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读诗句,完成练习。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腾细浪”是指____________;“走泥丸”是指________。诗句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这两句诗列举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个典型战役:巧渡________和飞夺________

②诗句中“暖”和“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暖”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寒”字使我们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瓷都   ______的青花   ______的粉彩

______的古彩   ______的装饰瓷   ______的旅游瓷

3、补充词语。

寒风(    )     神情(    )

脸色(    )     心情(    )

吃得又(    )(    )

天气又(    )(    )

 

4、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的词语。

1.满山遍野,形容众多而密集,势头极大。( )

2.决定胜败高低。(  )

3.一手握弓,一手将箭放在弦上,准备发射。( )

4.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

 

5、形近字辨析组词。

( )            ( )            ( )

( )            ( )            (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快乐阅读。

泛舟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①艨艟(méng chōng):古代战船。②向来:从前。指春水未涨之时。③中流:水流的中央。

1先解释标下划线的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①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春水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枉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在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观书有感》的第二首,前两句是叙述,后两句是________,启发我们不要去做岸上推船的蠢事,而是应该为艨艟巨舰的自在航行输送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品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

【2】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①吟:______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等闲:________________  ④清白: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千锤万凿,(____)烈火焚身,(____)粉骨碎身,我(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4】这首诗使用的表现手法是(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5】前两句诗将“烈火焚烧”与“__________”进行对比,衬托了石灰的_______;后两句借石灰之口,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的精神和_____的追求。

8、阅读

【材料一】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材料二】寒食①孟云卿

二月②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③,不独明朝④为子推。

(注释)①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因介子推是被火烧死的,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②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③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④明朝( zhao ):明天。

【1】补充【材料一】中空白处的诗句。

【2】【材料一】中《寒食》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点。

【3】【材料二】结合注释写出“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的意思。3分

___________

【4】传统节日寄托着人们的感情,请写出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并标明出处。

诗句:_______            诗题:________

诗句:_______            诗题:________

【5】试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两首诗在选材立意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文链接,完成练习。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1文中哪一句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横线画出来。

2仿照上面的句子,试着写一句。

①你好,芬芳的落花!

②你好,路旁的石头!

 

10、不寻常的音乐会

柔和的阳光暖洋洋地洒进小小的病室,绿色的藤蔓爬上窗台,探头探脑地打量着伦敦儿童医院病房里的7个孩子。这7个小病人,除伊丽莎白外,全都患了不治之症。

伊丽莎白热爱音乐,酷爱唱歌,她的歌声圆润舒缓,婉转动听。但她的耳朵做了一个手术,一个月后听力将完全消失。不过,在伙伴们面前,她从不唉声叹气,只是当她以为没有人看见时,沉默的泪水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双眼。

小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焦急不安,他们决定做一些事情使她快乐。

一天傍晚,孩子们带着这个秘密去见他们喜欢的朋友——护士柯尔比。

“你们想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还有3周的时间,来得及吗?”当柯尔比看见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柯尔比请到了全市最著名的音老师玛丽,玛丽感动地说:“我去,我去!”

在玛丽老师热心的指导下,这六个孩子每天都练习唱歌。当然,伊丽莎白并不知道。真是不可思议,仅仅3周的时间,柯尔比和玛丽老师就把这6个快要死去的孩子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合唱队,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

这个秘密保守得十分成功。伊丽莎白生日的这天下午,当她坐着一辆手推车被推进医院的礼堂时,她惊讶了,苍白漂亮的面庞变得绯红。她身体前倾,一动不动,聚精会神地听着。

演唱开始前,柯尔比告诉孩子们:“伊丽莎白的听力已经非常微弱,你们必须尽力大声唱。”尽管我们都坐在离舞台仅3米远的地方,却仍然难以清楚地看见每一个孩子的面孔,因为泪水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听见他们的歌唱。

音乐会获得了极大成功。伊丽莎白欣喜若狂,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她大声说:“这是我最最快乐、最最快乐的生日!”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可是谁能想到,成功举办这次音乐会的是这些患不治之症的孩子呀,他们在忍受着多么大的病痛啊!

现在,那6名合唱队的成员已在地下安睡长眠,那6副幼稚的歌喉已经静默多年,但伊丽莎白的记忆里至今仍然能够听见那6个伙伴的声音。这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这是她曾经听到的最后的也是最美的声音。

(1)文中不治之症的意思是   ,最后一节中与这个词相呼应的词语是

(2)一天傍晚,孩子们带着这个秘密去见他们喜欢的朋友——护士柯尔比。

这个秘密具体指

(3)这是她曾经听到的最后的也是最美的声音。说这种声音是最美的是因为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反映了伊丽莎白什么样的心情。

沉默的泪水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双眼。

 

伊丽莎白欣喜若狂,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

 

(5)短文为什么用不寻常的音乐会作题目?请写出两个要点。

 

 

11、课内阅读。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向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读选文中画“ ”的句子,在文旁批注出你的阅读感受。

【2】读文中画“﹏﹏﹏”的句子,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冲”“揪”等动词可以看出画线句子对老汉动作进行了细致描写。

B.加点的“揪”字是“拉”的意思,但是如果把“揪”字换成“拉”字,则表现不出动作的力度,不能更好地突出老汉的决心和形象。

C.老汉之所以让小伙子排到后面去,是因为小伙子不服从指挥,顶撞老汉,让老汉感到恼火;另外小伙子作为党员,更应该发挥带头作用,让群众先走。

D.画“﹏﹏﹏”线句子还对老汉的语言和神态进行了描写,突出了老汉铁面无私的品质。

【3】对文中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的情节,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小伙子惧怕老汉的威严,不敢再先走。

B.为课文结尾揭露两人是父子关系作了铺垫。

C.表现了两人之间无言的关爱。

D.老汉的“推”和上文的“揪”一样用力,说明老汉还在责怪小伙子。

【4】①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②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这是老汉揪出自己儿子和最后推儿子走的两次“吼”,句①是站在“______”角度,要读出_______的语气;句②是站在一个“父亲”角度,要读出________的语气,在对________的大爱中,也深藏着父亲对儿子的________

【5】选文中“_______________”这一情节最令我感动,因为_________

12、公交车是常用交通工具,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能让出行更顺利、快捷。读材料,想一想:小林同学家住温泉镇,他希望早上9点以前赶到在宋家洼的外婆家,好跟舅舅一起去爬山。他怎样乘车最合适?

小林同学怎样乘车最合适?

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哪些词语写出了五壮士跳崖时的奋不顾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声音”指的是什么?从“这声音”里面你能够感受到五壮士的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这几段文字添加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

14、凿壁偷光

汉朝时,有个读书人叫匡衡,因为家境贫穷,买不起蜡烛和灯油,晚上无法看书。他发现隔壁富户每天晚上都点着蜡烛,屋里被照得通亮,就偷偷在墙壁上凿了个小孔,光亮就从这个小孔里照过来。匡衡就在这光亮下刻苦读书。他后来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1】匡衡为什么凿壁偷光?( )

A.邻居家点的蜡烛很亮。

B.他家里穷买不起蜡烛和灯油。

C.他觉得在墙上凿个洞很好玩。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A.学习的时候要在墙上凿个洞。

B.要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

C.看书时点上蜡烛才能照亮。

【3】下列成语中与“凿壁偷光”同属于勤学类的是( )

A.闻鸡起舞

B.叶公好龙

C.千载难逢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训练营。

(1)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用句子中的修辞手法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印第安人喜爱雨后清风的气息,喜爱它拂过水面的声音,喜爱风中飘来的松脂的幽香。(用喜爱”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将句子变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岸边,柳条随风摆动。(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

17、 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荒坡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乐园。

1.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说:我明天带同学们复习,你们明天把英语活动手册带过来。(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女孩将碰到爱因斯坦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难道魔鬼的智慧能战胜人类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只小鸟在榕树上叫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8分)

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缩句:

今天晚上有大雨。我们要按时到达。(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海底的鱼发出各种声音。(改成拟人句)

(4)他非常着急。(改成比喻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每一次实验的成功都是由无数次失败累积而成的,实践才能出真知。生活中你一定有许多新鲜的尝试,有失败的、辛酸的、喜悦的、成功的……哪次尝试令你印象深刻?哪次尝试让你收获颇多?请你以“一次_________的尝试”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把题目补充完整,注意围绕中心意思把过程写清楚,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信息,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