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要求填空。

《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这三个方面,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提醒了人们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词语

昨天的天气还十分暖和,今天却zhòu rán_____变冷,丽丽穿着单薄的yī shanɡ_____,全身都起了鸡皮ɡē da_____,她看着路边kū wěi_____的花草,不禁bào yuàn_____道:“这鬼天气!”

3、找朋友,寻对手(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近义词:

喧闹──( )叱责──( )凝视──(  )

(2)反义词:

喧闹──(  )冷酷──(  )破损──(  )

 

4、温故知新,日积月累。

1.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

3.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______

4.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___________

5.苟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弈》通过讲述两个人不同的学棋态度而产生的不同学棋结果,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阅读知多少。

《小英雄雨来》是中国作家______的一部中篇小说。在______战争中,主人公雨来不断成长,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最终如愿参加了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

【2】诗中的“翻墨”“水如天”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3】“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________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______心情。

【4】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________________

【5】小敏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的每一句都看成一幅画,并为它们各拟写了一个标题,请你选一选。

①大雨倾盆图     ②乌云密布图     ③水天一色图     ④风起云涌图

(1)黑云翻墨未遮山( )             (2)白雨跳珠乱入船( )

(3)卷地风来忽吹散( )             (4)望湖楼下水如天( )

7、古诗阅读

观书有感

/〔唐〕朱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比作________

2在本诗中指什么?渠水非常清澈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江月:词牌名

B.夜行黄沙道中:题目,主要点明词的写作地点

C.说:通“悦”,高兴

D.见:通“现”,出现

【2】下面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3】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妈妈的符号》,完成下面小题。

妈妈的符号

张君燕

这是一个略带悲伤结尾却很暖心的故事。

一个小男孩四岁时,随着妈妈去城里赶集,拥挤的人群挤散了贪玩的孩子和忙着采购的妈妈。嘈杂的喧嚣,杂乱的人群,孩子像一颗掉入大海的石子,一旦脱离视线便再也找寻不到了。

寻子的道路艰难而又漫长。一晃十年过去,妈妈依然没有找到孩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妈妈到外省探亲。中午,和一大桌亲戚家的亲友围在一起吃饭。席间,总感觉有一道目光在自己身上来回看,她抬起头,却找不到目光的来源。后来,当这道目光再次投射过来时,她及时捕捉到了。那是对面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他的目光是那么炽热,而且好像充满了期待和询问。当他们的目光相遇时,男孩子索性不再躲闪,直直地盯着她看,而她似乎也在男孩脸上依稀看到了记忆里旧时的轮廓。

最后,男孩子走过来,问她是不是曾经丢过一个孩子。这一刻,激动万分的她一下子泪流满面,她忙不迭地点头,然后紧紧握住了男孩的右手!她根本没有想到,兜兜转转了这么多年,竟然会在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场合找到自己的儿子!

后来,有人问男孩:“你怎么会想到她是你的妈妈?”男孩羞赧地笑了:“我也不知道,我就是看着她感觉很亲切很温暖,而且她身上好像有一种特殊的东西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想起了我妈妈,和幼时记忆中的一模一样!”是的,也许每一个妈妈的身上都有一种特殊的符号,即使隔着岁月的漫漫风尘,依然可以让孩子清晰地认出自己。

说起妈妈的符号,我突然想到曾经看过的一个国外的视频。那是一个关于亲情的测试,研究人员找了六个三到十岁的孩子,然后把他们的眼睛蒙上,让他们在一群人中找到自己的妈妈。妈妈们似乎都有些紧张,可孩子们却显得镇定自若。测试开始了,孩子们依次走上前,摸着面前站着的人的头发、面颊、手。摇头,接着来到下一个测试者面前。而最终,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全部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包括最小的那个孩子!

当询问孩子找到妈妈的理由时,孩子们各有各的回答,其中一个孩子的回答非常奇妙:我摸到了妈妈的微笑!

大家在惊叹的同时,也不由得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妈妈,在妈妈身上会有一个特殊的印记,它是一种独特的心灵符号,甚至可以无形无色无声,外人根本无从探寻,子女却可以深谙于心,那里包含着一种深入骨髓的血脉与传承。

我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妈妈,想起了她身上独特的符号,你呢?

(选自《儿童文学》2016年12期)

【1】文章中小男孩的走失地点是下列的哪一项(       

A.超市里

B.马路上

C.集市里

D.家门口

【2】文章中的男孩为什么“目光是那么炽热,而且好像充满了期待和询问”(       

A.他有问题想问那位女士。

B.他觉得那女士是他妈妈。

C.那位女士是他们家的亲戚。

D.那位女士有他想要的东西。

【3】“她根本没有想到,兜兜转转了这么多年,竟然会在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场合找到自己的儿子!”这句话中的“这样的场合”指的是下列的哪一项(       

A.寻找孩子的路上

B.嘈杂喧嚣的集市

C.去外省探亲的路上

D.与亲友一起吃饭时

【4】“这一刻,激动万分的她一下子泪流满面,她忙不迭地点头,然后紧紧握住了男孩的右手!”从“泪流满面”一词可以看出妈妈当时怎样的情绪(       

A.感动万分

B.难过悲伤

C.失而复得

D.担心害怕

【5】文章以“妈妈的符号”作题目,你觉得好吗?请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代文阅读。

虚己以听,从善如流

如果能虚心听取别人提出的正确的建议,就会发展得更好。从古至今,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唐朝初年,唐太宗问魏征:“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suí)炀(yáng)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么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jiàn);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小时候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zhūn)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圆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史学家、文学家。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精兵简政”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战胜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和封锁,克服抗日根据地的困难而采取的重要政策。“精兵简政”最初由开明绅士李鼎铭提出。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这一政策,整顿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机构,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充实基层。各抗日根据地积极执行了这一政策,对于加强部队战斗力,减轻人民负担,克服当时的物质困难起了很大作用。

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而取得成功的事例还有很多。我们也要做一个能够虚心采纳别人意见并且正确运用的人。

【1】这篇文章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安排材料的。

【2】请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理解文中两个加点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想要说明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写出作者选取的前两个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我能行。

豪杰之士,肝胆照人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特别同情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穷苦人民,经常慷慨解囊,帮助他们。

有一年冬季的一天,李大钊刚刚从报社领回一笔稿费,走在路上,心里很高兴。这几天夫人正为家里的生活费发愁,这一点稿费刚好可以补贴家用。

他走到一个街口,见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跪在马路边,伸出一只枯瘦如柴的手,向过路的人们求讨施舍。李大钊走到老人身边,毫不犹豫地从口袋里掏出全部稿费,塞到老人的手里。老人慢慢地抬起头来,看看手里的钱,又看看李大钊,干瘪的脸上激动得挂满了泪珠,连声说道:“谢谢,先生!谢谢,恩人!”

李大钊只是向老人点点头,说了声“回去好好安排一下生活”就离开了。

又有一次,李大钊与一位朋友一起坐轮船。在他们俩通过检票口时,有位老人因为没钱买票,就跟在他们后面想混过去。查票的人揪住老人,厉声喝道:“快下船!快下船!”老人跪在查票的人面前,苦苦哀求。查票的人一把夺过老人手中的行李,要往大江里扔。李大钊走过来,拽住行李说:“请不要扔!老人的船票钱我替他付。”于是,他为老人补了一张船票,可是自己连吃饭的钱也没有了。

李大钊同志的一位友人对他有一句评语,说他是“豪杰之士,肝胆照人”。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慷慨—______  激动—_____  毫不犹豫—______

【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1)慷慨解囊: __________

(2)水深火热: __________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中李大钊帮助穷苦人的两个事例。

__________

【4】为什么朋友说李大钊是“豪杰之士,肝胆照人”?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

【5】用“____”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12、阅读文章,按要求完成问题。

文体:说明文

主题:自然奥秘

本文选自《极光的故事》

大自然总是以神奇和变幻莫测的姿态矗立在我们身边:阴晴雨雪、潮涨潮落、闪电霹雳、海市蜃楼。人类总是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注视着、探究着自然母亲的容颜。

神奇的极光

曹 冲

①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极光,是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它常常出现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地带(主要在南极区和北极区),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

②现代科学研究认为,极光的形成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它们是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具备这些条件的太阳系其他行星,如木星和水星,它们的周围,也会出现极光。

③地磁场分布在地球四周,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磁层。为了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可以把磁层看成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千米的极区高空大气。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1/50。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在电视显像管中,是一对电极和一个电磁铁作用于电子束,产生并形成一种活动的图像。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造成的。

(有删改)

【1】现代科学研究认为,极光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作者将地球磁层比作“________”,将__________比作“显像管的荧光屏”,将极光比作“__________”,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又形象生动。

【3】从第③段可以知道,极光形成的原理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例句,从下面的三个“假如”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②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③假如你想学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例:假如我是一位浪漫的诗人,我会关注那些美妙的传说、极光的多姿多彩以及形成的原理,因为人类童年时期的幻想和想象、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会激发我创作的奇思妙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我最棒。

①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②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作自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①自然段文字中对桑娜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桑娜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3】②自然段文字细致描写了渔夫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_____________;“搔搔后脑勺”说明渔夫________________;“熬”说明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我喜欢去植物园

我喜欢去植物园,是为了静。

静,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不只是对那些抽象的东西如心灵、寂寞之类。它使我听见鸟声,听见水声,听见四脚爬虫在草叶间窸窸窣窣的走路声,听见______________……令耳朵听得很深。它使我看见叶面上的血脉,看见树顶间的青天,看见____________……令眼睛望得更远更细。仿佛,仿佛可以看到天涯海角那无尽的脚边——也不过是一片极静的幽林。

前几天,我偶然在中午的时候去了植物园。满溢的阳光到处洒上了金粉,连曲径上的小碎石都艳了起来。一切的静依然静着,却不知由哪儿飞来了许多花的访客——那些横飞的蜜蜂。草地上躲躲藏藏的苜蓿透露着若隐若现的紫色消息,一只淘气的蜂把它传给旁边的草花。那野花像一朵淡黄的云,轻柔得仿佛轻风一吹就会散。那只蜜蜂一站到花心上去,花茎就不胜负荷地弯垂了下来,太重啦,仿佛有一声甜美的呼喊,吓得蜂儿直跳起来,花儿才又弹簧似的弹回原位伸直了花梗。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天涯海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胜负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说说静,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前面一句的内容,在第一自然段中两处省略号前的横线上分别补写一个句子。

4从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和一个比喻句,抄写下来。

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学们选举他。他当少先队员代表。(把两个句子合成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风吹绿了田野。 (改“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字句)

(3)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老师的指导,我们能够取得成功。(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洛宁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地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仿写句子)

人们都爱春日,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8分)

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缩句:

今天晚上有大雨。我们要按时到达。(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海底的鱼发出各种声音。(改成拟人句)

(4)他非常着急。(改成比喻句)

 

18、变魔术,改句子。

1.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哪一处没埋葬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改为陈述句)

2.用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1)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2)我们之所以意志坚强,是因为我们心中拥有太阳。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轻声说:“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匹马。”(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营。

(1)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用句子中的修辞手法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印第安人喜爱雨后清风的气息,喜爱它拂过水面的声音,喜爱风中飘来的松脂的幽香。(用喜爱”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将句子变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如听音乐会、看花展、参观美术馆。回忆课文中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注意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