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词语,完成练习。
广袤无( ) 寸( )不生
目力所( ) 风( )万种
望而生( ) ( )天盖地
婀娜多( ) ( )天飞扬
1.画横线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
2.在大自然里,你见过“寸( )不生”这种景象吗?试举一例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婀娜多( )”一词通常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__等植物的。
2、知识回顾。
1.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______________)。
2.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__)。
3.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_______)。
4.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
5.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学过的内容填空。
1.读书,是生命最美的姿态,从这一册书中,我认识了_____的狼牙山五壮士,_____的_____,了解了故宫博物院的_____;通过刘禹锡《浪淘沙》中的“_____,_____”我感受到了黄河蜿蜒奔腾的气势;通过_____的《江南春》中的“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我感受到了_____。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_____,_____。”此句出自《_____》。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常用_____比喻知音难觅。唐代诗人李白在《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曾写道:“锺期久已没,_____。”
3.微波粼粼的海面上,_____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轻纱似的微云。
4、填空。
(1)《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用神态描写来表现织女思念牛郎的悲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食》一诗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五夜望月》一诗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写月光皎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势不( ) 你( )我( ) ( )撞撞
心( )肉( ) 汹涌( ) ( )不安
自作( ) 指( )画( ) 不( )思( )
(1)一名醉酒男子在马路上( )地走着。
(2)钱塘江的浪潮( ),势不可当。
(3)盛顺学习不用功,结果考试不及格,真是( )。
(4)张叔叔看到有人滑进池塘溺水,( )地跳下池塘救人。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晚春二首(其一)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1】这首诗的作者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下列选项中的文人都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一项是( )
A.曾巩、王维 B.苏轼、柳宗元
C.李白、欧阳修 D.王安石、杜甫
【2】读第一、二句诗,你想象到了怎样的景致?下面选项中与你所想的相符的一项是( )
A.冰雪消融、嫩芽点点 B.遮天蔽日、荷花满池
C.草木留春、万紫千红 D.金桂飘香、四季常青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满怀着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伤感之情,言辞诚恳,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
B.人言草木无情,而这首诗偏说它们有知,能“知”、能“斗”、能“解”,想象奇特。
C.这首诗的第三、四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实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似雪花般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寄寓着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7、快乐阅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①孤村不自哀.
尚②思为国戍轮台③。
夜阑④卧听⑤风吹雨。
铁马⑥冰河入梦来。
【1】这是一首绝句,我们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等词看出诗人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
【2】品读上面的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阅读
春中田园作
[唐]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诗意:屋上有斑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白色的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识它的日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客游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1】这首诗前六句是在______,后两句是在______。
【2】诗中写了哪些具有春天气息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想象“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这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也许由于这里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①起初,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一起;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宛若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②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直立的深深谷壑(hè),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
这一天,正是中秋。
1.画波浪线的两句话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第①句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句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和________。
2.用“像……又像……”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三峡什么时候的景色?主要抓住了什么事物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选文最后一句话,体会加点字的意思。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A.点明主题,呼应开头,指出这一天是三峡秋天最美的景色
B.指中秋节是三峡最美的一天,点明主题
C.与开头相呼应,说明这一天是中秋节
10、课外阅读:
敬爱的老师,回顾6年的历程,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níng líng)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huǐ huì)□是您□在课堂上一丝不苟苟(jù gǒu)地向我们传授各种知识□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chú zhòu)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小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然而,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痴情;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那颗永远年轻而富于创造的心。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1】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教诲——(_____) 凝聚——(______) 敬爱——(________) 回顾——(______)
【3】用“~”画出文中同时用了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手法的一个句子。这个句中分别把老师比
作 、 、 。你知道老师还有哪些美誉吗?试着写几个 、 、 。
【4】在文中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标点,再仿照这种句式写一写。
是您
是您
【5】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这篇课文,是用第__人称来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
【6】六年的小学生活,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关怀,离不开老师的教导,离不开同学的帮助,此时此刻:
①请你对校长写一句临别赠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一句古诗来赞美你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几个成语来表达同学之间的友情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11、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气污染
【环保资料】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的现象。
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有三条,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大气污染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 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科学家们发现,至少有一百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危害,包括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放二氧化硫15亿多吨、二氧化碳2亿多吨、悬浮颗粒物23亿多吨和氮氧化物6900多万吨。(摘自《环境与人类健康》)
利用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可以直观地评价大气环境的质量状况,指导空气污染的控制和管理,指导人们工作、生活。空气质量指数为0-100时, 普通人群的健康不受影响。(附:空气质量指教(AQI)分级)
AQI数值 | 0——50 | 51——100 | 101——150 | 151——200 | 201——300 | 300以上 |
AQI 级别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Ⅵ |
质量状况 | 好 | 良好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
【媒体信息】
近日,京城再次遭遇昏黄的雾霾天气。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浓度迅速上升,东城东四、朝阳奥体中心、海淀万柳等地区的空气质量已达到六级污染。整个城区笼罩在一片灰蒙之中,能见度仅1公里左右。市环保监测中心发布提醒,建议人们在今、明两天减少户外活动,重体力劳动者、老人、儿童以及心肺疾病患者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摘自中国新闻网)
尽管中国有巨大商机,但北京等大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今后如得不到有效治理,终将会让一些外国人望而却步,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在京居住超过10年的新西兰来华员工丹尼夫妇,越来越意识到空气污染对孩子健康的影响,最终决定离开北京。(摘自百度快照)
英国的汤普森有很多到北京出差的机会,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伦敦能除掉 “雾都”的恶名,关键在于公众的自我环保意识,大家共同来维护一个更好的自然环境。如果伦敦的空气污染问题重现,那些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一定会遭遇强大的舆论压力,会被严惩。而在中国,目前大家还是抱怨的多,尽管政府公布不少政策,但自觉自愿执行的人还是相对太少。(摘自《环球时报》)
【1】下面不是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三个途径的一项是( )
A.吸入污染空气
B.随意排放污染的空气
C.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
D.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
【2】从空气质量指教(AQI)分级表中可以看出,只有空气质量指数为多少时,普通人群不受影响。正确的选项是( )
A.0——100
B.0——150
C.51——150
D.51——200
【3】阅读上述文本, 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科学家们发现,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大气污染物有一百种左右。
B.北京多次遭遇雾霾,整个城区空气质量已经是重度污染。
C.空气质量在Ⅰ-Ⅱ级时,大多数人群可开展正常的户外活动。
D.北京等地的雾霾天气使许多外国人望而却步,敢来华投资兴业。
【4】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治理大气污染,我们平时应怎样做,请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我的百草园(节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丛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起它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一块根像人形的。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多。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一段中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动物和植物,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把百草园的各种事物都写活了。
B.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丛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一句的描写属于听觉描写。
C. 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2】画出文中的拟人句,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百草园,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13、阅读。
无私奉献的报偿
①多年以前,在荷兰一个小渔村里,一个勇敢的少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全世界的人们懂得了无私奉献的报偿。
②由于全村的人们都以打鱼为生,而海面上瞬息万变,( )。因此为了应对突发海难,志愿紧急救援队的建立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和必要。
③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海面上乌云翻滚,狂风怒吼,巨浪掀翻了一条渔船,船员的生命危在旦夕。他们发出了SOS的求救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报,火速召集志愿紧急救援队的成员,乘着划艇,冲入了汹涌的海浪中。忧心忡忡的村民们都聚集在海边,他们每人举着一柄提灯,为救援队照亮返回的路。
④一个小时之后,救援队的划艇终于冲破浓雾,乘风破浪,向岸边驶来。村民们喜出望外,欢呼着跑上前去迎接。他们( )地跑到海滩后,却听到志愿救援队队长宣布:由于救援船容量的限制,无法搭载所有遇险的人,无奈只得留下其中的一个人;否则救援船就会翻覆,那样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⑤刚才还欢欣鼓舞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才落下的心又悬到嗓子眼,人们又陷入了慌乱与不安之中。这时,救援队队长开始组织另一队救援者前去搭救那个最后留下来的人。16岁的汉斯自告奋勇地报了名。他的母亲忙抓住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汉斯,你不要去。你知道,10年前,你的父亲就是在海难中丧生的,而3个星期前你的哥哥保罗也出了海,可是到现在连点消息也没有。孩子,你现在是我唯一的依靠了!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⑥看着母亲那日渐憔悴的面容和近乎乞求的眼神,汉斯心头酸,泪水在眼中直打转,但是他强忍住没让它流下来。“妈妈,我必须去!”他坚定地答道,妈妈,你想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样呢?妈妈,您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责任。只要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竭尽全力地去履行我们的义务。”汉斯张开双臂,紧紧地拥吻了一下他的母亲,然后( )地登上了救援队的划艇,冲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
⑦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1小时过去了。这1个小时,对忧心忡忡的汉斯的母亲来说,真是太漫长了。终于,救援船再次冲破迷雾,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只见汉斯正站在船头向岸上眺望。救援队队长把手拢成喇叭状,向汉斯高声喊道:“汉斯,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
⑧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我们找到他了,队长。请您告诉我妈妈,他就是我的哥哥——保罗!”
【1】联系短文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义无反顾 B.精疲力竭 C.忧心忡忡 D.危机四伏 F.喜出望外
【2】题目“无私奉献的报偿”中,“报偿”一词在本文中表面上是指___________,实际上是指_________。
【3】刚才还欢欣鼓舞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才落下的心又悬到了嗓子眼,人们又陷入了慌乱与不安之中。
“欢欣鼓舞”是因为____________,“才落下的心”是指__________,“陷入了慌乱与不安之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4】“那是—个漆黑的夜晚,海面上乌云翻滚,狂风怒吼,巨浪掀翻了一条渔船,船员的生命危在旦夕。”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说明天气很恶劣,与下文的好消息形成对比,起着衬托的作用。
B.交代了时间是晚上,海面上即将发生海啸,衬托了人们的惶恐。
C.这是环境描写,从天气、狂风、海浪来说明人们的心情很兴奋。
D.这是环境描写,说明当时的情况很危急,一场灾难即将发生,反映出人们心中的恐惧,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5】请用简短的语句概括小说的情节发展。
突发海难——( )——汉斯报名想参加第二次救援——( )——( )——汉斯竟救回了自己的哥哥
【6】写一写这篇短文带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整本书阅读。
“汤姆!”没人答应。
“汤姆!”又没人答应。
“这孩子到底怎么啦,我真搞不懂?你这个汤姆!”还是没有人答应。
这老太太拉低眼镜从镜片上方朝房间看了看,然后她又抬高眼镜从镜片下面看。她很少或者干脆说她从来没戴正眼镜来找东西。这副眼镜是很考究的,也是她的骄傲,她配这副眼镜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装饰”,为了“漂亮”。她看东西时,即使戴上两片炉子盖也照样看得一清二楚。她茫然不知所措地愣了一会儿。然后虽然不是凶神恶煞般,但嗓门高得让每个角落都能听到,她说:
“好,我发誓如果我抓住你,我就——”
她话没有说完,因为这时她正弯腰用扫把往床下猛捣,每捣一下,她需要停下来换口气。结果,只捣出来一只猫。
“我还从没有见过这么令人吃惊的孩子!”
她走到敞开的门口,站在那里朝满园子的西红柿藤和吉普逊草丛中看,想找到汤姆,可还是没有。于是她亮开嗓子朝远处高声喊到:“汤姆啊,汤姆!”
这时在她身后传来一声轻微的响声,她转身一把抓住了小男孩的短外套的衣角,他想跑都跑不掉了。
“嘿!我早该想到那个壁橱,你躲在那里干什么?”“没干什么。”
“没干什么?!瞧你那双手,在看你那张嘴,还有你浑身是什么?”“我不知道,姨妈。”
“哎,我知道,那是蜜饯——对,就是。我已跟你讲过有四十遍了,不要动我的蜜饯,否则我就扒你的皮。把鞭子递给我!”
鞭子在空中晃悠——情况万分紧急。
“不得了!瞧你身后是什么,姨妈!”
老太太以为有危险,急忙撩起裙子,转过身去。汤姆拔腿就逃,顷刻他爬过高高的木栅栏,一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的波莉姨妈站在那儿先是一愣,随后突然轻声笑了起来。
“这个该死的,我怎么老是不吸取教训?和我开这样的玩笑,也不知开过多少次了。难道我不该有所提防吗?俗话说得好,老狗学不会新把戏。可是天哪!他耍的鬼把戏里从来没有两天一样的,谁能猜出下个鬼主意是什么?他似乎知道,他能折磨我多长时间,我才会动肝火,而且他也知道他只要想个法哄哄我,惹我大笑一场,就会万事皆休,我也不会揍他一顿。我对他是敢怒不能揍。《圣经》里说:‘孩子不打不成器。’我太溺爱那孩子,我也知道这对我俩都不好。他一肚鬼点子。哎呀,但他是我那死去的亲姐姐的儿子,可怜的孩子,我怎么也不忍心揍他。”
——节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
【1】这个故事片段中写到了两个人物(写清名字):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他们两个人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练的语句概括这段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
【3】读画线句子,你认为老太太会用鞭子痛打汤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写出汤姆的特点(写一点即可),并写写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①天空挂着圆月。(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这件事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树在风中摇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索溪峪的美使我们流连忘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对我说:“打你不为别的事。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搬运队的马车夫需要马草,你可以扯马草换钱。”(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次,背着马草四处寻找买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轻人阻止父亲。(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奇妙的夜晚。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天祥说:“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照要求写句子。
1.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改为一句话,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型转换
1.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2.勇闯句子关。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缩句:________
21、习作表达。
我们会经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游泳……这些第一次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伴随着我们成长。请以《第一次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将“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写出在经历“第一次”之后获得的启示,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