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今天真zāo ɡāo( )!围棋课上,李一明jì ɡāo yì chóu( )把我杀得片甲不留,我感到非常jǔ sànɡ( );数学课上,正当我táo zuì( )在《哈利波特》的情节中时,张老师忽然站在我面前,吓得我起了一身鸡皮ɡē da( );美术课上,我穿上老妈做的bié chū xīn cái( )的环保纸服装,wēi fēnɡ lín lín( )地站在讲台上,却被大家嘲笑太妩媚……唉!真是一言难尽。
2、读拼音,写词语。
mínɡ chán diǎn zhuì yōu yǎ yī shanɡ
( ) ( ) ( ) ( )
lǐ mào huā lěi jū shù huǎnɡ rán
( ) ( ) ( ) ( )
3、我能补充完整句子,并把字写漂亮。
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_____?
4、看拼音,写汉字。
shēng qí qíng zhe róng huà
( ) ( ) ( )
sī jī jiǎn chá sǒng lì
( ) ( ) ( )
5、冬冬完成《我的老师》这篇习作时,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的老师知识丰富,bó古通今。”他不会写其中的“bó”字,通过查字典,他查到了四个“bó”字,在这句话中应该用第______个“bó”字,意思是______。冬冬由这个字义还想到一个词语______。
A.搏:❶对打。❷跳动。
B.薄:❶义同“薄”(báo),用于合成词或成语。❷轻微,少。❸不庄重。❹看不起,轻视,慢待。❺迫近。
C.博:❶多,广。❷知道得多。❸用自己的行动换取。❹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泛指赌博。
D.礴:[磅礴]❶广大无边无迹。❷扩展,充满。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小题。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诗中“磅礴”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诗句中加点词“腾细浪”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
7、读下面小诗,完成练习。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__。这首诗的诗题是:____________。
【2】认真读诗,并借助工具书,说说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霜草苍苍”点出了________________;“切切虫吟”渲染了村夜_________________。村南村北行人绝迹,衬托出了诗人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展开了另外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画面——“月明荞麦花如雪”,请用几句话描绘一下这种情景: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由 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的变化。
8、阅读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片写了很多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词中运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既写景又写人,使整个夏夜充满诗情画意。
C.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描写了骤雨将至的景象,也隐寓词人退隐生活总内心的不宁静。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意思是,踏着小路在溪桥处转了个弯,忽然出现了社林旁边曾经见过的那个茅店。
【3】孟浩然在《秦中寄远上人》中写到:“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同样写蝉,两位诗人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袋鼠妈妈的大口袋
袋鼠妈妈有只大口袋,里面装着她的两个孩子。
看到小熊的口袋钉着漂亮的纽扣,袋鼠妈妈很羡慕,她也在大口袋上缝了一颗大纽扣。
袋鼠妈妈想:人家一定会认为我很漂亮的。
第二天,两只小袋鼠想从纽扣的两边钻出头,他们的脖子竟然被卡住了。
“哎哟,哎哟”两只小袋鼠叫起来,他们觉得气都透不过来了。袋鼠妈妈没办法,只好拆了纽扣。
这天,袋鼠妈妈看见小兔子的口袋上装着拉链。她羡慕极了:“拉链比纽扣更好看,我也应该装条拉链。”晚上,袋鼠妈妈真的把拉链缝在了自己的口袋上。
第二天,她把两个孩子装进口袋里,然后拉上了拉链。
两个孩子在里面叫起来:“闷死啦,闷死啦!”
……
【1】袋鼠妈妈的口袋里装着____________。袋鼠妈妈第一次给自己的口袋装上了_____________,第二次给自己的口袋装上了___________。
【2】两只小袋鼠在妈妈的大口袋里叫着:“闷死啦,闷死啦!”依据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预测,袋鼠妈妈之后会怎么做呢?写一写后面的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看材料答题:
材料一 南沙G3路公交线路图
材料二 地铁4号线路图
【1】文学社邀请李老师到南沙少年宫给同学们颁发聘任证书。李老师住在东涌,她要在早上9:00点前到少年宫。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她应该先选择乘坐_______(交通工具),从_______出发,到_______(站名)转乘公交,然后坐_____个站到广州外国语学校站,步行到达少年宫。
【2】同学们接过聘书,一一亮相,小语全神贯注地看着,简直入了迷,请你用几句话写一写小语观看入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语打算回家跟妈妈商量,希望她同意自己加入校园文学社。如果你是小语,你会怎么说服妈妈支持你呢?(至少2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这里的石林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或如走兽憨态可jū,或如猛 qín展翅欲飞,或如仙女亭亭玉立,或如农夫默默耕耘。在花海的印衬之下,婀娜多姿,楚楚动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憨态可jū( ) 猛qín展翅( ) 婀娜多姿(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3】“美不胜收”中,“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楚楚动人”中,“楚楚”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12、阅读感悟.
(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波义耳是 17 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二)稻田里的守望者
1961 年 7 月的一天,袁隆平在一片稻田里开展观察研究。突然,他欣喜地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株形优异,穗大粒多。从此他格外地精心照顾这株稻禾,收获的季节他得到了一把金灿灿的稻种。
第二年春天,他满怀期待地播下了这些稻种。收获的季节到了,可稻株们的表现却让袁隆平大失所望:它们高矮不一、粗细各异,没有哪一株比得上它们的“妈妈”。他埋头在稻田中仔细观察,详实地记录下每一株水稻的性状,常常在嘴边嘀咕着:“为什么水稻会出现性状分离?”
袁隆平不断思索,认真查看资料,反复统计整理,经过不懈实践,重拾了信心。他发现了真理:水稻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秉承着这样的信念,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在 1973 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让粮食亩产量开始了质的飞跃。袁隆平也因此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选文(一)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第 2 自然段加“ ”句中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见微知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浏览选文(一),用“_____”画出文中首尾呼应的句子。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选文(二),梳理袁隆平在追寻真理道路上的情感变化,把下列主人公内心感受的关键词按顺序排一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失望 ②期待 ③重拾信心 ④欣喜
【4】为了寻找科学家“找到真理”的秘诀,同学们对两篇选文中的事例进行了梳理与探究。
(1)我能结合选文(一)(二)的内容,完成下表。
| 波义耳 | 袁隆平 |
观察现象 | ______ | 水稻出现性状分离 |
认真思索 | 紫罗兰中遇到盐酸变红的物质到 底是什么?…… | ______ |
反复实践 | ______ | 经过不懈实践 |
发现真理 | 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 改变颜色 | ______ |
运用真理 | ______ | 成功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 |
(2)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通过对上表的对比分析,我发现:波义耳和袁隆平发现真理的过程惊人地相似,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选文(一)(二),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波义耳根据现象敏感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体现了他是个善于发问的人。
B.选文(二)中,画“ ”的句子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了袁隆平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
C.从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经历,让人感受到他追根溯源的科学精神。
D.波义耳和袁隆平都是留心观察、严谨求实的科学家。
【6】选文(一)中,作者引用数学家华罗庚名言的好处是( )
A.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B.使作者的语言表达更准确。
C.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更好地证明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7】同学们在完成前置作业中收集到以下事例,可以用来说明“成功来自勤奋”这一观点的有( )(多选)
A.齐白石画笔不辍,到了晚年依然每日坚持作画三幅,最终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B.小时候,哥白尼对许多现象充满了好奇,总是缠着妈妈问这问那。
C.陈景润为了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学习,同时每天去图书室,最终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D.太原选手苏翊鸣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获得中国单板滑雪冬奥首金。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故宫购票须知
| 时间 | 票价 |
旺季 | 每年4月1日-10月31日 | 人民币60元(不包括珍宝馆、钟表馆) |
淡季 | 每年11月1日一来年3月31日 | 人民币40元(不包括珍宝馆、钟表馆) |
材料二:
2017-2019年故宫接待游客统计
【1】从材料二统计图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故宫参观的人数呈________趋势。
【2】今年过完春节,李华的奶奶很想去故宫参观一下。李华参考了“故宫购票须知”,推荐奶奶3月份去比较好。请结合“故宫购票须知”提供的信息,想一想李华推荐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日,在故宫博物院的官方网站上出现了几张图片,皇帝居然走起了“卖萌”的路线。结合阅读材料想一想,故宫的工作人员为什么推出这样的图片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开国大典(节选)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拿、举)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 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bēn bèn )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gēng gèng)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dǎo dào)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显现 出现 出没)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看到、投向、望着)主席台。
【1】用“√”打出括号内正确的读音或正确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四面八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山倒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请你仿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片段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青山是不会老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
16、句子训练。
1.袁隆平问他的助手:“你们半夜来找我,有什么事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诺贝尔凭着不怕死的精神,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制伏了硝化甘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都要经过勘测。(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修改意思重复的病句。当句子中出现语意重复或者重复的成分时,找出重复的部分,去掉其中一个。如下面句子中“合适”和“适宜”意思相近,则任选一个去掉。
3.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适宜的线路,詹天佑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下面句子。
(1) 我被聘为北大生物副教授一职。(改病句)
(2)农业的意义对于生命科学十分巨大。(改病句)
(3)我被其他孩子“选”成了班长。(改为反问句)
(4)人类被很多疾病困扰。(改为感叹句)
20、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闰土心里的稀奇事,让我很羡慕。
反问句: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
21、小练笔。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从“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这句诗,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