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完成课文及古诗(词)填空。

1)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又叫人____,既愿_____,又想坐下低吟一首____

2)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

3___________,望湖楼下水如天。

4)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2、名句补充我擅长。

(1)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烟散入五侯家。

(3)______________________,皎皎河汉女。

(4)青青园中葵,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山识鸟音。

(6)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燕山月似钩。

3、看拼音写词语。9分

满分5 manfen5.com

 

 

4、填空。

我留意到街上有指示地名的路牌。我看到“建设路”的路牌上拼音是这样写的:____________

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用画线词语造句。

一望无( )        骤然一( )          ( )然起敬

( )痛哭        恍然大( )          ( )经风霜

( )半夜        无穷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在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             开颜: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长征》这首诗,对的打“√”,错的打“×”。

(1)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上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

(2)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 )

(3)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紧扣“万水”来写。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三个历史事件。( )

(4)诗的联尾,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

7、读一读,仔细体会“知音”的深意。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记载,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锺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摔掉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1】在这首短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歌中最能直接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8、古诗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

【1】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的气氛。

【3】诗的第一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__________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请写一句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十五夜望月》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 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落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读短文做题。

清明上河图

①《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②《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这是一幅表现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风俗世情的长卷。画面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的景象。初春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一片枝芽萌动的小树林,数间农舍掩映其中,农田初绿,(a),赶集的人们和驮运货物的骡马从条条道路向城里进发。在汴河码头停泊着数条大船,其中有一条装满了粮食,一些人正在忙着搬运。

③顺着波光粼粼的汴河展卷看去,画面进入第二部分。屋宇错落,古柳参差,临河的茶肆之中,摆着桌凳。河中船只往来不断。一座精致的拱桥,宛若飞虹,沟通两岸。行人众多,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艘木船正要穿过拱桥,桅杆已经放倒,船工(b)。桥上桥下,许多行人驻足观看。从人们张嘴挥臂的动作中,似乎听到了船工们吆喝的号子声和众人的喝彩声。

④下桥穿街,走过一座巍峨的城门楼,便来到最繁华的街市。这是第三部分描绘的景象。这里酒楼茶肆、宅第店铺鳞次栉比,货物五光十色、种类繁多,市招高挂,买卖兴隆。街市上,士农工商,男女老幼,骑马的,乘轿的,购物的,叫卖的,(c),熙熙攘攘,真可谓“      ”,好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色。穿过十字路口,再往前行,可是汴京的皇宫重地?画面到此戛然而止,给观众留下想象的余地。

⑤《清明上河图》从郊外田野、汴河两岸,一直描绘到市井、街道,规模宏大,场面繁杂,作者巧妙地利用鸟瞰的构图方式,将浩大繁复的场面妥贴地置于长不过两丈、高不过一尺的画面上。据统计,全图共画人物五百五十余个,各种牲畜五六十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各种房屋三十余幢。无论是状物还是画人,笔笔精致,一丝不苟,达到了生动准确、(d)的境界。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

⑥这些作品不仅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因为它深入细致地描绘了当时的风俗人情、桥梁建筑、道路交通、人际关系等,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成为研究我国宋代社会各方面情况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1】根据短文中的关键语句概括《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三个部分(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________________;短文中三处画线语句都属于______描写。

【2】从“惟妙惟肖、摩肩接踵、阡陌纵横、握篙盘索”这四个词中选择恰当的填入文中的( )里。(在下面依次填写,不重复)

a:_____  b:_____  c:______  d:______

【3】短文第④自然段中的引号内应填入( )最恰当。

A.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C.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D.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

【4】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

A.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

B.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C.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画技高超。

D.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画技高超及其价值。

【5】结合课内外资料,照样子填一填。

《清明上河图》是艺术之美,它描绘了宋代社会风俗人情、桥梁建筑等各方面的情况,是绘画极品、历史珍品;___________是艺术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艺术之美,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节选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研究者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开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重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1】你从短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至少写两条)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分别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写清楚了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原因。

【3】读画“ ”的句子,将加点部分换成“很多”,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丁香结(节选)

在我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dǒu  dòu)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样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cān  cēn)差(chā cī)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báo)。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zhuó zháo)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妖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的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她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划出括号中正确的读音。

2结合文章,想一想人们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用“   ”标出来。

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这里的“积雪”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用“   ”标出文中引用的诗句,结合课文可以知道,丁香在诗词中往往表达一种(   )A.悲凉 B.愁绪   C.伤心   D.困苦

5把标“   ”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请写下你对结尾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 )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shuì  suì)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  姿)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镜  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划去选文括号中错误的拼音或生字。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两大特征________________

【4】认真读文段,判断下面问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因为科学家提出那么多设想,人类完全有理由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____

②“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____

③读了这段话让我们明白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____

13、阅读练习。

据史料记载,蒙娜丽莎是当时佛罗伦萨著名的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达·芬奇为了唤起她发自内心的情感,曾经请到了钢琴师为她演奏、丑角为她表演。但是,这个见多识广,冷漠、理性的女人并没有使画家得到他想要捕捉到的东西,为此,画家不得不将画作( )地延迟了三年。有一天,这个富贵人在翻阅画家草图的时候,忽然发现了画着鸭掌的图画,她感到非常疑惑。画家说,这是他为研究和设计飞行器而画的,因为水流和气流;水浮力和大气浮力;鸭子在水中滑行和飞禽在空飞翔有某种相似之处。鸭掌滑水动作虽然简单,但隐藏着飞行器飞行的某种秘密。这个冷漠、理性的女人听到这番话,又想到飞行器一旦设计成功,人类将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景……顿时,引起了很大震动,并由衷地发出了微笑。这一难得而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立即被达·芬奇捕捉到了,并把它成功地塑造了出来。

1)选择一个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继续   陆陆续续   持续   断断续续

2)蒙娜丽莎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因为什么事而由衷的发出微笑?

3)读了短文,·芬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爱家乡的海

  我爱家乡的海。她是一幅彩色的画,时时刻刻印在我的心上;地是一首抒情的诗,时时刻刻萦绕在我的心间;她是一首迷人的歌,时时回荡在我的耳边。

  夏夜的风,悄悄送来海城傍晚醉人的气息。我漫步在海岸边,远眺大海,海天相接处还燃烧着玫瑰色的霞光。落日的余晖,给大海铺上一层红纱,温柔的风轻拂海面。海水泛着微波,涌着碎浪,那是大海迷人的笑靥;海浪一层又一层地向岸边滚动,那是大海美丽裙幅上的褶皱;排排浪尖上跳动着晶莹的浪花,那是大海裙幅上俏丽的花边;,哗,哗……涛声阵阵,那是大海优美的歌声。啊,好一幅壮观的海浪图!

  “哈哈!”“嘻嘻!”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吸引了我。啊,原来是岸边的孩子们在戏潮逐浪。层层白缎子似的浪花一次次轻轻地抚摩着金色的沙滩。潮退去了,片片泛着白沫的沙滩显露出来了,这该是拾贝壳、捡海螺的时刻。人们高高兴兴地喊:“赶海啦!”看,提小桶、小网兜的孩子们飞跑来了,大人们也说笑着涌来了,沙滩上热闹起来了。人们的欢声笑语和大海的歌声汇成了一部交响曲。

  我也跟着去踏浪花、任海浪打湿发丝、溅一身水花,心中顿觉投进了母亲的怀抱,任她亲吻自己的脸蛋。

  夜幕垂下来了,街灯亮了,栈桥(指港口上用于上下旅客的桥)上华灯齐放。我在桥边的长椅上坐下,耳边飘来游人们清幽的歌声、朗朗的笑声。海浪轻柔地有节奏地拍打着桥基,哗,哗……多美的旋律啊!我仿佛置身于神话仙境,心儿陶醉在迷人的夜色中。

  家乡的海呀,我多么爱你呀!

1她是一幅彩色的画,时时刻刻印在我的心上;她是一首抒情的诗,时时刻刻萦绕在我的心间;她是一首迷人的歌,时时回荡在我的耳边。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排比  比喻 B.排比 C.排比  拟人 D.比喻

2第二段中,在这幅壮观的海浪图中含着几幅具体的图?(用原文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乡的海呀,我多么爱你呀!”这句话属于(  )

A.陈述句 B.疑问句 C.感叹句 D.祈使句

4最后一个自然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

A.描写了家乡海的迷人风光

B.说明了作者特别喜欢看海

C.抒发了作者对家乡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渔夫对安娜说:“你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提示,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续写几句话。春节快到了,人们比平时更加忙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在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改写成肯定句:  

(2)剧场坐着的每个角落里都是人。

修改病句:  

(3)会场上爆发出掌声。

扩句:  

(4)太阳早已下落。暑气并没有收敛。

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18、句子大观

1.凡卡    ,拿脏手背    眼睛,    了一下。(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使句子更加具体) 

2.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很多钱,但钱在孤岛上没有用。(改为反问句)

3.我现在开始郑重其事地考虑我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缩句)

4.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 小女孩说 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 一颗星星落下来 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19、把下列句子改为“被”字句。

①老师没收了竹节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疲劳和干渴把他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那是何等惊心动魄的气概呀!(照样子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黄河飞旋而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一条忽明忽暗的长长的带子蜿蜒盘旋在茫茫的大地之上。(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这情景真让人惊叹。(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生活中,自己最擅长的,就是你的拿手好戏。如唱歌、变魔术、钓鱼、做玩具……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以《我的拿手好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顺序清楚,重点突出,把“拿手”写具体;2.先写出提纲;3.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