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认识反义词

柔软______ 沉寂______ 生硬______ 蔑视______ 垂头丧气______

2、读下面的句子,写出中破折号的作用。

(1)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外阅读。

(1)子曰:“巧言乱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____________,必察焉;____________,必察焉。”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内容回顾。

1.《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 》,作者是   ,这部书中的 等情节已成为广为流传的故事。 

2.在这个学期,我们认识了        的顶碗少年,       的钱学森;我们欣赏了       的松坊溪的冬天,       的天然动物园;我们从《小狗儿与大画家》中懂得了   _________________,从《一个这样的老师》中学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真是我们的好老师啊! 

3.目送朋友登船远去,我想到了李白的诗句:“ ___,   。”一提到炼字名句,我不由得想起王安石的诗句:“        ,        ?”

5、写出下面句子中分号的作用。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句子中的分号表示前后两个分句是_________关系。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理解。

江南春 惠崇春江晚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 竹外桃花三两枝,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蒌蒿满地芦芽短,

。 正是河豚欲上时。

【1】将文中古诗补充完整,注意书写规范,笔迹工整。

【2】《江南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_,《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_________。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3】《江南春》的前两句中,诗人抓住莺啼、_______________、依山傍水的村庄、_______等独具江南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表现出江南春景的____________。《惠崇春江晚景》的前两句中,诗人借竹子、________________鸭子等景物写出了早春的特有风光。

【4】下列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江南春》后两句写出了江南楼台掩映、春雨迷蒙的特点。

B.《惠崇春江晚景》的后两句,诗人借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以及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了“春”字,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

C.“南朝四百八十寺”和“竹外桃花三两枝”中的数字都是具体真实的,前者突出了寺庙之多,后者突出了桃花之少。

D.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丽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7、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透过少壮,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遗力表现出古人怎样的一种学习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我们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词是诗的别体。其中“西江月”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你知道的著名的词作品:《________________》。

【2】在这首词里,作者借“惊鹊”“鸣蝉”“蛙声”,使农村静谧的夜景洋溢着一派生机;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了丰收在望的喜悦。

【3】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下两小节都写出了明月当空、繁星满天的晴朗夜空的美妙景色。

B.作者通过写茅店、社林、溪桥,突出了江南水乡的特点。

C.第一节的最后两句,作者主要是从嗅觉和听觉两方面加以描写的。

D.“路转溪桥忽见”一句中的“见”同“现”。

【4】请你展开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写一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所描绘的夏夜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句子并作答.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  

这句话体现了  

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句话通过对鲁迅的   的描写,表现了鲁迅

 

 

10、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选自中国新闻网)

调查项目

中国

美国

公共图书馆数量

3067个

8951个

人均年阅读量

4.39本

7本

图书畅销类型

教辅、养生、食谱等

小说、科技等

【材料三】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世纪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2070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摘自报纸)

【1】【材料一】中,周国平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我们可以阅读人文经典的读物。

B.和美国相比,我国国民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C.阅读书籍是在和我们的右脑交流。

D.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

【3】结合三则材料,你想对那些爱看电视不爱读书的小朋友提哪些建议?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竹节人(节选)

①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②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③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④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挖空心思: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叱咤风云: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华在阅读课文《竹节人》时,重点阅读了选文,他的阅读目的可能是了解( )

A.竹节人玩具制作指南,找到材料制作并演示。

B.竹节人的奇特玩法及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C.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选文中提到的两个竹节人的名字是________ 、________。请你给第③段中拿偃月刀和蛇矛的竹节人起两个响亮的名字:、________ 、________。如果你制作了一个竹节人,会怎样装扮它?取一个怎样的名字呢?仿照文中的表达,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井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líng)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班蝥(máo),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结合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轻捷: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文字写了“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哪几件有趣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里的字?为什么?

(1)肥胖的黄蜂(停)在菜花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飞)向云霄里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来描写菜畦和桑椹;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来形容黄蜂和叫天子,这是从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生动而形象地描写百草园的景物。

【5】文章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丁香结(节选)

宗璞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查字典。

“衣襟”的“襟”,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宇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襟”有这样三种解释:

A.上衣或袍子前面的部分 B.姐妹的丈夫之间的关系 C.指胸怀、抱负

分别选出“襟”在下面词语里的意思(填序号)。

胸襟______ 衣襟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朦胧______(近义词) 愁怨______(反义词)

【3】选文第一段描写丁香的角度是( )

A.形状 香味

B.形状 声音

C.色彩 香味

D.色彩 形状

【4】第二段引用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的作用是( )

A.欣赏古诗,赞美古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B.为了说明丁香不适合在雨中欣赏。

C.从另一角度展示了芭蕉的形象,用丁香反衬芭蕉在雨中更加美丽,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

D.从另一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

【5】说说你对选文最后两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14、延伸阅读

紫藤萝瀑布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开(dìng  zhàn罩(lóng  lǒng)忍俊不jīn  jìn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枝千弯弯曲曲、苍劲有力。_______

(2)比喻酒非常鲜美;后指极少、不多见的美酒。_______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紫藤萝瀑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颜色深浅不一 B.形态美丽可爱 C.气味芳香 D.外貌

4摘录文章的主旨句,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为转述句。

奶奶对我说:“我去跳广场舞了,你在家要注意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是那么……是那么……”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

17、同学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扩写句子。

1.战士保卫边疆。

2.洪水淹没了村庄。

3.海鸥飞过海面。

4.兄妹俩陶醉了。

5.小马驹瞪着眼睛。

 

19、(1)把下面句子变成陈述句,并比较一下表达情感的强弱。

对这位年轻的老师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挑战啊!

 

2用关联词语把下面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她理解我。

她自己就有一段类似的经历。

 

 

20、我们很快就学会了新的技术。(被动句)(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转个弯,也许会看到更美好的风景,这是生活教会作者的。在你的生活中,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感悟,请选取你生活中曾经成功或失败的一次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