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天净沙·秋》的韵用在________________字上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秋天傍晚的萧瑟

 

2、古诗我会用。

1.《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杜甫,在这首诗中,有两个用得十分好的对子,也即是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3.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写出日暮时分江面景色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挑三捡四(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并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他非得去当诗人不可!这句话意思相同的是(   )。

A.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他去当诗人。

B.有哪条法律规定他非得去当诗人吗?

C.有法律规定他得去当诗人。

D.并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他不去当诗人!

 

4、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是人间最美的感情,这学期我们认识了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的转移,英勇献身的_______;为群众架起生命之桥的_______;宁愿自己吃苦,也要收养邻居孩子的_______

5、补充音节

追悼 d___     怒号h___     回眸m___  

轻蔑 m__      j__     j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读《浪淘沙(其一)》,并完成后面的问题。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想象前面两句描写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风簸”中“簸”的意思是“颠簸”。____

②“九曲黄河”中“曲”读“qǔ”。____

③这首诗表现了对牛郎和织女的美好祝愿。____

④这首诗表现出作者逆流而上,直冲云霄的豪迈气概。____

7、课内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七律·长征》的作者是_________,我还读过他写的《______________》。

2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千山的代表,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万水的代表。

4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小院的夏天

邻家的葡萄藤悄悄地翻过院墙,

带须的嫩尖偷看我的小窗。

窗上的牵牛花爬上瓦檐,

太阳透过青叶在我的桌上洒下绿光。

一只蜜蜂飞进小屋嗡嗡地歌唱,

推开窗子又吹来茉莉花的清香。

【1】从这首小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我们感受到作者把动植物当作了人来写。

【2】这首诗应该用(  )的语调和语速朗诵。

A.激昂、快速

B.悲伤、缓慢

C.可怜、缓慢

D.愉悦、中速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全诗通过蜜蜂、牵牛花、阳光、葡萄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构成了美丽的画面。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

C.“带须的嫩尖偷看我的小窗”和“推开窗子又吹来茉莉花的清香”两句是从视觉角度来描写的。

D.作者由窗外写到窗内,读起来很有层次感。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读短文,按要求作答。

看不见的爱

①夏天的傍晚,天色很好,我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②孩子有时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我没见过打得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的手中,安详地微笑着。孩子就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妇女的眼神中看出,她是孩子的母亲。//

③孩子屏住呼吸,一丝不苟,瞄了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弹一定打不中,可他还在专心致志地打。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我微微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我怔住了。半时,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为什么?”。

④“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⑤“扼……”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⑥“我告诉他,只要锲而不舍,就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我默不作声。//

⑦过了很久,那男孩的节奏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他母亲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速度也慢了。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再打一弹,再移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他只知道大致的方向。

⑧夜风轻轻装来,蛐蛐在草丛中吟唱,天幕上已有了屈指可数的星星。那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设有什么区别。//

⑨又过了很久,夜幕笼罩下来,已看不清瓶子的轮廓了。“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对他们道一声“再见”,我便转身回走。

⑩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1】用词语或者短语概括用“//”分开的每一部分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要求提问。

(1)读短文不理解的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从表达上你关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短文你得到的启示再联系生活产生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从句子中的动词“孩子屏住呼吸一丝不苟了很久,才打出一弹。”体会到些什么?(可以每个词分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⑥自然段联系全文揣摩作者“默不作声”的心理活动。(从对孩子,母亲,联系自己等方面去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锲而不舍”?用横线划出来。

【6】用“﹏﹏﹏”划出描写环境的句子,说说在全文的表面作用是什么?描摩作者把这个故事放到这样的环境中还有什么作用?(想环境与人物形象、故事关系)

【7】在“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旁批你对这位母亲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评价一下文章的题目好在哪里?

因目的题眼是_______________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表现。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素”的意思是 _________ ;“新鲜事”是指__________

【2】用“ ”画出选文中描写跳鱼儿的句子。

【3】“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了( )

A.闰土有许多心事。

B.闰土心情复杂,难以理解。

C.闰土知识丰富,见多识广。

D.闰土思维怪异,与正常人不一样。

【4】“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是指( )

A.西瓜被偷瓜人偷走吃掉。

B.西瓜长在海边被海水淹没。

C.西瓜被獾猪、刺猬、猹偷吃。

【5】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少年闰土的______,以及对__________的向往之情。

11、课内阅读

,体育,你就是进步!为了人类的日新月异,躯体和精神的改善要同时抓起。你规定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求人们对过度行为引起警惕。你告诉人们遵守规则,发挥人类最大能力而又无损健康的肌体。

1  画出这个片段的中心句。

2根据选文内容,判断正误。

(1)体育离我们很遥远,只有运动员才需要练体育。(  )

(2)强迫自己不断地超越、进步,才是体育精神。(  )

(3)体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多做适合自己的运动。(  )

12、阅读与理解。

月光曲(节选)

①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②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老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______(场面描写 环境描写),这样的描写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时的三幅奇丽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盲姑娘突然眼睛好了,看到了自己从未见到过的景象。

B.盲姑娘虽然看不见,但是她懂音乐,理解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也衬托出贝多芬的创作十分成功。

C.哥哥从妹妹专注的神情中得知盲姑娘来到了大海边,看到了壮美的景色。

13、我能阅读课外短文《母亲的诗》做题。

①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

②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田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吃罢早饭,我背上书包上学去。打开房门,一股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打个寒噤。我赶紧把门撞上,哆哆嗦嗦地说:“哎呀,好吓人的风雪哟!”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缩手缩脚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风雪吓人吗?不,冬天的门就是风雪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的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上学去!”

③踏着洒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走到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④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身上加的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身子热乎乎的。从此,我天天念着它去上学,再不畏惧风霜雪雨。年年如母亲所说,飞雪送来了春,花朵盼来了夏,绿阴又迎来果实累累的秋……

⑤岁月如流,人生如流,转眼十余年过去。我从大学毕业了,正赶上就业艰难,许多单位下岗分流。毫无门路的我,只得像一只无头小鸟似的在人才交流中心乱闯,结果半年过去后,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工作。既然城市容不下我,我便想到了回家去。于是,我搭上一辆便车,当天傍晚就来到乡下。

⑥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我独立门前,仰望长空,星星闪烁。可在我看来,那些星星却像在对我眨着嘲笑的眼。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连星星都生厌啊!”然后咚地撞上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

⑦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星星生厌吗?不,黑夜的门就是星星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看星星去。”

⑧坐在满天星斗的院坝,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人生的故事,而且全都和门有关。天快亮的时候,母亲有关人生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星星把黑夜的门推开了/黑夜把坚韧的门推开了/坚韧把成功的门推开了/成功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⑨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铺天盖地:______

缩手缩脚:______

【2】文章两处写了母亲给“我”以力量:第一次是在______的时候,“我”的感受是____;第二次是在____的时候,“我”的感受是______

【3】文章第二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

【4】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

【5】结合生活体验和感悟,仿写一首小诗。(不能抄文中诗句)

( )( )的门推开了/( )( )的门推开了/

( )( )的门推开了/( )( )的门推开了……

14、阅读《月光曲》片段,答题。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①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②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洒满了银光。③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 )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选择填空。(只填序号)

(1)仔细阅读这段话,想象贝多芬的《月光曲》音乐的变化。最初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银光,这时音乐是______。后来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微云,这时音乐是______。最后风起浪涌,音乐是______

A.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B.轻幽、舒缓 C.气势逐渐增强

(2)“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作者这么写说明了什么?______

A.这是夸张的写法。

B.说明贝多芬的音乐很有感染力。

C.说明盲姑娘真正理解了贝多芬的音乐,她能通过音乐感受到她无法看到的景象。

【3】文中加序号的语句,分别与下面哪句诗的意境相似,在括号里填句子序号。

(1)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______

(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______

(3)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转换和仿写。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仿照句式,学习作者的写法,你也来跟山里的朋友打打招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老人说:“种树是我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我生命的归宿。”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_____________

17、小青石对小黑石说,它讨厌过这样安静的生活。(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改为陈述句)

 

2.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改为转述句)

 

   

3.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改为字句)

4.我一刻时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修改病句)

 

 

19、句子乐园。

1.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说:我明天带同学们复习,你们明天把英语活动手册带过来。(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女孩将碰到爱因斯坦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难道魔鬼的智慧能战胜人类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只小鸟在榕树上叫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如果我们选择居住,就要考虑适合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件事一定得他去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1.《诗词里的中国》(提示:中国是诗词的国度,中国诗词内容丰富,万事万物皆可入诗,中国的诗人词人眼里的中国是怎么样的?秀丽山川、铮铮风骨、风俗人情、老饕美食……)

2.《 真让我着迷》。(任选一题)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