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在下列汉字中选择一个字,照样子填空。

信 裕 柔 安 忍

例:悟  ( 心 )+( 吾 )   不论什么事,只有自己用心感受才会有所悟。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填空

(1)“他闰月生,五行缺土,所以叫闰土”,“五行”包括____________

(2)诗词中的风是多变的:西湖上有驱散乌云的风,“__________,望湖楼下水如天”;黄河上有掀起泥沙的风,“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乡村中有令人心情愉悦的风,“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

(3)红军不怕 _____________,万水千山 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中的“看”换成其他词语,保持句意不变。

例:狼牙山五壮士抬头看(眺望)远方,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1.小红生病了,我代表全班同学去看___________她。

2.爸爸看报时一般先将标题看___________一遍,再有重点地读内容。

3.我们登上黄山,看___________着山下的风景,心里美滋滋的。

4.来到烈士墓,看___________着烈士纪念碑,我们心潮起伏。

4、填空

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草原》

2.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__________

6.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走的人多了,________________

9. 从你积累的古诗中任选两句描写农家田园生活的诗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积累运用。

1.读小说,需要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_________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______________的浪花,_______________朝着岸边涌过来……

3.祖宗疆土,当以_____________,不可以_____________。(李纲)

4.鲁迅原名______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__》。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

5.《浪淘沙》中,描写黄河气势雄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我想到了其他古诗里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是词牌名,________是词题。

【2】解释词语意思。

别枝:_________ 茅店:__________

社林:_________ 见:__________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云崖:__________________       三军:_______________

【3】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红军在长征中表现了那些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云崖:__________________三军: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红军怎样的气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界70年代,我国火警电话号码统一定为“119”。1992年,国家公安部发出通知,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119消防宣传日”。

材料二:灭火器是一种轻便的灭火工具,可以用于扑救初起的火灾,控制火势蔓延。不同种类的灭火器,适用于扑灭不同物质引起的火情,使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二氧化碳灭火器

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用来扑灭图书、贵重设备、精密仪器、油类引起的火灾。

泡沫灭火器

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附在可燃物上,使其与空气隔绝,同时降低温度,达到灭火目的。

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固体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

利用气体吹出磷酸铵盐等干粉来灭火。

可扑灭一般火灾,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材料三:发生火情,要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事项:牢记火警电话“119”;向接警中心准确报出失火地址、着火物、火势大小及着火的范围;将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告诉对方,以便联系;报警后,立即派人到路口等候消防车,引导消防车迅速赶到火灾现场,及时扑救;如果火情发生新的变化,要立即告知消防队,以便他们及时调整力量进行部署。(注意: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更不能假报火警。)

材料四:火场逃生口诀:

熟悉环境,出口易找;发现火情,报警要早;保持镇定,有序外逃;

简易防护,匍匐弯腰;慎入电梯,改走楼道;缓降逃生,不等不靠;

火已及身,切勿惊跑;被困室内,固守为妙;逃离险地,不贪不闹。

【1】这四则材料围绕消防安全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火警电话机“119”消防宣传日、 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为下面题目选择正确答案。

(1)小强一家外出旅游,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他们住进宾馆后首先应该做的是 ______

A.打听附近哪里有美食。

B.打开电视观看节目。

C.观察“紧急出口”“疏散通道”等标志的位置及方向。

(2)学校要购进一批灭火器,图书馆应该配置 ______ 灭火器最合适。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3】判断下面说法或做法的对错,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位于商场七楼的电影院着火了,观众们赶紧乘坐电梯下楼逃生。 ______

(2)如果山林中刚开始起火,火势很小,材料二中的灭火器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______

(3)林林想了解突发火灾时应如何报警,就重点阅读了材料三,并实际操作了一次。 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巴黎街头看阅读

冯雁军

去巴黎逗留的几天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闻名世界的埃菲尔铁塔和巴黎圣母院,也不是流光溢彩的红磨坊和香榭丽舍大街,而是随处可见的街头阅读。

在埃菲尔铁塔检票口前,游客排起两列近百米的蛇阵,令我意外的是,队伍里有几十个一边排队一边阅读的金发碧眼男女,显然都是当地人。他们手中拿着一本书或是一张报纸,脚步跟着队伍缓慢向前移动,恬然静雅的神情让那些烦躁不安的其他游人侧目。后来,在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荣军院等游人较多的入口处,我同样目睹了这样的情景。

圣母院广场,每天游人如织,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还有许多巴黎市民喜欢在这里小憩。树荫下、台阶上、地摊旁、亭棚边,到处都可以见到看书读报的巴黎人。他们心无旁骛,像中国古代圣人那样“一心只读圣贤书”,目光在书刊上流连。广场南侧的花坛旁,有位一条腿残疾的姑娘在埋头看一部砖头似的著作,显然不是刚刚买来消遣的闲书,那根磨得发亮的拐杖放在另一条腿上,悠然忘我。

在人流较多的公交车候车亭或书报亭旁,大都有一两个报刊架,上面放满了最新的免费报刊,行人随手可取。穿行在城里的公交车上,有些拥挤,有些摇晃或颠簸,可仍然不妨碍也不影响巴黎人的阅读热情。无论是座位上的时尚女郎,还是手拉吊环的健壮男子,甚至是顽皮可爱的孩童,都有可能正在阅读。同样,乘坐地铁的时候,喧闹的月台上,流动的车厢里,一样可以看见此番情景。

露天咖啡屋是巴黎的别样风景。无论是热闹繁华的大街,还是逼仄()幽深的小巷,精致小桌有三三两两。这些比面盆大不了多少的或藤条或木头的小桌,贴在小巷的墙角或是毫不显眼的窗下。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耀着,人们头也不抬地轻松阅读。打扮入时的巴黎姑娘和小伙,就着半杯透亮的红酒,面前摊着一本印刷精美的时尚报刊,慵懒地阅读,好久才优雅地翻过一页,任时间在指间流淌。

最痴迷的阅读者莫过于地摊上的淘书者。在香榭丽舍大道、蒙帕纳斯大街这些看似与阅读无关的地方,居然不可思议地能见到摆满图书的地摊。最令我震撼的是塞纳河南岸的旧书摊,从圣母院北侧巷口出来,河边一字排开的书摊近百米,防洪的水泥堤坝上安装了一排有些锈迹的铁柜书架,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旧书刊。这里淘书的人很多,有巴黎人,有外地客,有些淘书人干脆坐在地上,忘情阅读。婆娑的树影映照在书架上,也映照在淘书人的身上。即使灯火阑珊时,地摊周围依然人头攒动。

一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是一座大众喜欢阅读的城市。巴黎即是。

(选自《人民日报》)

【1】联系上下文理解第2自然段带点词“侧目”,其中最准确的含义是(  )

A.从人的侧面看

B.侧着脸看人

C.斜着眼敬畏地看

D.吊着眼鄙视地看

【2】第4自然段作者讲述了他在(  )见到的巴黎街头阅读景象。

A.公交车候车亭或书报亭

B.公交车上

C.公共交通上

D.乘坐地铁的时候

【3】第3自然段有两个相互呼应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第4自然段,作者还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描写了自己见到的巴黎街头阅读景象。

【5】“点面结合”是场面或活动描绘中最常应用到的写法,也是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方法。现在请你应用所学,试从文中找出一处,详加分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父爱昼夜无眠》回答问题

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你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kuì),但他终于什么话也没说。

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不定到哪儿玩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ruì)。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领导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的住处较远,他们用车来接我。饭毕,他们又送我一套三枪内衣,并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liáo)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choú)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抱愧于父亲。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写作,竟从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

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1000多元了,我想帮你早点儿把房债还上。

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

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撇下老李头,不放心地追了进来。父亲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眼睛。

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

【1】看拼音写汉字。

kuì   liáo  )绕 养精蓄ruì   报choú

【2】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气呵成——_____________  

落英缤纷——_____________  

【3】仿写比喻句。

如果说母爱如涓涓细流,那么父爱犹如 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父亲睡觉时鼾声如雷是怎么做怎么说的?从中流露出儿子对父亲什么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有一天,当发现父亲比原来瘦了许多而让他多加强营养时,父亲是怎样回答的?这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当朋友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时,我是怎样回答的?这流露出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7】你的父亲肯定也类似于文中的父亲,平时对你关心、爱护,能举个例子吗?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记忆中的父亲(节选)

周海婴

父亲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70年了。

19361019日清晨,7岁的我从沉睡中醒来,觉得天色不早,阳光比往常上学的时候亮多了。我十分诧异:保姆许妈为什么忘了叫我起床?我连忙穿好衣服,这时楼梯上响起了轻轻的脚步声,许妈来到三楼,只见她眼圈发红,却强抑着泪水对我说:“爸爸没了,侬现在勿要下楼去。我没有时间思索,不顾许妈的劝阻,急忙奔向父亲的房间。父亲仍如过去清晨入睡一般躺在床上,那么平静,那么安详,好像经过彻夜的写作以后,正在作一次深长的休憩。母亲流着泪,赶过来拉住我的手,紧紧地贴住我,像是生怕再失去什么。我只觉得悲哀从心头涌起,挨着母亲无言地流泪。父亲的床边还有一些亲友,也在静静地等待,似乎在等待父亲的醒来。时钟一秒一秒地前进,时光一点一点地流逝,却带不走整个房间里面的愁苦和悲痛……

70年过去,这个场面在我的脑海里还是很清晰,仿佛可以触摸。在我幼年的记忆中,父亲的写作习惯是晚睡迟起。早晨不常用早点,也没有在床上喝牛奶、饮茶的习惯,仅仅抽几支烟而已。我早晨起床下楼,蹑手蹑脚地踏进父亲的房间,他床前总是放着一张小茶几,上面有烟嘴、烟缸和香烟。我取出一支香烟插入短烟嘴里,然后大功告成般地离开,似乎尽到了极大的孝心。每次许妈都急忙地催促我离开,怕我吵醒大先生。偶尔,遇到父亲已经醒了,他只眯起眼睛看着我,也不表示什么。就这样,我怀着完成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一样的满足心情上幼稚园去。

1在文中用  画出描写鲁迅先生逝世时情态的句子。

2概括一下选文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出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3时钟一秒一秒地前进,时光一点一点地流逝,却带不走整个房间里面的愁苦和悲痛……( )

A. 希望时间能带走房间里面的愁苦和悲痛。

B. 用时间带不走愁苦和悲痛这个说法形象地渲染了当时的悲痛气氛。

C. 希望时间过得快一些,早点将愁苦和悲痛驱散。

470年过去,这个场面在我的脑海里还是很清晰,仿佛可以触摸。(  )

A. 触摸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对于过去的一些物件还可以触摸到。

B. 触摸一词形象地表现了对父亲逝世这个场面的清晰记忆。

C. 触摸一词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悲痛心情的刻骨难忘。

13、类文阅读  

 

我的童年,像彩色的梦!

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下,欢跳于锦簇耀眼的花丛中,和蜂儿嬉戏,和蝴蝶追逐……那,就是童年的我。

松软的海滩上,有位正在拾贝壳的小姑娘,她睁着一对黑钻石般的眼睛,惊奇地发现,离开了大海,玲珑剔透的贝壳就失去了光泽。她赶忙把一小堆五颜六色的贝壳放入海水里……那也是童年的我。

满山红叶如火一般耀眼,一片片枫叶落到地面,把大地染得通红。一位小姑娘手拿一束枯叶,皱着眉,歪着头,站在爸爸的肩上,要把那手中的落叶安到树枝上,显得那么诚挚,那么郑重……那,还是童年的我。

北国的雪花像鹅毛一样轻,一样白,飘落到哪里,哪里就银光闪闪。广场上,融化了的积雪又冻得像镜面儿似的。一位年轻的妈妈拉着自己的小女儿,鼓励她勇敢地滑行,要她像海燕一样勇敢、坚强,学会在冰上自由飞翔。她会意地点点头,放开了妈妈的手,向前滑去。跌倒了,爬起来,又跌倒了,再爬起来……然而,“小海燕”终于展开了柔嫩的双翅。妈妈甜蜜地笑了,小姑娘也笑了,笑得像妈妈一样甜……那,依然是童年的我。

充满新奇,充满幻想,充满温馨,我的童年,使我永远难忘。啊,童年,你是我记忆中的明珠,心灵上的彩虹!

1(自主拟题)根据本文表达的中心,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积累展示)读到“满山红叶”,我想到了四字词语“__________”;读到“北国的雪花”,我想到了四字词语“__________”。

3(句子品析)文中画“ ”的句子中,“小海燕”指“_____”;“终于展开了柔嫩的双翅”的意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取信息)作者把童年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材训练)作者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我”_______之情。

14、阅读下文,完成试题。

丁香结

①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成立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背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优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住了连续近二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混沌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cēn cī( )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花簇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④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在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1】根据拼音写汉字。

cēn cī _______

【2】第①段中“顿使人眼前一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①段,完成下表。

内容

体现丁香花特征的语句

城中丁香花

_____________

校园里丁香花

_____________

_____

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cēn cī的绿……

雨中丁香花

______________

【4】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第①段中“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日常交流中,人们也会提到戏曲用语。请用“亮相”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

16、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3分)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我是一片白云,我将尽力去装点蓝天:如果我___   ,我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修改病句)

__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用例句所用的修辞改写下面的句子)这辆车开得太慢了。

__________

(4)根据下面的情境续写句子,通过动作描写表达人物的感情。

放学了,同学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孤独地走在操场上,__________

18、美国对中国的科技打压,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奇妙的夜晚。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雨点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改为双重否定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以“我是 ”(横线上可补充自然界中的一种物体或现象)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