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飞扬    日月如(  )

(  )(  )  忐(  )不安

(  )目秀   (  )雀无声

(  )无阻   (  )(  )不堪

2、先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同心______力 日______月累 兴高_____烈 完______归赵

神机______算 画蛇____________假虎威 安然无______

1.为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我们要_________保护地球——人类的家园。

2.涓(juān)涓细流汇成大海。只有_____________,知识才能不断丰富起来。

3、积累与运用。

(1)诗歌是历史长河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____”我知道了过去_______节不能生火做饭;从“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中我体会到了诗人借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体会到了红军__________的精神。

(2)小学六年我们积累了许多名言警句,与学识丰富的人聊天我不禁感慨:_______________,胜读十年书;听了老师的批评我内心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忠言逆耳利于行;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周于事,不必循旧。”中知道了只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对人民有好处的事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

(3)塞尔玛·拉格洛芙写的《_______________》字里行间的怀乡之情,老舍创作的《___________》中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匆匆》作者_______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都需要我们慢慢去发现,去品味。

(4)读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我发现:古代送别诗的代表作之一《__________________》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___________代诗人杜甫的《____________》及唐代诗人韩愈的《________________》三首诗中都写到了春雨。

4、说说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

5、小小变色龙(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冠______(   )  数______(   )

冠______(   )  数______(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我能读下面的诗歌,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歌的作者是________。我还读过他写的另一首诗词:《______》。

2这首诗歌的结构特点是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

3读一读,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诗句,我发现“__”字用得精炼形象,因为_____________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延伸阅读。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①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②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③。

【注释】①砌:台阶。②回廊:回旋的走廊。③看花:赏花。

【1】解释下列词语。

①胧月: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独:_________________

【2】六(1)班同学就这首诗在学习群里展开了讨论,请你指出错误的说法,并说明依据。

我觉得第_____位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我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江月:词牌名

B.夜行黄沙道中:题目,主要点明词的写作地点

C.说:通“悦”,高兴

D.见:通“现”,出现

【2】下面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3】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事半功倍

战国中期,战乱频频,民不聊生。孟子对学生说:“当年周文王施行仁政,仅以方圆一百里为基础,步步为营,就打败了商纣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也能这样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能结束战乱统一全国。”

【1】从孟子的语言中可知,周文王打败商纣王的原因是( )

A.周文王施行仁政

B.西周兵强马壮

C.商纣王昏庸无道

【2】下列词语中,与“事半功倍”意思相反的是( )

A.一举两得

B.事倍功半

C.徒劳无功

【3】孟子的话语中表达( )愿望。

A.希望齐王不要像商纣王一样昏庸

B.希望学生们都有一颗仁慈之心。

C.希望齐王能像周文王一样施行仁政,救助百姓。

10、阅读《鲁宾逊漂流记》片段,作答后面的问题。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       )如此,打起桩来(       )很费劲,(       )非常麻烦。

【1】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其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在片段的括号处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选文的中心句是什么?再想想作者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来说明这个中心。

___________

【4】选文中加点的“几乎”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

【5】选文使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

11、课内语段阅读。

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那头老牛跟他也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

牛郎是怎样照看老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海啸

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今年311日在日本近海发生的9.0级强烈地震就引发了约10米高的海啸,并引发核电站爆炸,造成重大地质灾害。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

1从第③段分析,海啸具有哪些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加点的词大多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原因是什么呢?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

13、课文回放。(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 ,文章主要围绕杰出爱国这两个词语来写的。杰出的意思是 ,这里主要指

(2)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没有出世的意思是   ,文中外国报纸的意思是  

  ,你从中体会到  

(3)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这一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4)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字形线路。

这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通过这个方法詹天佑顺利地解决了火车爬陡坡的难题。画一画火车在字形线路上的行进图,注意分别标清两次拉和推的火车头。

从中你体会到詹天佑是个 的人。

 

14、阅读理解。

父亲乞讨的小女孩

①不久前,我到邻省的一个小城办事。办完事后,我便买了返程的火车票,离发车的时间还有一个多钟头,我便来到候车室,找了个座位坐下来。我刚坐下来,就看见一个满脸污垢的汉子带着一个小女孩走进候车室。汉子左臂架着拐杖,右手拿着一个铁皮盒子。

②那小女孩看上去十来岁的样子,有着一双黑亮的大眼睛,她蹙着眉,默默地跟在汉子的身后。汉子端着铁皮盒子向候车室里的人挨个要钱。他身后的小女孩满脸通红,咬着嘴唇,始终躲避着别人的目光。

③汉子走到一个围着黄围巾的妇女面前时,那妇女白了他一眼,恶声恶气地说:“没有没有,快走开!”

④汉子面无表情,兀自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妇女冲汉子大声吼道:“臭叫花子!叫你滚开没听见啊!”

⑤汉子默不作声,转身走时,故意踩了一下妇女的脚,那妇女“哎哟”一声,站起身来,大声责骂汉子。汉子也不吭声,照着她的脚又踩了一下,妇女大为恼怒,她一下扑到汉子跟前,夺下汉子手里的铁皮盒子就朝外走。汉子一瘸一拐,哪里能追上那个腿脚灵便的妇女。他呆愣片刻,一屁股坐到地上,哭诉起来:“我的钱都被那个臭婆娘抢去了,我们可咋办呀!孩子打早上起来就没吃一口饭,那些钱可都是我们父女俩好不容易讨来的。”

⑥小女孩站在那儿,低垂着头,揉搓着自己枯黄的发梢。我叹了口气,冲众人说:“刚才的事儿虽说也怪他自己,可他这个样子还带着一个孩子,也挺不容易的,我们大伙儿就给他们父女俩凑点钱吧。”说着,我从口袋里摸出钱包,想找些零钱给他们。

⑦就在此时,那小女孩倏地来到我面前,大睁着双眼瞅着我:“叔叔,你别给我们钱!”

⑧我与周围的人都愣住了,那汉子也是一脸蒙。我问小女孩为啥不让我给钱?她迟疑了一下,深吸了一口气,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道:“我爸爸与刚才那个女人认识,他们经常这样做……要是每次都能弄到钱,他们会总做这样的事儿……”

⑨听了小女孩的话,众人都是一脸惊诧,那汉子恼羞成怒,大声骂道:“臭丫头,你咋在这胡说八道!”说着,他抡起拐杖要打小女孩,我与几个人连忙制止了他。这时候,小女孩一下子跪在汉子的跟前,黑亮的眼睛里噙着泪花,她声音颤抖着说:“爸呀,我们不能老在外面要钱啊,你看人家都咋看我们,我们回家吧,我还想上学呢……”

⑩我听了,鼻子有些发酸,周围的人也都唏嘘不已。那汉子默默地看了一阵小女孩,目光也软了下来。几个女人上前把小女孩拉了起来,我与一些人还是给了汉子一些零钱,当然,那是看在小女孩的面子上。那汉子怯生生地瞅了瞅大伙儿,迟疑了一下,便收起了那些钱,拉着一脸泪水的小女孩,默默地向候车室外走去。

从那个小城回家后,我常常想起那个小女孩,她那双黑亮的眼睛也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真诚地祝她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1】文章情节一波三折,请梳理事件的发展脉络。(每空8个字)

______________——②妇女发怒,汉子哭诉——③____________——④女孩劝父,众人感动

【2】联系上下文,推测第⑧自然段中“蒙”的意思与(  )相近。

A.惊恐

B.慌张

C.犹豫

D.迷茫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通过描写小女孩的外貌、神态、心理,表现出小女孩十分害羞。

B.第⑦自然段中“倏地”一词表现出小女孩的毫不犹豫,以及不愿别人受骗而产生的巨大勇气。

C.文中对小女孩“黑亮的眼睛”的描写重复出现,前后照应,突出了小女孩的品质。

D.本文主要情节是围绕小女孩展开的,小女孩在推动情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4】细读结尾部分,说说为什么小女孩“黑亮的眼睛”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①他走起路来慢吞吞的,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个地方的噪音太大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运用相同修辞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①凄凉(荒凉冷落):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凄凉(悲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写句子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并写出改后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

20、老师对我说:你去关灯,我来关窗。(把直述句改成转述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小练笔。

母爱如水,宁静而细腻;父爱如山,厚重而又深远。当你获奖时,母亲是怎样的激动和高兴呢?当你犯错误时,母亲又是怎样进行批评教育的呢?请选择一个片段进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