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书法展示

字,代表了一个人的修养内涵。书写汉字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欣赏上面的书法作品,将作品中的诗句用正楷字补充在下面的方格中,力求工整、美观。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2、辨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我知道的国家级保护动物有:_________

4、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55)

(  )不经心   不(  )落后   千方(  )(  )     (  )(  )

兴高采(     (  )扬顿挫    大摇(  )(     无影(  )(  )

1)八路军和日本鬼子进行了__________,终于坚守住了阵地。

2)狐狸昂着头,__________走在前面,老虎紧紧地跟在他的后面,瞪大两只眼睛看着。

3)星期天,我和妈妈__________地游览了南京红山动物园。

 

5、看拼音,写字词。

1.那只小狐狸长着líng lóng( )miàn páng( ),正看着树上的葡萄吞咽tuò mo( )呢。但是它非常jiǎo huá( ),用眼睛piǎo(  )了一下,发现有人来了,zàn(  )时躲起来了。

2.zhī zhū( )、hú dié( )、qīng tíng( )、cāng ying( )、qiū yǐn( )都是大自然的生灵,它们身上都存在着让人敬畏的力量。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诗中的“排闼”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2】下面对诗歌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后两句用“护田”和“排闼”两词,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体现了诗人在退居时期仍有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诗歌景物描写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韵味深长。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某人

(印度)泰戈尔

你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芒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

爱之神发现了你

1这首诗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的“有的人”有哪些相似的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和《有的人》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材料。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书……壁”的意思是“放在墙壁上的书”。

B.“长扫”中的“长”字有“常”义,“长扫”即“经常打扫”。

C.“排闼”是说山峰仿佛带着青翠之色推门而入,赋予了青山动感。

【2】细品古诗,感受语气,本诗可以用(       )的语气来读。

A.快速、激昂

B.舒缓、闲适

C.低沉、飘渺

【3】与本诗后两行结构不同的诗句是(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本诗作者是我国宋代著名的诗人,我们背诵过他的很多诗。下面诗句中不是他创作的是(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5】读《书湖阴先生壁》的后两行,试着描写你想象出的动态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提示,填写诗句。

品读了《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我们按捺不住对大自然的向往,整理行装立刻出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过山庄,去体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的宁静闲适;游黄河,去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的磅礴气势;宿江边,去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的空旷寂寥;访草原,去体会老舍笔下那种“既使人_______________,又叫人________________,既愿______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境界……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盼(节选)

第二天早展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

“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1读句子,回答问题。

“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

从这句话中的_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我”对“雨”的喜爱。

2“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的使用,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直气壮”的意思是________。“我”理直气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第③自然段中,“我”为什么是“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1928年初,时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的夏明翰不幸被捕了。‖

敌人满脸杀气地问:“你姓什么?”

夏明翰若有所思地说:“姓东!”

“胡说!”敌人拍着惊堂木,“你明明姓夏,为什么乱讲?”夏明翰从容不迫地说:“你们把黑说成白,把天说成地,把杀人说成慈悲,把卖国说成爱国,我姓夏,就当然应该说姓东!”

敌人无言以对,硬着头皮继续问:“多少岁?”

“共产党万岁!”

“籍贯?”

“革命者四海为家,我们的籍贯是全世界!”夏明翰越说越激昂,“我们坚信,共产党必胜,红旗一定会插遍全球。”

敌人慌了,急欲收场,便匆忙问道:“有无宗教信仰?”

“我们共产党人不信神,不信鬼,不像你们已收捧圣经,一手拿屠刀!”

敌人别有用心地说:“那就是说你没有信仰啰?”

“怎么没有信仰?”夏明翰大声宣布,“我信仰马克思主义!”‖

夏明翰入狱后,敌人企图从他口中得到党的机密,特派人到狱中“规劝”,遭到夏明翰严厉痛斥。敌人又施加各种酷刑逼问。可是软硬兼施,均告无效。1928年3月200日,便对夏明翰下了毒手。‖

临刑前,敌人问他有无遗言,夏明翰厉声喝道:“给我拿纸笔来!”

他接过纸,饱蘸浓墨,写下了使革命者振奋、反动派丧胆的五言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面对敌人的枪口,他高呼着“共产主义万岁!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了。‖

【1】按要求给下列词语分类词语分类,把序号填在相应括号里。

①满脸杀气②英勇就义③前仆后继④从容不迫⑤软硬兼施⑥丧胆⑦激昂⑧企图

(1)可以描写革命者的词语有______

(2)可以描写敌人的词语有______

【2】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1)从容不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软硬兼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 ”的句子,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夏明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已用“‖”划分成四部分,请照样子为每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_______——受审——入狱——________

【5】把下面两段话分别加到短文开头之前和结尾之后,使短文首尾呼应。

A.一首斗志昂扬的《就义诗》,鼓舞了无数后来人前仆后继加入革命洪流中,谱写了一曲胜利的约章。

B.夏明翰是中国革命史中的一位钢铁战士,他的《就义诗》写得惊天地,泣鬼神。

_____应加在开头之前,_____应加在结尾之后。

11、阅读《穷人》片段,回答问题。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深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文中忐忑不安字是_______结构,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部。的意思有: A 安全;B安装;C安定。在文中应取______

2   画出描写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3认真读读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并且联系上下文,这样做指的是______________。从中你体会到_____________

4桑娜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最后说桑娜深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请你发挥想像,说说这时桑娜可能在深思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鲁迅先生的生活情趣》。

鲁迅先生十分珍惜时间,却从不把参加体育活动和搞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看作是浪费生命;恰恰相反,他把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看作是增长知识、变换方式积极休息的手段。

种花   鲁迅一生喜爱花草,即使没有栽种的地方,也爱在书桌上摆一盆绿色的生命。少年时,鲁迅就读了许多有关花木的书籍,像《花镜》《兰惠同心录》《广群芳谱》等。中年的鲁迅最爱丁香花和木槿花。1923年,鲁迅居住在北京西三条胡同一个四合院,就种了好几株白色和紫色的丁香花。夏秋之夜,每当夜深人静,他独自徘徊在花下,闻着略带苦涩的香气,以求解除疲劳。1924年秋天,鲁迅在西安讲学时,下榻处窗外有一丛盛开的白木槿花,他对花凝视良久,想构思一部《杨贵妃》的剧本。晚年,鲁迅定居在上海大陆新村9号时,还特地在前院种上了夹竹桃、石榴、紫荆、桃花等花木。

看戏   鲁迅先生从小爱看绍兴的戏文。有一次,他还在民间演的目连戏中自告奋勇地扮演了一个角色。1924年夏赴西安讲课时,专程去看古老剧种秦腔的演出。鲁迅晚年定居上海后,在繁忙的写作之余,他最大的娱乐就是观剧、看电影。鲁迅常同许广平一起,携带海婴去剧院看有趣、有教育意义的新戏。他不仅看,且多有评论。

篆刻   鲁迅先生喜好篆刻,虽刻印不多,却具备了较深的艺术功底。他少年时代,因叔父周芹候研究篆刻,耳濡目染他学会了刻印的本领。1899年,鲁迅在南京读书时,就曾刻过“戎马书生”“文章误我”“夏剑生”等印章。在鲁迅的著作中,《蜕龛印存(代)》是鲁迅论述篆刻的唯一的珍贵资料。它也是我国印学宝库中难得的理论之作。

猜谜   小时候,祖母常教他猜谜语。事隔30年后,他还在《长命灯》里,把儿时的猜谜乐事生动有趣地描绘了一番。鲁迅还常幽默地用“谜语”来写信、题书名和做笔名。鲁迅用过的一百几十个笔名里,用“谜语”起的也不少,如“华圉”是隐“当时中国(华)是个大监狱(圉)”之意。

养鱼   有一次,内山完造先生赠送了10尾金鱼,鲁迅先生特地买来一只素白的金鱼缸,和夫人许广平一同兴致盎然地铺沙、灌水,植种掩映的碧绿水草,小心翼翼地把金鱼放进去。鲁迅先生很熟悉金鱼的生活习性,顾虑到缸面的水苔太密,会影响鱼呼吸氧气,他常暂搁手中“金不换”笔,仔细地把这些东西除去。

习武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学过柔道,回国后在绍兴府中学堂执教。一次夜行,经过一处荒凉的坟地,忽见一惨白形同鬼魅的东西在前挡道,鲁迅赶前去飞起一脚,直踢得那家伙踉跄倒地,抱头鼠窜,原来是一个装神弄鬼的盗墓贼。

绘画   鲁迅先生童年时就喜欢绘画,30年代曾为自己和别人的书刊设计过封面,也为自己的文章画过插图。“君无常”画像就是他于1927年6月25日亲笔作的一幅,至今保存在他的《朝花夕拾·后记》里。

【1】从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意思相符的四字词语。

(1)主动地要求承担某项艰难的工作。( )

(2)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2】文章围绕_______这一中心意思介绍了鲁迅先生种花、________、篆刻______、养鱼、_____、绘画这七个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3】鲁迅先生对“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的态度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

【4】从这篇短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个兴趣广泛的鲁迅先生。请写出一句你积累的鲁迅先生的名言,再写一写你从这句名言中体会到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1)名言:_____________

(2)体会: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草房子(节选)

眼下的夏天,是地地道道的夏天。太阳才一露脸,天地间便弥漫开无形的热气,而当太阳如金色的轮子,轰隆隆滚动过来,直滚到人的头顶上时,天地间就仿佛变得火光闪闪了。河边的芦苇叶晒成了卷,一切植物都无法抵抗这种热浪的袭击,而昏昏欲睡地低下了头。 大路上,偶尔有人走过,都是匆匆的样子,仿佛在这种阳光下一旦呆久了,就会被烧着似的。会游泳与不会游泳的孩子,都被这难忍的炎热逼进了河里。因此,河上到处是喧闹声。

桑桑已在水中泡了好几个钟头了,现在他先到岸上来吃个香瓜,打算吃完了再接着下河去。他坐在门槛上一边吃着,一边看着母亲拿了根藤条抽打着挂满了一院子的棉被与棉衣。他知道,这叫“曝伏”, 就是在最炎热的伏天里将棉被棉衣拿到太阳下来晒,只要晒上那么一天,就可以一直到冬天也不会发霉。母亲回屋去了。桑桑吃完瓜,正想再回到河里去,但被突发的奇想留住了。他想:在这样的天气里,我将棉衣棉裤都穿上,人会怎样?他记得那回进城,看到卖冰棍的都将冰棍捂在棉套里。他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被棉套死死捂着,冰棍反而不溶化。 这个念头缠住了他。 桑桑这个人,很容易被一些念头所缠住。

桑桑往屋里瞥了一眼,知道母亲已在竹床上午睡了,就走到了院子里。他汗淋淋的,却挑了一件最厚的棉裤穿上,又将父亲的一件肥大的厚棉袄也穿上了身,转眼看到大木箱里还有一顶父亲的大棉帽子,自己一笑,走过去,将它拿出,也戴到了水淋淋的头上。桑桑的感觉很奇妙,他前后左右地看了一下,立即跑出了院子,跑到了教室中间的那片空地上。

那时,纸月也已走进了校园。但桑桑装着没有看见她,顺手操了一根竹竿,大模大样地在空地上走。

首先发现桑桑的是蒋一轮老师。那时,他正在树荫下的一张竹椅上打盹,觉得空地上似乎有个人在走动,一侧脸,就看见了那样一副打扮的桑桑。他先是不出声地看,终于忍俊不禁,噗哧一声笑出来。随即起来,把老师们一个一个地叫了出来:“你们快来看桑桑。”过一会就要上课了,各年级的学生们正在陆续地走进校园。桑桑为他们制造了一道风景。桑桑经常为人们制造风景。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地地道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忍俊不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主要是______描写,如果用一个字概括这段的内容,我会写________

3引号的主要作用有: A.表示引用:;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D.表示否定或讽刺。读下面的句子,将句中引号的作用填在括号里。(只填序号)

①他知道,这叫“曝伏”。______            ②“你们快来看桑桑。” 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桑桑为他们制造了一道风景”, 这道风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这个片段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桑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烛心

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地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面……

1想一想,这篇短文讲了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2划横线的句子,这是对小薇的 ________ 描写,朗读时,语速应_______,读出小微____________的心理。

3根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展开想象,续写小薇复杂的心理活动或是如何接待了小男孩,等等,想象要入情入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支书在瓢泼大雨的夜晚镇定地指挥村民过木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泉水唱着歌儿,欢快地向前奔去。(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深蓝的天空中高高地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2.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改为双重否定句)

3.如果把水倒下去,吸水器不出水,就白白浪费这壶救命之水。(改为反问句)

4.割草的孩子们的脸蛋红扑扑的。(改为比喻句)

5.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我的作文知识提高了。(修改病句)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整个大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红不但在家里经常帮妈妈干活,所以在学校也主动为同学服务。(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最爱看河上的帆了,一张张白帆,像一朵朵白花,开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又像一片片白云,飘在蓝蓝的天上。

  这句话把__________________比做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8、谅解,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修养。它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的阴影;它是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仿写句子)

19、对这个艺术珍品,人们都赞叹不已。(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爸爸对我说:“我的手表里有蝎子,你不要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个句子合并起来。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好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不滑下去,他得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写句子。要求用上夸张手法表现出来。

                      讨厌     紧张       兴奋

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在生活中,总有些人、事、物让我们感到温暖,如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生,孜孜不倦地给同学们上网课的老师,对你呵护有加的亲人……请选择令你感触最深的人或事,写一篇作文,表达出自己最真挚的情感。

要求:题目自拟;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