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无事生非 张冠李戴 神机妙算
B. 忐忑不安 音容笑貌 反反复复
C. 三翻两次 自做自受 发扬光大
D. 日积月累 自力更生 安安静静
2、比一比,组词语。
埃( ) 媒( ) 崖( ) 偿( )
挨( ) 谋( ) 涯( ) 尝( )
3、排排队。(我会补充词语并归类)
波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吞枣
________羊________牢 ________经________霜
昂________挺________ 张________李________
用来写人的:________
用来写环境:________
用来说道理的:________
4、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填在相关语句中。
(____)大无朋 斩钉(____)铁 (____)首挺胸 心(____)神往
(____)影自怜 坚强不(____) 全神(____)注 气(____)山河
(____)精会神 横七(____)八 粉身(____)骨 千(____)一发
1.他的发言十分精彩,而且语调是那么 ______________,不容置疑。
2.去天安门广场看70周年阅兵式,是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
3._____________之际,他奋不顾身地跳下河,救起溺水的小孩。
4.人民子弟兵和群众一起,打响了______________的大江保卫战。
5、默写《楚王好细腰》,并填空。
这则寓言给我的启发是: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习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是一首写西湖的七言绝句,作者是______(朝代)________(人名)。
【2】“黑云翻墨未遮山”一句中的“翻墨”的意思是__________。
【3】本诗写了四幅图画,写出了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正确排序是________
A.狂风吹散图、白雨跳珠图、黑云翻墨图、雨过天晴图
B.白雨跳珠图、黑云翻墨图、雨过天晴图、狂风吹散图
C.雨过天晴图、狂风吹散图、白雨跳珠图、黑云翻墨图
D.黑云翻墨图、白雨跳珠图、狂风吹散图、雨过天晴图
7、先把下面古诗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朝诗人王建所写的一首______(时间)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最后一句委婉地表达了_________。回忆你积累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请写出一句: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全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______________”是写实,“___________”是写虚。
【2】解释诗的前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东风”即是__________风。
【4】这首诗通过对春之景象的生动描写,表达出丰富的哲理。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
9、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分别是什么?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香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
我扭头(冲、跑)了出来,(偎、靠)在他的轮椅上直想哭。
对不起 我这样做可能伤害了你 他拍着我的肩头 轻声说道 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 其实 没事的你继续看书吧
我努力点点头,使劲忍着,没让自己哭出来。
(1)请为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选择运用正确的字,用(√)
(3)“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买给他的所有马草!”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声音的延长; b转折作用;c解释说明的作用。
(4)“我努力点点头,使劲忍着,没让自己哭出来。”此时的“我”心中会怎样想呢?请你发挥想象把“我”没有说出的话写出来。
10、阅读小长廊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记得那是十二月,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进修。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
入学前,有人向我介绍该校一位上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提问刁钻古怪,几乎让他所有的学生领教过什么叫‘难堪’……”
我上第一堂对话课时,就被这位教授点着名提问:“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吗?”
班上当即冷场。我 着教授的那张脸。那脸,大部分掩盖在浓密的毛发下。我 地说:“先生,我没听清楚您的问题。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
教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来自北京中国?”
窗外,雪花默默地飞。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明白白地感受到了那种几乎凝固的沉寂。几十双眼睛,蓝的、绿的、褐的、灰的,骨碌碌都瞪大了,盯着三个人来回看。看教授,看我,看我对面那位台湾同学。
“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我斩钉截铁地说。马上,教授和许多同学都转过脸去看那位台湾同学。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连眼皮也不眨一下,冷冷地慢慢地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教授先生盯牢了我,又递过来一句话:“您走遍了中国吗?”“除台湾外,先生。”“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我走遍了大陆,但我无法走过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海峡,先生。不过,待到海峡上搭起桥来,台湾与大陆连成一片的时候,我会‘走’到台湾去的,先生。”
教授站起身,离开讲台向我走来。我这才发现,他的眼睛很明亮,笑容很灿烂。他将一只手放在我肩上,轻轻地说:“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问题的。”然后,他快步走上讲台,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下课。”
出了教室,台湾同胞与我并排走。好一会儿后,我们俩不约而同地说:“一起喝杯咖啡好吗?”
【1】短文的开头部分是如何介绍这位上对话课的教授的?用“ ”画出相关内容。
【2】短文中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斜视 着急
B. 正视 慢慢
C. 正视 着急
【3】“海峡上搭起桥来”指的是( )
A. 在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海峡上建造一座真正的桥,让人们走
B. 这不是实指的桥,是指心,是海峡两边的人民心连心
【4】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连眼皮也不眨一下,冷冷地慢慢地说……”写出了台湾同学对课堂上发生的事不感兴趣,懒得回答。 (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短文中的作用只是描写当时的天气。 (____)
【5】“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教授对“我”的态度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检阅台。
母亲河的自述
①我叫黄河,全长5464千米。我的源头在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自治区)。千百年来,我哺育着中华儿女,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都把我认作民族的摇篮,称我“母亲河”。
②从前,人们总爱说“跳进黄河洗不清”,说的是我含的泥沙多。我每年要把16亿吨泥沙带走,淤积在中下游把河床抬得老高,有人又叫我“悬河”。这些我都没有办法,大自然就是这样安排了我。
③最近又有一句话说我——“跳进黄河洗不净”,我听了很伤心。要是以前“洗不清”、蹭蹭泥沙就清了、现在洗不净,可事关我个人“品质”。不知道最近大伙到我那儿看了没有,我的支流汾河、渭河、洛河、沁河都脏得不得了,有的地方简直成为“排污沟”,脏东西超了好几倍,连我周围的农民都嫌我臭,浇地时掩着鼻子干活。
④前些年,我的水质还行,既能浇地,也能到机器里转转;现在好多河段里的水都不行了,就是放在池子里当景观用水,还有人提意见。人们对我说,中下游很多城市的饮用水都从我这里取,为了让人们喝得放心,处理脏东西花了好多钱。
⑤我知道,今年我这样脏,与缺水有很大关系。从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这样干渴过,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2/3。而向我怀里排的脏水却是一天比一天多。过去叫“一碗水,半碗泥”,现在成了“一碗水,半碗污”,根本消化不了。
⑥可能有人会问,不是说不让往你那里排污吗?其实也有人管,但总有人偷偷地排,检查的人来了,少排点,检查的人一走,照排不误。管这种事的人也不好办,有人总结得很形象,叫“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更何况,还有一些不肖子孙说是当地挣钱重要,我干净的事往后放放。我听说,天津已经不用我了,我真羞愧。人们费老大劲修了引黄济津的水渠,我却帮不了他们的忙。要是再这样给我身上泼脏水,我这母亲河就变成臭水沟了。救救我吧!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操心——( ) 自豪——( ) 高兴——( )
【2】从母亲河的自述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
【3】你从文中发现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
【4】⑤自然段中划横线的词语能删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
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
生物迁徙,寻找心中的诗和远方
①有人说,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人们常常为了理想去到远方,但又为了亲情重回故里。很多生物也一样,它们也有着自己波澜壮阔的迁徙盛举。那么,它们的迁徙又是为了寻找些什么呢。
A
②生物的迁徙是皆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压力导致的,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选择。冬天来临,气候骤降,没有充足的食物供应,而它们又没有其他办法,比如冬眠,于是只好选择逃离,待到山花烂漫,气候回暖时再迁回来。所以,生物迁徙便是为了寻找更加适合生存的环境,或是充足的食物,或是舒适的气候,或是利于繁殖的条件。
B
③对于生物如何确定它们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了好奇。其实,确定迁徙路线,生物自有妙招。人旅行时会带着地图或指南针辨别方向,而迁徙的生物可没有这样先进的设备,但是它们却从不会迷路,它们的奥秘是什么呢?科学家认为,迁徙生物都有其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最近还有研究认为很多生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候鸟是一种典型的代表,候鸟在长距离迁徙时,大脑能记录下每一个特殊地点的磁场特征,将它们之间的距离、方向信息组合在一起,绘制了一张精准的“地图”,据此找到到达各个目的地的飞行路线。然而有趣的是,有科学家发现即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途进行迁徙,也就是说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了它们,它们生来便知道自己该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④气候条件的改变,是驱动生物迁徙的根本原因。而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平均气温升高了0.4~0.8℃。这会如何影响生物的迁徙呢?很多生物之所以选择迁徙是为了逃离冬天的寒冷,温度升高对它们似乎是有利的。
⑤另外,还有一种情况,那便是不少生物需要的是较低的温度,比如鱼类。气候变化影响海水的温度,很多鱼类选择逃离赤道附近的热水域,向更冷的水域移动。由于气候变化,北美水域中超过70%的海洋物种的栖息地发生了变化。更骇人的是,科学家通过分析,发现如果不阻止气候变化,34%的动物,57%的植物,将失去一半甚至更多的生存区。
⑥科学家说,迁徙是生物对恶劣环境的集体逃离,是对生存压力的妥协,是不可不做的选择。对这些迁徙者来说,行万里迢迢之路,看不一样的风景,或许也是在找寻他们心中的诗和远方吧。
【1】根据文意,在文中A、B处各补写一个小标题。
【2】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动物迁徙而不迷路的奥秘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元朝统治者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满身的刑具,把他关押在一间
阴冷的囚室中,企图使他屈服。但是,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金石之性,要终愈硬,性可改耶?”三年牢狱生活的折磨,始终没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统治者见文天祥软硬不吃,叉听说不少地方有营救文天祥的举动,恐日久生变,决定要杀他。
【1】给下列标下划线的字注音。
刑具( ) 囚室( ) 性可改耶( )
【2】从画“________”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哪首诗?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欢乐岛。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走第一条路和第二条路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并写在下面。
①斩钉截铁:______________
②绝路:____________
【3】找出能表明五位壮士决心与敌人决一死战的词语,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话,你想对五壮士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为转述句。
奶奶对我说:“我去跳广场舞了,你在家要注意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那是何等惊心动魄的气概呀!(照样子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黄河飞旋而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一条忽明忽暗的长长的带子蜿蜒盘旋在茫茫的大地之上。(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这情景真让人惊叹。(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8、按要求写句子:(5分)
(1)给下面两句话加上标点,使句子意思不同。
我 赞 成 他 也 赞 成 你 怎 样
我 赞 成 他 也 赞 成 你 怎 样
腊梅在三味书屋的后院开得正盛。(先改写为比喻句,再改写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心情很繁重。(改病句)。
19、这个小姑娘勇敢、镇定、乐观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自暴自弃的我。(缩句)
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在事实面前,他承认了错误。(改为双重否定句)
2.在“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大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踊跃发言。(改病句)
3.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礼服,亲自主持了这个特别的葬礼。(缩句)
4.海底的鱼发出各种声音。(改成拟人句)
21、习作。
爱,洋溢在我们的四周,不需要用很多的语言来表达。它就在一个默默的眼神中,在一句殷切的叮嘱里……生活中,你感受到这种爱了吗?以“用心去感受爱”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1.叙事完整而有条理。2.表达真情实感。3.不少于4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