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先把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余音(______)梁        斩钉(______)铁        轻歌(______)舞

巧夺天(______        ______)笔生花        汹涌澎(______

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乐曲的美妙,用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用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2、在括号里填上动物名称

例:为(虎)作伥

( )遍野     管中窥( )     胆小如( )   ( )头微利       

一箭双( )   杯弓( )   ( )目混珠       指鹿为( )

3、择优录取。(选词填空)

勘探 勘测 勘察

1.经过(  ),这里发现了一个特大油田。

2.公路建设之前,要做好线路的(  )。

3.他对这儿的水污染状况进行了实地的(  )。

哄笑 嘲笑 讥笑

1.他的一个口误,引起了大家的一片(  )。

2.大家都(  )他经常说大话。

3.黄明想为班级做些事,董亮(  )他说:就你那成绩,也想挣老师的表扬啊?想得美!

 

4、精彩再现。

(1)按原文填空。

①“奶奶!”小女孩儿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就会不见的!”

②或曰:“以子之矛,_________,何如?”_________

③蛇固无足,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自相矛盾》选自_____时期伟大的思想家_____的《______》。“自相矛盾”比喻_______

②《画蛇添足》选自《_____》。这个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______的道理。

③《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的作者是丹麦的_______,文中小女孩儿_______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刺猬汉斯》让我们明白了一个朴素的道理:_______________

5、成语接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命 ______中注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

《七律.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上面内容。

2解释重要词语的意思。

云崖:____ 三军:____

3说说文中最后两句话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

4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象?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景物与自己的情感结合在一起的?

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_________

6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

7、阅读《七律·长征》,完成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

2这首诗是围绕着“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诗中表现红军战士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

4诗中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发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的诗是_______ _________

5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6诗中写到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7诗中的一暖一寒,既表达了______,又表现了_______

8、阅读下面古诗词,再做题。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①西陆:指秋风。②南冠:指囚徒。

1从题材看,这是一首(   )

A.边塞诗 B.咏物诗 C.送别诗

2诗中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明诗人心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

B.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写自己在特殊处境中,听到秋蝉的悲鸣,引发心中的深沉悲恨。

C.“谁为表予心”,意思是向谁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情,句中满含着无奈的悲苦。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文中“裹住”的“裹”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部。

2“忐忑不安”中“安”的意思有: A 安全; B安装; C安定。在文中应取_______

3在文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自食其果_____________ 心神不宁_____________  好像__________

4“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中的“这样做”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这段文字中有一个最能概括地说明桑娜把西蒙两个孤儿抱回家后心情的词是__________

6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

7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为什么忐忑不安?

_________________

8你认为这几段话主要讲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

10、一只长着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薄薄的蝉翼的纱巾。这虫子纤细柔软,透过薄壳可以看见它红珠似的小眼睛。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陪伴着常年里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

(1)给文中带点的字注音(   )

(2)文中的小虫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找出能体现出小虫特点的词

   

(4)为了更形象更生动地说出小虫的美丽,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文中“——”画出来

(5)仿照两句比喻句练习造句

……像…………似的。

 

 

(6)文中常年里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指的是谁?他们的生活环境怎样?

 

 

11、课内阅读。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这段话是通过               描写来刻画人物的。

2.这段话中的“你”指的是    ,“他们”指的是        ,“我们”指的是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熬”换成“度”好不好?为什么?

 

4.这段话赞扬了渔夫是一个     的人。

12、根据阅读任务,有针对性地阅读,并按要求答题。

阅读任务:(一)向参观者介绍四合院的类型。(二)向参观者介绍标准四合院的构成。

(材料一)要进院子先得入门,四合院好比一本大书,这大门就是封面。人们见到一本书,都先看封面,了解一下它是谁写的、大致内容是什么。四合院也一样,生人到此,在门前一站,上下左右一瞧,对这家主人就能知道个大概。是官宦还是商民?若是官员又是什么品级?是否王公贵族?有什么爵位?受什么封赏?从这大门上都能看到标志。如果要进去拜访,知道这些便不致失礼露怯。

(摘自   邓友梅《四合院》   有删改)

(材料二)四合院,顾名思义,“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就是合拢、围合,“院”就是庭院。四个方向的房屋把一个庭院围合在中间,四合院是中国传统住宅建筑最主要的形式。全国各地都能找到具有四合院特征的建筑,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

人们在描述四合院规模的时候,一般喜欢用“进”。简单来说,“进”就是院落,一进就是一个院落,以此类推,院落是四合院空间的基本单元。北京四合院是由一个个院落组合而成的。常见的空间类型有:一进院落、二进院落、三进院落、四进院落及一些大型复合型院落。标准的四合院是三进院落,这里所谓的“标准”,是指它包含了北京四合院的所有必要特征,并满足三代同堂这样一种中国普遍的家庭模式的居住需求。

(材料三)下面是以三进四合院为例,乌瞰一个标准四合院的组成。

四合院的建筑有一套固定的规格:北面称正房,坐北朝南;东西称厢房;南面称倒座房。中间是院子,整体由抄手游廊贯通。每个四合院都有一个入口,这就是正门,又叫接门或宅门。中国有“紫气东来”的说法,祥瑞的事物都来自东南方,所以四合院的正门大都修筑在整个院落的东南角。第一进和第二进院落之间还有一道门,叫垂花门……

(材料二、三均摘自   谢小振《四合院里的小时候》   有删改)

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带着“介绍四合院的类型”这一任务阅读,你重点阅读的是______;带着“介绍标准四合院的构成”这一任务阅读,你重点阅读的是______。(①材料一;②材料二;③材料三)

2结合阅读任务有目的地阅读,判断下列说法是否符合文意,符合的打“√”,不符合的打“×”。

(1)由四间房屋和一个院落组成的中国建筑就是四合院。______

(2)标准的北京四合院是三进院落。______

(3)三进院落比二进院落多了南面的外院和倒座房。______

3结合“材料三”想一想,把“正门、垂花门、正房、东厢房、西厢房”填写到三进院落平面图A、B、C、D、E相应的位置,应该怎样填?写在下面对应的括号里。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E______

13、阅读文章,回答词睡。

梅文化

梅花,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名花之一。我国植梅,始于商代,迄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我国至今存有数百年、甚至千余年的古梅,像云南昆明黑龙潭的元梅”,安徽徼县琅琊山的宋梅”,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的隋梅,都是稀世珍宝。我国不少地区还有千年古梅,湖北黄梅县有株一千六百多岁的晋梅”,至今还在岁岁作花。梅,在最初并不是为了观赏而植,而是为了采果,做调味及馈赠亲友的礼品。作为观赏栽培,大致起于汉代初年。宋代是梅花的繁盛时期,范成大编写了世界最早的梅花专著《梅谱》。

梅的种类繁多,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培育,现已逾200多种。总的可分为花梅和果梅两大类。梅的用途颇多,食用梅的果实是制梅干、盐梅、梅醋、梅精、梅酒的原料,有名的陈皮话梅是开胃的上等食品,“酸梅汤是夏天人们喜欢的清凉饮料。梅花、梅果可入药,梅花冲水可代茶。梅果素有健康食品之称,可加工成各式干果,不胜枚举

梅花,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独早,被誉为花魁。梅史之中,佳话不绝:曹操以青梅煮酒论英雄,遂成千古壮举;南朝寿阳公主爱梅忘归,致花落额上,成五瓣之形,拂之不去,梅花妆”,人皆竟相描摹而流行一时;唐玄宗宫中的江采苹爱梅成痴,赏梅彻夜流逢,人号为梅妃”;宋初隐士林和靖,不娶妻而伴梅一生,“梅妻之迹迄今留在西湖孤山……

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花绽开五瓣,寓意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有梅开五福之说。喜鹊在梅枝上欢悦鸣叫的图案,常被称为喜报早春”“喜报春光”“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吉祥图案还有竹梅双喜”,由竹梅和两双喜鹊纹图,竹喻夫,梅喻妻,常用以祝贺新禧。

1解释词语意思,并造句。

不胜枚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x”。

①我国植梅始于商代,观赏梅花始于汉代,繁盛时期是宋代。 ( )

②《梅谱》是宋代范成大编写的世界最早的梅花专著。   ( )

③流行一时的梅花妆发明者是唐代的江采苹。 ( )

④竹梅双喜图是常用以祝贺新禧。   ( )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关于梅的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想从哪些方面去探究梅的文化?(至少写出两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醒悟》,完成下面各小题。 

醒悟

这天早上,打工妹胡秀梅从手机回收店里走出来,看到路边有一个卖书的流动摊位,便上前翻看。

书摊不大,但种类不少,有一个顾客在跟摊主讨价还价。胡秀梅原本只想随便看看,并没想买书,可当她拿起一本名为《醒悟》的书,翻看了几页后,发现内容很精彩,于是临时决定买书。一看定价是二十元,她也不讲价,拿出一张二十元的票子往摊主面前一放,指着书后面的标价说:“这本书二十块,我买了。”

书摊主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汉,戴着一副老花镜,他转头仔细看了一下书的定价,确认后,点点头,收了钱,说:“姑娘,把书给我,我给你找个袋子装起来。”急着赶车的胡秀梅说了句“不用了”,就大步流星地离开了书摊。

走出没多远,胡秀梅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喊“姑娘,等一等”,急于赶车的她没回头,加快了步伐,跟竞走似的小跑起来,直奔前方的公共汽车站。

胡秀梅快步走到车站,眼看就要上车了,突然有人在身后拉住了她,把她吓了一跳。她猛地回头一看,拉她的人正是卖书的老汉,她大声问道:“你干吗?”

老汉气喘吁吁地说:“要……要不是我经常锻炼,恐怕就追不上你了。姑娘,你看看,少了什么东西没有?”

“没有啊!”胡秀梅回答道。

老汉笑着说:“不对吧,姑娘,刚才只有你和另一个人买书,你走后,我就发现你掉了东西,你再好好想想。”

胡秀梅摸摸自己的衣兜,突然,她叫道:“糟了,我的手机不见了,是黑色带蓝边的。”

老汉拿出一部手机,笑着对胡秀梅说:“你刚走,我就发现你的手机落在书摊上,可我怎么喊,你都听不见。”他边说边把手机递到胡秀梅面前。

胡秀梅接过手机,说了几句感谢的话,然后转身就要上车,可又被老汉拉住了。胡秀梅奇怪而又不耐烦地问老汉,还有什么事。

老汉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姑娘,刚才卖给你的那本书有点问题……书可以卖给你,可书里夹的东西却不能给你。”

“书里夹着东西?”胡秀梅惊讶地说,“什么东西?”

老汉说是一张百元钞票,编号是EF7932XXXX

胡秀梅不相信地说:“书里有钱?不会吧,我怎么没发现呢?”

胡秀梅把夹在腋下的那本《醒悟》打开,开始翻找,终于找到了那一张钞票,不好意思地把钱递到老汉面前。

老汉拿回钞票,说:“这张钞票是前几天一个小伙子来买书时给我的,事后我才发现是假币。我随手就把钱夹在了书里,一是不让它再流通骗人,二是说不定哪天那个小伙子回来找我。”

“回来找你?”胡秀梅直摇头,“不可能!你想,那小伙子明摆着是用假币骗你,又怎会再回来?”

老汉说:“可我相信,人总有醒悟的时候……”

上车后,胡秀梅的心一直无法平静。她去手机回收店卖手机,店方说她的手机虽然外壳很新,但机芯已经彻底报废,最多只能卖几十块。当她发现书中夹着钱时,灵机一动,故意把手机落在书摊上,本以为老汉看见手机,就不会追她……

胡秀梅没有勇气告诉老汉真相,但她记住了老汉的话:人总有醒悟的时候!

(选自《故事会》2016年11月下半月刊)

1文中多处写到胡秀梅“急着离开”,这样写的真正目的是(   

A.写出人物急于赶车的神态

B.说明她喜欢阅读

C.从动作衬托人物心里有鬼

D.做事急躁

2胡秀梅找到夹在书里的钞票后,“不好意思地把钱递到老汉面前”。胡秀梅“不好意思”是因为( 

A.没能发现书里的钞票 B.担心自己会被老汉误会

C.找很久才发现书里的钞票 D.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

3短文哪个情节没有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 

A.胡秀梅寻找钞票

B.胡秀梅故意掉落手机

C.老汉拉住胡秀梅

D.胡秀梅发现手机不见了

4对文中塑造的老汉形象 ,理解最准确的是(  

A.做事情讲原则,拾金不昧。

B.有责任心,对事情有担当。

C.有一颗善良的心, 想帮助小伙子和胡秀梅

D.是非分明,心地纯良,品德高尚。

5文中假钞青年并没有出现,但是他在文中的作用却很大,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故事的完整,作者随意安排的人物。

B.这是一条暗线,暗示着胡秀梅的行为的“不光彩”。

C.对老汉这个形象是衬托的作用,对胡秀梅则是影射。

D.让小说情节扑朔迷离,更具可读性。

6文章篇末两次重复“人总有醒悟发现的时候!”关于这句话,下面赏析不正确的是( 

A.呼应文章的题目

B.虽两次重复,但意义不同。

C.反复强调文章的主旨,让中心更加突出。

D.更生动地表达出老汉心中急切的希望

7“上车后,胡秀梅的心一直无法平静。”她的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请联系短文的有关信息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把胡秀梅买的书起名为“醒悟”,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从不同角度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哈尔威船长是真正的英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皎洁的月光照耀着一望无际的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

17、句子广场。

(1)继父安安静静地去世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敏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的功课必须学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

(1)“减负为孩子们赢得课外时间。减负有益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是闰月生的。他的父亲给他起名叫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欣被授予评为南丁格尔奖章。(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都为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的品质而感动。(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识无止境,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超市。(9分)

(1)读一读,用加点的字写话。

承蒙您赏个明月来照明,但这样喝酒太冷清乏味了,何不把嫦娥请来?

 

弟子从几百里外的地方前来拜师学道,纵然学不到长生不老的法术,要是能学到一点儿小法术,可以有所安慰。

 

(2)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3)说出破折号的作用,并写一句。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语音的延长 d.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难得来一趟,自由自在地洗衣个澡,也不多玩一会儿——哎呀!我的衣裳哪儿去了?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我也能用其中一个作用写话:

 

 

20、句子模仿秀。(用加横线的词语造句)

(1)它们色彩热烈明快,因而也更使人感到亲近。

 

 

(2)北京城这秋色的秋林啊,终于使我明白: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表达。

如果去大自然中探索一番,你会发现大自然这本书真是妙不可言!它能够提示我们天气的变化,能够充实我们的心灵,能够给我们上一堂堂奇妙的生物课……你对大自然有过怎样的观察?发现过什么奇妙的现象?有过什么美妙的感受?拿起笔写一篇400字以上的文章吧。要求内容完整,结构清晰,语言生动,情感真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