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内容回顾。
(1)《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为了说明北京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引用的一句俗语是“______,_______”。本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其中“腊八”“除夕”“____”和“______”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
(2)《腊八粥》一文的作者____,全文围绕八儿一家熬腊八粥的经过(依次是盼粥→____→____→___→吃粥),展示了一幅___的图景。
(3)《寒食》一诗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课内外积累。
1、《姥姥的剪纸》一文主要写姥姥 、剪纸技艺 ,围绕 “ ” 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与姥姥间动情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怀念之情。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完美,就像只用 ,不用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 ,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草原》
3、《青海高原一株柳》中“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4、“碧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春天”这首诗中“ ”字最为传神,把秋天写活了,把风景写动了。课外你一定还读过许多描写秋天的诗句:“停车做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__。”枫林尽染,美不胜收,“_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诗人笔下湖光秋月一派祥和之境!
5、 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南宋诗人陆游在寂静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这句哲理诗,告诉我们亲身实践的重要性。此外,陆游还有临终前念念不忘的心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诗句蕴含着诗人极其深厚的强烈的爱国情感,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杜甫因为祖国失地的收复而喜极而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说道:“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死亦为鬼雄”的豪言壮语。
6、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活跃思维的重要性。
7、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 的詹天佑、 的林肯,还有 的巴金,
了解了被称为“ ”钱学森。他们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3、看拼音,写词语。
1.神话故事是镶嵌在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我最喜欢的神话人物是孙悟空,他神通广大,会七十二变,一会儿变成diāo xiànɡ(__________)一动不动,一会儿手持一根金箍棒, wēi fēnɡ lǐn lǐn(__________)的。他一duò jiǎo(__________)就能把妖精吓pā xià(__________)。他有一个师弟叫沙 hé shanɡ(__________)。
2.我们要péi yǎnɡ(__________)个人的综合sù zhì(__________)。
4、想一想,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微弱的__________ 幽静的________
__________的大海 ________的琴声
5、填空。
①巧言乱德,________。
②________,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③仁者________,智者________,勇者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描绘江南春天之景,呈现出一派宁静、祥和氛围。
B.前两句诗中所选的景物色彩明朗绚丽,花鸟山水相互映衬。
C.后两句诗中的“烟雨”将前两句诗中的所有景象融化其中。
D.后两句诗中的“四百八十寺”为实指,强调庙宇数量之多。
7、阅读与理解。
(甲)
[唐]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②,惟解漫天作雪飞。
(乙)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 愈
天街③小雨润如酥④,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⑤烟柳满皇( )。
(注释)①杨花:指柳絮。②才思:才华和能力。③天街:京城街道。④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⑤绝胜:远远胜过。
【1】从“不久归”可以看出,可以作为甲诗的标题的一项是( )
A.晚春 B.新春 C.早春 D.立春
【2】按照押韵规律,乙诗括号里的字应为“ ”,读作“ ”。( )
A.宫gōng B.都dū C.城chéng D.京jīng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同是描写春景。甲诗中,“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能“解”,而且还有“才思”想象之奇,实为诗中罕见;乙诗将早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了早春景色的可爱。
B.甲诗中,杨花、榆荚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是为春天增添一景,虽然不算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C.“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乙诗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
D.乙诗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景色。
【4】请用自己的话语写出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品悟。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前两句描画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主要写农家的繁忙,句中的“蚕桑”、“插田”分别照应了首句的“_______”“_______”。
【3】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全家人都惊讶地发现,我这个被宠坏了的小公主,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狠劲儿。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扌周 )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去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我自己到从没叫苦、喊过疼———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 宠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目不忍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本段中描写“我”练功时所用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片段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谨慎:____________ 断言:____________
(2)“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中“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这个句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4)从“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仔细看图,然后按要求完成题目。
【1】文文同学家住在丹霞苑,她经常乘坐公交车去少年宫上书法课,她坐________路车最方便。
【2】想一想:文文同学想要在早上9点以前赶到少年宫参加书法比赛,她怎样乘车最合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拓展阅读。
卧薪尝胆
两千多年前,在长江下游有两个小国,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以免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要求。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chōng)米推磨,受尽了耻辱。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兵败会稽的耻辱。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1】为了击败吴国,越王勾践回国以后是怎样做的?用“________”画出相关语句。
【2】读完短文后,你想用哪句名言来概括勾践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勾践最后能转败为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历史故事?请再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阳光下的母亲
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 慎重)。A.母亲脸上早已狼藉着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就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扰乱 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了一尊雕像。
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春的冰还薄的笑,B.小声嗫嚅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C.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她继续望着……
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 干枯)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半个小时,也许是一个小时,母亲就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D.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跳下了病床,紧张地说:“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2】文中许多句子刻画了母亲的形象,画线句子A主要使用_________描写,画线句子B主要使用__________描写,刻画了一位____________的母亲形象。
【3】画线句子C是一个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画线句子D“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跳下了病床”是一个表示人物的连续动作的句子,请你再写一个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自然段中当母亲昏迷不醒的时候,医生为什么还在“微笑”呢?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母亲全身被汗水浸湿的样子非常好笑。
B.看到大家都来帮助这个昏倒的母亲,医生感到很欣慰。
C.医生明白母亲昏迷不醒的真正原因,他有把握把母亲救醒。
D.因为母亲的孩子在考场上取得了好成绩,医生为她感到高兴。
【6】“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了一尊雕像。”这句中的“盯”改成“看”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
【7】为什么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____________
【8】面对如此令人感动的母爱,你可曾想到过给自己的母亲怎样的回报?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____________
14、快乐阅读吧。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沙漠中的绿洲
①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②我们来到迪拜(拜访 访问)。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③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栽培 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阿拉伯朋友这样说。
④那天清晨,我们在迪拜最大的中心公园漫步,正巧碰上一个穿黄马夹的园林工人在浇水。
⑤“这下面都有自来水管,还需要浇水?”我们指着那些树和草皮问。
⑥“不,不!”园林工人竖起一个手指连连摇着,又从路边一个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皮管。霎时,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眨眼工夫,树叶更 ,小草更 ,鲜花更 。园林工人高兴地笑了,做了个洗脸的动作,说:“你看,它们更漂亮了!”
⑦阿联酋人民像(保护 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 摆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1)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用“/”掉。
(2) 将下列词语填入横线上。
翠 艳 绿
(3)理解词语的意思。
星罗棋布:
不毛之地:
(4) 阅读文章第③自然段,用“____”画出写阿联酋自然环境恶劣的句子。用” ”画出写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句子。
(5) 沙漠中的人们为什么能有良好的生存环境?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改为反问句)
_____
(2)石头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改比喻句)
_____
(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
(4)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
16、语言运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缩句)
______________
(2)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的学生身上结果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少先队员们都在注视和倾听辅导员的讲话。
修改病句:
2、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要好好学习。
改为双重否定句
3、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反问句
4、“我们不能无谓地死亡,多活一个,革命就多一份力量。”杨靖宇深情地说。
改为提示语在中间:
5、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句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声真诚的赞美是一朵花,
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 ……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如果,你是湖水,我乐意是堤岸环绕。(仿写句子)
如果,你是___________,我乐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比喻句补充完整)
(3)报告厅内很安静。(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祖国像天空,我们就像天空里的小鸟;祖国像_____________,我们就像_________________。(续写句子)
19、按要求写句子。
这花真香。(写成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的月亮很圆。(写成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来了。你别走。(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式转换。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转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转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转变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转变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请你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把“第一次”的经历写具体。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书写整洁。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