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写出下列历史典故成语的主人公。

匹夫有责( )                  负荆请罪( )               程门立雪( )

2、标点俱乐部。指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

1) 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

2)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

3) ”哦!您,您就是——”(   )

4) 我把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法欣赏。

书法是我国国粹之一,与武术、中医、京剧并称我国“四大国粹”。上图是唐代著名书法家_______的代表作《玄秘塔碑》,你可以向大家介绍这部书法作品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人们称为楷书四大家。

5、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写出词语。

国庆70周年yuè bīng_____中,三军仪仗队的51名女队员首次亮相,令无数国人rè xuè fèi téng_____。她们身着陆、海、空三军zhì fú_____,用时66秒,通过96米的受阅jù lí_____,做到分秒不差,毫厘不错。为此,她们在训练中精益求精,将各种困难视若等闲。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按要求完成诗句练习。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用“/”标出诗句的朗读节奏。

【2】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把乌云比作__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_;“跳珠”这个富有动感的比喻,既写出雨来纷急的样子,又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_________心情。

7、默写古诗,并完成后面习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___________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词

【2】本词作者是南宋词人______,“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

【3】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描写了喜鹊、蝉等景物,看似热闹,实际上更加衬托出乡村夜晚的清幽宁静。

B.词句以“蛙声”衬“丰年”,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C.词人描摹了一幅秋天江南山村月夜图,充满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D.词的最后一句,写出词人惊喜的心情。

8、古诗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1】默写古诗。

【2】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________________ 。如果将这首诗的内容画成一幅画,你给这幅画起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把乌云比作________,用_______形容雨点,写出了暴雨来临时的景色。

【4】诗人通过写云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片段三】

夜晚,我健步走进赤泥镇竹洞盆景园区,那盆景被修剪得美丽极了,枝丫间cēn   shēn)差不齐,自有一番美感,勾lèi   )出一幅精致的中国园林图。离开竹洞盆景园区,我来到洪熙官纪念馆,看着洪熙官的生平介绍,不禁想起鲁迅的这句名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在感受英雄人物的精神后,我们更要做一个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接班人。

【1】请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名言警句。

【3】在纪念馆中,小明欣赏了很多爱国名言书法作品,说起书法,你想到什么,请你围绕一个话题,如“书法家的故事”“书法作品鉴赏”“我的书法之路”等,用几句话有条理地说说你对书法的了解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关于图书馆,我们都不陌生,在生活中常常到这样的地方,也从中得到过许多好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时代的到来,现在的图书馆已经悄然进行着一场革命,那就是电子化。经过电子化处理的图书就是电子图书,电子图书是超文本的,可以包含图片、声音、电影、动画等内容,而且支持超文本链接,信息量更加丰富,阅读更加方便。

电子图书可以无成本任意复制,便于传播和扩散,适合大家共享。电子图书有方便快捷的查找功能,可以迅速找到相关内容,大大提高了资料检索的效率。电子图书支持剪切、拷贝等功能,对读者有用的信息马上可以复制,节省了大量的抄写时间和精力。

满分5 manfen5.com

(1)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电子图书?

 

(2)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图书也会更加完美。你认为在未来的图书会是什么样的呢?

 

 

11、阅读《微塑料》,完成习题。

①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来源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由于工业需要,直接生产出微小尺寸的塑料颗粒,如具有磨砂功能的化妆品、牙膏;二是塑料垃圾经历风吹雨打和化学、生物的降解,使尺寸较大的塑料碎裂成尺寸较小的碎屑。

②微塑料已经融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一项研究显示,所调研的农产品如胡萝卜、生菜、苹果和梨等,其中都含有微塑料。莴苣和小麦作物的根部裂缝可以吸收土壤和水中的微塑料,然后传播到其可食用的部分。这意味着,通过食物链,微塑料可能存在于我们的所有食物中。

③除了食物,饮用水中也含有微塑料。在从五大洲14个国家的159个水龙头里取出的自来水样本中,能在显微镜下发现塑料纤维的占83%。

④微塑料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有研究表明,吸入或摄入微塑料可能改变人体肺部和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结构,从而破坏免疫系统,对人类的健康有很大危害。

⑤防治塑料污染,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此外,购买个人护理用品时要注意查看成分表,尽量不选择带塑料磨砂成分的。

【1】根据内容,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微塑料是指由于工业需要,所生产出的具有磨砂功能且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 )

(2)通过食物链,微塑料有可能存在于我们的所有食物之中,摄入微塑料可能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

【2】如果将下面这段材料补充到文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经过反复过滤的瓶装饮用水中也含有微塑料,只是比自来水中的含量要低。

A.第①自然段后

B.第②自然段后

C.第③自然段后

D.第④自然段后

【3】为什么说微塑料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父亲的田园

①故乡的老宅东边,是我父亲的田园。园中央麦草屋顶的小土屋,是小麻雀的跳跳床。屋后的大杏树枝叶婆娑,蓄满绿荫和鸟鸣。屋东,两棵大桃树粗可合抱,彼此枝叶相接、耳鬓厮磨……靠近篱笆的小杏树,结的杏子又大又圓,摘一颗掰开细品,沙沙的、面面的,一直甜到心里……

②果树散居于小土屋身边,像一群孩子簇拥着母亲。稍远,是大片的菜地。打记事起,父亲就带着我在园子里忙碌。他刨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搓搓两只大手掌,将锄柄高高举起,像是挥舞着一支灵动的画笔,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将锄头深深地楔入那散发着清香的土地……汗水从父亲花白的两鬓间流下来,经过沟壑纵橫的脸庞,砸进他脚下新刨起来的土地。他的脚印又大又深,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我的脑中。

③园子里的甜水井,是我童年感到最神秘的地方。父亲不让我到井边去,只有浇园时,我才可以在他的看护下,俯瞰幽深的井水,从中照见自己天真的模样。父亲用力摇着水车,粗粗的拴着许多圆橡胶片的铁链子在齿轮上滚动,一节节潜入水中,再携带着水,从长长的桶子里升上来。喷涌的水,在水车槽子里小流片刻,便欢呼着扑进水道,我光着脚丫和前赴后继的水赛跑,看它欢快地流遍每个干涸的角落。甜甜的井水,在流淌中一点点交出了自己……甜水井充盈着半个村子大大小小的水缸。每当乡亲们担着吱呀唱歌的水桶来挑水,父亲总是放下手里的活儿和来人拉一会儿家常。要是有小孩跟着来,父亲便格外高兴。除了摘果子招待,还会让我们在园子里玩个够。

④时至今日,田园中的一草一木,父亲劳作的身影,开心的笑容,依然在我的脑海中循环上映。

【1】在父亲的田园里,最让“我”难忘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中的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刻画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征?请你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读全文,请在文章第④段的横线上补写合理的结尾。(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5】有人认为应将本文的标题改为“回忆我的父亲”,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文段选自《__________

【2】看到“人的海洋”,我想起一些描写人多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

【3】本段在写法上运用了先概括,再_______的写法,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代表。

【4】“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从“直奔”一词可以看出_________。(     

A.“直奔”可以换成“走向”,说明大家都很急。

B.“直奔”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迫切、兴奋的心情。

C.“直奔”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急躁、烦躁的心情。

D.以上三项都对。

14、阅读课内选文,完成练习。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1选文中有不少词语不太常见,请你把它们换成另外一个常见的词语来理解。

便是——   ——   如许——   先前——  

2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①猹是一种像小狗的小动物,专门吃西瓜。 _______

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是指:獾猪、刺猬和猹经常咬瓜。农民要细心保护,才有好收成。_______

3闰土讲的这件事很有意思,我要给这一部分拟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

4读选文第六自然段,我们能从中体会到对少年闰土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转述句。

1.父亲指着母亲说:这是我的妻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理对我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为陈述句。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路边的小杨树在风中发出阵阵响声。(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太阳出来,月亮消失了。

(2月亮一出来,满天的星星就不见了。

(3夜空中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

(4)今天,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住了。

 

19、典典说:“爸爸,今晚有‘超级月亮’,晚上我想和您一起赏月。”(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营。

(1)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给句子换成肯定句,意思不变。)

 

 

2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把这句话改写为字句)

 

 

3随手把作业本郑重地交给老师。(把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朗读下面两首童诗,说说你的体会,并试着写一首诗。(14分)

春天的树

是花儿们选美的舞台

夏天的树

是蝉儿们唱歌的教室

秋天的树

是水果们睡觉的摇篮

冬天的树

是风儿们赛跑的运动场

 

风最讨厌了

每次都偷偷地掀起我的裙子

然后在旁边大叫

羞!羞!羞!

真是气死我了

我的体会是:  

 

 

  (4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