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积月累。
(1)弟弟唱歌老跑调,我笑他五音不全。他问是哪五音。我给他解释道:五音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徵、________,这五音是中国古乐的基本音阶。
(2)悠悠故乡情,淡淡思乡愁。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这样表达愁思:“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说:“________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请你再写两句思乡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辨字组词。
污( ) 梳( ) 袍( ) 绰( )
亏( ) 流( ) 炮( ) 掉( )
3、区别字组词。
班(____) 像(_____) 揭(______)磁(______)糟(_____)
斑(_____) 橡(_____) 渴(______)滋(_____) 槽(_____)
4、精彩回放和运用。
(1)鲁迅先生一生珍错时间,爱错生命。他在《门外文谈》中有一句精彩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2)诚信,是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老子》中有这样的论断“必实信”;《庄子》则说“________,不能动人”:《礼记》则告诉我们:追求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原则,所以有“诚者,天之道也;________,________。
(3)《伯牙绝弦》是一个关于知音的美丽传说。伯牙善鼓琴,________。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第一个划线“善”字的意思是擅长,那么第二个划线“善”字的意思是________。
(4)歌以言志,诗歌是表达诗人情感的。在“轻叩诗歌大门”这一主题单元的学习中,《春夜喜雨》中最能表现杜甫喜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表现辛弃疾抒发丰收之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________的圆月,下面是________,都种着________的________的西瓜。其间有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________。那猹却________,反从他的________逃走了。
5、积累词语,补充完整。
生机( )( ) 面目全( ) 一命( )呼
( )不留情 自由自( ) 苟延( )喘
6、课外阅读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 古 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突出江南春*, 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友谊
泥泞中
一只扶持的手
岔道口
一个引导的箭头
挫折时
一句温暖的话
迷惑时
一个肯定的回答
干渴时
一杯清凉的水
倦怠时
一声惊蛰的春雷
纯洁的友谊
高山上的白雪
生命的蜜和盐
森林中的松柏
【1】这首诗采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友谊。在第一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成________、________,这是写当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碰到困难时,友谊会给我们________、________。在第二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________、________,这是写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惑时,友谊能________。在第三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________、________这是写当我们处于烦躁消沉时,友谊能________。在第四节中,“高山上的白雪”,是写友谊的________,“生命的蜜和盐”,写的是友谊的________,“森林中的松柏”,写的是友谊的________。
【2】你认为真正的友谊是什么?仿照第一节写一写。
_____________
8、课文内容大回放。
出塞
秦时 汉时关,万里 人未还。
但使 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1】根据古诗内容,将诗句补充完整。
【2】“但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塞》的作者是 朝诗人 ,诗人从写景入手,诗的前两句写了 和 这两种景物;后两句中的“飞将”指 。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9、詹天佑(节选)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
【1】这段话在“人”字上加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件事中,评说一下詹天佑的创新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詹天佑为我国铁路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要记住他的名字。我国还有许多人的名字也深深印在我们心里,你最想向别人提起谁的名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A ①不必说___的菜畦,___的石井栏,____的皂荚树,___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____,肥胖的黄蜂___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___向云霄里去了。②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④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⑤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⑥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像人样的。⑦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椹要好得远。……
B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
C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②拍雪人和塑雪罗汉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③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④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些秕谷,棒上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着,___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便___住了。⑤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给选文A、C横线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形容词与动词。
【2】A节文字描绘百草园的生活着重突出哪两方面?这体现出“我”什么天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B段省略的内容是属于记叙当中的_____,叙述这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谈谈作者对百草园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节文字写冬天百草园很无味,而写雪地捕鸟却津津乐道,这叫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①汤姆和贝琪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岩洞,岩顶上悬挂着很多闪亮的钟乳石,那长度和形状很像人的脚。不一会儿他们又来到一个迷人的喷泉前,喷泉的水池里结着闪亮的水晶似的霜花……迷路的他们最终被困在山洞里,目光紧盯着他们的那一小截蜡烛,看着它慢慢地、无情地融化;看见最后只剩下半英寸的烛芯孤独地站在那里;看见微弱的烛光忽上忽下,攀上细瘦的烟柱,在烟柱顶上盘旋一会儿,然后——一片漆黑的恐怖统治了他们!
②经过了好像非常漫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两人都从死一般的昏睡中醒过来,悲伤又一次袭来。这时一个念头油然而生。与其死守在这里挨过这沉甸甸的时间,还不如到其中一些岔路上去试试。汤姆从口袋里拘出一根风筝线,把它绑在一个凸出物上,他和贝琪行动起来,汤姆打头,一边往前摸索,一边把线放开。走了二十步之后,到了通道的“尽头”。汤姆跪了下来,往下面摸索,然后尽可能伸长双手往角落里摸索;他特意往右边伸得更长一点,就在那时,二十码不到的地方,从一块岩石后面露出一个人的手,手里还握着一根蜡烛!汤姆欣喜若狂地大叫一声,紧接着那只手的后面出现一个人——是印江·乔埃!汤姆吓瘫痪了,动都动不了。紧接着他就大大地放下心来,因为他看见他跳起来跑得没了踪影。汤姆奇怪的是乔埃居然没有听出他的声音,肯定是回声歪曲了他的声音。毫无疑问,就是这么回事,他推想到。汤姆吓得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他对自己说,要是他有足够的力气回到喷泉,他就会待在那里,任何事都别想勾引他去留再遇上印江·乔埃的危险。
③贝琪非常虚弱。她陷入可怕的无动于衷之中,怎么也提不起劲儿来。看着她,汤姆喉呢里有一种哽咽的感觉,并且显得有信心找到搜寻者或从岩洞里逃生的样子;然后他拿着风筝线,手脚着地,朝一条通道摸去,饥饿让他难受,劫数难逃的预感让他悲伤。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是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主要对汤姆的______进行了描写,表现出他_____________的品质。
【4】本书人物众多,情节生动丰富。为了理清人物关系,方便查阅,有的同学画了人物图谱,在阅读的时候,我还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至少写两种)
【5】回顾整本书,汤姆从淘气的熊孩子成长为人们心目中的小英雄,从他的成长经历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中外著作,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还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从《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他__________的特点;从塞尔玛·拉格洛芙的《__________》里尼尔斯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___________。从《__________》里,我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灯光(节选)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 )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zháo zhuó)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 zhōng zhòng)了。
【1】给选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指( )
A.半个小时后,战斗打响的时刻。
B.后续部队在进攻中受阻,情况非常危急的时刻。
C.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情况极其危险。
【4】填一填。
这点微弱的光是__________(谁)点燃的,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5】你认为郝副营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想一想,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苏珊的帽子
苏珊是个瘦小的小女孩,班上的同学都非常喜欢她。可是很不幸,她肚子里面长出了一个肿瘤。她住进了医院,医生给她做了三个月的化学治疗。出院后,她显得更瘦小了,神情也不如往常那样活泼了。更可怕的是,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差不多都快掉光了。虽然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癌症——死神一争高低,她的聪明和好学也能补上三个月拉下的课,然而,每天顶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上课,对于她这样的一个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在苏珊回学校里来上课前,苏珊班上的老师海伦热情而郑重的在班上宣布: “从下星期一开始,我们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带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来到学校里,越新奇越好!”
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三个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了她所熟悉的教室。但是,她站在教室门口,迟凝着,总是没有勇气跨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大家谁都不戴帽子,而她带了一顶帽子。
可是,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她跨进教室,发现班上每一个同学都带着帽子,和他们的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那顶帽子显得是那样普通,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和伙伴们见面和交流了,一切都那样自在,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苏珊轻松的笑了,笑得那样美,那样甜。
日子就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珊常常忘了自己还带着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果断—( ) 陌生—( ) 愚蠢—( ) 冷漠—( )
(2)苏珊出院后最大的痛苦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让同学们都戴自己最喜欢的帽子上学的用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短文,你的感受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联读选段(一)(二)和【阅读链接】,小瓯对鲁迅有了更深的认识,他想在“走近鲁迅”交流会上,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受,请你和小瓯一起完成以下题目,做好准备吧!
选文(一)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
周晔
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怎么了?”爸爸问他。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 )上车子,一个( )着,一个半( )着,爸爸拿镊子( )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 )上药,( )好绷带。
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阅读链接】鲁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笔名?
鲁迅先生自从公开发表诗文以来,使用过140多个不同的笔名。这些笔名大多具有某些寓意或象征,每一个笔名的取定都是经过了他深思熟虑的,这是由于当时的环境所影响的。
国民党统治时期,阶段斗争日趋激烈。为揭露形形色色的反动派,抨击官僚资产阶级,鲁迅先生冒着白色恐怖迫害的危险,用笔名发表了许许多多具有强烈战斗性的杂文。鲁迅先生用心主编的《奔流》等刊物,就是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进行反文化“围剿”。
选文(二)
一面(节选)
阿累
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先生,这本书多少钱?”对于同情中国的内山老板,我总是带着几分敬意叫“先生”的。
他殷勤地点头,接过书翻了翻底页:“一块四。”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摸摸里衫上的衣袋,袋里只剩一块多钱。我有些懊悔自己的莽撞了,红了脸说:“贵了。”
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语,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抽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进行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
“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初识鲁迅】
【1】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选段(一)的内容,我们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选段(二)的内容完成以下图表。
【3】阅读选段(一)(二),鲁迅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选段(一)中一系列的动作让人难忘,填入括号正确的是( )
A.赶 站 坐 拉 敷 扎
B.扶 蹲 坐 拉 敷 扎
C.赶 蹲 跪 夹 敷 扎
D.扶 蹲 跪 夹 敷 扎
(2)选段(二)两次外貌描写都提到了鲁迅先生的“瘦”,这样写的目的是( )
A.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身体的担心。
B.凸显鲁迅先生不修边幅的外貌特点。
C.突出工作的辛劳,反衬鲁迅先生的奉献精神。
D.强调鲁迅先生有病,身体很不好。
【4】选段(一)画线中“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是因为:( )
A.文中“我”的问题让伯父鲁迅先生非常不高兴。
B.伯父鲁迅先生给车夫包扎伤口,感觉很累,不愿意回答“我”的问题。
C.伯父想到还有更多像车夫一样的劳动人民,心情十分沉重。
D.伯父鲁迅先生觉得文中的“我”一直在问问题,太啰嗦了。
【5】选段(二)中,作者说鲁迅是朋友,父亲和师傅,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朋友”是因为鲁迅先生像朋友般亲切,一块钱书费,体谅作者难处,顾及尊严。
B.鲁迅先生目光正直而慈祥,让作者感到了父亲的慈爱,以“父亲”称呼表达敬爱之情。
C.作者说鲁迅是“师傅”,那是因为鲁迅先生手把手地教作者选书,让作者学会了买书。
D.鲁迅先生正如“师傅”般对待青年一代,他的关心、教育、引导,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
【6】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有特点的题目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对于以上两篇文章的“题目”,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文章的题目非常好,都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B.选段(一)原文的题目,一读就明白文章的主要人物,使读者一目了然。
C.选段(二)的题目《一面》,暗示“我”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但他却对“我”产生深远影响。
D.从题目能看出,两个作者与鲁迅先生关系不同,选段(一)是陌生人,选段(二)是亲人。
(2)在“走近鲁迅”的交流会上,为使题目更具吸引力,小瓯想以鲁迅的名言作题目,来交流以上材料的感受,请你帮忙来选一选吧( )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B.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C.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D.时间就是生命。
【7】今年正值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小瓯在了解鲁迅先生的故事后,感动于其精神品质,想动笔赞一赞鲁迅,以表敬意。请结合以上材料,一起来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岸边,柳条随风摆动。(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
16、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那里常有被工人遗弃的装钉子的麻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尽量吧 店主微笑着说 保留一段时间——估计没问题 (加上合适的标点)
3.他虔诚地把两枚硬币放在里面。(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本对工人说:“求您了!先生。我现在就想卖给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扩句
①鸟儿唱歌。
②松鼠是动物
20、按要求写句子。
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一切生命都需要它。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河水养育了我们的子子孙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汉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请你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也可不限于这几个字。要求: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题目自拟,450字以上。
甜 苦 乐 悔
忙 变 寻 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