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课文内容填空。
(1)伯牙与子期的故事被广为流传,“锺子期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友情令人感动。正是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_______________”。
(2)本学期,我们还积累了不少名言和诗句,如杜牧《江南春》中,“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让我们欣赏了江南风景的优美;在《浪淘沙》(其一)中,我们领略了黄河“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的磅礴气势;当我们看到水绕农田、青山连绵的田园风光时,会自然而然地吟诵起:“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3)“_______________,走的人多了,_______________。”曾经激励了多少热血青年走出迷茫。我还从鲁迅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才有真进步。”懂得了爱国的真正含义。
(4)《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领全诗,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黑暗——(_______) 宽大——(_______) 富裕——(_______) 困难——(_______)
3、自学课文,完成填空、答题。
1.“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联系前文,“尴尬”是指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概括说明是怎么彻底地、无比漂亮地解决这种“尴尬”的: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2.文章的题目是《马鞭》,但文中还介绍了鞋底、针线,酒壶酒杯,饭碗,这些和“马鞭”有什么关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京剧中有一种奇特之处叫亮相,分为两种:就在双方打得________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_________——双方________对着_________,________对着______,________对着____,一切都像________!这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起到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艺术效果,越发显示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种亮相叫__________亮相。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________,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______________。这就是京剧中的__________,它的存在,就是为了凸显________。这种亮相叫__________亮相。
4、用“清”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空。
走进树木,空气格外______。只见泉水从泉眼里涌出,顺着山势向远处流去,汇成一条________的小溪。喝着_______的泉水,听着_______的鸟叫声,真叫人感到___________气爽,心旷神怡。
5、看拼音写词语
yì( )志 ( )力 ( )立 ( )然 ( )制
jùn( )俏( )工 ( )岭 ( )马 严( )
nì( )名 叛( ) 细( )
sì( )养 ( )意 ( )机 ( )庙
bó漂( ) ( )斥 ( )物馆 ( )击 ( )雾
6、阅读乐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_____。这首词描写的地点是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
【2】词的上片写了夏夜特有的声音,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这些声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稻花香里说丰年”是谁在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一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北宋]苏轼
,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苏轼在望湖楼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所写的一首诗。
【3】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画。请你参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
第一句:云翻图
第二句:________________
第三句:风卷图
第四句:________________
【4】第一句诗人把乌云比作__________,形象逼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___________。第二句中的“跳”和“乱”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句的“________”字用得十分精妙,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解释下列词语。
簸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描写对象是________,表现了作者_________气概。
【3】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曲黄河万里沙”一句,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曲折蜿蜒、气势磅礴的特点。
B.“浪淘风簸自天涯”一句,形象地写出了黄河风浪急猛、浩瀚绵长的特点。
C.“如今直上银河去”一句,通过想象,表现了诗人厌世避世的愿望。
D.“同到牵牛织女家”一句,借用典故,表现了诗人浪漫主义情怀。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 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①深蓝的天空中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②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③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④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
⑤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⑥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⑦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根据课文,在第①段横线上补全句子。
【2】假如第①段描述的是一幅画,我可以给它拟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
【3】找出第①段中描写闰土动作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中加点的“日日盼望”“好容易”反映了“我”______________的心情。
【5】第③段是《故乡》中描写的中年闰土,与①②中的少年闰土形成对比,读③~⑥段,你猜想中年闰土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⑥段侧重描写中年闰土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渡河少年
条清澈的小河,一条泊在岸边的渡船。
我立在船头,一身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扛着一根竹篙上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埂上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没钱能上船吗?”
老人正在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没钱坐什么船,笑话!”
竹篙一点,小船离岸而去。
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离得老远,我看见孩子两眼睁得溜圆,牙帮在不停地挫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地蹙在一起。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擎在手中,“哧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头漫过,想喊,没喊出声。那孩子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河当中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汉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声叫□□孩子□上船□快上船□□
孩子好像没听见。
船撑到孩子跟前,孩子使劲把头别过去。
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
孩子不理他,依然向前划。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就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
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终于到了对岸,他泥鳅一般蹿上了堤埂。水珠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的跑了。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后来,我打听到,那孩子考取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头一天。
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只要赶上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他。
可惜老人已长眠在河边的沙丘里,没看到这封信。
【1】结合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词义。
(1)“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头漫过”的“漫”的意思是______
A.到处都是 B.水过满,向外流 C.不受约束
(2)“固执”的“固”的意思是______
A.结实 B.坚硬 C.坚决地
【2】给第6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选文中画“ ”的句子采用了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一开始,老人没有让少年上渡船是因为_______________;后来,老人又让少年上船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末尾说少年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信中称撑船老人是他的启蒙教练。想一想,少年为什么称老人为启蒙教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日用瓷中,青花梧桐餐具和青花玲珑餐具最受中外人士欢迎,远销海外。青花梧桐餐具上有精心描绘的山 水 路 桥 楼台 亭阁 树木 庭院 小鸟和人物等 一应俱全 恰似一幅壮观的山水画 不论是在宴会席上 还是在家庭餐桌上 摆上它就会给饭菜增添色彩 青花玲珑餐具更加惹人喜爱, 它四周是由米粒形状的圆形孔眼构成的 ,它明净剔透,细致精巧,有着明细优雅的艺术特色,呈现出玉一般的质地美。
(1)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 )
A、总分总 B、先总后分 C、先分后总
(2)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3)在这段话中作者详细的介绍了( )和( )这两种瓷器。
(4)在文中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5)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并仿照这段话的写法,描述一件物品,展示它的特点。
13、阅读《乔丹的眼泪》一文,完成习题。
(1)多年前的一场NBA决赛中,NBA中的另一位新秀皮彭独得33分超过乔丹3分,而成为公牛队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比赛结束后,乔丹与皮彭紧紧拥抱着,两人泪光闪闪。
(2)这里有一个乔丹和皮彭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当年乔丹在公牛队时,皮彭是公牛队最有希望超越乔丹的新秀,他时常流露出一种对乔丹不屑一顾的神情,还经常说乔丹某方面不如自己,自己一定会把乔丹推倒一类的话等。但乔丹没有把皮彭当做潜在的威胁而排挤,反而对皮彭处处加以鼓励。
(3)有一次乔丹对皮彭说:“我俩的三分球谁投得好?”皮彭有点心不在焉地回答:“你明知故问什么,当然是你。”因为那时乔丹的三分球成功率是28.6%,而皮彭是26.4%。但乔丹微笑着纠正:“不,是你!你投三分球的动作规范、自然,很有天赋,以后一定会投得更好,而我投三分球还有很多弱点。”并且还对他说,“我扣篮多用右手,习惯地用左手帮一下,而你,左右都行。”这一细节连皮彭自己都不知道。他深深地为乔丹的无私所感动。
(4)从那以后,皮彭和乔丹成了最好的朋友,皮彭也成了公牛队17场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而乔丹这种无私的品质则为公牛队注入了难以击破的凝聚力,从而使公牛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乔丹不仅以球艺,更以他那坦然无私的广阔胸襟赢得了所有人的拥护和尊重,包括他的对手。
(5)我常常想起乔丹的流泪,它让我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有了一种美好的念想和感动。
【1】根据意思找出文中对应的成语。
(1)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文章第(3)小节,回答问题。
(1)概括乔丹为皮彭总结的两大优势: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深深地为乔丹的无私所感动。”此时此刻,皮彭会对乔丹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
【3】“乔丹不仅以球艺,更以他那坦然无私的广阔胸襟赢得了所有人的拥护和尊重,包括他的对手。”这句话概括了乔丹的两个优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篇文章重点写了他第________个优点。“拥护和尊重”还可以换成词语________________。
【4】“我常常想起乔丹的流泪,它让我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有了一种美好的念想和感动。”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句话对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 )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用“ ”在选段中画出现实中的事物用“﹏﹏﹏”画出联想的内容。
【3】月光照耀下的大海有什么变化?请根据文中叙述重新排序。( )
①月光照在浪花上,海上波涛汹涌。
②月亮升起来,海上微波粼粼。
③月亮升高了,海上卷起巨浪。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4】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____,时而____,时而____,时而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训练营。
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尼克,过冬的粮食不是都收藏好了吗?你还在忙什么啊?”其他老鼠问道。
(把其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2)尼克回答:“我在干活呀!”
(改为转述句)
(3)如果没有严冬,我们未必能觉察到四季的可贵。(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4)你已经表了决心。你应该踏踏实实地去做。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8、按要求写句子。
用关联词语连接句子。
星期天,我们都在一起复习功课。我去他家。 他来我家。
___________________
19、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用带点词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将句子补充完整。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穿石的滴水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检测。
照片反映出我们经历的方方面面的生活,拍摄下我们走过的路,记载着我们的幸福、欢乐、怀念、骄傲、悲痛、懊悔……请你以“照片”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写一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表达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