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要求填空。
1. “轴”在“锦囊玉轴”一词中念______,在“压轴”词中念________, “压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和戏曲有关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鼓琴》歌颂了伯牙和锺子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纯真友情。
3.《月光曲》中我们虽然没有听到曲子,但我们通过皮鞋匠的联想可以知道《月光曲》的旋律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游艺厅。结合句子,把下列词语改成现在的语言。
(1) 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 )
(2)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 )( )( )
3、理解性默写。
1.《七律·长征》一诗中,总领全诗,表现红军勇往直前的气概和乐观豪迈的气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红军克服艰难险阻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到爱国,我想到了很多名言:宋朝李纲誓死保卫祖宗疆土,他说“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立志为国奉献终身,他说“鞠躬尽瘁,_______________”;国难当头,曹植说“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爱国不分阶层,陆游说“________________”。
3.“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这首诗的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5.鞠躬尽瘁,____________。——[三国]诸葛亮
6.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三国]曹植
7.课文《开国大典》着重写了开国大典的四个场面,分别是:宣读公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五岭________腾细浪,乌蒙________走泥丸。”这两句诗介绍了红军长征中的两件事:________和________。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请你把《长征》中最喜欢两句诗工整地写在下面的横格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合适的字词。
我登上海岛的最高处,jū gāo lín xià( ),脚下是xiōng yǒng péng pài( )的大海,头顶是wǎ lán wǎ lán( )的天空,我níng shì( )着远方,海风吹拂着我的yī jīn( ),我不禁wàng hū suǒ yǐ( )——谢谢大自然的wú sī( )与伟大!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__________。
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在横线上把古诗补充完成
【2】解释下列词语。
发:________ 朝:________ 辞:________ 还:________
【3】说明船行速度极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精彩阅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诗中的“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它们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中“三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后两句诗可以看出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________________;“尽开颜”一词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_之情。
【5】有人曾经为红军翻雪山过草地写过一副对联,请你试着写出下联。
上联:过草地红军历经艰辛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1】判断下面的解释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现了作者对敌人不屑一顾,对人民全心全意。________
②题目叫“自嘲”,表面看是作者对自己的讽刺,实则是在表达自己的壮志豪情。_____
③“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说明作者在当时穷困潦倒,生活落魄。_____
【2】下列对诗句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银行负责人面对客户提出的问题表现出一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样子。
B.鲁迅先生在黑暗的旧社会没有惧怕反动派的迫害,坚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9、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1】“晃”有两个读音:①huǎng ②huàng在“明晃晃”中应选择(___)。
“晃”的意思有:①摇动,摆动 ②(光芒)闪耀 ③很快的闪过在“明晃晃”中应该选择(___)。(填序号)
【2】这段文字写的是( )的情景。
A.雨前 B.雨中 C.雨后
【3】“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该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写出了“我”对雨天的____________之情。
【4】下面选项中与“盼”有关的是( )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从文中画线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新年快到了,妈妈提前给你买了新衣服——漂亮的羽绒服。你特别喜欢它,不到新年就迫不及待地想把它穿出去。请写出你想穿它的渴盼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tiǎo tiāo)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qiǎo qiāo)然流露出( )、( )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 ), 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又让人觉得( )。蒙娜丽莎 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
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1】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2】按原文填空
【3】用“ ”画出描写画面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作者赏画时的想象和感受的句子。
【4】这段文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课文片段,答题。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非常惊(导 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 kōng kòng )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 冀)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yín yíng)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1】划去文中错误的字或读音。
【2】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请在文中用“______________”划出来。
【3】动物和人类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文中句子直接点出海鸥是老人的亲人。请用“ ”划出来。
【4】文段中出现三处省略号,它们的用法是:( )
A.表示列举的省略 B.表示话未说完 C.语意末尽
【5】“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它们想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这一段话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的心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罗圈腿的小猎狗
曹文轩
①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害羞。
②它的主人,也就是那个猎人,一共有十一条猎狗。但猎人在清点狗数时,却总是只数到十。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③主人的忽视,很让小猎狗伤心。它决定要让自己跑得最快,终于有一天,它跑着跑着,竟然发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短了。此时,它又突发奇想,要成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猎狗,尽管那十条猎狗一个劲地笑话它傻瓜。
④终于,有一天,它跳过一堵高墙,不料,高墙那面是养鸡场。当鸡的主人找到猎人时,它自然受到了chéng罚。
⑤猎人罚它去看守潭底的石头,不要让石头浮上来。他带着其他十条猎狗打猎去了。当然,每次捕猎回来,它也分得一块肉。但小猎狗并不满足,看到小河,它竟然说要成为这个世界上一条跳得最远的猎狗。它开始起跑……跃起,“扑通”,掉进了河里,激起一大片水花。
⑥河岸上,猎狗们笑成了一团:“哇,我们看到了世界上头号大傻瓜!”小猎狗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跳进河里。一次,正在飞跃河面的它,吓到了正准备上岸下蛋的母鸭,结果蛋全部生到了水里。
⑦放鸭的老头非常nǎo火,一把揪住正在往岸边逃的小猎狗,将它扔在了猎人面前:“好好管教管教你们家的罗圈腿!”
⑧猎人没辙了,让它去看葵花田,说要看住这些葵花,不许它们跟着太阳转:
⑨所有葵花都跟着太阳转动。小猎狗来回跑动着,向它们“汪汪”叫个不停,但是它们根本不理睬它。小猎狗累坏了,不过,等它疲倦回家时,还是能吃上肉。
⑩又到了给村民表演的时刻了。猎人的另外十条猎狗皮毛光滑,神气十足;
⑪突然,一条毛发发红的公狼,愣是在十条猎狗的眼皮底下,满不在乎地跑掉了!
⑫众人发出“嘘——”声,这太丢人了!猎人觉得颜面扫尽。
⑬这时,小猎狗突然窜出去,穿过狗群,直向山冈上的狼扑去。它快得像一团光,人们甚至都没看清楚它的样子,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小猎狗正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它的身边躺着那只雄zhuàng的公狼,早已停止了呼吸。
⑭从此,猎人最喜欢的一条狗,就是小猎狗。他特地做了一个漂亮的皮圈,套在它的脖子上,无论去哪里,都带着小猎狗。
⑮人们见了,都会“啧啧啧”地赞叹:“瞧啊,那四条罗圈腿,弯曲得多美啊!”
⑯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骄傲。后面跟着那十条猎狗,学着小猎狗,一律走成罗圈腿。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chéng______罚 (2)nǎo______火 (3)雄zhuàng______
【2】下列选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挤”表现了小猎狗希望猎人关注自己的迫切心理。
B.第⑥段中,“跳”表现了小猎狗听到其他猎狗们的嘲笑后仍然坚持练习。
C.第⑦段中,“逃”表现了小猎狗不小心使母鸭将蛋生到水里后十分心虚、害怕的心理。
D.第⑨段中,“来回跑动”表现了小猎狗接受任务后十分欢快的心理。
【3】第⑦段和第⑮段划线句,都称小猎狗为“罗圈腿”,但是放鸭的老头对小猎狗的态度是_______,人们对小猎狗的态度是______,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首尾两段,“害羞”与“骄傲”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云南的歌会(节选)
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已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警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串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烂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本来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晴,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森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的本色美。
【1】结合语境和阅读经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滚瓜烂熟:___________________
若无其事: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描绘了两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___。
【3】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分析其描写方法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自然段用了许多笔墨写自然风光,这些内容与“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方罍(léi)之王,回归故土
①世纪之别,一朝回归。
②罍,是我国商代晚期至春秋中期礼器中的大型盛酒器。而皿方罍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其器通高84.8cm,器身高63.6cm,雄浑庄重,雕刻精美,富丽堂皇,反映了中国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的最高超技艺,被称“方罍之王”。
③1922年,皿方罍于湖南桃源县漆家河出土后器身和器盖分离,几经辗转流散到不同藏家手中。
④器盖在1952年被收归国有后移交湖南省博物馆;器身则流落海外,经多位古董商及藏家之手,后为日本藏家新田栋一收藏。
⑤2001年器身被新田栋一家族交付纽约佳士得进行拍卖,最后由法国买家以924.6万美元竞得,创下当时中国青铜器的拍卖纪录。
⑥2013年皿方罍再次现身拍场的消息引发各界关注,“完罍归湘”活动发起人谭国斌与湖南省博物馆、全球华人藏家、来自湖南的6家企业通力合作,向佳士得拍卖行正式提出联合洽购,经过与卖家三天三夜的谈判,终于洽购成功。
⑦器身与器盖分离近一个世纪的皿方罍,即将“身首合一,完罍归湘”。国人无不盼其早日归来。
⑧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所有工作就绪,2013年6月21日上午10时20分,皿方罍在纽约实现交接,然后乘飞机经香港,抵达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当天下午5时40分,长沙海关机场办事处经过查验准予放行。这意味着皿方罍器身正式踏入国门,回到故土湖南,随后,由专车运至湖南省博物馆仓库,与器盖合璧,孤单的盖子终于等到了失散多年的器身!
⑨提起湖南省博物馆,言必及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尤其是湿尸“辛追夫人”。而如今,该博物馆又多了一件“镇馆之宝”。
⑩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自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
⑪希望更多的中国文物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1)集大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镇馆之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不同的目的,重点阅读的段落也不一样。如果想了解皿方罍外形、价值等基本信息,应该重点阅读第___段。如果想了解皿方罍出土、流落、回归的经过应该重点阅读第___至___段。如果想了解我国文物流失现状,应该重点阅读第___段。
【3】本文按时间顺序详述了罍身出土至回归的过程,请按照地点,完成罍身的回归线路图。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读者能清楚准确地了解皿方罍的基本信息。
B.第②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只是为了说明我国青铜器铸造技艺的精湛。
C.第⑥段和第⑧段的两个“终于”突出了罍身归湘之不易。
D.第⑩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我国还有大量文物流失海外。
【5】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谁能趴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睡大觉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
2.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包围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①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
②我的耳畔又响起了队员们熟悉的笑声。(缩句) ________
③那一摞碗在少年的头上不停地晃动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
④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
⑤她俩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用划线词造句) 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照样子,仿写句子)
雪花落满了操场,__________________
2.这,哪里还是戏剧?(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个大气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18、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感叹句。
(1)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展示
用第二人称写人叙事更方便抒发感情。回忆生活中给予你帮助的一个人,以“难忘你对我的好”为题,通过具体的事例尽情向他倾诉你的感激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