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________________;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

2、正确读写词语。

shēn yín   fèi huà     liú tǎng    jiū zhù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zhòu méi    xiōnɡ yǒnɡ   jiàn       miè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_________________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____________》这个传说,人们把_____________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__

3.______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_____________而为穷鞋匠兄妹弹琴,即兴创作出《_______________》这段传奇的经历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_____________更要依靠_____________

4.在京剧表演中,演员用____________彻底解决了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的问题。

4、将词语补充完整,并仿写词语。

_______海一_______ ____________奔月 ______________风云

烟雾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有序 ______________有词

(含反义词)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津津有味(AABC)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理解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

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延伸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1935年10月)

1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清平lè  yuè指(qū  qǔ) 长yīn  yīng住(fù  bó

2这首词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清平乐”是__________,“六盘山”是___________

3体会词句的意思,写出所描绘的景象。

(1)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这里的“长城”指( )

A.万里长城。 B.长征的目的地。

5“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表达了一定要登上长城的决心。

B.重在抒写革命者从容豪迈、不畏艰难困苦、投身革命的英雄本色。

6“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词意在说明( )

A.凭中国工农红军保存着的有生力量,一定会打倒蒋介石政权。

B.凭红军的勇气,一定能征服长征中的一切困难。

7、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牵牛星,(     )河汉女。

     )擢素手,(     )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一水间,(     )不得语。

【1】选择恰当的叠词填入诗句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盈盈        B.迢迢        C.脉脉

D.札札        E.纤纤        F.皎皎

【2】按要求写诗句。

(1)这首诗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描写牵牛星和织女星遥遥相望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通过描写织女的姿态美,意在刻画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写出织女因思念牛郎而备受折磨,很痛苦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宿牛群头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

沙头雨过茁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

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注释】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茁”“满”二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精彩赏析阁。(6分)

稻  草  人(节选)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獭  懒)怠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玩  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他从来不(赚  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  顽)儿像狗那样到处乱跑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吃稻穗的小雀。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1)在文中“□”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2)“×”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汉字。(2分)

(3)短文运用了 的写作方法。牛的特点是 ,狗的特点是 ,稻草人的特点是   。(2分)

 

10、阅读风景线

缴电话费的老人

到电信大楼营业厅去缴电话费,队伍排得老长,只有慢慢地等。终于我是第二个了,在我前面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从步履神态上看好像已经是年逾六十了。

请问您的电话号码。营业员问老妇人。老妇人脱口就说出了一个电话号码,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又问:“是叫李敏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儿子的名字!”然后她又说了一个电话号码,还是脱口而出,没有一点犹豫。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是叫李捷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女儿的名字!”营业员说:“对不起,阿姨!你们家的电话到底是什么号码?”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后面有人开始不耐烦了,叽叽喳喳有些骚动。

可能是她觉察到后面的骚动。便转过身来,半是自言自语半是道歉地对大家说:“没有记住自家的电话,老了,忘事啦。孩子家的倒是记住了,不打磕绊,主要是成天往他们家打,问问孙子外孙。她刚想走,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刚才那两个电话没缴费吗?”“没缴。”“那我给他们缴了

,省得他们再跑一趟。于是老人歉意地一笑,又排在了我前面。这次,后面一片寂静

1段中画线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段中画线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段中画线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

2段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人物。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一句,与前文的________一词形成对比。

3找出与这次,后面一片寂静一句相照应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

4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老人什么品质?(用简洁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从以下词语中选择最合适的填入文中括号内。

配合 层次 映衬 布局

【2】张华想要了解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你会推荐他重点阅读第______自然段。通过阅读,张华发现苏州园林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王佳想要了解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她怎样阅读这篇文章最合适?( )

A.重点阅读每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B.从头到尾逐字逐句阅读短文。

C.重点阅读第5和第6自然段,略读其他段落。

D.只阅读文章第5和第6自然段,其他的不用读。

【4】结合上下文,对第3自然段中“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

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5】联系上下文,第3自然段中“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中“他们”是指______________;“愿望”是指_______;说“他们的愿望”实现了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6】画“ ”句子中的加点词“往往”去掉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啃手里的窝窝头,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1)慈爱——( )     (2)机灵——( )

【2】用“——”分别画出选文中描写父亲外貌和神态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法庭上法官怒气冲冲,父亲却安定沉着,这样的对比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父亲“瞅了瞅我们”“望了望我们”,“他”可能想对“我们”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凹”与“凸”的启示

①初学写字时,便觉是“凹”和“凸”这两个字古怪特别,但从未深究。现在忽然觉得这两个字不仅形象生动,非同一般,而且还寓许多人生哲理于其中。

②“凹”者,深陷也!这不难令人想到埋头苦干,扎根生活。而“凸”呢?不正像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吗?一份汗水,一份收获,任何成功,都不是信手拈来,唾手可得的。没有春的耕耘,哪有秋的收获?“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人的一生也只有以埋头苦干为基础,向着自己的目标,在社会的浪潮中拼搏,才有可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③把“凹”和“凸”并列起来,又体现了人生道路的坎坷不平。逆境与厄运无疑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但在一定条件下,它又是好事。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炼人的意志,增长人的才智,激发人的进取心。

④正如那场突如其来的四川大地震,它让人们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它让人们目睹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它让人们流了太多的泪水。然而,也就是这次地震,更让人们懂得了什么叫做坚强。不信吗?你看,四川彭州一地震重灾区,虽然房子塌了,虽然伤口还未愈合,可人们随处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山寨边,妇女忙着采摘樱桃;田地里,男人忙着收割油菜;废墟旁,老老少少一起晾晒金黄的麦子……一位朴实的农民说:“只要人还在,手还在,就一定能把塌了的房子重新盖起来。”是的,灾难,毁不掉中国人的信念;明天,将由我们用双手去开拓!

⑤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凹”和“凸”连接的人生啊!如果说你是泥潭,只因你阻隔的是弱者的步伐;如果说你是熔炉,你冶炼的定是强者的坚毅!

【1】“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句诗借梅花_________的性格,勉励人_______

【2】为什么说“逆境与厄运无疑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但在一定条件下,它又是好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概括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凹”和“凸”并列起来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阅读

我眼中的毛泽东是伟大的,是平易近人的……

毛泽东是一位很有决心的人,立志要成为一个拯救中国的人。为了救中国,他毫不犹豫地退了学去当兵,但因为清朝的腐败,毛泽东大失所望,决定退伍,继续求学。

毛泽东是一位才华出众的人。他一生博览群书,尤其喜欢文学、历史和哲学著作,主张多读、多写、多想、多问。学生时代的他,作文常常被当作“范文”张贴出来。在峥嵘的革命岁月里,他写出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

毛泽东又是一个独特的人。他自己有意强化身体的适应能力,如“冷水浴”:用井水浇身;“日浴”:在阳光下晒身;“雨浴”:下雨天到外面行走;“风浴”:站在开阔的地界,让大风尽情地吹……同时,他又是一个坚强、不怕困难的人,他写的《七律·长征》这首诗,就让人充分感受到这一点。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却把它当成一件平平常常的小事来看待!他的胸襟是多么博大啊!

毛泽东还是一个很公正的人。我记得在《不能搞特殊》里写到毛泽东说的一句话:“不要说了,我心里并不好受。她是学生,接规定不该享受的就不能享受,还是守本分的好。我和我的孩子都不能搞特殊,现在这种形式尤其要严格。”

我眼中的毛泽东,他有决心,才华出众,独特也公正。他开辟了一个新纪元,把生命奉献在这鲜艳的国旗上,让新中国的未来充满光明。

他,就是我们的伟大主席——毛泽东。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鼓励——__________ 胸怀——__________

【2】文中写了毛泽东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第2、3、4、5自然段的中心句。

【4】文章是按照_________的结构来安排材料的。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在困难面前,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雷锋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改为反问句:

(2)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改为转述句:

(3)花儿开了。

扩写句子:

(4)我被派去采访前总统夫人,一个全世界都很有名的人物。(将划线的部分换成成语)(                                 

(5)许浩在作文中列举了一些生活在非洲大陆的动物名字。(缩句)

 

(6)音乐(           )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能陶冶人的情操。(关联词)

 

17、改写成转述句。

他对我说:“老师叫你过去一下。”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来到杭州西湖乘船赏景,天空突然像打翻的墨水一样黑云密布,白亮亮的雨点在水面溅起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里。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诗句)

2.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地球。(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很喜欢这个小家伙。(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 

2)我们把整个任务顺利完成了。(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外面的噪声太大了,我只好关上门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甜美的歌声唱出了无限的感恩之情,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将心中汩汩流淌的感恩之情倾注笔端吧!要求:语言通顺,内容具体,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