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下列提示语写成语。

(1)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

(2)形容一个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

(3)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

(4)把箱子柜子都翻倒过来。形容彻底翻检。( )

2、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诗中有景:辛弃疾的“______,听取蛙声一片”写出了稻花飘香的丰收年景;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写出了黄河奔腾的汹涌壮阔,在《江南春》中“____________”写出了江南春光的声色之美。诗中有情:孟浩然的“移舟泊烟渚,______”写出了暮色苍茫中的忧愁;《七律·长征》中的“____________”写出了红军翻越雪山之后的喜悦。

2.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日本侵略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曹植的名句“____________”的真实意义,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3.我们从小要立志做新时代的中国脊梁,鲁迅先生曾这样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的人,有______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组词。

( )   ( )   piān( )  biǎn(   )

(   )   ( )   féng(   )   fèng(   )

4、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lín

________   ________时   ________雨   波光________

 

5、补充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毛泽东)

捐躯赴国难,________。 (曹植)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透过少壮,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遗力表现出古人怎样的一种学习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我们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七律·长征》,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诗。

【3】诗人在诗中以点带面,写出了红军长征经历的“万水千山”,其中“万水”以____________为代表,“千山”以____________为代表。

【4】翻译下列诗句。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用“逶迤”“磅礴”形容__________,这是实际的山;用“细浪”泥丸”形容山的____________,这是红军眼里的山。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领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7】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墨梅图题诗

          ,           

          ,          

1默写诗歌。

2对一、二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

A. 这两句交代了梅花生长的特点,也描写了梅花淡淡的颜色,但诗人写梅花的颜色是墨黑色的,这不准确

B. 这两句话运用了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字既道出了画梅花的技法,又写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一新

3对三、四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

A. 这两句话表现了诗人的高尚情趣和宏大抱负,鲜明地表现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B. 这两句话表现了诗人喜欢颜色淡雅、清气浓郁的梅花,与表现诗人的人格和操守没有什么关系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片段,回答问题。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用小标题的形式概况上文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本段中说明“张冠李戴”意思的一句话。

【3】读句子,选出最正确的理解,将标号填在括号中。

(1)伯父笑着说的“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的含义是( )

A.伯父夸自己的记性好。

B.表面是夸自己,实际上是幽默而委婉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C.伯父是一位很有幽默感的人。

(2)“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这说明了( )

A.“我”感到伯父是在赞扬他自己。

B.“我”觉得伯父记性好,而“我”的记性差。

C.“我”听懂了伯父的话,感受到伯父对“我”读书学习的关心。

(3)“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意思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是在暗示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容易碰到墙壁。

B.这是用反问句在说夜色漆黑,走起夜路来人很容易碰到墙壁。

C.伯父幽默的话幽默的话暗示自己的遭遇,经常受到挫折与迫害。

【4】鲁迅走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很多,有怀念,更有深深的思考。正如臧克家所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请仿照《有的人》中的写法,补充句子。

有的人,面对险情退缩不前;有的人,在危难面前________。有的人,一心想着自己,留给别人的是寒冷与苦涩;有的人,有意隐去自己,留给别人的是_______。有的人,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一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这三个自然段按( )顺序,写了( )( )两个环节。

【2】人们瞻仰五星红旗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感情?(       

A.表达了人们对新中国无比热爱的感情。

B.表达了人们喜欢国旗的感情。

【3】“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中的“站起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 )次写到“掌声”,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

11、填空

(1)按课文填空。(  )天空中挂着(  )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  ),向一匹猹(  )刺去。

(2)归纳课文有关内容,然后填空。从闰土给讲(  )、(  )、(  )、(  )等几件事,可以看看闰土是一个(  )少年。

 

12、语段欣赏屋。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   )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 按原文填空。

2) 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填序号)

①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②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③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 用“______”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  ”画出联想的内容。

4) 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 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6) 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

 

13、阅读理解。

京剧

京剧,常被人称为“国粹”,几百年来长盛不衰。剧中演员的一唱一念、一招一式、一颦一笑,无不富有意蕴,耐人寻味。殊不知这百转千回的表演,却凝结了京剧演员几年乃至十几年的功夫。

京剧在其形成之初,就给了演员可遵循的基本法,就是“四法五功”,即唱、念、做、打与手、眼、身、法、步。这“四法五功”是演员必须练好的基本功。唱即唱功,讲究的是字正腔圆、秃子清楚,把节奏、旋律、感情、语气自然地融为一体。念也称道白,在梨园行里有“千斤话白四两唱”之说,可见念功在京刷舞台上的重要性。做,指的是身段表演,无论是开门、关门还是上下楼梯,在京剧中,演员的一举一动都要有章有法。打叫把子功,俗称打把子。不过京剧中演员的打讲求的是绵软不能伤人。把子功的最高境界是要求演员打出戏来、打出语言而非单纯卖弄武功。

“五功”里的手法,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手势。演员的手要始终保持弧形运动,力道要刚柔适中。眼睛是京剧演员表达喜、怒、忧、思、悲、恐、惊的重要工具。练眼神是每个演员必修的课程。眼神要练到集中,不游离,才算练到家了。身、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身段。由于京剧舞台表演受时空限制,为了让观众清楚地看到角色表达的东西,演员们会充分运用身体动作,夸大表演,在京剧舞台上有一个“四欲法则”,即“欲进先退”、“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放先收”,就是对这种表演方式的总结归纳。步法就是京剧舞台上所用的各种台步,不同角色的步法是不相同的…京剧表演是以“程式”为基础的。唱腔的板式、场面的锣鼓经、各种舞舞蹈化的动作,就连演员在台上和伴奏乐队互相联系的手势,都有定程式。“程式”在京剧表演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当然“四法五功”不是京剧表演的全部,还要有脸谱、服装等辅助性艺术手段,而这种辅助性艺术手段也具有程式化特点。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清楚______  绵软______  单纯______  集中______

2“四法五功”中的“四法”是_________,“五功”_________

3京剧演员在表演时,手要始终保持________,力道要_____________;眼神要练到_____________;身段要做到_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

A.举例子 B.分类别 C.列数字 D.作比较

5把子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6京剧中的脸谱这种辅助性艺术手段也具有程式化特点,请你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夏天里的成长(节选)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写出上文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文段采用________结构,写出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写的植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生命的白石头长满________或黄泥土变成________,还写了动物:________

【3】划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________

【4】用“昨天……今天……明天……”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变魔术,改句子。

1.鲁本准备礼物。

扩句:

2.我用彩色笔在诗作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

缩句:

3.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改为陈述句:

4.填词语。

我还和姐姐争论过,(   )是我们老师有知识,(   )村长、区长有知识。

5.修改病句。

(1)大家都讲究卫生,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2)如果张佳佳成绩优秀,又肯帮助同学,大家所以都选她当班长。

 

16、无风的湖面,没有一丝波纹。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在他们听来,我拉的小夜曲的声音最难听。(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感情。(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喜欢这只小家伙。(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必须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__________________

19、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照样子,写一个人入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下面两题任选一题

(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许多闪光点……请以“我的自传”为题写一篇介绍自己的文章。要求语句通顺,叙述有条理,字数400以上。

(2)爱让人温暖,爱使人奋进……对此,你一定有过深刻的感受,请以为话题写作文,内容要具体,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400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