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添枝加叶(填上适当的词语)

________的嗓音 ________的声音 ________的仪式

________的小鸟 ________的眼神 ________地想念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妙极了”“糟透了,这   ?的话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   。他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船帆。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竭尽全力:

(3)这段话是作者的  

A心理描写  B动作描写 C外貌描写

(4)你是如何理解母爱、父爱的?

 

 

 

3、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

2.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

3.幸福从哪里来?幸福向来都来自人的心里。( )

4.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的容貌。( )

5.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 )

4、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按要求写诗句,并写出题目、诗人:

1.与边塞战争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_____》 诗人_________________

2.与黄河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_____》 诗人_________________

3.与“岁寒三友”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_____》 诗人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B.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C.“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D.从“尽开颜”中可以感受到红军翻越雪山后的喜悦心情

【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请你参照例子,概括诗歌内容,并完成练习。

A腾越五岭 B疾跨乌蒙 C ________ D __________ E喜踏岷山

②这五幅“征难图”中,我最喜欢____(填序号),因为____________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美文欣赏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宜将剩勇追穷寇句中的正确读音是_________

2诗中百万雄师指的是_________大江指的是________

3诗歌的哪两句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时的气势,可称为全诗的总纲?(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B.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4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句用了何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明新鲜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诗中霸王指哪一位历史人物?你能说出与其有关的历史事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1~4小题

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注释:①呼作:称为。②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③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④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望舒,又名纤阿。⑤团团:圆圆的样子。

【1】这首诗的作者是被后人称为“____”的____代诗人李白,他与____合称“大李杜”。还有一位被称为“诗鬼”的诗人,他是____

【2】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____”和“____”,十分稚气可爱,语言简朴,比喻风趣。

【3】写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句诗的意思。

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快乐阅读。

无私奉献的报偿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海面上乌云翻滚,狂风怒吼,巨浪掀翻了一条渔船,船员的生命________。他们发出了SOS的求救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报,火速召集志愿紧急救援队的成员,乘着划艇,冲入了汹涌的海浪中。________的村民们都聚集在海边,他们每人举着一柄提灯,为救援队照亮返回的路。

  一个小时之后,救援队的划艇终于冲破浓雾,乘风破浪,向岸边驶来。村民们________地跑过去,但是却听到志愿救援队队长宣布:由于救援船容量的限制,无法搭载所有遇险的人,无奈只得留下其中的一个人;否则救援船就会翻覆,那样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刚才还欢欣鼓舞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才落下的心又悬到嗓子眼,人们又陷入了慌乱与不安之中。这时,救援队队长开始组织另一队救援者前去搭救那个最后留下来的人。16岁的汉斯________地报了名。他的母亲忙抓住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汉斯,你不要去。你知道,10年前,你的父亲就是在海难中丧生的,而3个星期前你的哥哥保罗也出了海,可是到现在连一点儿消息也没有。孩子,你现在是我唯一的依靠了!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看着母亲那日渐憔悴的面容和近乎乞求的眼神,汉斯心头一酸,泪水在眼中直打转,但是他强忍住没让它流下来。妈妈,我必须去!他坚定地答道,妈妈,你想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样呢?妈妈,您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责任。只要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________地去履行我们的义务。汉斯张开双臂,紧紧地拥吻了一下他的母亲,然后________地登上了救援队的划艇,冲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1小时过去了。这1个小时,对忧心忡忡的汉斯的母亲来说,真是太漫长了。终于,救援船再次冲破迷雾,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只见汉斯正站在船头向岸上眺望。救援队队长把手拢成喇叭状,向汉斯高声喊道:汉斯,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

  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我们找到他了,队长。请您告诉我妈妈,他就是我的哥哥——保罗!

1选择下面合适的成语填入短文中的横线上。

危在旦夕  义无反顾  精疲力竭  忧心忡忡  自告奋勇  竭尽全力  喜出望外

2结合你对短文标题的理解,说说这个故事的梗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读,选择一处(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并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一下故事的结尾,当汉斯的母亲得知这个好消息时,她会怎样呢?续写一个片段,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家徽

(1)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

(2)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身高马大的男子汉。

(3)一天半夜,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却没发现人。这是,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zuàn)着一布袋大米哩

(4)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5)贼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6)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7)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8)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9)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刻下的鱼替代好了。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10)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1】因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可能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相同。根据下面的阅读任务,写出应该重点读短文哪部分内容。

(1)任务一:讲一讲一家人捉贼、放贼的经过,要重点读短文第___________段。

(2)任务二:了解家徽为什么是“一条鱼”,要重点读短文第______________段。

【2】“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中,“勾当”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贼被发现时的_________________心理。

【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在你的眼里,祖父是个怎样的人?

祖父是个__________的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祖父还是个___________的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那个星期天(节选)

①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②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不记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原谅——( )                 耽搁——( )

孤独——( )                 惊惶——( )

【2】划“ ”线句子中,我“盼”着什么?这里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            ”句子中,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A.绝望、伤心

B.失望、委屈

C.沮丧、失落

D.交集、惆怅

12、课内阅读理解。

《月光曲》选段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1】“哥哥”在文中指的是(       

A.贝多芬

B.皮鞋匠

C.姑娘

D.其他

【2】文中“随便说说”意思是(       

A.考虑好了,认真说。

B.没有考虑,认真说。

C.没有考虑,顺便说。

D.考虑好了,顺便说。

【3】与文中的“这首曲子多难弹哪”前后照应的句子是(       

A.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B.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C.琴声忽然停了。

D.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4】文中有两处描写姑娘的谈话,第一处表现了她(       ),第二处表现了她善解人意。

A.善解人意。

B.渴望听到贝多芬亲自弹奏。

C.随便说说。

D.很想进入音乐会自己弹这首曲子。

13、课内语段阅读。

【文段1】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文段2】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素”的意思有:①没有经过加工的丝织品;②本色,白色;③原有的,未加修饰的;④相当于“一向”“向来”;⑤指蔬菜、瓜果等没有荤腥的食物。“素不知道”中的“素”意思是_____;“素色的云锦”中的“素”意思是_____(填序号)

【2】这两篇选文的作者都是_______,但文体不同,“文段1”属于_______(小说 散文诗),“文段2”属于 ________(小说 散文诗)。(选择正确的答案)

【3】“稀奇的事”指闰土给“我”讲的雪地捕鸟、__________________和看跳鱼儿这四件新鲜事。

【4】“文段1”中“不知道”一词一共出现了_____次,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段2”并联系整篇文章,开头写到“是昏沉的夜”,结尾部分又写到“在昏沉的夜……”,在结构上这是_________的写法;在“昏沉的夜”,“我”看到了美好的景色,想起了美好的故事,表达了“我”对__________的渴望,在内容的表达上运用了_______的写法。

14、非连续性文本——青少年使用手机的调查。

【1】青少年使用手机的( )功能的人数最多。

A.搜题

B.社交

C.视频

D.游戏

【2】青少年使用手机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了_________功能上。

【3】你支持青少年使用手机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会议室突然响起了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

(2)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你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一片期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

(3)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的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

(4)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仿写)

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字句。

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

雨水把我的衣服淋湿了。

 

17、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扑向敌人,势不可挡。

这是一个________句,我能换一种喻体,不改变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渔夫问桑娜:“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他学棋不够专心。(用关联词语连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困难他_________,面对失败他________ ,面对欺辱他_________。(填写近义词)

(5)在老师的教育下,王强端正了学习目的,能按时完成作业,错别字也大大进步了。他还积极参加文愉活动,在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们参加的联欢会上扮演了节目,有详有略的朗读了老舍写的“草原”。(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宝玉激动地说: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火光微弱   这火光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的了。

(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

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植)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书面表达。

1.本学期学校一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请选择你最喜欢,或者最激动。最有收获的一次活动写下来。

要求:①请自命一个有趣的题目。②请用上“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让你印象深刻的场面。

2.转眼间,你已经进入小学生活的最后一年了,回忆过去,一定有些事给你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请选择一件写下来。

要求:①请以贯穿整件事的线索,给你的作文命一个题目。②请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恰当选择材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