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翻译词语。

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日》的作者是宋代的,这是一首__________.诗中蕴含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写词语

1例:地地道道AABB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例:ABAC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例:湿漉漉ABB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例:琢磨琢磨ABAB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精读课文,品析句子。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上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1)这段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_________描写?

(2)从“上前一步”“夺过”二词能体会到班长马宝玉______________

从“猛的举起”“_______”等词语中,能感受到他的勇敢果断和对敌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最美好的礼物》这篇课文告诉我们       的道理,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习小男孩儿       的美好品质。 

2.《穷人》一文运用了    的叙述方式。 

3.      ,轻烟老树寒鸦,         

4.你从远古走来,         。你向未来奔去,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十五夜望月》,完成后面的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秋佳节,望月思亲,情真意切。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两句也是通过描写月亮,来表达诗人思念故乡,期待团圆的诗句。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2】下面对于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组是(     

A.这是唐朝诗人王建写的一首描写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绝。

B.“中庭地白树栖鸦”是写那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

C.“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通过委婉的语气,道出了心中入骨的相思之情。

D.这首诗写得很美,但没有体现“诗中有画”的艺术魅力。

7、阅读下面两首诗

江 南 春     山 行

杜牧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___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____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8、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_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_______,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先补充诗句,再用“/”画出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这两句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

①攀(五岭)  ②越_____ ③渡_____

④夺_____ ⑤翻_____

3“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用得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尽开颜”的意思是__________。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之情。

5你还知道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些故事?写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大雪天蒸馒头

①大雪苍茫地落了下来!

②很快,天地同装,鸟雀敛足。

③童年时期,在这样的天气里,母亲没有事情做,一般会把酵母拿出来,用温水化开,和一个面团,放在陶盆里,然后把陶盆往地锅的温水里一坐,盖上锅盖,到堂屋给我和妹妹做鞋。一双鞋帮子做得差不多,再次回到厨房,掀开锅盖,面已经满满当当地发了一盆。

④这时候,母亲把面盆端出来,案板打扫干净,撒上一些面粉在案板上,乡下人称这些撒下来的面粉为“面步”,意思是待会儿面因在案板上和面,面团似在走路。

⑤和面是个体力活,在乡间干惯了农活的母亲,和面对于她来说,丝毫不在话下。只看一团面在母亲的手掌之间上下左右翻腾,不时撒一些面步上去,继续盘揉,约莫半小时左右,面就盘好了。

⑥面和好后,就进入塑型工序。和好的面或被刀切成枕头状,或团成蒸馍,形状不一,做出来的馒头也不一样。馒头塑型完毕,通常一锅水也烧至沸腾,把箅()子和纱布铺好,馒头一个个码在上面,像一片白色的营阵,盖上锅盖,继续加火,锅里吐出来的蒸汽越发变香,如此,蒸上半小时左右,焖上三五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⑦掀开锅盖的瞬间,那叫一个喜人。

白胖胖的馒头好不富态,像雍容的唐朝美人,在锅灶上盈盈冒着体香,撩人味蕾。

⑨窗外大雪茫茫,锅灶馒头雪白,这世界,一片大同气象。

⑩想起袁枚在《随园食单》里一句“白细如雪,面有银光”,这哪里是在写馒头,分明是在写美人。馒头的美,是名副其实的“秀色可餐”,况且,在大雪天气里,刚出锅的馒头是最好“暖宝宝”,放在手里,不时的左右手互换,吸溜着热气,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那发酵后的成熟面团,在唇齿之间舞得可带劲儿了!

大雪天吃馒头,若是三五岁的孩童,样子有趣,馒头飘香,简直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1若完成“介绍蒸馒头的步骤”这一阅读任务,你会重点读第__________________段。请根据阅读补全母亲蒸馒头的主要步骤。

发面→____________→入锅蒸焖→______

2文章中画线句子,作者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描写馒头,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达的效果。

在大雪天气里,刚出锅的馒头是最好“暖宝宝”,放在手里,不时的左右手互换,吸溜着热气,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那发酵后的成熟面团,在唇齿之间得可带劲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散文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吧!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11)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12)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的做母亲的心吧!

                                                                                                      (选文略有改动)

【1】概括写出选文详写的是:________;略写的是:________。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________

【2】第⑧段中“舐犊之情”的意思是:________

第⑧段中“如是者数次”的意思是:_________

【3】第⑨段中为什么母亲会潸然泪下?

____________

【4】写出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

【5】你认为第⑨段写得好在哪儿?为什么?

____________

【6】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答题。

【材料一】

生活垃圾分类有很多好处。首先,能充分回收利用可回收物,变废为宝。其次,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第三,能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费用。垃圾分类收集便于对不同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如:对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发酵处理,把有机成分制成农田用肥;对其他垃圾进行焚烧处理,从而回收热能资源;对堆肥处理及焚烧处理后的渣土再进行卫生填埋处置,就可以减少垃圾填理量及其占地面积,从而实现减少垃圾量和处理费用的目的。

【材料二】

垃圾种类

投放指导

可回收物

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张、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物品。

有害垃圾

废电池(其中普通一次性碱性电池属其他垃圾)、水银温度计、废油

漆桶、过期药品、废灯管、杀虫剂等有害物质。

厨余垃圾

鱼骨鱼刺、鸡鸭骨头、菜梗莱叶、瓜果皮壳、茶叶渣、残枝落叶、剩菜剩饭。

其他垃圾

被污染的塑料袋、污染纸张(如受污染的卫生纸)烟蒂、陶瓷碎片、

用过的一次性餐具等。

【1】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对于废电池、过期药品可以进行焚烧处理,从而回收热能资源。_______

(2)卫生间用后的卫生纸属于废纸类,投放时应投到可回收物桶内。_______

(3)残枝落叶、剩饭剩菜等可进行堆肥发酵,把有机成分制成农田用肥。______

【2】淘气的学校正在倡导同学们开展“进行垃圾分类,营造清洁校园”的活动,请你帮忙为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号召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

__________________

12、文学类文本阅读。

大漠里的坚守

徐剑

①风掠过叶尔羌河,河边的胡杨傲然挺立。在这里,凡有河水流过的地方,常常可以看到胡杨的伟岸身影。

②这是南疆夏天的早晨。这一天,黄少英带了构造室八个人准备翻越秋里塔格山。秋里塔格山就在前方,黄少英叫司机停车,说不能再往前开了,就在这里下车,我们从北边进山,步行过去。

③秋里塔格山,这可是连鸟儿都飞不过去的高山。可是,地球物理专业出身的黄少英执意要翻越过去。他与司机约好了,晚上到山那一边接他们一行。

④沿着沟底而行,一直朝前走,南边横亘着一排山,翻过去,就可以下山了。可是这排山都是五六十米高的绝壁,无路可攀,下边又是一个水塘子,将路阻断了。他们好不容易过了水塘,却没有爬山的绳子。彼时已经是下午5点半了,手机没有信号,按照约定,晚上10点之前,必须给单位报平安的。无可奈何,只好往下撤,沿路返回,再沿着河谷往下走。雪来云拥,天气冷极了,又走了六个小时,已经到了晚上11点,才走回下车处,终于有信号了,赶紧向单位报了一个平安。

⑤悻悻而归,黄少英有一种挫败感。但是,他决定,下次还来,带着绳子来!

⑥过了三年,他与外国专家合作,决心走另一条道,从南边往北走,翻越秋里塔格山。可是,当他们进入中间河谷地带,本来晴空万里的天气,突然间乌云翻滚,又是风又是雨又是冰雹,再次把他们给逼回来了。

⑦从北向南,抑或从南向北,都没有穿越秋里塔格山,黄少英饮憾而归。

⑧“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翻越秋里塔格山?”我问黄少英。他说:“因为秋里塔格山和北边的克拉苏构造带是库车坳陷盐构造发育的主要地区。我们坚信,库车的盐相关构造是最具典型性的,油气就藏在盐下成排成带的构造里。”

⑨2004年,库车的石油勘探遇到了巨大挑战。黄少英在废井基地跑了三年,经过认真研究,向技术专家们建议用“盐相关构造理论”找油,在库车等地展开勘探。2008年,克深2井开钻,次年获得成功,黄少英功不可没。

⑩在黄少英的眼里,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地质的百科全书,他立志要在四十岁前,徒步考察塔克拉玛干沙漠。我问他:“大漠中迷过路、遇过险吗?”黄少英淡然地说:“现在通信手段很先进,不大可能在大漠中迷路。沙漠地质考察,最让人担惊受怕的是天气。出发前,还是晴空万里,走着走着,天气就变了,一阵云来,一片雨过,河谷洪水陡涨,野马般从峡谷中冲出,一个躲闪不及,就可能被卷走……”

正是凭着对塔里木盆地的行走踏勘,2020年,年近不惑的黄少英获得“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两年一次的评奖,每次获奖人数不超过十五名。

“没有想过离开?”我问。黄少英摇了摇头,平静地说:“很多企业挖我,甚至国内一流的大学也挖我。可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地质百科全书啊,搞地质的人,都会被它迷住的。这样好的平台,我怎么会放弃?”

窗外,漠北的早樱开了。而到了秋天,叶尔羌河、塔里木河,又将是一片金色的胡杨……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8日,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黄少英的三件事。

答:(1)______

(2)______

(3)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饮憾而归:______

(2)功不可没:______

【3】第⑩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

【4】文章首尾两段都写到了“胡杨”,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样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

【5】“大漠里的坚守”里的“坚守”指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黄少英的选择,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答: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 1-7 题,把答案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A)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B)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C)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D)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 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 1960 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 1962 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 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 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 10 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选文有改动)

1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这句话是从第三自然段中摘出来的,文中已标出了(A)(B)(C)(D)四个位置。这句话应该放在哪个位置上?______

2第四自然段中活的仪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决定物候现象的来临有哪些因素?________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划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

5在叙述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时,作者采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

6下列谚语中,哪些包含了物候知识,请你画“√”

①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②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③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     ④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7这篇文章本是介绍物候知识的,作者却把题目定为大自然的语言。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插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写出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遨游——______ 和蔼——______

【2】“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

【3】文中“纱衣”一词为什么用双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称地球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大观

1.凡卡    ,拿脏手背    眼睛,    了一下。(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使句子更加具体) 

2.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很多钱,但钱在孤岛上没有用。(改为反问句)

3.我现在开始郑重其事地考虑我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缩句)

4.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 小女孩说 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 一颗星星落下来 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16、根据提示,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续写几句话。春节快到了,人们比平时更加忙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当我发现了这种神圣的秘密的时候,我感动得伏案痛哭。(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按要求写句子。

(1)小鸟玲珑娇小。(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句关于兴趣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用加点词语造句)

 

 

2.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改为字句)

 

 

3.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改为陈述句)

 

20、写反问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保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字数:四百字以上。)

(从下面三题中选一题写作。)

1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在横线上填入一个词,使题目完整。)

2)读《游龙华公园有感》(此文在短文部分)

3)围绕这次考试,写一篇你对考试的感想。(题目自拟)

我选(   )题写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