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课文回顾。

1.《丁香结》一文写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丁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都给作者带来美好的回忆。

2.《草原》一文描写了主客聚会的欢快场景,想象一下,当你置身在这样的场景中,你会__________

3.乡村,美在自然风光,美在丰收的喜悦,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古诗词中,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写农村丰收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游客们乘船在湖上游玩,忽然,天空中乌云密布,雨点纷纷洒落下来,正如苏轼诗中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2023年8月,台风“杜苏芮”来临。台风天里,狂风zhòu qǐ( ),海浪xiōng yǒng péng pài( ),暴雨袭击,洪水páo xiào( )着冲进居民家中,我国多个省份不同程度遭受了灾害。

3、比一比,再组词。

协(  ) 赌(  ) 薄(  ) 萤(  )

胁(  ) 睹(  ) 簿(  ) 莹(  )

4、巧妙关联(关联词语填空)。

1.地球的资源( )上帝的恩赐,( )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2.( )这些设想能够实现,( )是遥远的事情。

3.( )地球被破坏了,我们( )会别无去处。

4.我们( )要好好保护地球,( )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

5、辨字组词。

(   )   (   )   (   )   (   )

(   )   (   )   (   )   (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再完成练习。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__________的景象,也写了诗人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原望。

B.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巧妙。

C.“寻芳”的意思是寻找芳香的花草。

7、对比阅读。

(甲)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乙)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两首古诗的作者都是______朝诗人______,两首诗都是______诗,诗人借咏叹____________,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2】《石灰吟》一诗中,首句“千锤万凿”说明______,“______”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______”三字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由此我想到了____________等革命烈士。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石灰吟》中的“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作者借石灰石开采、煅烧、粉碎的艰辛过程,喻指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视若等闲,由此来表明自己持身清白、坚贞不屈的心性。

B.《咏煤炭》全诗紧紧扣住煤炭的特性落笔,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句写煤炭,句句寄托诗人为祖国为人民不辞辛苦的情怀,表现了诗人关心百姓疾苦并甘愿为之献身的高尚情操。

C.《咏煤炭》中“洪炉照破夜沉沉”一句写出炉火火势之大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

D.通过比较发现,同一作者,在《石灰吟》中侧重表现了自觉接受严酷考验的思想,在《咏煤炭》中侧重表现了一种奉献精神。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借墨梅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思想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理解。

当长白山只剩下了树

秋天的长白山,被称为金色的殿堂。可有人问当地一位老人,今天的长白山和过去的长白山有什么区别吗?老人反问道:“现在的秋天,在长白山还能看到野生动物吗?”

1986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南坡和西坡遭遇15号台风的干扰,导致近一万公顷原始森林的活立木发生大面积倒伏,跨越长白山的阔叶红松林、针叶混合林和岳桦林三个森林垂直分布景观带。当时有一种观点,说是100多万立方米的木材,在风倒区如果不捡走它们会着火,着火了谁负责?自那以后,长白山车水马龙,人声鼎沸,马达轰鸣,那片风倒木一根也不剩地被捡走了。

大山里的野生动物也有它们的生活习性,面对噪音污染,它们用无言和离去表达了抗议。在人们把风倒木捡出大山的几年中,拖拉机、推土机和几千个伐木工人全进去了,土壤结构、幼树幼苗,整个自然生态遭到破坏,那么一大片林子光秃秃的,再也没有长出一棵树。20世纪90年代中期,长白山的马鹿还有500多头。有一处被命名为“地下森林”的旅游景点,里面修了栈道,马鹿在林中的迁徙路线被阻隔,到2005年再做统计时,长白山森林里马鹿的数量已不到50头。

从2000年到2005年,曾经有6年的时间里,打松子成了长白山的经济增长点,一棵棵高大的红松被个人承包。森林里,不但有树,也有松鼠和其他很多动物,松子就是它们的食物。如果这些动物的粮食被我们人类吃了,野生动物靠什么生存?松子也是松树的孩子,松子在维系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树种自身并不能落地生根,它们要靠松鼠把种子吃了,排出粪便,松子才能破壳,才能生根成长。松鼠在森林里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可是当人们视松子为发财的来源时,拖拉机、推土机都进了林子。地上捡不够,树上打还不够,为了彻底和快捷,连枝带头砍了下来。以往每年9月马鹿生产的时候,它们的动静热闹极了。可当人、车在松子成熟的季节也进了林子之后,小马鹿的啼哭声却听不见了。大山里的老人说,现在的长白山还有很多山,但已经没有了森林,有的只是林子。林子里有树,森林里却应该有很多动物的叫声。

【1】短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叙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被破坏的现状?请你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从哪一个关键句了解到全文内容的?请你用“ ”画出来。并写出选这一句的原因。

【3】短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有(       

A.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B.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C.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

【4】读完短文,我们似乎看到了满目疮痍的长白山,听到了长白山的声声呜咽。作为学生,针对长白山森林生态遭破坏的现状,你有什么想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请你把倡议的主要内容按照条理说明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我能行。

美丽的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提速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虹的牵牛花。室石蓝的铃钻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单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牧民们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

【1】用“       ”画出一个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画出一个动态描写的句子。

【2】第2段突出了草原_____的特点,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

【3】找出最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句子,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仔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____________

群是个双目失明、失去母亲的苦孩子。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都因为父亲就是小群的眼睛。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群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不久,小群真的由父亲和父亲的一位朋友带到海边去玩,父亲还教会了小群游泳。

难度最大的是向小群解说颜色。小群生下来就面对着一个黑暗的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呢?比方给他解释红色:太阳就是红色的,它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把人晒暖和。“我懂了,”小群说,“红色就是让人感到光亮和温暖!”“不全对。”父亲细致地解析,“血也是红色的,但它不会发出什么光来;人血也是温热的,鱼血却是冷的,但鱼血也是红色的。红色并不总同光和热联系在一起。”小群困惑了起来。父亲再作耐心的解析:“发热发光的是太阳,而不是红色;只是太阳能发光发热,同时又是红色的。红色只不过是有视力的人看到的一种颜色。”经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小群才逐渐有所领悟。

以后,(       )父亲也这样反复地给小群讲解天空的蓝色,大地的黄色,作物的绿色,(       )小群却对同光和热有点联系的红色情有独钟。

渐渐地,小群觉得世界(       )陌生黑暗的,(       )熟悉多彩的。他懂得世界上有许多用不着看便能感受的事情。可是有一次,小群真生父亲的气了。那次,小群让父亲买个红色的米老鼠书包,当书包买回来小群背着上学的时候,一位阿姨赞赏地对小群说:“小群这个绿色书包可真漂亮!”小群回家便对父亲喊:“爸爸,我让您给我买红书包,您怎么给我买绿色的呢?您知道我看不见便骗我!”说着,小群便哭了起来。

父亲听了,愣住了,半天没吱声,过了好一会儿才为小群擦眼泪,说:“爸爸对不起你,小群……那天买书包时售货员说只剩一个米老鼠的书包,所以绿的也买下了……小群,爸爸是爱你的。”小群感到爸爸用他那慈爱的大手抚摸着自己的脸庞和头发,小群就在那一刻理解了爱!

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流过,小群读书的成绩越来越好,当小群学会了按摩、能够自食其力的时候,父亲却突发脑溢血去世了。父亲的匆匆离去让小群痛不欲生。小群想,今后谁还能做自己的眼睛呢?

然而,就在给父亲开追悼会的时候,小群听到了一句话,这句话犹如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小群的一生。一位叔叔在追悼父亲时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和奋斗,他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让我们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汲取了力量和勇气……”

就在这一刹那,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勇气仿佛一下子全贯注在了自己的身上。“父亲呀,”他默默地祈祷,“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的意思

震耳欲聋: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有独钟: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将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今后,谁还能像父亲那样做自己的眼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句话。

例: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了父亲关爱小群的三件事,请你简要概括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认真读第8自然段,为什么父亲追悼会上的一句话震撼着小群,又好像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他的心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短文加个标题,请写在文章标题处。

12、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找出文中的两对反义词。

(   )——(   )   (   )——(   )

2“这种爱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两种声音”“两股风”“两个极端”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对画“________”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社戏 (节选)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使我的心也□□,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文中方框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 宛转   悠扬 沉静 弥散

B. 悠扬   宛转 愉快 消失

C. 宛转   悠扬 沉静 融汇

D. 悠扬   宛转 愉快 弥散

2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自然段中加点的那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

4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使我的心也□□,然而又自失起来三句分别表现了去看戏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51自然段作者从多角度进行了描写,各找出一例表现不同感受的语句。

1)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嗅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触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行船情景。

B.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

C.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心理活动。

D.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开凿居庸关隧道用(   )办法,原因是(   )。

2.开凿八达岭隧道用(   ),原因是(   )。

3.结合本段,说说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 风停了,山中的一切变得非常幽静。(改为拟人手法)

 

2、在他们听来,我拉的小夜曲最难听。(改为比喻手法)

 

 

 

16、按要求做。(8分)

(1)我们班将近40人左右。(修改病句)

 

(2)小狐狸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的舌头柔和地舔着他的手。(缩句)

   

(3)我们欣赏了一幅草原风景画册。(修改病句)

   

(4)树叶飘落在地上。(改为拟人句)

 

 

17、1.按要求写句子。

(1)小鸟玲珑娇小。(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句关于兴趣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战士们不是相继从悬崖往下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大方”的不同意思各写一句话。

①表示不小气: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示不拘束: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转换和仿写。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仿照句式,学习作者的写法,你也来跟山里的朋友打打招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请以“ 引起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句通顺;②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