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看拼音,写字词。

1.爸爸答应在我小学bì yè_______那年的shǔ jià________péi________我去福州游玩。

2.叔叔cí bié_______我们后就回家了,但是他的yì xí huà________给了我很多qǐ dí________

2、我会背,我会写。

1._____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

2.其实________________,走的人多了,也_________________

3.惟有________________,惟有________________,中国才有真进步。

3、根据语境写词语。

①这zāo gāo( )的阴雨天气已经持续一周了,花草也整天都shī lín lín( )地低着头。

②山洪páo xiào( )着倾泻而下,人们jīng huāng( )失措、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 )地奔向木桥。

③看着他痛苦地shēn yín( ),我有些yōu lǜ( ),同时又开始bào yuàn( )起来。

4、照样子,写词语。

瓦蓝瓦蓝     _________       _________

小心翼翼     _________     _________

明晃晃        _________     _________

5、选词填空。

宽阔 辽阔 宽敞

(1)大地震后,灾区的学校重建工作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现在,那里不仅有(   )的操场,(   )的教室,还有一流的教学设施。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2)渔夫冒着暴风雨出海打鱼,(   )没有打到鱼,(   )汹涌澎湃的海浪还把渔网给撕破了。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一)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解释词语的意思。

胜日:___________ 滨:___________   等闲:___________   东风: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第一句点明出游的_____________,下面三句写 “寻芳”所见所得:春回大地,使人耳目一新。诗人由“寻”而“________”,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是“________”字。

【3】“万紫千红总是春”让你产生了哪些联想?请用精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之美各有特色,请你写出两句表现其它季节之美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①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②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③初:刚刚。④惊:新奇,惊讶。⑤嫌:嫌怨;怨恨。   ⑥故:故意。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

2下列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都”字透露出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而分外焦急的心情。

B.“惊”字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的萌芽的惊喜神情。

C.“却嫌”“故穿”,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

D.“作飞花”三字,化静为动,抒发出诗人对春雪飞花的惆怅、遗憾之情。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描绘的美好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练习。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

2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屈指行程二万”中“屈指”的意思是______

A.低着头。   B.弯着腰。   C.弯着手指头计算数目。

(2)词中描写秋天景象的句子是______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B.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C.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3)对“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强调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

B.表现了红军不取得长征胜利决不罢休的革命豪情。

C.说明只有到了长城才能算是好汉。

3“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这首词中有两句话表达了作者的这个心愿,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词和《七律·长征》有什么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她的脸看起来仍然年轻而明媚。大煞风景的就是她那个呼哧呼哧的鼻子,鼻孔粗大,鼻尖还是红的……见到她之前,我好像是在黑暗中沉睡,而她一出现,就将我唤醒,引领我到光明之地,把我周围的一切连成线,又把线编织成一条彩色的花边。她立刻就成了我一生的朋友,我最亲近的人,最理解、最珍贵的人。

1文段选自高尔基的《__________》。

2文段中的“她”是阿廖沙的__________,在这部小说中,“她”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毛驴和牛大哥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不小心把腿摔坏了,想请毛驴把它bēi bèi)回家。毛驴向它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拒绝了,自己一瘸一拐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问:“牛大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

“千斤。”

毛驴冷笑道□十斤山芋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

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fēn fèn)量重千斤呀!”

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shān shàn)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有删改)

【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2】给第4自然段“”处加上标点符号。

【3】读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中的一句话,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

【5】从古至今,真挚的友谊都值得我们去赞颂。请写两句表达友情的古诗词或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夏天里的成长(节选)》,完成习题。

夏天里的成长(节选)

①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补充脉络图。选文围绕中心意思,从哪三个方面来写,结尾点明什么道理?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并填到相应的框中,字数不限。

【2】深入品读。仔细阅读选文第①自然段,并回答问题。

(1)第①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写了哪些事物的变化,补充表格。

动植物

时间

怎样长

瓜藤

________

长出几寸

竹子、高粱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昨天、今天、明天

长成鲜花,又变成小果实

苔藓、草和菜

________

白石头长满苔藓、黄泥土变成草坪菜畦

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________

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3)结合中心句可以体会到,瓜藤、竹子等体现的是______的长,苔藓、猫狗等体现的是______的长。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来观察和描写这些事物的生长的。

【3】仿写句子。还有哪些事物在成长?仿照下面的句式写一句话。

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否也感觉到了自己的成长?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写出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自 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华盖:古星名。迷信的人认为运气不好,是有华盖星犯命,叫交华盖运。

【1】“孺子牛”现在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 的人。

【2】诗句中的“_____”与课文中的“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出鲁迅先生______的伟大精神。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运用___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在对待__________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4】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欲何求”“未敢”是说当时的文人都很胆小,不敢说话。___

(2)“闹市”喻指敌人猖獗跋扈、横行霸道的地方。“中流”运用象征的手法,讲形势非常险恶。___

(3)这首诗形象地表现出作者自信乐观的心境和勇敢坚毅的战斗精神。___

13、阅读《少年闰土》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四瓜去,你也去。”

“管贼么?”[我_________问。(填入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吗?”[我_________。(填入描写眼神的四字词语)]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1请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无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____________

(3)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在选文中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提示语。

3联系课文内容,“我”在文中主要了回忆了少年闰土讲的四件“新鲜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采用了______的手法,既说明了少年闰土______,又说明了“我”的______,表达了“我”的______之情。(填序号)

A.说明   B.对比 C.孤陋寡闻 D.见多识广 E.爱慕 F.羡慕

14、阅读理解。

【材料一】名著阅读情况:阅读人数居前五位的名著是《安徒生童话》《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水浒传》和《格林童话》。同学们说,广泛阅读文学名著,可以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升文化品位。成长,离不开文学名著的滋养。

【材料二】影响阅读名著的因素:

选项

因素

人数

所占比例

A.

找不到书

70

33%

B.

没时间

105

49%

C.

不喜欢

38

18%

【1】材料一中的五部名著,多有想象丰富、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请任选一个特点,从五部名著中找出一个例子作具体分析。

我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举的例子是______________

【2】仿照下面的例子,对材料二的图表作说明和分析。(从B、C中任选一项)

例:选A

说明:认为影响自己阅读名著的因素是“找不到书”的同学有7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3%。

家里藏书不多,而学校和社会上图书馆又未能提供方便的借阅条件。另外,书价过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你在横线上改写。

我对晓彤说:“对不起。我生病了。不能和你去滑雪了。”

___________:“对不起,我生病了,不能和你去滑雪了。

16、按要求写句子。

1.镭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老师问蔡林:“我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会吗?我猜你是会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抗震救灾英模代表团”的报告,谁都佩服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的活动我们必须参加。(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转述句。

1.父亲指着母亲说:这是我的妻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理对我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缩写与扩充句子。

1.他用粗短的手指捻着那张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缩写句子)

2.爸爸的书房里,挂着一幅从森林里捡来的大鹿角。(缩写句子)

3.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句子)

4.天空中挂着明月。(扩写句子)

5.《蒙娜丽莎》是肖像画。(扩写句子)

6.学校开展了活动。(扩句,至少扩充两处)

7.月光照在姑娘的脸上。(扩句,至少扩充两处)

 

19、字句和字句的改写。

1.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

改写成字句:

2.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被红四团抛在后面了。

改写成字句:

3.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改写成字句:

4.他们看到暴风雨冲垮了堤坝,心里十分着急。

改写成字句:

改写成字句:

5.密密层层的枝叶封得森林严严实实的。

改写成子句:

改写成子句:

 

20、谅解,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修养。它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的阴影;它是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仿写句子)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表达与交流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体会到各种各样的滋味:其中有喜悦也有烦恼;有酸涩也有豁朗;有困惑也有启示……请你以“成长的 ”为题,写一篇记实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