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默写

(1)_____,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

(2)云母屏风烛影深,_____。(《嫦娥》)

(3)_____,画船听雨眠。(《菩萨蛮》)

(4)欲问行人去那边,_____。(《卜算子•送孟浩然之浙东》)

(5)_____,化为一溪雪。(《夜泉》)

(6)_____,洪波涌起。(《观沧海》)

2、按要求写句子。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缩句三步法:1.读懂句子;2.找出句子主干,去枝叶主干3.检查原句,意思不要改变。

2.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没有……没有……也没有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支笔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______

(2)我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______

(3)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______

4、按要求填写。

鲁迅,原名______,浙江绍兴人。主要作品有《____》《____》等。他是伟大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辨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朱熹。

【3】“等闲”一词的意思与本诗中的“等闲”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诗中哪一句点明了题目?为什么说这句诗点明了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日暮客愁新”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愁”?写出两句你联想到的描写秋天这种“愁”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______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的。

8、古诗词赏析。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诗句中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诗人离开家乡时间很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贺知章写过什么诗?请写出其中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面非连续文本,回答问题。

材料一: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榜单

榜单名次

书名

榜单名次

书名

1

《红楼梦》

2

《百年孤独》

3

《三国演义》

4

《追忆似水年华》

5

《瓦尔登湖》

6

《水浒传》

7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8

《西游记》

9

《尤利西斯》

1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材料二:我坐在从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不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微博和微信的太过流行,它们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会使用网络语言的下一代?当然,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但有阅读习惯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当中,显得尤其稀少。我其实更想说的是,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摘自《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有删改) 

材料三:李伟明先生在《闲看图书印数》一文(见《文汇读书周报》2011-3-11)中说道,比起上世纪80年代,现在的图书平均印数要少得多。如今的图书,发行5000册就算不错的,能上万则是畅销了。李先生认为,这种图书印数少的背后则有图书品种丰富的好现象。对此说法,我当然认同。因为当今的图书出版的品种的确呈现为一种多元丰富的状态。然而,从目前的单本平均印数的大幅度下滑的现象看,这无疑也暴露了国人对于图书需求量的锐减的事实。抑或说,从其中我们亦可以窥见当下中国的真正坚持购书而读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的状况。(摘自《中国人读书之现状》)

1请简要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名著死活读不下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查显示,我国四大名著也上了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榜单

B.中国人也在阅读,但大多是网络阅读,片段信息阅读。

C.有阅读习惯的人口在中国庞大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低的。

D.中国图书印数少的背后充分说明了图书品种的丰富。

4针对名著死活读不下去现象,结合材料,请你提一条建议,倡议阅读名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头上那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乐来。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到,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突然变得那么冰冷,那么严肃。

1这两段话都选自《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鲁迅前后不同的表情说明了(  )

A. 鲁迅对亲人、特别是下一代的关爱以及他忧国忧民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无比憎恨

B. 鲁迅喜欢放花筒,不喜欢三轮车夫晚上干活

2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以及查阅相关资料,你现在知道为什么鲁迅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了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冬夜的灯光

我是小镇上的医生,这里十分偏僻,冬天虽冷,却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

记得一个冬日之夜,有个农民打电话来说只有他一个人在家,而婴儿正在发高烧。虽然汽车里有暖气,他也不敢冒险带婴儿上路。他听说我不管多么晩也肯出诊,因此请我上门去给他的婴儿治病。

他住在15公里外,虽然他把到他家的路线说了两遍,我还是弄不清楚。

“我知道该怎么办了,医生。我会打电话给沿途农家,叫他们开亮电灯,你看着灯光开车到我这里来,我会把开着车头灯的卡车放在大门口,那样你就找得到了。”他在电话里告诉我这个办法,我觉得不错。

启程前,我出去现察了一下广阔无边的苍穹,在冬季里,我们随时都要提防风暴,而山上堆积的乌云,可能就是冬天下雪的征先,每一年,都有人猝不及防地在车里冻僵,没有经历过荒原风雪的凶猛袭击,是不知道它的危险性的。

我开着车上路,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吼着。果然,正如那位农民所说的,沿途农家全部把亮灯开亮了。平时,一入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候的农家夜里用灯是很节约的,一路的灯光指引着我,使我终于找到了那个求医的人家。

我急忙给婴儿检查病情,这婴儿烧得很厉害,不过没有生命危险,我给婴儿打了针,再配了一些药,然后向那农人交代怎样护理,怎样给孩子服药。当我收拾药箱的时候,我一个劲儿地问自己,那么复杂的乡村夜路,我怎么回去呢?

这时候,外面已经下大雪了。那农人对我说,如果回家不方便,可以在他家过一夜,我婉言谢绝了。我还得赶回去,说不定深夜还会有病人来求诊。我壮着胆子启动引擎,把汽车徐徐地驶离这户人家的门口,说实话,我的心里满怀着恐惧。但是,车子在道路上开了一会儿,我就发觉我的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沿途农家的灯都仍然开着,通明闪亮的灯光仿佛在朝着我致意,人们用他们的灯光送我回去。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天,而前面的灯光还闪亮着在等待着我……我沿途听到的,只是汽车发动机不断发出的隆隆声,可是我决不感到孤独,那种感觉就像船只在黑暗的大海上经过灯塔一样。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猝不及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婉言谢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担心不认识回去的路,又发觉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时候,外面已经下大雪了。”请发挥想象,把这个场景生动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偏僻的小镇“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句子,回答问题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这个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是因为

 

13、读美文,回答问题。

在你一生当中,必定走过不少桥吧!它们有木架的、石造的、混凝土筑的,也有钢筋的。它们的功用都一样,使你踏着它,走到河的彼岸。它们都是默默地卧在潺潺的流水上。

有河的地方,就常有桥。当人们不耐与长久的舟楫,便架了木桥;当木桥朽时,便改为石桥;当石桥坏了,又筑起混凝土桥;混凝土裂了,再改成铁桥……所以同样是一座桥,千百年前跟千百年后,几经变更,桥的样式与材料也将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它是一座桥”。一座让我们走、连起彼此、缩短距离的桥。

人就是桥。从知识未开的远古,到科学昌明的现代;从短暂易朽的独木桥,到坚固耐久的铁桥;自贡献微薄的小民,到影响深远的哲人,我们都在搬运桥的角色。上一代的桥毁了,这一代的桥又筑成了;这一代的桥朽了,下一代的桥又跟上了。只要人存在一天,便不能没有桥,千年万年,人们就是这样将历史文化的种子传递下去。

时代是洪流,我们就是这架在其上的桥。我们走前人的桥到对岸,又筑起我们的桥给下一代通过。我们知道:不论木、石、混凝土、钢铁,或是更新的材料,没有永远不朽的桥。但我们也知道:在这时代的洪流上,永远会有一座生命、历史、艺术、心灵的桥。

【1】“桥”的功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2】同样是一座桥,千百年前后变化中唯一不变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人就是桥”?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将第4自然段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横线画出来,并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座山。

                    

14、阅读《金色的鱼钩》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我们就这样扶一段,搀一段,终于走到草地边上。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 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我们的精神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草,好像过节似的。但是过了好久,还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四面寻找,最后在一个水塘旁边找到了他,他已经昏迷不醒了。我们都慌了。过雪山的时候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战士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些东西。我们立即分了工,我去钓鱼,剩下的一个人照料老班长,一个人生火。

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可是,等了好久,还不见鱼上钩。好容易看到漂在水面的芦秆动了一下,赶紧扯起钓竿,还是空的……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无力地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失声地叫着。但是老班长,还是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奄奄一息:_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老班长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和伯父把那个拉车人扶上车了。(改成字句)

 

2、车夫被玻璃片扎伤了脚。(改成字句)

16、按要求做。(8分)

(1)我们班将近40人左右。(修改病句)

 

(2)小狐狸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的舌头柔和地舔着他的手。(缩句)

   

(3)我们欣赏了一幅草原风景画册。(修改病句)

   

(4)树叶飘落在地上。(改为拟人句)

 

 

17、句子训练营。

(1)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给句子换成肯定句,意思不变。)

 

 

2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把这句话改写为字句)

 

 

3随手把作业本郑重地交给老师。(把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18、仿照下面的句式,在横线上写上两句与前后意思连贯的句子。

(1)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鲜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2)金钱能买来书本,但不一定能买来知识;金钱能买来

但不一定能买来   ;金钱能买来但不一定能买来

 

19、按要求写句子

(1)扩句:我怀念母亲。

(2)缩句:他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人民大会堂。

(3)修改病句:欢乐的首都人民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广场。

(4)改成反问句:一个人不能没有信用。

 

20、句子加工

①在战士们的一片欢笑声中,我慢慢地了解到这个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没听说过战士探亲回来带这种东西的。(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巨浪扑上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他把想法毫不保留地全部讲了出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读《穷人》第9自然段,试着写一段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