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改病句。
(1)在联欢会上,小丽表演了非常动听的歌曲。
(2)小红和小刚来我家借书,我借了本书给他。
(3)动物园里有熊猫、大象、猴子等可爱的动物,我非常喜欢它。
2、积累与运用。
1.《七律•长征》中描写“千山”的诗句是:“____,____”;描写万水的诗句是“____,_____”。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词中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利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将一场骤雨描写得淋漓尽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看拼音,写词语。
yōu jìng(______)的小路 景色táo zuì (______)
chún shú(_____)的技术 拨动qín jiàn (______)
wēi é (______)的泰山 做事máng mù (______)
4、课文回顾。
1.《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___________》。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闰土形象,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件新鲜事。
5、积累运用
1.我们热爱大地,就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2.“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表面上是伯父 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是伯父________________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3.忽然,雷阵雨来了,像 __________________在天上吼叫,又像____________在云头吟咏。 《山雨》
4.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5.从你积累的古诗中任选两句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积累了哪些谚语、歇后语,各选你喜欢的一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外阅读。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这首诗是按( )顺序叙述的,从哪里能看出来?用“____”画出诗中相关的句子。
【2】诗中,诗人把乡愁比喻成“邮票”,是因为“邮票”传递着(___________)之爱;把乡愁比作成“船票”,是因为“船票”代表着(___________)之情。
【3】朗诵这首诗歌时,应该( )
A.急速、悲壮 B.欢快、幸福 C.缓慢、忧伤
7、简答题。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请简析第二句中的“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
【4】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_______诗,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长征途中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哪些英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生命,生命!
有一年夏天的下午,我一连在山上割了几个小时的草,最后决定坐下来弄点吃的。我坐在一根圆木上 ,拿出一块三明治,眺望那美丽的山野和清澈的湖水。
要不是一只围着嗡嗡直转的蜜蜂,我的闲暇心情是不会被打扰的,那是一只普普通通的,却能使野餐着感到厌烦的蜜蜂,不用说,我立刻将它赶走了。
蜜蜂一点儿也没有被吓住,它很快飞了回来,又围着我嗡嗡直叫。哟,这下我可失去了耐心。我一下将它拍在地上,随后一脚踩入沙土里。
没过多久,那堆沙土鼓了起来。我不由得吃一惊,这个受到我报复的小东西顽强地抖着翅膀出现了。我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又一次把它踩入沙土里。
我再一次坐下来吃晚餐。几分钟后,我发现脚边的那堆沙土又动了起来。一只受了伤,但还没有死去的蜜蜂虚弱地从沙土里钻出来。
重新出现的蜜蜂引起我的内疚和关注,我弯下身子去察看它的伤势。它的右翅还比较完整,左翅却褶皱得像一团纸。然而,它仍然慢慢地一上一下抖动着翅膀,仿佛在估测自己的伤势。它又开始梳理那沾满沙土的胸部和腹部。
这蜜蜂很快就把目标集中在褶皱的左翅上。它伸出腿来,飞快地捋着翅膀。每捋一次,它就拍打几下翅膀,似乎在估量自己的飞翔能力。哦,这可怜的瘸手瘸脚的小东西以为自己还能飞起来!
我垂下双手,跪在地上,以便能更清晰地观察它那注定是徒劳的努力。我凑近看了看,心中想到,蜜蜂想必完了——它肯定完了。作为一个飞行员,我对翅膀太了解了。
然而,蜜蜂毫不理会我对它小生命作出的自以为是的超级智慧的判断,继续整理着翅膀,并似乎慢慢恢复了力量。它振翅的速度加快了,那薄纱似的,因褶皱而不灵活的翅膀现在几乎已被抚平。蜜蜂终于感到自己已恢复了力量,可以试着飞一飞了。随着一声嗡嗡的声响,它离开了困住它的地面,从沙地上飞了起来,但还没能飞到三英寸远,这个生灵就摔了下来,它在地上挣扎着。然后,接下来是更有力地捋翅和扑翅。
蜜蜂再一次飞起来,这一次飞出了六英寸远,最后撞在一个小土堆上。很显然,这只蜜蜂已经能够起飞,但还没有恢复控制方向的能力。正如一个飞行员在摸索一架陌生飞机的特性。它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每一次坠落后,它都努力纠正那新发现的失误。
蜜蜂又飞起来了。这一次它飞过了几个沙堆,笔直地向一棵树飞去,它仔细地避开树身,控制着飞行,然后慢慢飞向明镜似的湖面,仿佛去欣赏自己的英姿。当这蜜蜂消失后,我才发现,自己跪在地上,已跪了好久好久。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闲暇:_____________
褶皱:_____________
犹豫:_____________
【2】“我”为什么两次将小蜜蜂踩人沙土里?
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详细描写了蜜蜂两次从沙土里爬出来以及梳理翅膀的情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开始厌烦、憎恨小蜜蜂,到后来为什么又可怜它呢?
__________________
【5】“我凑近看了看,心中想到,这蜜蜂想必完了——它肯定完了。”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6】怎样理解文章结尾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丁香结》片段,回答问题。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分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细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第④段引用古人的诗句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一种你喜欢的鲜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小说,悟成长。
(一)本学期,我们读了高尔基的小说《童年》。这部小说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他们伴随着主人公阿廖沙成长。请你读读以下三个片段,并回答问题。
【片段一】
她小声笑着,全身随之轻轻摇晃。“上帝把好点儿的都拿走了,把差的给我留下了。我对伊万卡的到来特别高兴,我太喜欢你们这些小孩子了!我就收留了他,给他施了洗礼,他就活到现在,好好的。我开始给他起了个名字叫甲虫,因为他那时候嘴里总是发出嗡嗡的声音,完全就像个甲虫一样,在家里所有的房间里嗡嗡地爬来爬去。你要爱他,他是个心地单纯的人。”
【片段二】
①有一次,她正跪在那里祈祷,外祖父忽然打开房门走了进来,嘶哑着嗓子对她说:“老太婆呀,着火了!”
②“你说什么!”她大喊一声,立刻从地板上跳了起来,两人踏着重重的脚步向一片黑暗的正房奔去。
③“叶甫盖妮娅,快把圣像摘下来!娜塔莉娅,给孩子们穿上衣服!”她用坚定而严厉的声音指挥着,而外祖父却一直在低声哀嚎:
④“哎呀——呀——呀……”
【片段三】
①她从猫爪下抢下来一只椋鸟,给它包扎好受伤的翅膀,在被咬掉的爪子处巧妙地接上了一个小木条。把鸟治好后,还教它说话。有时,她会在笼子前靠着窗户框站上整整一个小时,就像一个巨大、善良的动物,用绵密的声音对这只善于模仿的像煤一样黑的鸟说:
②“你说:给椋鸟粥喝吧!”
【1】这三个片段中的“她”,是阿廖沙的( )
A.舅母
B.母亲
C.外祖母
D.奶奶
【2】参照例子,用小标题写出片段二三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恰当的词语形容相应文段中的“她”的特点。
片段 | 主要内容 | 人物特点 |
一 | 收留伊万卡 | _______ |
二 | _______ | _______ |
三 | _______ | 爱护小动物 |
【3】在这本小说中,还有__________(写其中一个人的姓名或称呼)也是对阿廖沙影响比较大的人,他/她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勇气叩响成功的大门
听说英国皇家学院公开张榜为大名鼎鼎的教授戴维选拔科研助手,年轻的书籍装订工人法拉第激动不已,赶快到选拔委员会报了名。但临近选拔考试的前一天,法拉第被意外通知取消他的考试资格,因为他是一名普通工人。
法拉第愣住了,他气愤地赶到委员会。委员们傲慢地嘲笑说:“没有办法,一个普通的装订工想到皇家学院来,除非你能得到戴维教授的同意!”
法拉第犹豫了。如果不能见到戴维教授,自己就没有机会参加选拔考试。若是一个普通的装订工人想要拜见大名鼎鼎的皇家学院教授,他会理睬吗?
法拉第顾虑重重。但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他还是鼓足勇气站到戴维教授家的大门口。教授家的门紧闭着,法拉第在教授门前徘徊了很久。“笃笃笃笃”,教授家的大门终于被一颗胆怯的心叩响了。
院子里没有声响。当法拉第准备第二次叩门的时候,门却“吱呀”一声开了。一位面色红润、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正端详法拉第,“门没有闩,请你进来。”老者微笑着对法拉第说。
“教授家的大门整天都不闩吗?”法拉第疑惑地问。
干嘛要闩呢老者笑着说当你把别人闩在门外时也就把自己闩在屋里我才不当这样的傻瓜呢他就是戴维教授。他将法拉第带到屋里坐下,聆听了这个年轻人的叙说和要求后,写了一张纸条递给法拉第说:“年轻人,你带着这张纸条去,告诉委员会的那帮人说戴维老头同意了。”
经过激烈的选拔考试,书籍装订工法拉第出人意料地成了戴维教授的科研助手,走进了英国皇家学院那庄严而华美的大门。后来,法拉第成为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曾任英国皇家学院实验室主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把短文第7自然段开头加标点处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名鼎鼎:________须发皆白:________
【3】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多处用了对比的方法。如,面对年轻的法拉第,选拔委员会委员们的态度是______的,而大名鼎鼎的戴维教授却是_____的。又如,法拉第成功前后的身份反差也很大,原先,他是一名______,后来,他成为______,并在皇家学院任职。法拉第的成功说明______的重要性。
13、课外阅读。
一季风雨
我忘不了那个日子,忘不了那个雨天。
那一件往事,使我一生都会内心负疚。那天的情景,使我所有的回忆都低头忏悔。
那天我要去上学,父亲便挑着我的东西送我去二三十里外的学校。我带着自己的包,跟在父亲的后面。
时值秋收农忙季节。天还未亮,我和父亲便从家里启程。走在田间小路上,每碰上一处收割稻谷的人,父亲那紧缩的眉头就会微微皱一下。我懂得父亲那时的心情,但为了我上学,父亲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急匆匆地走在我的面前。
看着前面父亲匆忙赶路的背影,我的心中掠过一丝阴影,随即(慌忙 慌乱)起来。
赶到学校,并没有开学。只是为了在校多玩几天,我向父亲撒了谎。许是父亲从我眼神中看出了什么,但他并未批评我。把一切东西安排好了之后,父亲连坐也没坐一下,抹一把汗水,抄起扁担就走了。
我无言目送父亲,他的背影一点一点地被抹入视野的边缘。我十分理解一个本分的庄稼人在收割庄稼时的心情,也能理解父亲临走时对我的一再(关照 关心)。
送走父亲不多久,天空变得阴暗起来。我的心情也变得更加不安,念起家中母亲独自收割稻谷的紧张情况,更念着还在匆匆赶路的父亲。
几阵风后,便下起雨来。雨越下越大。我面前的视野逐渐模糊起来,不知是由于铺天盖地的雨水还是早已盈眶的热泪,在模糊的视线中始终见动着一道清晰的身影,父亲,父亲!您走在哪里了?二三十里远的山路,您在哪里避雨呢?在我的记忆中,那场雨是最狂暴无情的一季风雨。它冲去了我少小全部的灰暗和幼雅,冲去了我心中所有的荒唐和无知。
尔后得知,那天父亲并没有寻找避雨的地方,而是冒着滂沱大雨快步赶回家中。他一踏进家门便问母:“稻谷全收回没有?”
尔后得知,那天竟是我父亲的四十岁生日!我小时候,父亲的生日少有客人来,加之我从十二岁起便外出念书,不曾关注过父亲的生日,那天我在说时,同样(省略 忽略)了它。当母亲低声告诉我时,我哭了,哭得很伤心,觉得心里阵阵绞痛。望着屋外父亲略显老态的身形,我哽咽无语:父亲,我对不起您,不懂事的儿子对不住您啊……父亲。
这个故事已过去几年了,虽然父亲从没提起过它,这个故事或许就和他曾经经历过的许多往事一样平平淡淡,但我的悔恨与日俱增。
【1】用“/”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用“”划出文中前后呼应的一组句子。
【3】结合文章内容填空:
①父亲每碰上一处收割稻谷的人,眉头就会微微皱一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我”的情感在不断变化着:由一开始的_______到后来的“不安”,再由“不安”到最后的_________。
【4】看着窗外无情的滂沱大雨,念着雨中的父亲,“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请根据文意,写出“我”当时的内心想法。(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题中的“一季风雨”仅仅是指大自然的狂风暴雨吗?还指什么?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爱,是抛下紧张的收割陪看孩子踏上返校的路;父爱,是对孩子偶尔一次犯错的宽容……父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也写上一句)
14、阅读《会飞的蒲公英》,完成下列各题。
(1)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丝丝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2)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3)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4)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5)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唱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6)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7)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8)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更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来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 ”
(9)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上飞来飞去。
(10)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嫩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11)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12)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的那片诚挚的向往。
(13)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14)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
【1】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了哪些事情?请补充完整,然后回答妈妈这样做的用意。
①童年,妈妈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那里看蒲公英;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个有风的黄昏,我唱《蒲公英的种子》的歌,妈妈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的小白花;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拿到大学通知书,妈妈和我到上坡山看蒲公英……
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根据全文意思最适合放在第(8)段横线上的句子是( )
A.孩子,你要像一朵蒲公英一样,好好飞翔。
B.孩子,你还不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你要努力啊!
C.孩子,喜欢到外面闯就好好闯吧,妈妈喜欢你。
D.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5】文章以“会飞的蒲公英”为题,既有表层意思又有深层意义,请分别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哈尔威船长是真正的英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 秋天来了。(改为拟人句)
(2) 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引述句)
(3)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4) 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修改病句)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外面的噪声太大了,我只好关上门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
19、句子练习。
1.大家都被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2. “神舟九号”发射成功的消息传来,教室里一片欢腾。(改为比喻句)
3.他在狭小的房间里执著地研究着。 (改为夸张句)
4.杨利伟自豪地说:“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改为转述句)
20、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1.我要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筑青藏铁路困难很多。我国成功修筑了青藏铁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狐狸很狡猾。狐狸逃不过猎人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题目: 让生活更美好
提示: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微笑、诚信、旅行、运动等话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也可以自己拟一个,来表达生活的美好。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注意把原因写具体。
② 中心明确,行文通畅,正确使用标点,力求写生动。
③ 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