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_______________);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
2、根据你的积累填空。
(1)津津( ) 自( )自( ) ( )有( )意
( )龙蛇 响遏( ) 相( )相( )
( )不( )心 ( )吞枣
(2)“惟有 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 。”
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他还曾这样自嘲: 千夫指,
孺子牛。
(3)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
,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4)唐朝诗人李贺的《马诗》中,
,
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了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5) 地球就是 。
(6)现在是寒冬,寒冷过去便让我们觉得春天已来临,天无言却有情意,让你想起张维屏的诗句 , 。
(7)深蓝的天空中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其间有一个 的少年,项带 ,手捏 ,向一匹猹 。
3、文中有许多优美生动、含义深刻的语句,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看拼音,写词语。
夏天,天空wǎ lán wǎ lán(_______)的,菜园里,瓜藤长得正茂盛,茎上长满了苞蕾。菜叶上正爬着一只蜗牛,它伸出头来想看看外面的qínɡ kuànɡ(______),它听到嘻嘻的笑声、jiào rǎnɡ(______)声,还有bènɡ bènɡ tiào tiào(_______)的脚步声,吓得它连忙将脑袋suō huí(_______)了蜗牛壳里。
5、填空
①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________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②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________”。
6、古诗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
【1】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的气氛。
【3】诗的第一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__________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请写一句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十五夜望月》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 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落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7、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展开的。
【3】读画波浪线的诗句,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B.这句话写的是红军翻越五岭、乌蒙等大山的情景。
C.“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D.“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逶迤”“磅礴”又把山写得高大无比。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是诗人伟大的胸怀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
【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第一幅是过五岭,请照样子写出另外四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赏析二。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陶者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主,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
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
麦场高处望云开。
【注释】①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②陶,同“掏”,指挖土烧瓦。③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麟般整齐排列。
【1】了解诗人通过写哪些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补全下列思维导图。
| 《江上渔者》 | 《陶者》 | 《农家望晴》 |
人物: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三首诗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 |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三首古诗。
(1)《江上渔者》一诗将______和______进行对比,反映了渔民______________。
(2)《陶者》一诗将“______”与“______”两句进行对比(用原诗句回答),写出了_________,体现了当时社会的________。
(3)《农家望晴》一诗中“白发老农如鹤立”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鹤立”一词比喻_____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_______的心情。
【3】下列对三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君看一叶舟”中的“一叶舟”突出了打鱼的船很小。
B.“鳞鳞居大厦”一句中的“鳞鳞”二字既写出了大厦之多,也写出了剥削者比比皆是。
C.《农家望晴》一诗中的“早晚回”即何时回,这一问表现的心情是喜悦的。
D.这三首诗都是悯农诗,写出了当时劳动人民生存的不易。
【4】读下面的资料,结合三首诗的内容,说说你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政治抱负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表里的生物(节选)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1】选文中的“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我又产生了新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继而又作出了新猜测:____________。这充分说明,“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2】对划线句子理解错误的是( )
A.写出了我弄清楚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B.“我”觉得蝎子的“丑陋恐怖”与表里的“美丽世界”是不相称的。
C.表达了“我”不喜欢甚至讨厌丑恶而恐怖的蝎子的想法。
【3】“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后,“见人就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后来不说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 。那天,“我”在玩耍的时候,手指被锤子砸伤了,非常希望得到 ,可是“家里没有人,哭也不会有谁听见”,“我”显得多么的 。只好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 ,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11、课内阅读。
桥(节选)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shēn yín( )。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她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读文中的拼音,把词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并理解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一个拟人句,并说说作用。
。
【3】选文中写“木桥”“水”等都属于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
【4】“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句中的“丈夫”指__________,“儿子”指__________。文章结尾才揭示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种写法叫什么?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
【5】你觉得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着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你的理解。
这是一位__________的老汉! 这是一位__________的老汉!
这是一位__________的老汉! 这是一位__________的老汉!
12、阅读课文《盼》选段,回答问题。
①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递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②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③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
还能长云彩吗
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
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1】在“”里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比较句子,注意句子加点的词语,你欣赏哪一句?说说理由。
A.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
B.雨衣上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
我欣赏(_____)句,________________。
A.我的雨衣躺在盒子里,盒子躺在衣柜里。
B.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我欣赏(_____)句,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据选文内容填空。
(1)“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句是_____描写,表现了新雨衣神奇的功能。
(2)朗读“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这句话时,要读出______的语气。
【4】用“~~~~~”画出第③自然段的中心句。
13、阅读。
不幸的地球
这颗绝对美丽、闪烁着蔚蓝色光泽的球体,就是人类的家。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这个家,却变得越来越肮脏,空气、海洋、森林,整个地球环境全面恶化,已称我们的地球为“不幸的地球”,人类“不幸的家”。
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占陆地三分之二的76亿公顷森林,到20世纪80年代已不足28亿公顷,并且还在以每年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森林大面积被毁,自然就大大地减小了地球对空空气的净化作用。目前全世界约有9亿以上的人生活在对健康十分有害的环境中。
地球的不幸还在于全世界每年会产生3.3亿吨有害废物,排放200万吨铅、7800吨砷、11000吨汞、5500吨镉到大气层中,这些均超出其自然背景值的20~300倍,严重污染了空气,以致现在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日益加剧。
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们不仅污染了陆地、天空,还污染了海洋。每年人们要从船舶上倾倒600万吨废物到大海,从船上扔下500万个塑料集装箱,漏油40万吨;目前地球上已有10%的监测河流受污染,70%的人没有安全的食用水可用,水源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
从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到水资源被污染,人类被追究为罪魁祸首!这就是地球的最大不幸——人满为患!生态学家、科学家们指出:地球最多只能养活80亿人口,而到21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102亿,到2500年,地球上每一平方米土地上就有一个人!偏偏地球又只是茫茫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孤岛!
无须再说地球的不幸!
让我们用欧文的话结束全文。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宇航员欧文登上月球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地球是那样的伟大而美丽,又是那样的微小和脆弱……请告诉地球上所有的人,只有我们的地球是温暖的、有生命的,请好好地照料地球,珍惜地球!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不能重复)
( )而( )的地球 ( )而( )的地球
【2】结合文中关键句,说说地球的不幸表现在哪一个方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短文的第5自然段段意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指出地球的污染程度。
B.写出了地球上人口之多。
C.指出造成地球不幸的原因。
D.具体地写出了生态学家、科学家们的观点。
【4】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我想到了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能设计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你对美国宇航员欧文说的“我们的地球是那样的伟大而美丽,又是那样的微小和脆弱”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自相矛盾》 , 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自相矛 ________盾 ________ 弗________能应也
【2】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含义。
誉之曰:________ 物莫能陷也:________
15、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书中描述了原始森林里蟒蛇吞野兽的情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跟他谈蟒蛇,谈原始森林,谈星星。(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来了一只老虎。狼吓坏了,拔腿就跑。(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洞没有出口,狼被老虎吃掉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圣埃克苏佩里说:“我画的不是一顶帽子,是一条正在消化大象的蟒蛇。”(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人们不顾后果滥用化学用品,使再生资源不能再生。人们不顾后果滥用化学用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数代人的心愿,一百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改为感叹句)
(2)邓小平提出构想。
(扩句)
(3)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缩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取得好成绩,能不下功夫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虎说:“我要给灾区人民捐款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训练营
(1)任何一切困难都吓不倒我们少先队员。(改病句)。
(2)江风吹得芦苇哗啦啦地响。(改成“把”字句)。
(3)如果我犯了法,还能吃得上鱼吗?(改成陈述句)。
(4)华佗把曹操的头痛病治好了。(改成“被”字句)。
(5)我,不愿跟爱唱的小鸟争一个短长;我,渴望去那辽阔的天宇高高飞翔。(照样子写一句话。)
20、按要求写句子。
这花真香。(写成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的月亮很圆。(写成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来了。你别走。(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语言表达
在我们身边也时刻都会发生着一些感人的事情,请你从中选取一件详细地记下来,注意要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