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课文内容填空。
(1)《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作者不仅写_______,也是在写_______,这让我们想到了一个人:_________,他(她)就像高原柳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学森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应放在文章的第6自然段后,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是一种________的写作方法。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来到黄土高原,看到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_____________,每一个舞姿都是_____________,每一个舞姿都_____________,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___________。
2、组词。
燥(_________) 稀(_________) 磁(_________) 抵(_________)
澡(_________) 希(_________) 慈(_________) 低(_________)
3、根据拼音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汉字。
星期天,我们去艺术馆参观。里面的根diāo______造型各具特色,令人称奇。有的像威风lǐn lǐn ____________的武士,有的像全身长满ɡē da____________的金刚,有的像蹲在地上的老虎,有的像手持ɡùn______棒的猴子。我们一直看了一个多小时,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
4、看拼音,写词语。
cì wei zhòu rán tái xiǎn táo zuì
( ) ( ) ( ) ( )
qí zhì làn yònɡ bào yuàn sǎ tuō
( ) ( ) ( ) ( )
5、我是小小裁判员,判断对错最在行。
(1)课文写的是“我”的回忆。( )
(2)“没有知道”就是不知道的意思。( )
(3)“厨、套、窜”的音序都是“C”。( )
(4)闰土和我“仿佛年纪”中“仿佛”的意思是好像。( )
(5)“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中的两个破折号都是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
6、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①娄山关:遵义市之北,四川与贵州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②烈:猛烈,强劲。③长空辽阔的天空。④碎:细碎。⑤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⑥漫道:莫道。⑦迈步:跨步、大踏步。⑧从头越:从头再开始。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__________、雁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衬托出一种_____的气氛。读着读着,我不禁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
【2】反复诵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精神。
【3】“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说青山起伏,宛如______________;夕阳鲜红,艳若__________。我也能运用这样的方法描写景物,比如残月如__________、绿草如_________等。
【4】诵读全词,我感受到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
A.喜悦 B.壮烈 C.悲凉 D.哀怨
7、按要求完成诗句练习。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用“/”标出诗句的朗读节奏。
【2】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句中“________________”点明题意,”交代了时间,一个“________”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__________”是“客愁新”的原因。
8、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共______句,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来展开叙事抒情的。
【3】“万水千山只等闲”具体表现在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上,其中五岭山和__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__和大渡河是“万水”的代表。
【4】写五岭山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诗中用的词是“______”;写乌蒙山高大雄伟,很有气势,诗中用的词是“______”,可逶迤的五岭山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______,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______。
【5】诗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______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从诗中“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
【6】《长征》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
A.赞扬了红军战士不怕死的精神。
B.表扬了红军战士非常乐观的精神。
C.赞颂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9、阅读乐园。
奇怪的电波
加拿大有座城市叫满地可。夏天,对于满地可人来说,可以称得上是没有夜晚的季节。
那里不是真的没有夜晚,而是因为居民们晚上都不能睡觉,这一切都是因为像蝗虫一样多的蚊子造成的。
满地可的蚊子应变能力特别强。一般的蚊香、驱蚊药水,开始还灵验,可是用了几次,这些蚊子就不害怕了,又成群结队地潜入千家万户,吮吸着人们的血液。连那些住进高楼大厦的人也躲不掉。满地可的居民就怕夏天夜晚嗡嗡叫的蚊子,弄得全城居民夜不成眠,一片哀怨声。
这件事惊动了加拿大整个科学界。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试验,科学家建议在满地可城外的高地上建造一座特异功能电台。
电台开始广播了。节目主持人是位年轻的姑娘。她说等到电台发出信号,十分钟以内就可以把城里的蚊子赶得一干二净!为大家提供一个非常安宁的睡眠环境。
不一会儿,电台向全市发出一种轻微、尖细的声音。人们纷纷躺下,闭上眼睛。果然,藏在暗处的蚊子如同鬼使神差,不约而同地飞向窗外,越飞越远,最后消失在黑暗中。
这一夜,满地可城的居民睡得特别香,“呼噜——呼噜”的鼾声此起彼伏,像一阵阵波涛在轰鸣。 据科学家研究,叮人吸血的都是雌蚊。它们只要听到雄蚊的召唤就马上飞走。于是人们通过电台,发出一种与雄蚊飞翔时相同的振动声,一下子把千千万万的雌蚊一股脑儿地骗走了,给当地居民休息和健康带来了无穷的好处。
【1】根据人们、蚊子、电波三者之间关系,完成下面逻辑图。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夏天,对于满地可是人来说,可以称得上是没有夜晚的季节,是因为____________。
(2)满地可蚊子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3)解决影子骚扰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锡林郭勒草原是广而美丽的。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速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室石般的蓝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着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在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2】短文描写了锡林郭勒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请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来,找出一个拟人句,用“﹏﹏”画出来。
【4】短文第____自然段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的描绘,侧重描写了草原的静态。短文第_____自然段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描绘,侧重描写了草原的动态。
11、“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是课文《金色的脚印》的结尾段,描写了狐狸们返回森林时的情景,用“朝阳”“金色光芒”这样灿烂明亮色彩的词语融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深情,做到了情景交融,比“狐狸们的脚印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这样单纯叙述要好,也比再另用一句来抒情更有韵味。请回想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一瞬间,仿照这种方式写一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1】根据下列的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______________
(2)馋的口水都快要流下来。形容非常馋或眼红。______________
(3)指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______________
(4)一眼望不到边。形容十分辽阔。______________
【2】按下列要求从文中抄摘句子。(各一句)
(1)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请简要说说这首交响曲是由哪些曲声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1】选文中有不少词语我们不太常见,请你把它们换成另外一个词语来理解。
便是——( ) 素——( )
如许——( ) 先前——( )
【2】根据选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猹是种像小狗一样的小动物,专门吃西瓜。( )
(2)“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是指:灌猪、刺猬和猹经常咬瓜,农民要细心保护,才有好收成。( )
【3】闰土讲的这件事很有意思,我要给它拟个标题:_______
【4】读选文第六自然段,我们能从中体会到“我”对少年闰土的_____之情。
14、伞的故事(12分)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如果走到半路上下起了大雨来,就会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想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妈妈摸着我的头,眼圈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不能体谅妈妈的难处,竟对妈妈说 妈 咱能买把伞吗 有伞就不会被雨淋了 妈妈沉思了一会儿,“买!咱买一把伞!”妈妈一字一句地说着。听了妈妈的话,我半信半疑,家里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呀?可是今天妈妈的话是那样坚决,我知道妈妈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妈妈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了。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妈妈怎么织了一夜的布?我想着,悄悄地走到妈妈跟前, “妈,您一夜没睡?”妈妈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妈,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妈妈从集市上卖了布回来,一脸喜气。见了我,她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笑着说:“看,你要的伞!”啊,伞!我喜出望外,从妈妈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崭新的用黄油布制成的八角大伞。我快活地拿起伞,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妈”我一抬头,忽地,我看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我心里一酸,“妈!”泪水就从眼里涌了出来……
从此,这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上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它仿佛母亲就在我的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对我的那份深深的爱。
(1)联系上下文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1分)
喜出望外: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2分)
近义词:坚决( ) 反义词:快活( )
(3)给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4)用“ ”画出一处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一下“我”此时的心情。(1分)
(5)请写出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分)
(6)“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为什么舍不得扔掉它?
(7)“妈”我一抬头,忽地,我看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我心里一酸,“妈!”泪水就从眼里涌了出来……
请想象一下“……”省略的内容,当时会是怎样的情景,用三四句话描述出来。(2分)
15、(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别乱采摘学校的花草。(请用上礼貌用语,并把句子写得更亲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俊当上大队长后,就处心积虑地想把工作搞好。(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笑着对我说:“让我看看你的马草。”(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晚上有大雨。我们要按时到达。(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缩成8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是人们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仿照《花之歌》的表达方式描写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天空中挂着圆月。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心里的希奇的事,让我羡慕。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蒙娜丽莎美丽动人。
(1)疑问句________?
(2)反问句________?
(3)双重否定句________。
19、把下面的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变句型
1.改反问句。
(1)像张思德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2)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2.改陈述句。
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3.照例子,仿写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的时候, ;
的时候, 。
4.续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5.改双重否定句。
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6.缩句。
(1)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2)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7.扩句。
(1)它被发掘出来了。
(2)他睡熟了。
8.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21、习作:
请你写一封信给你的亲朋好友,向他(她)讲述一件让你感动的事情。
要求:
(1)注意书信的格式,内容要具体,要写出真情实感。
(2)字数在400字以上,注意语句通顺,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