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东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日积月累,迁移运用。

1.山川湖海,明月鲜花,四时风物,都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孟浩然在沙洲边看到日落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则是在黄沙岭附近看到了月夜乡村这样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即将胜利时写了《七律长征》,其中赞美英雄气概的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军这种精神,我们可以用诸葛亮《后出师表》中“鞠躬尽瘁,__________。”或者曹植《白马篇》中“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来夸赞。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缅怀革命先烈,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_______的五壮士令人敬佩,_______的郝副营长令人感动,我还知道像《_______》中的_______(谁)为了革命的胜利_______的崇高精神。

(2)有道是:“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___。”因此保家卫国,匹夫有责,正所谓“位卑未敢____。”

(3)《七律·长征》中总领全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运用对比手法表现红军神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全诗歌颂了红军_______精神。

(4)《开国大典》中最让人难忘的场景有______________等。

3、读拼音,写词语。

1.麋鹿是 rǔ(   )动物,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zhǎo zé(   )环境中的生活,它们常在水中 shè(   ),连冬天也不例外。

2.麋鹿终于结束了diān pèi(   )流离的生涯,回到故fán  zhí(   )后代。

 

4、回顾课文内容填空。

(1)那些__________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____,就像只用_______________,不用墨线______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_____,轻轻流入_______________

(2)我乘船旅行,突然乌云翻滚,大雨倾盆,不禁让我想起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夏时节,景色怡人,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我走在田埂上,听着杜鹃鸟的啼叫,不由吟诵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水泊梁山共有________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为“肖”字加上偏旁,组成新的字填写在括号里。

胜利的( )

弥漫的( )

( )的姑娘

( )的悬崖

( )的商品

( )好的苹果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快乐阅读。

游子咏(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报得三春晖。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给带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

(1)临密密缝________ A.出门 B.可以 C.行动

(2)恐迟迟归________ A.意思 B.心中 C.心意

(3)报得三春________ A.光辉 B.月亮 C.照耀

【3】这首诗把母爱比作__________,把自己比作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之情。

【4】诗中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厚爱。

7、古 诗

墨竹图题诗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衙门里官员休息居住的地方。②萧萧:竹枝竹叶摇动的声音。③些小:小小的。④吾曹:我辈,我们这些,我这样的。⑤一枝一叶:本意指竹子的每束枝叶,暗喻民间的老百姓的点点滴滴。⑥关情:关心,动情。

【1】【品词析句】读诗句,完成练习。

理解诗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读诗句,完成填空。

这首诗以“______”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诗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想到百姓的疾苦生活,寄予了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梅 花

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1】结合首联、颔联的内容,简要分析本诗中梅花意象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诗运用的表达技巧,简要分析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练习。

【1】从材料二统计图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故宫参观的人数呈___趋势。

【2】今年过完春节,李华的奶奶很想去故宫参观一下。李华参考了“故宫购票须知”,推荐奶奶3月份去比较好。请结合“故宫购票须知”提供的信息,想一想李华推荐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故宫博物院的官方网站上出现过几张图片,皇帝居然走起了“卖萌”的路线。结合阅读材料想一想,故宫的工作人员为什么推出这样的图片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这是发生在童年的一件小事。

我的爸爸也许已经忘记了,然而,这件事,却对我的一生或多或少地起了些(影响 反应)。

那年,我9岁。

一日,坐在靠近门边的桌前写大楷。门铃响了,爸爸应门,是邻居。两人就站在大门外交谈。

那天风很猛,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响,我拿着墨汁淋漓的笔去关门。猛地把门一推,然而,立刻地,大门由于碰到障碍物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听到父亲尽力(压抑 压制)而仍然压不下去的喊声。

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全都痛得 ,就连头发,也都痛得 ;而他的十根手指呢,则怪异地缠来扭曲。一看到我伸出门外一探(竟然 究竟)的脸,父亲即可 扬起了手,想刮我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还没有盖到我脸上来,便颓然放下,我的脸颊,仅仅感觉到了一阵掌风而已。

邻居以(责怪 责问)的口气对我说道:“你太不小心了,你父亲的手刚才扶在门框上,你看也不看,就把门大力关上——

啊,原来我几乎把父亲的手指夹断!

偷眼瞅父亲,他铁青着脸搓手指,没有看我。

十指连心,父亲此刻 痛楚,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名9岁的小童,我所关心,所害怕的,是父亲到底会不会再扬起手来打我。

父亲不会。

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肿得很大,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我(无意 随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道:“我实在痛得极惨,原想 打他一个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有什么理由打他呢?

父亲这几句话,给了我一个毕生受用无穷的(启示 启发):犯了错误,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可迁怒他人,不可推卸责任。

谢谢你,爸爸!

【1】给短文起个合适的题目。写在开头的横线上。

【2】划去文中括号里搭配不合适的词语。

【3】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修饰语。

【4】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句,试着给它换个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三个表示“看”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亲扬起手却没有打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读文末画“~~~”的句子,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如何看待文中的“父亲”,写几句你最想对他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水的危机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地球上的总水量约为14.1亿立方千米,但如此多的水中淡水只占3%,而且其中的87%被封闭在冰川、大气、地层中。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增长了3倍,经济增长了20倍,用水量增长了10倍。同时,由于生产和生活废水急增,而且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水资源匮乏这一全球性危机加重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7年把水资源定义为“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即应当能够为满足生产生活用途而得以利用”,而《中国自然资源》将水资源定义为“能为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在水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地表、地下径流和由它们存留在陆地上可再生的水体”。

我国水资源的总量约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此外,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南多北少。重经济发展而轻环境保护又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水体污染,因此,水资源问题也成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1】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

【2】简要列出全球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

(1)______(2)______(3)________

【3】请概括出目前我国水资源的三个特点。

(1)______(2)______(3)________

【4】通过阅读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短文阅读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可是……还差半小时啊。”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毫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可是……不是还要她肉吗?她肉得放好多好多普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她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她什么肉。

“真的吗?”妈妈问。

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希望――(______         急忙――(______

【2】“炖”和“焖”都含有“煮”的意思,你还积累了哪些含有“煮”这个意思的字?请写两个:_____________

【3】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表达了“说”这个意思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写一句话,不用“说”字来表达“说”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通过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了“我”盼望穿雨衣的心情,请你也用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遇到难题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华罗庚与陈景润的故事

那是在北京召开数学研究会的时候。

有一天,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了一位普通中学青年教师的来信。

信的大意是:我读了您写的《堆垒素数论》,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可是经过反复核算,发现有一个问题的计算错了。这好比是在明珠上蒙上了一粒微尘,希望您能更正。

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真是太好了,他的意见完全正确,他很有才华。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会上宣读了这封信,写信的青年也被邀请来参加会议。这个青年就是陈景润,后来他也成了一个有名的数学家。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不停地赞叹。______

(2)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到约定的地方去。______

2陈景润写的信有三层意思:(1)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赞扬了华罗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城市的标识

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假如你在一个傍晚被掳掠到某地,你被关在一所封闭的房间里,仅仅依靠视线所及的建筑物和街道,你根本无法辨别自己的所在之处。你会发现这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它们彼此之间竟然是如此相像。

那些高耸的大厦和大楼,在夕阳下闪闪发光的玻璃幕墙,尖角或是翅角的屋顶,白色或是灰色的圆柱使你觉得眼前的一切早已似曾相识。那么街道呢,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更让你茫然无措。你曾试图辨别街道却只见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像是你所在的那个城市的克隆弟兄,就好像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统锁成了一个连体人。还有街上川流不息的轿车们,也都像是刚刚从你那个城市蜂拥而来。本田、丰田、奔驰、捷达、桑塔纳、夏利……你被熟悉的车牌团团包围。

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

第二天天亮时分,你终于在楼角那儿,从太阳升起来的方向,发现了一棵树。

那棵树有一种端庄的王者风度,两人合抱粗的树干呈深黑色,树枝如巨大的龙爪,遒劲而伸展,缀满了繁密的树叶,即使在深冬也依然葱郁。树底下落着紫黑色的小果子,一阵若有若无的香气淡淡袭来。

你知道那是一棵香樟树,北方没有香樟树,它立于江南,是杭州的标识。

后来,你看见,街中央有一座绿色的小岛,垂挂着浅褐色的流苏样密密的枝条,构成一片完整的森林。那是榕树,你在福州或是广州。你看见婀娜苗条的椰树,你是在海口。你看见街边重重叠叠挺拔苍劲的油松,那是在长春。

最后你睁开眼,你看见了秀气而坚韧的国槐,细碎密集的树叶为街道铺就一片浓荫,白中透着淡黄色的小花,飘来久远而古老的京城气息……

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今,唯有属于那个城市的树,如高扬的旗帜和火炬,从迷途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叉小径。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们,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在冷冰冰的建筑物和街道中,它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旨是唤起人们对树的爱护以及表达作者对自然的崇尚。

B.不要因现代文明而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

C.要爱护树木,这样我们生活的环境才会更美好。

D.现代化的城市需要现代化的建设,不需要考虑大自然。

【2】城市的标识是__________

【3】用“——”标出本文的中心句。

【4】“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士;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他学棋不够专心。(用关联词语连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困难他_________,面对失败他________ ,面对欺辱他_________。(填写近义词)

(5)在老师的教育下,王强端正了学习目的,能按时完成作业,错别字也大大进步了。他还积极参加文愉活动,在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们参加的联欢会上扮演了节目,有详有略的朗读了老舍写的“草原”。(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仿照例句(写人物说话时,不用“说”字),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例: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王老师宣布了“校园戏剧节”各班可以报三个节目的消息,同学们____________,我和同桌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裤子没有毛病。裤子非常合您的身。(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那水晶般的闪耀着欢乐光芒的蓝眼睛多么像清澈的泉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树环抱着村庄。(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河南省的人口是我国最多的省份。(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训练营。

1.我和小精灵聊天。(扩句)

2.小精灵果然在里面。小精灵是个有着温柔嗓音的女子。(两句合成一句)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缩句)

2.我面对老人演奏。(扩句)

3.空气对我们来说也是宝贵的,所以一切生命都需要它。(修改病句)

4.当时我忘记了完全白看书的尴尬。(修改病句)

5.父亲对我说打我不是为别的事,就为我白看人家的书。(改为转述句)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老师的指导,我们能够取得成功。(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洛宁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地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仿写句子)

人们都爱春日,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园地。

给我印象最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横线上可以填那件事”“那个人”……

  2、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有条理地写下来。

  3、围绕中心,内容具体。

  4、表达出真情实感,不超出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