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补充词语。

波光____ ______

风雨____ ____

_________

山川____ _____

随风___ _____

日月___ 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luò tuo             áo   zhōu               kū qì             jì mò             pái huái

( ) ( ) ( ) ( ) ( )

róu cuo             zhàn fàng          yán jùn        kǔn bǎng        chè dǐ

( ) ( ) ( ) ( ) ( )

3、点击大阅读——《童年》。

《童年》是作家________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该小说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_________的爱仿佛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他的心,除此之外,还有主人公遇到的许许多多的好人,如:______________,都让他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和美好,让他面对苦难依然保持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4、拼音写字我能行

满分5 manfen5.com

 

 

5、解释词语。

袭击:_________________

潜伏:__________________

居高临下:__________________

纹丝不动:__________________

漫山遍野: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体验。

我们爱你啊,中国(节选)

我们爱你——                    涌动的滚滚春潮,

龙井茶的清香                    祖国大地燃起的希望之火。

茅台酒的醇美,               

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            我们爱你——

景德镇陶瓷的天工巧夺。          奋斗书写的史册,

汗水浇灌的硕果

我们爱你——                    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

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              博大的胸怀、恢宏的气魄。

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

1诗歌第______小节介绍了闻名世界的中国特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小节热情歌颂了祖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贯穿全文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诗歌的结构,再写一节。

我们爱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透过少壮,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遗力表现出古人怎样的一种学习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我们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回答问题。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表现夏天的天气瞬息万变,刚刚还是月朗星稀,一刹那下雨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景要抓住事物特点,请从词里找出两个表现夏季特点的词语。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老木匠的笛声

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街道荡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尽头。

  聂守信(聂耳)不由得出神了。

  每天日落时分,住在隔壁的老木匠做完了一天的活儿,就坐在作坊一角,用那双全是厚茧的手,拿起笛子呜呜地吹响。那笛声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只要一吹响,聂守信就情不自禁地循声走向老木匠那里。

  于是在木工间门口,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脸庞,满脸渴慕的神情,一双聪颖发亮的眼睛,似乎正在寻找童话中的秘密。孩子看见:在灰暗的小作坊里,在堆积如山的刨花、木屑和碎木料中间,夕阳的余辉照亮一个满头霜雪的老人,照亮他那一支因为年长日久变了色的笛子。就是这支细细的毫不起眼的笛子,当它吹奏起来的时候,忽然变得像魔笛一般神奇。

  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呵!简直就是一只有灵性的小鸟,一只能歌唱的小鸟。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时而仿佛在春天的林木深处喧噪,时而又变为群鸟的啁啾……是的,鸟儿怎样唱歌,老木匠的笛子就也怎样歌唱。啊,要是能学会吹奏笛子该有多好!

  又见红霞飞上西天,聂守信却没有等来老木匠的笛声。他若有所失,急急来到木工间。原来老师傅正忙着赶制一个大件,顾不得休息。老人全神贯注,以致有人在门口定定地凝视着他,也丝毫没有觉察到。

  孩子没有作声,看见老师傅忙得满头大汗,就把一件件工具递给他。老木匠是个沉默的人,乍一看,甚至使人感到他是严厉的。但是,在共同的劳动里,这两个年龄相差几乎半个世纪的邻居成了莫逆之交。不久,聂守信从老木匠那里学会了笛子的吹奏法,简直可以跟师傅的笛声比美。

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1这篇文章以______为线索,记叙了聂守信小时候____________这两件事,其中对______这件事写得详细,对_______这件事写得简略。这种有详有略的写法叫作________

2那笛声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只要一吹响,聂守信就情不自禁地循声走向老木匠那里。

从加点的词语我能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写得非常精彩,这是聂守信听到笛声产生的联想,这样写的作用是(  

A.说明笛声美妙神奇。 B.衬托聂守信熟悉鸟叫。

C.说明笛子犹如魔笛。 D.衬托老木匠教笛心切。

4文章中划横线的句子中的省略号省去了什么?请你仿照前面的句子续写一句话。

省略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5莫逆之交是什么意思?聂守信和老木匠为什么会成为莫逆之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开头写听,笛声又响起来了,结尾又写听,笛声又响起来了,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夜色渐浓,听,小小的作坊里又响起了悠扬的笛声!想象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请你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实用类阅读。

人类的保健卫士

①当你望着那无边无垠,郁郁葱葱的森林,心中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为什么人们都喜爱森林呢?如果说啄木鸟是树木的保卫者,青蛙是农作物的卫兵,那么,我要说,森林就是人类的保健卫士。

②森林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当你走进森林,就会感到这里的空气清新,它使你忘记忧愁,精神振奋。为什么在森林里会有这种感觉呢?原来它是一座氧气制造厂,也是二氧化碳的巨大消耗者。人们需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到这座工厂你就会感到舒心、惬意的。据测算,二百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要一公顷的森林就用掉了,而一公顷的森林一天可造六七百公斤的氧气,足够七八百人一起呼吸用。随着工业发展,城市人口猛增,人们就会感到城市里的噪音大。森林却又具有吸收噪音,消除污染的作用,所以它又是净化看城市的功臣。还有组成森林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们,也都有一技之长,它们都能放出植物杀菌素,杀死有害细菌和害虫。有人测验,一公顷柏树林一昼夜可放出五十公斤植物杀菌素,所以森林内的细菌就很少,一立方米空气的细菌含量多则三四百个,少则五、六十个,而空旷地每立方米空气就有细菌三四万个。可见,森林卫士的本领还真大呢。

③森林有这么多妙用,难怪城市里的人们都要邀请森林这个家族的成员到街道旁、公园里、花圃中安家落户,美化我们的环境,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都来植树造林,迎接这人类的保健卫士到我们身边来安家落户吧。

【1】下面能恰当地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的是( )

A.抒发对森林的热爱之情 。

B.森林是“保健卫士”。

C.简介啄木鸟、青蛙的习性 。

D.森林无边无际、郁郁葱葱。

【2】第二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这个中心句写的。

【3】文中画线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下定义

C.列数字

D.打比方

11、课外阅读。

土地

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菜,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虫子差点儿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电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上垂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

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嗞嗞嗞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的,有语言的,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最后来到餐桌上,进入你的口腔,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就像兑换它们的钞票一样陌生。它们也是瓜菜,但它们对于享用者来说是一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学习的毕业,于是能塞饱你的肚子却不能进入你的大脑,无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荡荡。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菜似乎是超级市场里长出来的,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这真是让人遗憾。

什么是生命呢?什么是人呢?人不能吃钢铁和水泥,更不能吃钞票,而只能通过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品,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与养殖,与大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换。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以土地为母的原因。英文中culture指文化与文明,也指种植和养殖,显示出农业在往日文化与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总有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荡之处,人们终究会猛醒过来,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

那才是人类culture又一次伟大的苏醒。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到相应的四字词语。

(1)(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_____

(2)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_____

2读第⑤段最后一句话,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伟大的苏醒具体指什么?用“_____”画出来。

4题目土地的两个深层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

A. 生命的根基

B.文化的源泉

C.农业的意义

D.远古的秘密

5从全文看,下列赏析不正确的是( )

A.作品描写那弯弯的丝瓜像电话筒一样,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远离土地的忧虑

B.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主要表达作者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的一种幸福感

C.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主要是说,古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能够使他们比我们更直接、更真切地领悟到自然对人类生存的根本意义

D.作者从自己种菜的小事人手,引申出文化思考的主题,这充分显示了本文以小见大的特征

12、开心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伙伴,你们欣赏过秋天早晨的田野吗?这真是奇妙、令人神往的仙境。

雾气弥漫在大地上,像层薄纱,把金色的田野、沉甸甸的谷穗,远近的小村庄,都笼罩起来了。就在你面前的白云,像绸带飘舞着,缠绕在树丛间、田野里,这世界仿佛是在幻觉中。  你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吧,有点儿清凉,有点儿湿润。比城市里那时时带着怪味的空气怎样?你吸个饱吧,会感到轻松、兴奋,还有点醉意,好像你的胸膛也饱满起来了。 

太阳还没有起来,东边的天际是灰暗的,渐渐变成暗红了。天边的云链接着,重叠着。一会儿阳光从云彩的缝隙中,一束束,一缕缕,射向天际,又映红了大地。这时远处传来大公鸡的报晓声。 

太阳出来了,先是一丝,像红色的线。不一会儿,像烧红的镰刀,像半只橙红的橘子。一转眼,变成了红色的大气球,静静地依傍着大地。 

一瞬间阳光穿过树丛透过晨雾斜斜地密密地洒满了大地拖拉机突突地下地了人人们三五成群地下地了 

伙伴们,你们不是要寻找仙境吗?仙境就在我们这里,这固然是大自然带来的,但更多的是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1)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

意思相近:奇妙——( ) 创造——( )

意思相反:湿润——( ) 轻松——( )

(2)给第6自然段加上标点。

(3)选择答案填在( )里。

A.比喻句  B.拟人句  C.排比句  D.设问句  E.反问句

伙伴们,你们不是要寻找仙境吗?仙境就在我们这里,这固然是大自然带来的,但更多的是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   )

太阳出来了,先是一丝,像红色的线。(   )

(4)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3、课内阅读。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 )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 )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 )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 )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字填入选文中的括号里,并完成练习。

吼 瞪 揪 推

【2】文中画“-”的句子所起的作用是( )

A.设置悬念

B.埋下伏笔

C.前后照应

【3】“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丈夫”指__________“儿子”指_________

【4】为什么课文最后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老汉崇高精神的赞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舍己为人

B.团结友爱

C.无私无畏

D.忠于职守

14、课外阅读。

天  职

海尔受博士是位医术_______、医德______的大夫。他开的诊所己远近闻名,在波兰的布拉沙市里没有人不知道海尔曼和他的诊所的。

一天夜里,他的诊所被一个小偷给撬开,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都被小偷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小偷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小偷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海尔曼把小偷抬上手术台,连夜给他做了连肢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绷带,一直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把他交给警察。

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您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病呢?”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这样的大于术,便把他化妆送到海尔曼诊所。海尔曼一眼就认出这是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死在这个人的枪口下。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换上了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了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了那个盖世太保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这个人的心脏上……

在受审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没有,它用得其所。”

“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没有,”他一字一领地说,“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先是冷静思考片刻,然后就扮演自己的角色’。此时此刻,反法西斯是最高的天职!”——字字千钩,全市人都听到了。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里到处张贴着“天职”这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量的反法西斯标语。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玷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第一自然段的横线上。

高级   高超 高贵 高尚   高雅   高傲

3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种说法,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讲了两件事,请你为两件事加上小标题。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你认为在第一件事中“角色”是指________________,这里的角色的天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第二件事中“角色”是指____________,这里的角色的天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当前的不幸处境,难道不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

2.为了不滑下来,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狠狠地抓住雄鹅的羽毛。(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3.我不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

4.成长路上的关爱、叮咛与教诲,我都将铭记在心。(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安门广场站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写句子。

例: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实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花盛开,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照要求写句子。

1.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改为一句话,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句子改为感叹句。

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

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吗?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一次运动会写一写。写清楚运动会的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写运动会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们的表现,写出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把运动会中的体会写下来。题目自拟,语句通顺,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和学校名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