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解释加点词语并翻译句子。

“今乃掉尾而斗,矣。”处士笑而之。

乃:__________         掉:_________

谬:__________         然: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

2、读拼音,写词语。

1.在太空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jīng yíng______的球体,周围guǒ zhe______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yáo lán______,是那样美丽壮观、hé ǎi______可亲、kāng kǎi______大方。

3、认真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好的故事》是文学家________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_____________的矛盾中,启示人们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____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文名句填空。

(1)徐庶进曹营——_________

(2)小刚不喜欢听批评的话,妈妈教育他:“_____________。”

(3)“枫桥的钟声,巴山的雨景。边塞的战士,异乡的客。”语文是一首诗,诗里有“昔我往矣,_____”的不舍与缠绵。语文是一幅画,画中有“大漠沙如雪,______”的神奇和梦幻。语文记载了历史: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语文书写了人生:谁道人生无再少, ______!语文诠释了人生追求的境界: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语文抒发了战士的壮志: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

(4)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______

5、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广场。

(一)天净沙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 天净沙是 ,秋是  

2. 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副 图。

3. 文中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陆游教儿子作诗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天,他的小儿子杜子聿正坐在书房里,专心致志地读父亲的诗作。读着读着,他忽然停下来想:父亲从12岁开始写诗,至今84岁,他老人家三天不写诗,心里就觉得不好过(“无诗三日却堪忧”)。70多年来,他写了9000多首诗,他是多么辛勤啊!可是自己一向听从父亲教导,勤奋写作,怎么写不出好诗来呢?想到这里,猛抬头看到了父亲墙上的题诗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仿佛使他找着了做诗的诀窍。他高兴地一边读着,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自己诗做得不好,还是书读得太少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哩!

正在这时候,陆游拄着拐杖来到了书房。他看见儿子高兴的样子,便问:子聿,什么事使你这么高兴?

子聿说:阿爸,我读了你在墙上的题诗,对做诗有了新的体会。我觉得诗要做得好就得多读书。你说我算不算找到了做诗的诀窍?

陆游摇着头说:你的想法是片面的,九年前我写给你的一首诗,你忘了吗?你再背给我听。

子聿点头答应着,背诵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说:你看,对于做诗的诀窍,你只体会到读书一面,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一面是向生活学习,身体力行,你却忽略了。这样是永远写不出好诗来的。

我早年写诗,偏重于炼字炼句,生硬模仿李白、杜甫的作品,虽然文辞华美,但内容缺乏血肉。后来我在选定诗稿时,将42岁以前写的18000多首诗,只留了94首,其余的都扔掉了。

啊!扔掉这么多,太可惜了!子聿惊讶地说。

不可惜。我到汉中南郑任职后,往来于抗敌前线,听到了老百姓收复失地的呼声,参加了阅兵、饮宴、雪中刺虎的种种火热的斗争生活,我的视野广阔了,写作素材丰富了。我真正学到了李白、杜甫的写作精神。于是我用诗揭露卖国媚敌的罪行,喊出百姓收复中原的呼声,表达驱逐敌人的决心,书写心头的悲愤。这个时期是我生活的高潮,也是我做诗的高潮。没有这种火热的生活,我的诗是不会转变的。这种生活,是书本上看不到的啊!

子聿听了,心中豁然开朗,说:阿爸,你说得真好,使我真正懂得了做诗的诀窍。我一定按你说的去做。阿爸,你把你的体会写下来吧,我以后经常学习。

陆游拿起笔,写了一首诗给子聿,最后两句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你果真想学写诗,应该在诗本身以外的生活中多下功夫)

1. 理解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 谈谈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诗对你今后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引用了陆游的一首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答题。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请简析第二句中的“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

【4】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词阅读。

【甲】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乙】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1】朱熹和白朴都写了春天,以下哪一项不是两位作者都写到的(       

A.春天的风

B.春天的植物

C.春天的动物

【2】以下对《春日)和《天净沙·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日》赏春的地点是在泗水边上,“胜日”是指胜利的日子。

B.《春日》的最后两句,既让我们从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又揭示了很容易“识得东风面”的原因,富含哲理,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

C.白朴运用绘画技巧,从“春山”到“院中”,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了春天的景物。

D.《天净沙·春》中“飞红”是指飞舞的花瓣。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北京的正月十五哪些风俗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片段作者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

【3】文段中作者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写出了元宵节灯多。

【4】“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中的“又”字用的很好,它的意思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二)(16分)、

卧薪尝胆

两千多年前,在长江下游有两个小国,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会稽(jī)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chōnɡ)米推磨,受尽了屈辱。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兵败会稽的耻辱。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1给多音字组词。(2分)

kuài   huì qiáng   qiǎng

2短文主要写了 这两个人物,重点写了

3读第四自然段,按要求做题。(5分)

  画出勾践卧薪的句子,用   画出勾践尝胆的句子。(2分)

②“卧薪尝胆一词中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的意思是  

越王勾践这样做,是为了 1分)

4研读短文,用自己的话简洁概括。(4分)

越王勾践转败为胜的原因是

吴王夫差失败的原因是

5读了短文后,你想说些什么?(3分)

 

 

 

11、                                                                                        《开国大典》片段

①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②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③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④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①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②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③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④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土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⑤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⑥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⑦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⑧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⑨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1】以上三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阅兵式的三个场面,请用小标题分别概括这三个场面的内容:___________

【2】片段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都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第一自然段中总体描写的句子是第___句,第二自然段中总体描写各兵种行进的句子是第____句。这种点面结合描写的作用是____

【3】片段的第二自然段在描写各兵种行进时,分别从不同角度突出了不同兵种的不同特点:海军突出的是_____特点,步兵突出的是方阵行进的特点,炮兵突出的是_____特点。

【4】读了以上三个自然段,让你感受到人民军队阅兵时特别____,人民群众心情特别______

12、课外阅读。

走进花港公园,才真正看到了秋天的本色。不是凄凉和萧瑟,不是委顿和枯黄,而是火的色彩,是壮丽和辉煌。

枫叶正红。那一片片红五星般的叶子在微风中抖动着,像一簇簇小火苗,组合成一蓬蓬巨大的红色篝火,在青色和黄色之中熊熊地燃烧着。所有的一切,山石草木,池塘楼阁,仿佛全都燃烧着。我不禁想起了不久前在北京香山看到的红叶,那是漫山遍野的火焰,把秋天燃烧得一片通红。我曾经惊喜得失声叫起来。此刻,面对着西子湖畔的如火红枫,虽没有在香山时的那种惊喜,却也身心为之一振。香山红叶是一种黄栌的树叶,远看红得轰轰烈烈,近看也不免有一种枯萎的感觉。红枫就不一样了,远眺近看,都一样生机盎然。在秋天的西子湖畔,红枫用自己鲜艳的色彩,展示出生命的亮色,在秋风里吟诵着一首美丽的抒情诗。

谁也没有想到,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他在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后,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来宾。他依次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他深感(荣幸、幸运),但最高兴的是,当初在罗本岛监狱看守他的3名狱警也能到场。随即他要求他们起身,并把他们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的博大胸襟和宽容精神,令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恭敬地向3个曽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以至整个世界,都静下来了。

后来,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急,脾气(暴躁、残暴),正是狱中生活使他学会了控制情绪,因此才活了下来。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也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常常源自痛苦与磨难,而且必须通过极强的毅力来训练。

获释当天,他的心情平静:“当我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很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悲伤)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1】划去括号中不合适的词语。

【2】“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他在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句中“这个举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狱中生活给曼德拉哪些影响?下列分析的对的打“√”,错的打“×”。

A.年轻时性子急,脾气暴躁,正是狱中生活使他学会了控制情绪。______

B.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他因此活了下来。______

C.牢狱岁月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大家遭遇的痛苦。______

D.感恩与宽容必须通过极强的毅力来训练。______

【4】你是如何理解“当我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很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一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添加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

闻声走出一个姑娘,可能是他的妹妹吧。

“碧云,咱家的那匹马正缺马草,收下这孩子的马草。”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 “ 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接过我的马草,提进了里屋。

这天傍晚,我离开书摊时,他叮嘱我: “以后,马草就卖给我。别饿坏了那匹马,行吗?” “ 没问题!” 我巴不得有这样的好事。

1联系上下文,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上“√ ”。

   ① 听见。   ②听见的事情。  ③有名望的。  ④用鼻子嗅。

2“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 意思是(  

A. 他觉得“我” 的马草不错,所以“眼睛一亮” 。

B. 他为“我” 没有去看书而“一愣” 。

C. 他碰到“我” 卖马草,觉得吃惊,所以“一愣”;他为想到帮助“我” 的办法而“眼睛一亮”。

3“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 中的“茫然” 指(  

A. 姑娘觉得家里的马并不缺草,哥哥这样说,她不理解。

B. 家里明明没有马,哥哥却要收下马草,姑娘不明事因而茫然。

C. 哥哥盯着姑娘,姑娘感到茫然。

4他叮嘱“我” 别饿坏了那匹马的用意是(   

A. 让“我” 及时送马草,从而堂堂正正地来看书。

B. 让“我” 好好对待那匹马。

C. 让“我” 不要疏忽了送马草的事。

14、阅读短文。

①张小晨到病房里来的时候,是弟弟最快乐的时光。张小晨基本上每天都来,因为他要把当天教的课程说给弟弟听,再跟弟弟讨论一下作业题,把弟弟做出来的答案抄到自己本子上。弟弟腿伤了,脑袋和手都没有伤,功课上的事不能说游刃有余,起码要比张小晨来得容易点。

②开学之后,张小晨的一双手又变得惨不忍睹。只要提到功课,提到作业,他的某一根手指就要不由自主地伸进嘴巴里,咬得咯嘣咯嘣响。对弟弟说功课的时候,他啃右手。把弟弟写好的作业抄到自己本子上的时候,他啃左手。左右开弓,旋转着啃,上下牙啃,机动灵活地啃,就像是得心应手地玩魔术。

③弟弟现在对张小晨的“血爪”习已为常,再没有初次看见时那种恶心厌嫌的心理。只不过病房里那些饶舌的护士们大大地惊诧了一阵子。她们轮番着走进病房来,抓住张小晨的手,仔仔细细地看,惊呼,咂嘴,眼睛里冒着一连串的问号,活像围观一个刚刚走出太空舱的外星人。

④弟弟哀求舒一眉:“妈妈你去跟她们说,让她们别这么看人家了,张小晨又不是动物园里展览出来的猴。”

⑤舒一眉的回答却多少有些无情:“就应该让大家都来盯住他看!看得他无地自容,才会有改正的决心。”

⑥弟弟心里想,张小晨才不会无地自容,就是有一千个人一万个人围住他,他也不会。

⑦弟弟的想法一点儿都没错,在他跟舒一眉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张小晨恰恰就在护士办公室里,十指张开着平摊在桌子上,由一个圆圆面孔的小护士拿数码相机为这双“血爪”拍照存念。                              

——《亲亲我的妈妈》节选

【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游刃有余: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地自容: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要的文字概括这段短文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中划线句子采用了___________等描写。试着写一写此时护士们的内心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文中的张小晨是个怎样的人,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对护士们围观张小晨,对他的“血爪”拍照持什么态度,简要说明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

扩句

2.我日日盼新年。

扩句

3.他的父亲带来了几只很好看的鸟儿

缩句

 

16、母亲心疼地抱着小张,流着眼泪说:“不要再练了,我会一辈子陪着你。”(改为转述句)

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好诗。(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好朋友分别,心里难舍。(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不是我们,小海龟们怎么会受到那么大的伤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海龟们以为外面很安全,从巢口鱼贯而出。(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巢里的幼龟出来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跟我学:在谓语(一般是在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前加入双重否定词没有不”“无不”“不能不等。有的需要稍加调整,使句子通顺,句意不变。

4.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用不同的词代替“说”。

______________:“别过来,危险!”

(2)围绕下面的关键句写一段话。

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内心是复杂多样的,写出自己此时的心理活动。

轮到我上场了。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裤子没有毛病。裤子非常合您的身。(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那水晶般的闪耀着欢乐光芒的蓝眼睛多么像清澈的泉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树环抱着村庄。(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河南省的人口是我国最多的省份。(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我们搜集阅读了许多诗歌,想想作者们是怎样把自己的感受用诗歌表达出来的,然后让我们也试着用一首诗来写写生活。大胆想象,写出自己的情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