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积累填空。
(1)《增广贤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其中有劝诫我们认真读书的,“______________,一字值千金。”,也有善于从他人的话语中得到启示的“_______________,胜读十年书。”有提示我们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需严格要求自己的“莫道君行早,_______________。”
(2)《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是 ________(国家)作家 _______________。他是著名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请课外阅读他的作品,写出《竞选州长》故事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狡猾的猹一niǔ tóu(________)从闰土的kuà xià(________)逃走了。
2.爷爷那bǎo jīnɡ fēnɡ shuānɡ(______________)的脸上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与艰辛。
3、积累运用。
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也便成了路。(鲁迅)
2.捐躯赴国难,_______。(曹植)
3.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七律·长征》
4.“移舟泊烟渚,_______”写出了诗人夜泊他乡的惆怅与思乡之情。
5.“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江南春》)
6.《伯牙鼓琴》描写了春秋时期_____与_____之间的故事,表现了他们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_____。
7.读了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我眼前不禁出现这样的画面:_____。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______
(2)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______
(3)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______
(4)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花边饺子里的爱》的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________。课文中体现“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的情节是________;体现“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作者长大后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诗做出不同评价的深意:它们________向我吹来。我________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________。我从心底知道,________________也好,________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________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的怀念》中,我特别喜欢作者笔下色彩缤纷的菊花:黄色的花________________,白色的花________,紫红色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着这些生机盎然的菊花,我明白了作者的母亲坚持让他来看菊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
【2】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_______的意思;“泊”,这里有_______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_______作了准备。
【3】诗的第二句点出“客愁新”,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_______,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7、通过下面阅读和练习体会写好这篇习作的方法。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我愿孤身飞遍天涯海角 我要飞得和天一样高
歌唱或者流泪 告诉顽皮的雨点
为真理也为这片朴实的土地 轻轻地不要打湿树上温暖的巢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我愿和云儿流浪 不会在乎自己有多么小
采撷四季的每一片美丽 因为我有自己的骄傲
托付给微风 那就是在我有生的日子里
捎给我曾栖息过的柳枝 每一分每一秒
曾亲吻过的湖面 始终飞翔在天空的怀抱
【1】如果把上面的诗歌改编成一篇文章,文中的“我”变成了小鸟后都做了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和白云去流浪,你会看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变成了一只小鸟,你觉得回到家时爸爸妈妈还认识你吗?你怎么吃饭?怎么睡觉?怎么跟爸爸妈妈交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飞得和天一样高,你会是什么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自 嘲
鲁 迅
运交华盖①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②中流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④,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①华盖: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②泛:漂浮。③中流:河中。④成一统:意思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1】“运交华盖”是指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表现鲁迅先生革命立场的句子。
【3】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欲何求”“未敢”是说当时的文人都很胆小,不敢说话。(____)
(2)“闹市”喻指敌人猖獗跋扈、横行霸道的地方。“中流”指水深、急的地方。这联用象征的手法,讲形势非常险恶。(____)
(3)最后两句诗说明作者出于无奈,只好躲进自家的小楼,不再关心政治。(____)
(4)鲁迅自嘲就是戏嘲自己的遭遇,戏嘲自己的境况,也戏嘲敌人对自己的种种迫害。(____)
(5)“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志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诗不仅意味深长,而且形象鲜明。(____)
9、阅读
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凝重。不一会儿,他热情而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我平时喜欢民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头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挪动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表演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的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达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终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气氛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计策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入迷(__________) 知晓(___________) 宽敞(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到一句反问句写下来,并将它改成陈述句。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盲人为乘客演奏了的曲子有:___________
②"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孩子的动作......"这一句的"居然"的意思是____,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____,"这一切"是指 _______。
【4】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
10、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桥(节选)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从第一自然段的“蹿、舔”中我们能够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感受还可以从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中体会出来。
【2】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人物的动作、语言、________描写,写出了老汉动作的___________、形象的____________,表现出老汉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3】选文写了老汉的两次“吼”,这两次“吼”分别站在什么角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有许多像老汉一样的人,如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昌保民、排雷战士杜富国。他们都有着牺牲小我、无私奉献的精神。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晴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 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有轨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词语。
【2】从文中找出形容“绿”的两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句中是把 比作 ,把 比作 。
【4】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5】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草原的美景的?表现出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
12、找妈妈
每年暑假,小薇都会去县城的一所学校送青菜,送给一位叫李月华的老师。
吴小薇的爸爸是个聋哑人。家里穷,小薇念到初中,就去了县城打工。
瓦匠师傅说:“你还小,该回去读书。”
小薇含着泪说:“我想读书,可我爸爸没有能力供我啊!”
一天,瓦匠师傅告诉小薇说:“快回家吧。村里正搞献爱心帮扶活动,来了一批城里的教师,说不准你有希望。”
小薇赶紧坐车回了家。
小薇真的被帮扶了,帮扶她的是个瘦瘦弱弱的年轻女教师,叫李月华。
小薇见到李月华老师,无比亲切,她抱着李月华,想哭。小薇没有见过妈妈。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她觉得李老师就是她的妈妈。
李月华老师每年都从城里给小薇寄来学费。小薇顺利地读完了高中,读上了大学。
青菜是爸爸种的,那天,爸爸叽里哇啦地比划着指着筐里的青菜。小薇一下子就明白了,爸爸是要让她给李月华老师送青菜,这也是爸爸的一份感激之情啊。
门卫老人说老师放假了。
“孩子,你就放这里吧,哪天李月华老师来值班,我一定转交给她。”
“大爷,我叫吴小薇。”
“嗯,大爷记住了。吴小薇。”老大爷说着找来一个蛇皮袋。
小薇把青菜倒入蛇皮袋里。
第二年,小薇又多带了一大方便袋青菜送给门卫大爷。
实习开始了,小薇想一定要见见李月华老师,好好地谢谢她。小薇挎着青菜到学校时,她傻了,门卫换人了。
小薇说了半天好话,他也不接待她。他说:“找人,必须往里面打电话。”小薇想,我也不知道月华阿姨的电话啊?她( ),对保安一努嘴说:“我找妈妈,我妈妈就是李月华老师!”
那个保安一听,( ),“姑娘,不是骗人吧,她是你妈妈?李月华老师年前去世了,她得了胃癌。”
小薇脑袋“嗡”的一声,胳膊上的筐和手拎着的方便袋都滚落在地。
【1】从以下三个成语中选择恰当的两个填在文中括号内。
瞠目结舌 急中生智 忐忑不安
【2】小说记叙了吴小薇在李月华老师____下考上大学后,为表达感激年年暑假给李老师_____的故事,讴歌了吴小薇的________之情。
【3】保安不让进校门,吴小薇为什么将找李月华老师说成找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睡觉还早,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 )在头上,( )亮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可是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 )起她的围巾,( )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
【1】将“掀”、“包”、“点”、“卷”四个词填在文中括号里。
【2】选文既引出桑娜___________的故事情节,又预试不幸的事情即将发生,烘托了________的气氛。
14、阅读下面的内容,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 )在狼牙山顶峰,( )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 )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过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按顺序应该是( )
①眺望 ②望望 ③矗立 ④屹立
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④①②
D.④②①
【2】下列词语中与“壮士”中的“壮”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壮烈豪迈
B.气壮山河
C.身强体壮
D.威武雄壮
15、句子模仿秀。(用加横线的词语造句)
(1)它们色彩热烈明快,因而也更使人感到亲近。
(2)北京城这秋色的秋林啊,终于使我明白: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16、按要求写句子。(14分=2+2+2+2+3+3)
(1)张先生已等候在门口。
改变词序,但句子意思不变:
(2)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
改成反问句:
(3)屋子里特别热。
改成比喻句:
(4)把句子写得更生动:小姑娘 的心灵,像一朵 的花蕾。
(5)仿写句子: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留住一株小草,你却给了我整个绿地;我原想拥有一朵莲花,你却给了我 ;我原想 ,你却 。
(6)选用以下词语中的2-3个写一段只有一个中心意思、通顺连贯的话。
孜孜不倦 胸有成竹 脱颖而出 熟能生巧 无论……都……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十分低微的声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不,他是去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改为直接引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用同样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式转换。
1. 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不在家,你放学后到阿姨家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一把抓去了我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竹节人。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之前,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书可以读,但要有选择地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书装进书包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瞧您,衣服还不会穿吧,怎么谈得上伟大呢?(改为陈述句)
(2)他一边低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用加点词造句)
(3)做客 打算 我 到 你 我那里 请( 连词成句)
(4)小女孩儿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全说了出来。(改为“被”字句)
21、习作百花园。(请另附纸)(25分)
提示:仔细观察一种动物,写一篇作文。
要求:(1) 写出这种动物的特点和可爱之处,如果能举事例,文章就会更生动、有趣;
(2) 恰当运用纪实与想象相结合的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