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读语句,完成练习。
1.“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
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_____________。
2,桑娜用头巾裏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非得这样做不可。
画线部分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桑娜脸色发自,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分别说说句中的问号、省略号和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A.问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省略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C.感叹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三国演义》中“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片段,体会关公的神勇之气。
兰兰:“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这一句并没有直接描写关羽和华雄的交战过程,而是借助描写战场上的声音让人感受到战斗的激烈,从而表现了关羽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
军军:“其酒尚温”虽只有四个字,写的是关羽斩华雄以后,那杯酒还未冷,可见关羽的速度之________。
3、通读课文,感悟中心。
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做到字迹清晰,字形美观。
yī shang dù jiāng bīng gùn sǎng zi cǎo pí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tiān yá zhǎn dīng jié tiě wēi fēng lǐn lǐn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5、读拼音,写词语。
fèn zhàn xuán yá báo zi yì lì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qí zhì jù lí zhì fú shān jiàn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习题。
阳关曲·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 )
A.端午节
B.中秋节
C.清明节
D.重阳节
【2】词中的“玉盘”指的是______,你积累的哪首古诗词中也用了这个比喻?请写下来:__________, ________。
7、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共____句,全诗是围绕“______”来展开叙事抒情的。
【2】诗中写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用的词是“________”;写乌蒙山高大雄伟,很有气势,用的词是“________”,但是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只不过是“________”。
【3】描写红军翻过了雪山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
A.赞扬了红军战士不怕死的精神。
B.赞扬了红军战士非常乐观的精神。
C.赞扬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明豪迈的气概。
8、阅读古诗,完成1-4小题。
马诗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释:①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古人迷信,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②瘦骨:清瘦的骨头。③铜声: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中“天马,即铜马。”
【1】本诗的作者李贺被称为( )
A.诗仙
B.诗鬼
C.诗圣
【2】下面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是( )
A.此/马非/凡马
B.此马/非凡/马
C.此马/非/凡马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诗中的“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
(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马,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 )
(3)这首诗委婉地表达出诗人郁积心中的怀才不遇怨愤之情。( )
【4】根据注释,把“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改写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桥(节选)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这篇文章选自(______)的小说,小说三要素是(______)。
【2】细读文中画线句,说说老汉这样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
【3】小伙子和老汉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老汉让小伙子先上桥?
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结尾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
【5】老汉和小伙子被洪水吞没后,人们会说些什么?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少年闰土(节选)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1】第五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解释说明
B.补充说明
C.语音延长
【2】选文中闰土给“我”讲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事。
【3】“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这句话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从中感受到“我”怎样的内心世界。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与理解。
爱的味道
代连华
①小区一楼住着一对夫妇,生活极有规律。晨起锻炼身体,晚上去广场散步,生活简单随意。因为房屋临街,夫妻俩喜欢敞开房门,坐在那里看书、品茶,或是悠闲地看着过往行人。
②每当屋子里飘出美食的味道,就能猜出他们的儿子回来了。那家男孩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平时极少回来。儿子回来时,也是夫妻俩最忙碌的时候,每天往返于菜市场和家之间,仿佛要把世间美味全部做给儿子吃。
(A)
③小小的房子里,总是飘出香喷喷的味道。有时路过门前,我会开玩笑地说,今天是炖鱼吧,离好远就能闻得到呢。女主人笑着说,是呢,尝尝吧,味道很鲜美。几天后,儿子走了,没有了香喷喷的味道,房间又恢复了平静,夫妻俩又开始了简单随意的生活。
(B)
④有位朋友不喜欢吸烟,但每次回到乡下,闻着那熟悉的廉价烟叶的味道,就会想起他的父亲。
⑤那时家庭生活贫穷,为了供他读书,家里的财务一直捉襟见肘。他每次回家取生活费,父亲都会犯愁,但却从不让他分心。昏暗的灯光下,父亲吸着长长的烟袋锅,伴随着袅袅青烟,有轻轻的叹息声。
⑥“爸,别抽烟了,对身体不好,家里实在没钱,我就不读书了。”父亲笑着说:“吸烟是为了给你驱蚊子,你不要有顾虑,好好学习才是正事,生活嘛,没有过不去的坎儿。”父亲轻描淡写,他早已泪湿枕边。
⑦朋友说,艰难岁月里,父亲努力地[ ]着家,面对困难,父亲从不说苦。古人解忧,唯有杜康,父亲解忧,却只能吸烟。父亲的身上[ ]着浓浓的烟味,隔了好远都能闻到,那时心里极不喜欢,当父亲离开人世,才[ ]内心深处是如此[ ]一种味道。
⑧有一次坐长途火车出行,坐我对面的是一对老夫妇,他们很紧张地抱着一个塑料袋不松手,奇怪的举动引起了乘警的注意,便要求他们把袋子打开,老夫妇摇头不肯。乘警越发见得可疑,强行打开塑料袋,一股浓浓的酸味弥漫开来,袋里竟然装着几棵酸白菜。原来他们是去看儿子,而儿子在家里时最喜欢吃酸菜,但是在火车上怕味道传开,老夫妇包裹了好多层。
(C)
⑨那次旅游沿途风景早已忘记,而行程千里抱着酸菜的老夫妻却停留在记忆里。酸酸的是爱的味道。
(D)
⑩生活中只要用心去品味,总能发觉爱的味道,那味道弥漫在岁月里,足以温暖苍凉的人生。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捉襟见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轻描淡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次填入第⑦段方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支撑 充斥 惊觉 留恋 B.支撑 充满 发现 留恋
C.支持 充斥 发现 留恋 D.支持 充满 惊觉 留念
【3】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昏暗”写出了屋里光线的暗淡,侧面体现了家境的贫寒。
B.“轻轻的叹息声”写出了父亲难以解决儿子生活费的无助和痛苦。
C.这句话既写出了父亲的一等莫展,也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D.“袅袅青烟”写出了烟气缭绕上升的样子,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
【4】“爱是有味道的,虽然美味佳肴在哪里都能吃得到,但是出自父母之手的,却是别有一番风味。”这是一个独立段,放在文中(_______)最合适(填序号)。这句话在文中起_______的作用。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5】文章围绕“爱的味道”写了三件事,请用“( )的( )”的结构形式,给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6】“有一次坐长途火车出行,坐我对面的是一对老夫妇,他们很紧张地抱着一个塑料袋不松手,奇怪的举动引起了乘警的注意,便要求他们把袋子打开,老夫妇摇头不肯。”这段文字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请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生活中只要用心去品味,总能发觉爱的味道,那味道弥漫在岁月里,足以温暖苍凉的人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一切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哥白尼对地球中心说的疑问,推动了他建立太阳中心说。牛顿认为:光是由一道直线运动的粒子组成的,即所谓光的“微粒子”。也许是牛顿的巨大权威吧,18世纪整整一个世纪光学研究没有任何发展。1801年,一个勇敢的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站了出来,他说:“( )我仰慕牛顿的大名,( )我并不因此非得认为他是万无一失的。我遗憾地看到他也会弄错,而他的权威有时甚至( )了科学的进步。”正是由于托马斯·扬破除迷信,没有被牛顿的权威吓倒,大胆质疑,敢于创新,所以在建立光的“波动学说”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上下连贯。
2.短文 。
3.作者主要举了哪两个人的什么事例来证明短文的主要观点?
(1)
(2)
4.读句子,回答问题。
“18世纪……没有任何发展”这句话中加点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
5.你认为托马斯·扬能在光的“波动学说”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原因是什么?
13、联系(一)(二),居里夫人、屠呦呦之所以能取得科学成就,是因为她们身上有一些从来“不变”的东西。以下是某同学给两位女科学家拟写的《诺贝尔奖颁奖词》,请你补充完整。
“爱阅读”讲座海报两则
讲座一:沈石溪动物小说揭秘
主讲:王老师
时间:4月24日(星期日)上午9∶00
地点:学校图书馆
作家沈石溪无人不晓,那他的动物小说藏着什么秘密呢?本次讲座,王老师将讲述沈石溪的成长故事,比较小说中的动物形象,探讨动物小说的阅读方法,和我们一起揭秘沈石溪的动物小说。
(于4月17日前到大队部报名)
讲座二:黑鹤动物小说的独特之处
主讲:曹老师
时间:5月8日(星期日)上午9∶00
地点:学校阶梯教室
大家知道吗?作家黑鹤长期在草原生活,写出了一部部扣人心弦的动物小说。该怎样阅读他的小说呢?本次讲座,曹老师将带领我们走近作家黑鹤,一起分享黑鹤动物小说的独特之处。
(于5月1日前到大队部报名)
【1】下列不属于王老师讲座的内容是( )
A. 讲述沈石溪的成长故事 B. 比较小说中的动物形象
C. 探讨动物小说的阅读方法 D. 分享黑鹤动物小说的独特之处
【2】王老师和曹老师的讲座有什么共同之处?恰当的一项是( )
A. 讲述作家黑鹤的草原经历 B. 揭秘沈石溪的动物小说
C. 学会如何阅读动物小说 D. 学会保护身边的小动物
【3】小明是六年级学生,他有兴趣去听讲座。以下是他4月和5月每个星期日的活动安排:
4月(每个星期日)
上午:自由时间
下午:篮球训练
5月(每个星期日)
上午:合唱队排练
下午:自由时间
如果不影响原有的活动安排,小明可以参加哪一天的讲座?( )
A. 4月17日 B. 4月24日 C. 5月1日 D. 5月8日
14、手术台就是阵地
1939年春,齐会战斗打响了。气焰嚣张的日军刚到齐会镇就挨了当头一棒,被我军消灭了500多人。
敌人不断反扑,战斗非常激烈。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在前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布满了血丝。突然,几发炮弹落在校门前的空地上,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
敌机不断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在周围爆炸,师卫生部长匆匆赶来,对白求恩说:“师长决定让您和一部分伤员离开这里。”白求恩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同样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部长恳请说:“白求恩同志,这儿危险,让您离开,是战斗形式的需要哇!”白求恩说:“谢谢师长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自己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挂在门口的帘布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助手们赶忙把火扑灭。担架队抬起做过手术的伤员,迅速向后方转移。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术台就是阵地》是把“手术台”比作___________。这个题目一方面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白求恩大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个儿报名。(改为老汉自己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下面的短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短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饱经风霜的手 饱经风霜的老屋 饱经风霜的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渔夫问桑娜:“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本书是你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谢之情,思念着张老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风吹小树。(请扩句,要扩充两处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昨天傍晚下了一夜的大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了我们的身体,老班长冒着生命危险去钓鱼。(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璧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练笔。
母爱如水,宁静而细腻;父爱如山,厚重而又深远。当你获奖时,母亲是怎样的激动和高兴呢?当你犯错误时,母亲又是怎样进行批评教育的呢?请选择一个片段进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