空木棚那里才停下来。他们刚到屋檐下,风暴就来了,接着大雨倾盆而下。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 国作家 ____________的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

【2】文中画线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哈克___________的心情。

【3】第三自然段中“星期二,两个孩子遭了同样的歹运”中“歹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草原》片段,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 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yín yíng)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我会划去文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丽______ 愉快_____ 舒服_______

【4】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我还从课外积累了2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_”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6】作者为了突出草原的美丽,在这段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草原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7】“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习题

1.用关联词把两个分句合并成一个句子。

海水呈蓝色。海水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阳落山了,小鸟儿全都不见了踪影。(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字句。

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水把我的衣服淋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练习。

1. 无论多么远的剧场,无论演出到多晚,我是场场必到,直至演出的结束。(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一次,表演艺术大师赵丹和漫画家张乐平来我家,自然要看我的表演。(请用自然的另一个意思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鲁迅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练习。

1.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裤子没有毛病。裤子非常合您的身。(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那水晶般的闪耀着欢乐光芒的蓝眼睛多么像清澈的泉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树环抱着村庄。(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河南省的人口是我国最多的省份。(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选择一种你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别人,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运用已学的说明方法来描写。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