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我能读语段,在拼音下面的括号里写出正确、漂亮的字词。        

10月1日的清晨,爷爷shāo wēi( )吃了点饭,就换上最喜欢的对jīn( )衣,端坐电视机前,一边给我讲革命人士dǐ yù( )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一边准备观看阅兵典礼直播。当看到tǎn kè( )、导弹、飞机等先进武器时,爷爷热血fèi ténɡ( ),直lūn( )着胳膊叫好。我的内心也激情pénɡ pài( ),感慨着祖国的强大。

2、语言积累与应用。

1.看到《三国演义》中关云长握刀捋髯的形象,我想到了四字词语   (气派或气势令人敬畏);看到老师明亮的眼睛,很有精神,我想到了四个字 ;看到一大群战象扑向敌人,势不可挡时,那股强大的力量,浩大的声势可以用四字词语 来形容。

2.“正太郎费力地睁开眼睛,朦胧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颊。另一只狐狸正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两只狐狸的行为使我想到了   这个成语。

3.暑假里,小红和妈妈去大西北旅游,夜晚,他看见起伏的山的上空,月亮像把镰刀,月光下的沙漠,好像下了雪,小红真想用李贺的诗句: 。来赞美。

4.又一次竞选失败,将我的心抛到了万丈深渊。哎,老天爷你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   。(填诗句)

5.“母狼紫岚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把自己的后代培养成狼王。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一次次失败,四小公狼也相继死去,最后,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狼孙身上。为了狼孙的安全,它与金雕同归于尽。我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出自沈石溪的《   》。

6.一些动物园的部分动物,因长期吞食游客扔的包装食品及杂物,腹中长了结石。这严重影响了动物的健康,管理人员不得不给它们施行手术。针对这一现象,请你为动物园管理处拟一条标语,奉劝游客爱护动物。语言要简明、得体,使游客乐于接受。

 

3、把词语补充完整。

参天的______ 绿色的______ 粼粼的______

险恶的______ 可敬的______ 凶猛的______

4、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积累天地。

1.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不可以尺寸与人。

2.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五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落叶归根,王爷爷离家四十多年,虽然头发花白,但乡音未变,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4.诗中有画。杜牧的《江南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绿树掩映、酒旗飘飘的江南春景图;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流水护田、青山送翠色的画面。

5.无论身处何方,我们都要记住鲁迅先生在《学界的三魂》里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惟有他发扬起来,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爱国诗人杜甫“初闻涕泪满衣裳”,他的泪水包含着(       )(多选)。

A.国家平定了安史之乱,重获安定,诗人喜极而泣。

B.诗人回想战乱期间,乾坤疮痍,黎民受苦,因此感怀。

C.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不禁喜不自胜,高兴得哭了。

D.52岁的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苦日子,痛定思痛,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2】“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的意思是(       

A.春天。

B.美的时光。

C.年轻的朋友。

D.春天的歌。

【3】“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远的距离,而诗人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让我们体会到______

【4】诗人杜甫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喜极而泣,他的深深爱国情让我们为之动容。我还积累的爱国有______

7、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先补充诗句,再用“/”画出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来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

【3】“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用得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4】“尽开颜”的意思是__________。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之情。

【5】你还知道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哪些故事?写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

【1】这两节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恨不得”的意思是__________,反复运用“恨不得”起强调的作用,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也用“恨不得”写一句话,表现你对某事物的热爱之情或厌恶之情。

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她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解释下列词语。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2.用“  ”画出描写桑娜神情的句子。 

3.这段话主要描写桑娜的(  )

A.语言     B.心理活动

4.桑娜为什么会“忐忑不安”呢?

   

10、阅读

望柳庄

五十年前的那个初春,昆仑莽原上(弥漫  充满)的风沙卷着雪粒、石子在狂吼,格尔木混沌一片。舂天在哪里?一位军人攥着一棵柳树在敲格尔木冬眠的门:醒来吧,我要给你换新衣!他挥锹铲土,一锹铲下去,沙地上就铲出了个盆状的坑坑,格尔木的第一棵树便栽在了这坑里。这个军人就是修建青藏公路的总指挥慕生忠将军。

在修路队伍离开西宁途经湟源县城时,慕生忠买了一百棵杨柳树苗。他对随行人员说:“我们要做第一代格尔木人,要在格尔木扎根安家。人和树一起扎根,这根才扎得牢靠!”一百棵树苗,都栽在了刚刚撑起的帐篷周围。一共两大片,杨柳分栽。将军给两片树林分别命名为“望柳庄”和“成荫树”。

第一次看到望柳庄是在一场风沙中。平房前的沙滩上横七竖八地半躺半立着一棵棵树苗,有的柳树已经被沙土埋得不见其真面目了。风沙停后,慕生忠带着同志们把倒地的树苗一棵一棵都扶了起来,培好土。他边收拾残局边对大家说:“吹倒一次,咱扶它一次。吹倒一百次,咱扶它一百次,直到它可以结结实实地站在沙地上为止。”

望柳庄有三株柳树死了,慕生忠把三棵死去的柳树掂在手中,端详了几番又几番。末了,他说:“它们毕竟为咱格尔木绿了一回,是有功之臣。应该把它们埋在沙滩上,还要举行个葬礼。”于是就出现了独特的柳树墓。常有格尔木人给那土丘浇水。谁也没想到,人们无意浇的水,浇醒了死去的柳树。到了第二年夏天,土丘上冒出了一条嫩芽儿。

那芽儿一天一个样,由小变大,由低变高……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活得更潇洒更坚强了。青铁的叶子泛着刚气,粗褐的枝干储存着力量。大风刮来它不断腰,飞沙扑面它不后退,寒冬腊月它依然(挺拔  挺立)。在我的感觉里,它们是亭亭站立的硬汉子。时间年年月月地(消失  消逝)着。望柳庄前的柳树越来越多,树林越来越大。

青藏公路通车到拉萨后不久,彭德怀元帅来到格尔木,就住在望柳庄。慕生忠对彭老总说:“我百年之后,就安葬在格尔木,这样能天天望见昆仑山,这一辈子什么都可以舍弃,就是离不开格尔木,离不开昆仑山。”

1994年10月19日,84岁的慕生忠将军在兰州与世长辞。10月28日,将军的子女们(保护  护送)着他的骨灰,踏上昆仑山的土地,随着将军的骨灰撒向高天,昆仑山忽然飞起漫天的雪花,天地皆白!此刻,覆盖着积雪的望柳庄格外庄严、神圣……

1用“√”选择文中括号内使用恰当的词语。

2用小标题的方式梳理选文的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3选文善用修辞手法,用词富有表现力,请从这两个角度赏析画“_____”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和树一起扎根,这根才扎得牢靠”中,“人扎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下文哪处描写与这句话相呼应?用波浪线画出来。

5选文主要通过___________描写来塑造慕生忠将军的形象。综合文中的描写及下面的资料,说说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资料  人们这样评价慕生忠——他是青藏公路的缔造者,更是格尔木的奠基人。整个修路过程中,他和筑路工人们同吃同住,在医疗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共同用缝衣针缝合脚后跟上的裂口。青藏公路开通后,在拉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庆祝仪式,刚刚从工地上下来的将军还没来得及换上军装,穿着一件和工人们一样的旧棉袄,风尘仆仆来到会场,那一幕令许多人潸然泪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秋韵(节选)

宗璞

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个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直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台阶,眼前会出现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许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灰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叶,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

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么?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1(提取信息)第1自然段中,最能突出表现记忆中的香山秋色的特点的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展开联想)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当读到“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时,我想到了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判断)对第2自然段在本文中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增加了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曲折有致。

B.以香山的嘈杂、万安山的寥落和萧索与小湖旁的秋色作对比,突出作者对后者的喜爱。

C.起到了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4(品词析句)读文中画“ ”的句子,完成填空。

这句话按照从     的顺序描写着了雨的红叶,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红叶       的特点,表现出作者   之情。

5(整体感知)作者要寻找的“秋韵”具有怎样的内涵?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1】选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天体上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

【3】举例说明,选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

【4】注意文中加点的词语,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暴风雨的启示

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寐。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恐惧。

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宛如有人听到信号,撕开天幕, 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推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呜鸣,犹如在黑夜中抽咽。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①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的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②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变为节奏单一的旋律,仿佛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甲]从窗外射进的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乙]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依偎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烁着光华。

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的林舍闪闪发亮,③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江山似锦,风景如画!

绮丽华美的春*啊,你是多么美好!

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早晨。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1】连一连。

烟囱发出呜鸣 仿佛优柔,甜蜜的催眠曲

雨点的旋律 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花瓣、绿叶上的水珠 犹如在黑夜中抽咽

【2】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分别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景物的?请选选。

句①:_________;句②:_________; 句③:_________

A. 气味 B. 声音 C. 动态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甲]自然段写了光线、_________、微风、天空等。

[乙]自然段写了_________、朝阳__________________等。

【4】这篇文章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

A.狂风→暴雨→阳光

B.雨前→雨中→雨后

C.室内→室外→山上

【5】从这篇文章来看,作者从大自然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短文。

一千张糖纸

①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外婆家做客。正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的年龄,加之隔壁院子一个名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两个人的种种游戏更使外婆家不得安宁了。

②表姑在外婆家养病,她被闹得坐不住了。一天,她对我们说:“你们知不知道什么叫累呀?”我和世香互相看看,没有名堂地笑起来。是啊,什么叫累呀?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累的问题。有时候听见大人说一声:“喔,累死我了!”我们会觉得那是因为他们是大人呀,“累”距离我们是多么遥远啊。当我们终于笑得不笑了,表姑又说:“世香呀,你不是有一些糖纸吗,为什么不再多找一些漂亮的糖纸呢,多好玩呀?”我想起世香的确让我参观过她攒的一些糖纸,那是几十张美丽的玻璃糖纸,被夹在一本薄薄的书里。可我既没有对她的糖纸产生过兴趣,也不觉得糖纸有什么好玩,世香却来了兴致,她问表姑:“你为什么让我们攒糖纸呀?”“攒够一千张糖纸,表姑就能换给你一只电动狗,会汪汪叫的那一种。”

③我和世香惊呆了。电动狗也许不会让今天的孩子稀奇,但在二十多年前的那个时代,表姑的许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那该是怎样一笔财富;那该是怎样一份快乐?更何况,这财富和快乐将由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呢。

④从此我和世香再也不吵吵闹闹了。外婆的四合院安静如初了。我们走街串巷,寻找被人遗弃在)角(的糖纸。那时候糖纸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我们会追逐着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在胡同里一跑半天的;我和世香的零花钱都买了糖——我们的钱也仅够买几十颗,然后我们突击吃糖,也不顾糖把嗓子购(hōu)得生疼;我们还守候在食品店的糖果柜台前,耐心等待那些领着孩子前来买糖的大人,等待他们买糖之后剥开一块放进孩子的嘴,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一张糖纸就是一点希望呀!

我们把那些皱皱巴巴的糖纸带回家,泡在脸盆里把它们洗干净,使它们舒展开来,然后一张一张贴在玻璃窗上,等待着它们干了后再轻轻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暑假就要结束了,我和世香终于每人都攒够了一千张糖纸。

⑥一个下午;我们跑到表姑跟前,献上了两千张糖纸。表姑不解地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我们说:“狗呢,欠我们的电动狗呢?”表姑愣了一下,接着就笑起来,笑得没完没了,上气不接下气。待她笑得不笑了,才擦着笑出的泪花说:“表姑逗着你们玩哪,嫌你们老在院子里闹,不得清净。”世香看了我一眼,眼里满是悲愤和绝望,我觉得还有对我的藐视——毕竟,这个逗我们玩的大人是我的表姑啊。

⑦这时,我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我初次体味到大人们常说的累,原本就是胸膛里那颗心的突然加重吧。

⑧我和世香走出院子,我们俩不约而同地把精心打扮过的那一千张糖纸扔向天空,任它们像彩蝶一样随风飘去。

⑨我长大了,每逢看见“欺骗”这个词,总是马上联想起那一千张糖纸——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是最深重的伤害。

⑩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可所有的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么?

【1】请围绕“糖纸”这一线索,概括短文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意思。

(1)藐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约而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妙趣横生,写“我”和世香为了收集糖纸,用了很多办法。请用四字小标题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和第⑥自然段画“______”的句子分别写了不同人物的“笑”。“我”和世香因为__________________而笑;表姑笑得那么厉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自然段画“        ”的句子,动作描写十分贴切、传神,表现了两个孩子_______________。第⑧自然段描写的画面很美,但“我们”的内心却很_______________,和糖纸一起随风飘去的还有_______________。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照要求写句子。

例:店里冷。

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

1)声音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是我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几天的饭费。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饭是不能不吃的。

变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依照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和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1)科学的灵感,难道是坐等可以来的吗?(改为陈述句)

 

(2)现在我必须要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3)他说:“我种树不同于别人。”(改为转述句)

 

18、改为比喻句

(1)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

 

(2)会场上乱成了一团。

 

 

19、照样子,将句子补充完整。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穿石的滴水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为“被”字句。

①老师没收了竹节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疲劳和干渴把他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表达创作能力考查。

题目: 让生活更美好

提示: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习作。从“微笑、诚信、梦想、运动、种花……”中选一个话题写,也可以写其他话题。想一想它是怎么影响你的生活的,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

要求:1.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句通顺。

2.字数在450左右,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