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一读,写出下面这段话的中心句。
笑,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提高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养。笑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已被越来越多人认识。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腹肌在笑中强烈的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器官,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一张一弛之间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_________________
2、辨字组词
彦( ) 仍( ) 胭( ) 泰( )
谚( ) 奶( ) 姻( ) 秦( )
妙( ) 暮( ) 遗 ( )津( )
沙( ) 墓( ) 谴( ) 律( )
3、把成语补充完整。
( )断( )连 星( )棋( ) ( )灵( )巧
如( )似( ) ( )然大( )
4、日积月累。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________绣上了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4.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
6.芭蕉不展丁香结,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 (_____)天气怎样恶劣,警察叔叔每天(_____)坚守在交通要道。
(2). (_____)你考试成绩优异,(_____)不应该嘲笑学习差的同学。
(3). (_____)鸟是人类的朋友,(_____)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6、阅读。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于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1】一个“骑”字,( )
A.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和凶暴的本质
B.表明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
【2】“呵,我多伟大!”这一句( )
A.表现了自信、自豪。
B.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和自我吹嘘的丑态
【3】“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含义是( )
A.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B.一心一意地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4】下列诗句各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
①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该诗色彩角度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诗歌鉴赏,完成答题。
浣溪沙
【宋】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选自《宋词三百首》,中华书局,2009年版)
【1】这首词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2】下列哪一项暗喻自己身处山水之中?( )
A.百亩中庭。
B.门前白道。
C.小院回廊
D.山桃溪杏。
【3】这首词的下阕写出了王安石晩年怎样的境况?( )
A.孤独寂寞。
B.悠闲自在
C.穷困潦倒
D.淡泊宁静。
【4】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
A.“浣溪沙”是这首词的题目。
B.“百亩中庭”写出了王安石家的庭院十分宽敞,足足有一百亩。
C.“为谁零落为谁开”写出了王安石心中的困惑,他很想知道当中的答案。
D.“半是苔”说明家里已经很久没有来客,也表明主人心情不好,无心打扫。
9、阅读。
探索科学之秘
①地球的水资源分别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分布在地球表面和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其总量是很大的,大约有13.86X1014立方米。然而,这些水资源中有97.5%是海水,而淡水总量只占全球总水量的2.5%。况且,世界淡水储量中很大一部分又是集中在两极、冰川和深层地下。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到目前为止,冰雪固态淡水和深层地下水等的利用都非常有限。所以,可方便利用的、与人类生存和生活关系密切的淡水储量大约只有0.04 X1014立方米,仅占淡水总量的11%,约占总水量的0.3%。可见,尽管全球水资源总量很大,但实际上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却很少。
②中国是严重缺水国,人均储水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绝大部分的水资源集中在南部地区。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全国用水量增长迅速。1949年用水总量为1031亿立方米,2004年增加到5548亿立方米。在2004年的用水总量中,生活用水占11.7%,工业用水占22.2%,生态用水占1.5%,而农业用水则占到64.6%。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仅有45%,与节水先进国家70%—80%的高利用率相比差得太多。如果2030年我国南北方人口仍按现在的53.5比46.5的比例分布,那么按人均需水量计算,北方地区的需水总量将达到每年3720亿立方米,这已经达到我国北方目前水资源总量的90%以上,北方地区将几乎无水可用,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无法继续。
③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不仅打破了人们曾经认为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梦,而且水资源正在取代石油而成为全世界引发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统计,当今世界上已有20多亿人口正面临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全球已经有四分之一人口面临着一场为得到足够的饮用水、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而展开的斗争。这场因为水资源而展开的斗争不仅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发生在地区与地区之间,甚至村庄与村庄之间。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三分之二人口因严重缺水而面临动荡不安的局面。水资源引发的危机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1】了解说明对象。
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 ,说明对象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练习提炼重点。
读第①自然段,写出“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却很少”的两个原因。
原因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会概括总结。
从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阅读策略。
为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你应该怎样读这篇文章?根据要求填空。
(1)为了解“世界水资源现状”,要特别注意读文章中写______的部分。
(2)想知道“我国用水现状”,主要关注____________的内容。
【5】进行分析比较。
下面的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分别解决第②自然段中的哪两个问题?
材料一:目前,中国广大农村正在积极推广“地膜覆盖”“滴灌”“喷灌”等农业节水技术。采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
材料二:我国政府已启动“南水北调”工程,竣工后的“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可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的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每年供水约100亿立方米。
材料一可以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可以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7分)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kān)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wěi)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 )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 )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 在原文的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连词。(1分)新 课 标 第 一 网
(2) 读文中画“ ”的句子,你想到哪些四字词?请写下来。(2分)
(至少写两个)
(3) “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这句话是 描写,它在本文的作用是 。(2分)
(4) 文中画“ ”的句子是 描写,从这句话描写看出詹天佑是
人。(2分)新 课 标 第 一 网
11、阅读理解。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②他们利用(危险 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③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 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④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 。⑤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⑥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 地瞄准敌人射击。⑦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 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
五位壮士(屹立 站立)在狼牙山顶峰,(仰望 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 ,(继续 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1】选择括号里合适的词语,用“√”标出。再将下面的几个四字词语填在文中合适的“ ”上。
全神贯注 横七竖八 昂首挺胸 满腔怒火
【2】试着用小标题概括这两段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1自然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其中第____、____句描写的是 “面”,是对五壮士痛打敌人的概括性描写,第___、_____、_____、句描写的是“点”,是对五壮士痛打敌人的详细描写。选文最后一自然段,对__________刻画得最详细,战士们则一带而 过。
【4】根据题意,把选项填在括号里。
A.动作描写 B.神态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在选文第1自然段,作者描写战士宋学义主要运用的是( ),描写胡德林和胡福才主要运用的是( )
12、钱学森(节选)
此刻,钱学森深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埋藏在钱学森心底很久的愿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日回到祖国去”“袒露了心迹”表现了钱学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写留学生劝说钱学森不回到祖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钱学森的话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13、课外阅读。
雪中送炭
在长征路上,有一次我不小心跌下河去。醒来时,已经躺在铺上了。同志们告诉我,毯子和被子被河水冲走了。这下可糟了!这么冷的天,夜里没盖的,怎么办?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的警卫员来了。警卫员说:“傅医生,你跌坏了没有?主席派我来看你。”
主席怎么知道?还派人来看我,我心里一阵热,立刻坐了起来,急忙说:“没什么,你请主席放心吧!”
警卫员又指着手里的被子说:“这是主席叫我送来的。”
“被子,送给我?这哪儿行呢!长征途中每人带的东西很少,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严寒呢?”不管我怎么说,警卫员还是把被子盖在我身上。
我双手抚摸着柔软的被子,一股暖气从手上直流到全身。我越想心里越温暖,就好像太阳晒在我身上一样暖和。
1、“这下可糟了!”“遭”表现在
2、将“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严寒呢?”这个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其句意。
3、仿照画线句子的写作方法也写一句。
4、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雪中送炭》的“雪”在文中指
;“炭”指
5、请你用一两句话赞美一下毛主席。
14、 《三国演义》(节选)
曹操屯兵日久,想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想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 冷笑),心中犹豫不决。正好厨房送来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请示夜间口号。曹操随口就说:“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说口令“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口令“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都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夏侯惇大惊,就请杨修到帐中问道:“你为何收拾行装?”杨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了。你想,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现在我们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再待下去无益处,不如早归。很快魏王就要班师了,(如果 所以)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惇说:“你真熟悉魏王心思!”就也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作回归的准备。当夜曹操心乱,睡不着,就手提钢斧,私下绕寨而行。只见夏侯惇寨内军士,都在准备行装。曹操大惊,急回帐召夏侯惇问他原因。夏侯惇说:“主簿杨德祖预知大王想归之意。”曹操唤杨修询问,杨修就以鸡肋之意作对。曹操大怒道:“你怎敢造谣乱我军心!”喝令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原来杨修为人一向(仗势 倚仗)自己有才能而行事放任不守约束,多次冒犯曹操的忌讳。比如,曹操曾经建造一所花园,造好后,曹操去观看,没有说好坏,只拿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离开了。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杨修说:“门内添活字,是个阔字。丞相嫌园门太阔了。”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看。曹操大喜,问道:“是谁了解我的心意?”左右说:“是杨修。”曹操虽嘴上说好,心里却更加(忌恨 嫌疑)他。又有一次,塞北送来一盒酥糖。曹操在盒上面写了“一合酥”三个字,就放在桌上。杨修进来见了,竟然就取匙子与大家分吃了。曹操回来问他原因,杨修答道:“盒上明明书着一人一口酥,我们怎么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呢?”曹操脸上虽然笑着,但心里却是恨着他。曹操恐人暗中谋害自己,常吩咐左右:“我梦中好杀人,你们只要看见我睡着了,就千万别靠近前。”一日,白天在帐中睡觉,被子落在地上,一贴身警卫慌忙来拾被子帮他盖上。曹操跃身而起拔剑把他斩杀了,又上床睡下。过了好长一会儿,曹操起床,假装惊讶地问:“何人杀了我的警卫?”众人把实际情况告诉他。曹操痛哭,命厚葬。大家都以为曹操是真的梦中杀人,只有杨修了解真相,临葬时叹息道:“在梦中的不是丞相,而是你呀!”曹操听了也就更加恨他了。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打上“√”。
【2】文中曹操和杨修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请你简要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解释“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在梦中的不是丞相,而是你呀”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杨修埋怨那个警卫惊扰了曹操的美梦,提醒大家今后要注意。
B. 杨修叹息那个警卫没有记住曹操“你们只要看见我睡着了,就千万别靠近前”的警告。
C. 杨修叹息那个警卫并不明白曹操“梦中杀人”只是一个借口罢了。
D. 大家都以为曹操是真的梦中杀人,杨修表示同意大家的看法。
【5】你认为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操曾说过:“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并且请你谈谈对曹操这个观点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练习。
1.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用加点词语造句)
2.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改为“把”字句)
3.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改为陈述句)
17、读例句,体会重复用语的妙处,并仿写句子。
例: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词语与戏曲有关,请在下列词语中任选一个词写一句话。
跑龙套 | 唱白脸 | 花架子 | 对台戏 |
___________
19、典典说:“爸爸,今晚有‘超级月亮’,晚上我想和您一起赏月。”(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加工
①在战士们的一片欢笑声中,我慢慢地了解到这个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没听说过战士探亲回来带这种东西的。(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巨浪扑上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他把想法毫不保留地全部讲了出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天地。
题目:××,有你真好
提示:×指的是谁?××有怎样的风采?对作者“真好”表现在哪里?挑选生动的事例,突出××的个性思想和品德等特点,更要体现出对作者的“真好”——帮助、启迪或影响,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把内容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