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七八个星天外,___________。”这几句词选自代诗人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这首词的词牌是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

(2)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诗人,有甘愿为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诸葛亮,有为了祖国“____________________”的曹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叶挺。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草原》一文中,表现蒙古族和汉族人民深厚友谊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宿建德江》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作者运用了______手法表达了自己远离家乡的孤寂,愁苦,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律·长征》作者_____诗中那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红军途中的艰辛。

3、读拼音,写词语。

  qiáo(  )依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diān bǒ(    )着往前走。在路上,他遇见了一位ǎi(  )小的老妇人。原来老妇人的chē tāi(    )瘪了,他毫不犹豫地帮她修好了车。

4、把下列四字词语或成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回放厅。(12分)  

1) 《我的舞台》一文以 的口吻,娓娓叙述了 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     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作者还含蓄地阐述了 的道理。

2) 《月光曲》讲述了  

  的传奇故事。表达了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

和之情。这个故事很好地验证了贝多芬自己所说的话:

3) 伯牙用琴声表达了他 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 的智慧。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 子期死后,伯牙 ,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 古人说: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材料。

十五夜望月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背诵古诗,在横线上补充诗句。

【2】本诗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_。前两句中,没出现一个“月”字,却用“_____”二字,描绘出月色的空明皎洁。本诗最后一句中,一个“___”字,使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有了动态之美,仿佛诗人的情思与月光一同洒落。我们学过的借“月亮”抒发思念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写写前两句诗句描绘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古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尽望”的意思是大家都不抬头看月亮,说明月色不美,人们没有兴趣观赏。

B.诗歌的前两句抒情,后两句写景,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

C.诗人表面上写不知秋思落在何处,实际却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5】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请你介绍两种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延伸阅读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把字词与相应的解释连一连。

尽 才

觅 指花都凋谢了

不知 寻找

始 岂料,想不到

【2】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句中的“芳菲尽”与第二句中的“______”相呼应,运用了____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看到桃花后的欣喜。

【4】登山前,诗人为________而遗憾,登山后,诗人看到________又感到惊奇。

8、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共____句,全诗是围绕“______”来展开叙事抒情的。

【2】诗中写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用的词是“________”;写乌蒙山高大雄伟,很有气势,用的词是“________”,但是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只不过是“________”。

【3】描写红军翻过了雪山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

A.赞扬了红军战士不怕死的精神。

B.赞扬了红军战士非常乐观的精神。

C.赞扬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明豪迈的气概。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接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缩影。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找出选段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加点的“直奔”能否换成“走向”,分析正确的是(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A.“直年”可以换成”走向”,都说明大家很急。

B.“直奔”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追、兴奋的心情。

【4】这段话可分为三层,概括每一层的内容。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此段后,你有什么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在线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 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 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 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 儿女 们 过了一会儿 海鸥纷纷落地 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 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xuán)(wō)中脱出身来。

1给第2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4)

21自然段的“省略号”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折号”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自然段中所说的“意想不到的事情”指的是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4个句子,属于比喻句的是________句和________句。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又仿佛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海鸥们……像是前来瞻仰遗像的亲属。

(4)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衣天使。

5文中所描写的海鸥是那么的重情义,你见过海鸥吗?请根据你的所见或想象,画一幅你心目中的海鸥图。

满分5 manfen5.com

6)你想对海鸥或是老人说些什么呢?

 

   

 

11、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黄河大合唱》由《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组成,以黄河为背景,以磅礴的气势展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抗日战歌。

【材料二】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它是中国的大动脉,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月出东山,河面银光似雪。”

【材料三】黄河大合唱》用诗篇与乐曲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图景,黄河的波涛汹涌、战争的残忍迫害和人民的英勇奋战生动地浮现在听众眼前,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这源于创作者的精心编排。冼星海在《我怎样写〈黄河大合唱〉》中详细描绘了每一个乐章的画面和情绪:“第一首《黄河船夫曲》,你如果静心去听,你可发现一幅图画,像几十个船夫划船,画面上充满斗争的力量。《黄河颂》是用颂歌的方法写的,大都带有奔放的热情,高歌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

【1】《黄河大合唱》是在( )的背景下诞生的。

A.抗美援朝战争

B.抗日战争

C.鸦片战争

D.中法战争

【2】阅读完材料一,我猜想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出自《黄河大合唱》中的( )

A.《黄河船夫曲》

B.《黄河颂》

C.《保卫黄河》

D.《怒吼吧!黄河》

【3】阅读材料,试着说说《黄河大合唱》表现了什么精神,表达了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

闻声走出一个姑娘,可能是他的妹妹吧。

“碧云,咱家的那匹马正缺马草,收下这孩子的马草。”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 “ 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接过我的马草,提进了里屋。

这天傍晚,我离开书摊时,他叮嘱我: “以后,马草就卖给我。别饿坏了那匹马,行吗?” “ 没问题!” 我巴不得有这样的好事。

1联系上下文,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上“√ ”。

   ① 听见。   ②听见的事情。  ③有名望的。  ④用鼻子嗅。

2“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 意思是(  

A. 他觉得“我” 的马草不错,所以“眼睛一亮” 。

B. 他为“我” 没有去看书而“一愣” 。

C. 他碰到“我” 卖马草,觉得吃惊,所以“一愣”;他为想到帮助“我” 的办法而“眼睛一亮”。

3“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 中的“茫然” 指(  

A. 姑娘觉得家里的马并不缺草,哥哥这样说,她不理解。

B. 家里明明没有马,哥哥却要收下马草,姑娘不明事因而茫然。

C. 哥哥盯着姑娘,姑娘感到茫然。

4他叮嘱“我” 别饿坏了那匹马的用意是(   

A. 让“我” 及时送马草,从而堂堂正正地来看书。

B. 让“我” 好好对待那匹马。

C. 让“我” 不要疏忽了送马草的事。

13、阅读理解。

《北京的春节》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的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铺户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1】读了以上文段,作者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这个片断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

【2】请在片断中找出一个谚语是_____________

【3】孩子们准备过年,这几件事是最喜欢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请你用横线画出文中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

【5】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这段话主要是对人物的(  )

A.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B.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C.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

D.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

【2】为了拖住敌人,战士们是怎样做的?用“____”画出相关句子

【3】五位战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宝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葛振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学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胡德林、胡福才: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这是运用了_________的写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母亲心疼地抱着小张,流着眼泪说:“不要再练了,我会一辈子陪着你。”(改为转述句)

_____

16、 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荒坡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字句和字句的改写。

1.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

改写成字句:

2.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被红四团抛在后面了。

改写成字句:

3.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改写成字句:

4.他们看到暴风雨冲垮了堤坝,心里十分着急。

改写成字句:

改写成字句:

5.密密层层的枝叶封得森林严严实实的。

改写成子句:

改写成子句:

 

18、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 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缩写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闰土对我说:“我来教你捕鸟。”(2分)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要写好规范字。我们要说好普通话。(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一段话,共有4处错误,请在原句上改正。2分)

一轮明亮的园月挂在空中,元宵佳节马上终于来到了,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新世纪广场上,张小冬和刘文斌由他的爸爸带着,提着兔子灯跑来跑去,表情多么舒畅啊!

(5) 根据情境,仿写句子。(2分)

春天像刚落地的小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夏天像__________________;秋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给大地披上了白色纱衣。

 

19、把下面句子改为转述句。

(1)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你要照顾好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班长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开展班会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缩句)

2.我面对老人演奏。(扩句)

3.空气对我们来说也是宝贵的,所以一切生命都需要它。(修改病句)

4.当时我忘记了完全白看书的尴尬。(修改病句)

5.父亲对我说打我不是为别的事,就为我白看人家的书。(改为转述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题文)

题目:那件事真让我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开心、高兴、后悔、难忘等。

2、文章要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