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读下面的诗句,想想,带点的词语在诗中指的是谁,填在括号里。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还。 ( )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情。 ( )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请把下列名言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死而后已。

(2)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_______

2.《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领全诗。

3、根据课文《开国大典》填空。

1.这是一篇具有新闻性、时效性特点的文章。它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在首都北京举行____________的盛况,着重写了“_______、宣读公告、________、群众游行”四个场面。本课课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中的三个主要程序。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写阅兵式的盛况。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第五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况。 

2.课文是按________顺序来安排的,第一部分写开国大典举行之前,第二、三、四部分写开国大典盛况,第五部分写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形。全文层次十分清楚,读后能使人清楚地了解开国大典的全过程。

3.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明了开国大典伟大的历史意义,赞颂了人民军队的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人民群众无限热爱领袖毛主席和欢庆人民当家作主的____________心情。

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饱经( )( )   ( )钉截铁       ( )生花       囫囵吞( )

( )李戴       技高一筹( )       ( )天工       ( )( )

1.人们常用成语“______”来赞扬一个人杰出的写作才能;用成语“______”来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2.每次读课外书时,我都是走马观花、______地看一遍,和同学们谈起某一个人物时,只能______地乱说一气。

3.我会用划线词语说一句话______

5、读连环画,回答问题。

1.A将B屡次赠送的金银封置库中,那颗汉寿亭侯的金印也挂在堂上。

2.收拾停当,A请两位嫂嫂上了车,自己骑了马,只带旧日人员出了门。

3.B听说他已出门,忙准备了金银、袍服,亲自带了数十人马,往北追赶。

4.B率众人来到他面前,知道留不住他,就叫将捧出一盘黄金送给他作为路费,他不接受。

5.B见A不收黄金,就又叫一将下马捧了一件战袍过来。A怕有变,不敢下马来接,只用刀尖挑起战袍。

6.A披了战袍,拱手谢道:“蒙承相赐袍,日后再图报谢。”

A指的是①__________,他骑的骏马叫②___________,这个情节体现了A③___________的性格。后来A违反军令状,在④__________(地点)放走B,体现了A知恩图报。B指的是⑤__________,这个情节表现了B⑥__________的特点。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阅读。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断桥]残破的桥。[无主]无人过问。[更著]又遭受。著,同,遭受的意思。[一任]任凭。[零落]凋谢。

(注释)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的意境。

A. 雄奇阔达 B. 苍凉悲壮 C. 落寞凄清 D. 清新飘逸

2下阕则写出梅花(   )的品质。

A. 高洁 B. 卑微 C. 畏惧风雪 D. 不畏酷暑

3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比喻 B. 拟人 C. 对偶 D. 夸张

4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字有何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比阅读。

(甲)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乙)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两首古诗的作者都是______朝诗人______,两首诗都是______诗,诗人借咏叹____________,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2】《石灰吟》一诗中,首句“千锤万凿”说明______,“______”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______”三字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由此我想到了____________等革命烈士。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石灰吟》中的“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作者借石灰石开采、煅烧、粉碎的艰辛过程,喻指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视若等闲,由此来表明自己持身清白、坚贞不屈的心性。

B.《咏煤炭》全诗紧紧扣住煤炭的特性落笔,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句写煤炭,句句寄托诗人为祖国为人民不辞辛苦的情怀,表现了诗人关心百姓疾苦并甘愿为之献身的高尚情操。

C.《咏煤炭》中“洪炉照破夜沉沉”一句写出炉火火势之大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

D.通过比较发现,同一作者,在《石灰吟》中侧重表现了自觉接受严酷考验的思想,在《咏煤炭》中侧重表现了一种奉献精神。

8、阅读课内诗歌并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打“√”

1雨知时节   A. hǎo     B. hào  

2)花锦官城   A. chòng (   )   B. zhóng  

2解释下列字词。

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润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诗句。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体现了春雨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题为《春夜喜雨》,在诗篇中”“”“都有了,但字却没有出现过。请仔细读原诗,揣摩体味,说一说诗人是怎样对春雨抒发了的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风趣可亲的鲁迅

①年近九旬的俞芳老人,七十多年前曾与鲁迅先生一家同住在北京的砖塔胡同61号。对鲁迅先生的风趣、善良及平易近人,她都有亲身的感受。∥

②鲁迅先生表面上看,神情严肃(sù shù),不苟言笑,其实是个很会说笑话的人,尤其是对他的母亲和我们三姐妹。他只要有空坐上一阵,屋子里便会笑声不绝。

③鲁迅先生讲笑话很有特点,讲起来娓娓动听,有时又把双眼一瞪,这使得听讲的人笑得前仰后合,可他自己却一本正经,像没事儿一样。∥

④有人说,鲁迅先生性格乖戾(hù  lì),一般人很难与之相处(chù  chǔ),但事实上,鲁迅先生给我的印象却是非常平易近人。

⑤有一次,夜已深了,伏案写作一天的鲁迅先生刚刚睡下,同住西屋的鲁迅家的帮工王妈和我们家的帮工齐妈发生口角,夜深人静,越吵越响,以致鲁迅先生整夜失眠。第二天,他精神不支生病了。我们三姐妹去探望,谈到口角的事,鲁迅先生问:“你们听到没有?声音可响啦。”我们便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去‘喝止’( )呢?其实只要你咳嗽一下,她们就不会吵了。”鲁迅先生摇摇头说:“她们吵嘴,彼此心里都有气,若制止她们,虽然不会再吵,但心火不消,恐怕也要失眠,与其三个人都睡不着,不如我一个人睡不着。所以还是让她们吵一吵,等话说清楚了,心里气也就消了。”

⑥鲁迅先生的平易近人还体现在对待人力车夫上。有一个叫二秃子的人力车夫,住在附近的一个破庙里,鲁迅先生经常坐他的车。每次回来,鲁迅先生给他的车费总是最多的。鲁迅先生常说,人家是要养家糊口的。又说,一个人平时用钱不可浪费,能节省的地方,应该尽量节省,但克扣劳力的钱是不应该的。∥

1划掉文中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动听    不苟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结合下面的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成语。

(1)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_______

(2)不随便说笑,形容人态度庄重严肃。______

(3)形容大笑时身体前后晃动。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_ 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5联系文章内容选出正确的说法。(多项选择)____

A.鲁迅先生神情严肃,不苟言笑,所以是一个性格乖戾的人。

B.加点的词“其实”在句中起到转折的作用。

C.鲁迅先生是一个非常体谅和同情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人。

D.鲁迅先生没有制止帮工之间的口角,是他遇事退缩。

6文章已用“∥”分成了三部分,请分别概括第二、三部分的意思。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一部分与第二、三部分的关系是(  )

A.先总后分 B.先分后总

8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生活中的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鲁迅爱书的故事

①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他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②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山海经》。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惊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③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点钱,叫作“压岁钱”。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④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⑤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痛恨用中指和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边,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⑥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根据短文解释下列词语。

(1)梦寐以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浩如烟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围绕“鲁迅爱书”写了哪些事呢?请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⑤自然段写了鲁迅爱护书籍的细节,请简练地概括鲁迅是怎样爱护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么理解“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哩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给选文写一个合适的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选文画“_____”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句写出了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

B.该句写出了战士们要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

C.“像雹子”写出了石头的沉重,杀伤力强

【4】从选文中,我们感爱到了五位壮士的英勇。请写几句话,表达你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32个未接电话

①去年12月的一天,天气非常寒冷,似乎要下雪。

②我和同班同学小华留在学校补课,直到下午3点半才离开学校。我们一路小跑着来到车站,还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辆公共汽车开走了。还好,没多久,又来了一辆, 我们想都没想就跳上车,找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了下来。这时,天色渐暗了,街道两旁亮起了路灯。令人惊喜的是,下雪了!我们住的城市几乎从不下雪……我们兴奋地望着窗外。在柔和的灯光下,雪花在空中轻轻飞舞,把整个城市装点 得格外宁静、祥和。如果雪一直下到明天,这个城市将会变得一片银白,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呢?想着,想着,不知过了多久,我觉得大约该下车了。定睛一看,糟了!怎么这么陌生?原来我们搭错车了!我一下子紧张起来,连忙找手机,想联系妈妈。可是翻遍了书包也没有找到,一定是早上落在家里了。更令人沮丧的是,我还不记得爸爸妈妈新换的手机号码。四下张望,尽是陌生的面孔,我有些害怕了 。我和小华决定不下车,跟着车返回到上车的地方。大约两个小时后 ,我们又回到了上车时的车站。更糟糕的是,由于下雪,我们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 停运了!小华忙给家里打电话,可是她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这么晚了,我还没到家,爸爸妈妈一定很着急!我自己也急得想哭。我们俩孤零零地站在车站,不知是因为寒冷还是因为害怕,我们不停地哆嗦……

③我是一个15岁的女孩,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是那种看见客人来了就想往房间里躲的孩子。从小我就很听爸爸妈妈的话,他们也很疼爱我。爸爸妈妈在塔沃拉地区开了一家服装公司,白天在公司工作,晚上要到半夜才回家。因为不放心我和弟弟,所以放学后让我们直接 去公司,在那里吃饭、做作业。

④去年,我上了当地一所著名的高中。学校功课很多,考试也很难。不过,为了妈妈,再难我也愿意。学校离公司很远,还好,学校附近就是车站,开往各地的公共汽车很多。平常我总是中午1点钟放学,两点钟就可以乘公共汽车到达公司……

⑤大雪还在下,这时我们已丝毫没有了欣赏雪景的心情,只是呆呆地站着。终于,小华的手机响了,是她的一个朋友打来的,问小华是否和我在一起,还说我妈妈很担 心我,问我们为什么这么晚了还没有回家。挂断电话后不久,弟弟打来了电话,他一个劲儿地责怪我:怎么在外面呆了这么 久,妈妈急得都哭了,说再不回来就要报警了。我告诉他,我们搭错了车。晚上7点左右,终于盼来了叔叔,他先把小华送回家,然后带我回家。

⑥一到家,我马上去拿手机,手机上的来电显示让我震惊:32个未接电话! 20条信息!在我没有回来的这几个小时里,妈妈居然给我打了32个电话,发了20条信息!顿时,强烈的自责让我无地自容。我哭了,我无法想象这几个小时妈妈是怎么度过的!

⑦夜里,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对不起妈妈。第 二天一大早,我见到了一脸疲惫的妈妈,我流着眼泪向妈妈道歉。妈妈慈爱地说:“你长大了,以后出门一定要记得带手机。”

⑧通过这件事,我想了很多。是的,我已经长大了。也许,我要改掉的不是忘带手机的毛病,也不是记 不住父母的电话号码,而是要学会应付突发事件。妈妈,请您放心吧 !以后,我一定会变得坚强起来!

(原文荣获第十三届华人少年作文比赛一等奖,作者为余义君,有删改)

【1】选文为什么用“32个未接电话”为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

(1)从叙述顺序来说,选文的第③④语段属于什么顺序?主要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文中有关“我”和小华被叔叔送回家这一情节只用了一句话来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运用选文的相关内容,在文中的“我”和妈妈两个人物中任选其一,简要分析其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第②⑤语段都写到雪,心情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和生活体验,说说选文对你的启示(至少说3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邃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象。

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高、圆、清。

“高”是天的一种特性。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圜丘高5.17米,皇穹宇高19.5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好几米,成为天帝的象征。

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体低矮,空间开阔,因此祈年殿看起来似乎直接与天空衔接。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

“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科学境界。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含着宇宙万物,体现了一种“天行健”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

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圆的造型。圜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

“清”是天坛的一种特征,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学范畴,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或艺术境界,例如清新、清淡、清妙等。“清”由“青”而来,通常我们称天是“青天”。天坛的基本色调整体是青色,不论是天空还是琉璃瓦都属于青色。“青”是祥和、安宁的象征,也体现了一种空灵的美。

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崇高、祥和、清朗的独特意境。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势取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阔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的空间造型是方的,而天坛则是柔和的圆;故宫的颜色以黄、红为主,而天坛则是幽静的青绿色。天坛之美,耐人深思。

【材料二】

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反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反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都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人们称之为“回音壁”。

回音壁有回音效果的原因是皇穹宇围墙的建造暗合了声学的传音原理。围墙由磨砖对缝砌成,光滑平整,圆周率精确,有利于声波的规则反射,加之围墙上端覆盖着琉璃瓦,使声波不至于散漫地消失,更造成了回音壁的回音效果。

【材料三】

天坛公园平面示意图

【1】阅读任务一

(1)为家人设计一张天坛参观路线图,将要重点关注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

(2)华华一家计划从南门进,东门出,主要参观景点包括祈年殿、圜丘、回音壁、皇穹宇。请你设计一张合理的路线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任务二。

(1)向爷爷介绍回音壁的原理,应重点关注材料__________

【3】阅读任务三。

(1)结合材料一,归纳天坛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高”象征着______,“圆”象征着______,“清”象征着______

(2)材料一中的第三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天坛____________的特点。

(3)作者从审美的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清朗。请你根据课文提示的故宫的建筑特点,用三个双音词概括故宫的建筑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在材料二中画出写回音壁科学原理的句子。

14、课内阅读。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儿。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这段文字主要写了_______,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事例来表现“我”__________的心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空空落落:_____________

【3】“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这句话是______描写,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我”当时的心情。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采用了哪些方式描述“我”的心理和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老师没收了竹节人。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写完了家庭作业。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鲁迅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本书是你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谢之情,思念着张老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风吹小树。(请扩句,要扩充两处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昨天傍晚下了一夜的大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你写一个“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20、(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缩句)

 

(2)张华站起来说:我要去做作业了。(改为转述句)

 

(3)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4)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不得不认输。(改为肯定句)

 

(5)晌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6)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艰苦朴素。(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选取了四篇与鲁迅相关的文章,通过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从多角度展现了鲁迅的人物形象。请你将学文时积累的方法运用到作文中,然后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人触动你的心灵,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写下来吧。

要求:①选取典型事例,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特点,使人物形象鲜明。

②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详略得当、情节连贯、语句通顺、富有真情。

③题目自拟。文中不可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姓名。校名一律用“阳光小学”代替,班名一律是“六年一班”,人名一律用“小××”代替。

④字迹工整,尽量不写错别字,字数在400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