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看拼音,写词语。

ào zhōu     qīnɡ fù     pái huái     dān ɡē

( ) ( ) ( ) ( )

pì jìnɡ     bō xuē     wú liáo     xī shuài

( ) ( ) ( ) ( )

2、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______使它们不能再生,______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地球的资源_____谁的恩赐,______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3)孩子们没有鞋穿,______冬夏______光着脚跑来跑去

(4)这些题目都很难,______老师解说了半天,我______一知半解。

3、课文理解。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说的,其中“固”的意思是________,“或”的意思是________

(2)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及”的意思是________,“探汤”的意思是__________。整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3)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这句话中“?”指的是_______,“!”的是______________

(4)《马诗》《石灰吟》《竹石》都是________________诗。三首诗分别通过歌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诗人的情志。

(5)这学期通过学习,我认识了许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如_________的鲁滨逊、__________的汤姆·索亚、________的李大钊、_______的老班长、_________的孔子。

4、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移舟烟渚,日暮愁新。

泊:________。客:________

2.野天低树,江月近人。

旷:________。清:________

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翻墨:________。跳珠:________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鸣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照样子,写词语。

1、缝缝补补(AABB)      

2、自言自语(ABAC)      

3、津津乐道(AABC)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赏析

迢迢牵牛星,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字词。

擢:___________________

盈盈: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用了很多叠词,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诗中的叠词有:迢迢、______________、札札、_____________ 等,其中只有“______”是属于拟声词,其他几个都是状态词。

【4】这首诗中通过描写织女的姿态美,意在表现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中描写的情景,有虚实之分,眼之所见为实,心之所想为虚。哪些诗句描写的是眼前所见的“实景”?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7、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请你回忆课文,将诗歌内容补充完整。

【2】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首句以直白的语言和豪迈的气势,写出了长征途中虽然困难重重,但红军却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

B.颔联中五岭和乌蒙指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几座险峻的大山,从中也可以看出长征途中线路多,危险大,但红军毫不畏惧,视死如归。

C.尾联对仪工整,主要想突出岷山白雪皑皑,风景如画,以及作者对岷山千里雪景的喜爱之情。

【3】从文字内容中想开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全诗第二句。透过句中字眼,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的________________精神品质。

8、古诗阅读。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

【2】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

【3】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第三、四句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第五、六句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茂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4】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乐山大佛

  我跟妈妈游览了世界闻名的乐山大佛。

  那天,我和妈妈乘船去乐山,船在江心航行,从船上(远眺  仰望)乐山,只见满山郁郁葱葱的树木,根本望不到大佛的影子。

  过了一会儿,轮船驶到大佛山脚下,我抬头(远眺  仰望),只见山上已经有许多游人往山顶攀登,一转身,我看见了大佛,他像个卫士,守卫着祖国的山河。远远望去,我感觉大佛虽然很大,但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神奇。

  轮船靠岸后,我们改乘汽车,驶过层层梯田,茂密的森林,来到了大佛脚下。这时,我仰头一望,不由得惊叫起来:“呵,真是名副其实的大佛,他的头快碰着天了。”

  妈妈拉着我的手,随着人流,一步一步地向大佛顶攀登。不大一会儿,我就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了,腰酸腿疼。但是,一股好奇心驱使我不停步地往上爬,我和妈妈终于登上了大佛顶部。大佛脑袋可真大!他那庄严的模样,使人顿生崇敬之情。大佛头上有一圈圈头发,那是石头雕凿成的,好像一个个旋涡。大佛的一只耳朵,大约有两个大人接起来那么大。耳朵眼儿比大碗口还要大,小孩子都能钻进去。他那大鼻梁犹如高高隆起的一座桥梁。圆圆的脸蛋有钟楼那么大。又宽又大的嘴巴足有一米半,嘴角微微向上翘着,显得那么和善、神奇,嘴角微闭,似乎在沉思什么。再看大佛的上身,足有三层楼房那么高。他的大腿七八个人合抱也抱不过来。大佛的脚面上能站一百多人,脚指甲上能停两辆汽车。

  在凉亭里休息的时候,我问妈妈:“这大佛是怎么凿成的?”妈妈说:“我国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无穷无尽的。这大佛是他们用双手一锤一锤雕凿出来的,是多少人的血汗结晶啊!”我想,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一定要好好保护他。

(1)在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词上画“×”。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什么句?模仿这个句子说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阅读描写乐山大佛外貌特点的句段。作者抓住了大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0处外貌描写,请按顺序写在横线上。

(4)作者的游览顺序是:(   )、(   )、(   )、(   )。

(5)照样子,找出文中的叠词。

  ①如:整整齐齐(   )

  ②如:商量商量(   )

  ③如:一条条(   )

(6)文中加点的词“血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文章的中心。(   )

  A.作者游览了世界闻名的乐山大佛。

  B.作者通过游览乐山大佛,感受到了我国文化悠久,历史遗产丰富,从而表达了敬慕和爱护历史遗产的思想感情。

  C.作者通过游览乐山大佛,感受了我国优秀的历史遗产。

 

 

 

10、阅读

别放下背包

①这条街以前从来也没像今天此刻这般热闹。街这头到街那头,街这边和街那边都挤满了人。尽管此刻已经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但人们仍挤得水泄不通。

②这是电视台组织的一次活动,活动的全程都被拍摄下来,起点和终点都设在幼儿园大门口。

③参加这次活动的小孩子有五六岁的,也有三四岁的。他们被召集在一起,老师郑重其事布置了任务:“明天,我们要去森林公园春游,午饭就在公园吃。你们都是组长,要为组里的小朋友准备干粮。喏,交给你们一个背包,跟老师走,去另一条街上的超市,把老师买好的食物和饲料背回来。如果你拿不回来,小朋友们就没有吃的了!”

④活动开始后,家长和老师们一直在通过监视器注视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⑤去时很顺利,轻装么。回来时,各种情况出现了。孩子走着走着,有丢落了一个水瓶的,看了看,就由它去了。也有的返回去再捡起来往前走。走着走着,有的嫌背包带勒得肩疼便放下来,索性就把包拖在地上走。走着走着,包里的一袋食物掉了下来,孩子根本没在意仍旧往前走。也有的走了一会儿发觉少了东西再回去找的,反正,丢盔弃甲的多了起来。

⑥渐渐地,孩子们快到终点了,速度也加快了。有的孩子眼尖,已经看到了防线后面的父母,尖叫着飞奔过去,其中有的孩子更是把手里拿着的东西都扔了。这时候,落在最后的一个小男孩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这小家伙可能小一点,所以他背的那个包也嫌大了点,他也奔跑了起来,可背上那个包因奔跑的缘故而上下颠着,击打着他那小小的身体。他手里还抱着一瓶矿泉水,这使他跑起来有点儿费劲。这时,雨又渐渐地大了,雨珠打在他脸上、眼睛上,他抬起手擦掉雨水,“叭”,矿泉水瓶掉在地上。小家伙愣住了,弯了腰去捡。这当儿,背上的包往斜里一滚压得他趔趄了一下,没站稳,跌坐在地上。

⑦“健儿”!一个女人尖叫了起来,是孩子的母亲。她站在防线后面已经多时,她早就想叫:“背包太重了,扔了吧!”小家伙听到了但他辨不清方向,他像小狗般可爱,双手撑着跪着,努力在找母亲,但没找到。他果断地改变姿势,抓起了瓶子,费力地站了起来,又跌跌撞撞往前跑。这时,母亲已经钻过那道防线,朝小家伙扑了过去。小家伙全然不顾妈妈的拥抱,只是郑重其事地告诉妈妈:“我把书包背回来了!”母亲泪流满面,亲着小家伙又是汗又是雨的小脏脸,周围人一片欢呼。

⑧这孩子的肩膀将来是担得起责任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水泄不通:_________________

丢盔弃甲: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自然段不是环境描写。

B.“背包太重了,扔了吧!”这句话体现了妈妈对儿子做法的不理解。

C.第⑤自然段孩子们陆陆续续“丢盔弃甲”,可以看出背包的沉重。

D.选文中的画“——”的句子,写小男孩的背包“大”,是为了突出小男孩不自量力。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落在最后的一个小男孩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文章思考:为什么文末说“这孩子的肩膀将来是担得起责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zhàn)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ruǐ)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呢,花瓣虽然凋(diāo)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它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yùn)育着新生命的种子。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找出来摘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写了“四种不同形态”的广玉兰花,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___________的花苞 ___________的花瓣  

___________的花蕊 ___________的种子

12、   亲爱的小孩

很早就介入过希望工程,但真正与结对的小孩见面,还是头一次。

那个偏远而宁静的小山村的会堂今天张灯结彩,从仪式一开始,排七八个小孩就在那儿坐着了。他们很小,很乖,一个个一动不动。此前我已经填过一张捐助卡片,知道对方是个二年级的男孩,现在我远远地,猜测着哪个是我的小孩,以至于一个接一个领导的讲话半句也没有听进去。

终于有一个穿红衣服的男孩被领到我的面前,我们一对对地在台上相倚着立成一排,摄像机也同时扫描过来。

这时我发现,在场的男孩女孩臂上差不多都有两条或三条杠的少先队干部标志,而我的小孩没有,且从老师介绍中得知,这些孩子大多成绩优异,于是我们就有了如下的对话。

“他一年级时是个差生,现在达到中等。”老师说。

“没关系,分数不是最重要的。”我笑了笑说。

“这孩子懂事,不像别的男孩那样调皮。”

“你可以调皮一些。”我摸摸红衣男孩的头说。他一脸茫然地看着我,连预先想好的“谢谢阿姨”之类的词儿都忘了说。

播出时我们的镜头理所当然地被剪去了。后来得知,除我之外几乎所有的捐助者都预先对受捐助孩子提了至少“品学兼优”一类的条件。最苛刻的一位女士甚至提了包括成绩名次、相貌、身高、性别、是否听话、健康状况、家庭成员状况等十条要求。淳朴的乡村老师居然还真的按条件找着了一个孩子,电视播出时镜头在她俩身上停留时间也最长。而我内心里希望剥夺这位女土的捐助权。按这些苛刻的条件,我的孩子便没有受资助资格,而凭什么,我们拿出区区几百元钱,就自以为有资格要求孩子们这样那样。

和孩子们只相处了很短时间就分手了,印象中我的小孩比较沉默,自始至终不见他笑,让人心酸。

如果说这就是希望工程,从此我只遥遥地希望,我亲爱的小孩,你要多多绽开笑颜。

【1】“我”的小孩与别的小孩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内心里为什么会希望剥夺那位女士的捐助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穷人》中的两个片段,完成小题。

片段一: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片段二: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对片段一中屋内“温暖而舒适”的环境描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温暖而舒适是指屋内烤着炉火,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

B.屋内温暖而舒适是与屋外又黑又冷相比较而言的。

C.温暖而舒适的环境描写可以凸显出桑娜的人物形象。

D.温暖而舒适是指他们的生活过得十分舒适幸福。

2对片段二中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描写,理解不恰当的是(   )

A.桑娜忐忑不安的是她没得到丈夫的同意就抱回那两个孩子。

B.桑娜忐忑不安的是她抱回两个孩子增加了丈夫的负担。

C.桑娜忐忑不安的是丈夫出海捕鱼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D.桑娜忐忑不安的是丈夫回来了她不知道怎么跟他说。

3从环境和心理描写中,我们感受到桑娜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惟一的听众(节选)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的音乐家——我惟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地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一个个美丽的清晨,一个人默默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老人靠在木椅上,微笑着,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但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惟一的听众……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美好的________ 美妙的________

美丽的________ 美满的________

(2)想一想,再回答。

一个人默默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句中前一个人是指________,后一个人是指________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句中深深的潭水写出了________

(3)读了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天空中挂着圆月。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心里的希奇的事,让我羡慕。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4)

(1)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2)如果不能实现梦想,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人生的问题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安门广场站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在你的成长路上,有哪件事或哪个人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你的成长影响极大,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