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传真。(19分)
(1)汉代史学家 撰著的《史记》达到了史学和文学的高度统一。
(2)唐代诗人 曾写下“人间四月 ,山寺桃花
”的诗句。他还写下了不少和游历有关的诗句,如“乱花渐欲迷人眼, ”“日出江花红胜火, ”
(3)百合说:“ 我要开花,是因为 ;我要开花,是为了 ;我要开花,是由于 。不管 ,不管 ,我都要开花!
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文章讲述了一棵生活在 环境下的百合,从和 长得一模一样,到经过不懈努力结出 ,又终于开出 ,最终形成 的动人故事。这段话用了
的句式,层层递进,让我们感受到了百合的 。
2、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①天(________)之音 ②粉身(________)骨 ③字正(________)圆
④暴(________)无遗 ⑤居高(________)下 ⑥念念有(________)
(1)我能仿照第⑥个词语的样子,再写两个“AABC”结构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并任选其中一个写句子:________。
(2)在才艺大赛中,只见一位古筝表演者抚弄琴弦,一曲终了,______,令人久久沉浸其中,接下来的书画表达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一人所画的水中鱼儿_____,叫人称绝。(用形容艺术的四字词语填空)
3、多音字组词。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
2.新冠疫情爆发,无数白衣天使奔赴武汉,看到这些“逆行者”的身影,我想到了曹植的诗句“_________,视死忽如归”;正如陆游的诗句“_________”,告诫我们不管自己的身份地位如何,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3.请用学过的成语来填空。
人们常用______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用______来赞美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当我们遇到一篇好文章时,我们可以说_______;欣赏某位书法家洒脱、有气势的书法作品时,我们可以称赞_______。
4.《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__》,课文通过写儿时伙伴闰上给“我”讲____、_______、_____和看跳鱼儿这四件事,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我”对他的怀念之情。
5、看词语联想。
例:母鸡——勇敢——慈爱——尽职尽责
森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蟋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字
倦 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古诗练习。
示儿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示儿》。
【2】解释字词。
①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二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一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上阙描写的景物有 、 、 、 。
【2】下面关于上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景物和词人感受,“惊”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
B.凉爽的清风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C.前两句词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色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
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
【3】“七八个”说明了_____________,“两三点”说明了______________,这与上阕的清幽夜色以及有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4】“忽见”的意思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 。
9、课外阅读。
访兰
贾平凹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去深山一趟,带回些野兰栽种。几年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使我很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儿去访兰。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个天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得到。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要动手挖。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呢?”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好像是味儿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儿?”我疑惑不解。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移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似乎是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欣赏它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的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空谷的兰”和“盆中的兰”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跑来玩赏兰花时,父亲反倒“愠怒”,这是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山野兰的“不俗处”表现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两段文字,完成练习。
片段一: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选自老舍 《草原》)
片段二:车子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便从河北进入内蒙古境内。刚才在山下沟谷中所感受到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里,天地顿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两边也有山,但都变成缓缓的土坡,随着地形的起伏,草场一会儿是一个浅碗,一会儿是一个大盘。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草并不深,刚可没脚脖子,但难得的平整,就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用推剪剪过一般。这时除了将它比作一块大地毯,我再也找不到准确的说法了。但这地毯实在太大,除了天,就剩下一个它;除了天的蓝,就是它的绿;除了天上的云朵,就剩下这地毯上的牛羊。这时我们平常看惯了的房屋街道、车马行人,还有山水阡陌,已都成了前世的依稀记忆。看着这无垠的草原和无穷的蓝天,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
(选自梁衡《草原八月末》)
【1】找出两个片段中形容“绿”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真读上面两个片段,二者有什么相同之处?( )(多选)
A.二者都着重写草原的“绿”。
B.二者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二者都表现了蒙汉情深。
D.二者在写草原景色的同时都融入了作者的感受。
【3】根据片段内容判断下列说法,对的画“√”,错的画“×”。
(1)片段一描绘了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所构成的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_______
(2)老舍先生把“草原”比作“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骏马和大牛也“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样描写把景象写得具体可感。_______
(3)梁衡先生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眼前草原的开阔、静谧。_______
(4)《草原八月末》中“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一句形象地写出了开阔的草原给人的神奇感受。_______
【4】同样初入草原,梁衡先生的感受与老舍先生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欢乐岛。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照样子写词语。
尽心尽力(ABAC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读短文,回答问题。
(1)“我”为什么会忘记老人是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与理解。
如此包装
(材料一)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网购已惠及千家万户。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买到心仪的商品。当一件快递送到手,我们总要拆开“厚重”的包装:外包装塑料袋、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包外包装塑料袋……才能见到自己购买的商品。
一位网店商家吐露心声,虽然这样的包装费钱、费力,但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在包装上我们不敢怠慢,而且还得“宁多勿少”,有时包装物重甚至远远超过商品本身重量。
(材料二)
据快递业“十三五”发展指标,2020年我国的快递量将达到700亿件,人均快件从2000年的0.01件增长到2020年的约50件。随着快递件数迅猛增长,也产生了大量的快递包装废弃物。我国各类快递包装存在过度包装、成本偏高、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材料消耗量从2000年的2.06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941.23万吨。若不实施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依照当前快递的发展趋势,2025年我国快递包装材料消耗量将达到4127.05万吨,带来巨大的资源负担和环境压力。
(材料三)
近年,中国快递包装在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电子运单普及率达80%,全年节约传统纸质快递运单210亿张;通过推广可循环编织袋,节约中转编织袋4亿个。某物流在减少包装耗材使用方面,推出了更窄的“瘦身胶带”,大大减少了胶带的使用量。除了耗材减量,构建回收体系也是推进绿色物流可循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点。该物流在北、上、广、杭等十几个城市陆续投入使用可循环使用20次以上的“青流箱”,单次使用成本相比普通箱可节省30%以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
【1】“材料一”主要讲述了快递包装面临的问题是_____,其中 “不敢怠慢”的原因是_____;“材料二”主要采用______和______的说明方法,让我们意识到______。
【2】针对包装存在的“过度包装、成本偏高、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近年中国快递在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以下答案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减量化
B.绿色化
C.可循环方面
D.以上全都是
【3】材料三中关于“真正绿色包装”的表述,你认为最恰当不一项是( )
A.用绿色的包装箱对商品进行包装。
B.能循环使用的、可持续发展的包装。
C.不使用塑料袋和填充物等对商品进行包装。
D.使用一次性包装盒对 商品进行包装。
【4】小华想给上海的表弟快递一些图书,她的哪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
A.小华要求快递公司只提供电子运单,不要打印纸质运单。
B.小华建议快递公司使用“青流箱”包装图书。
C.为防万一,小华要求快递公司使用宽大的专用包装带进行包装。
D.小华打电话给表弟,希望他收到图书后将包装箱送到回收处。
13、 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来越远。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多次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去找。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去找□又有人说□□为了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于是,孩子和船长涕泪交流,幸福地拥抱在一起。而当初规劝船长的人,却惭愧地低下了头。
一个人被他人相信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1】给文中的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
【2】用横线画出小孩落水后心理活动的句子。
【3】“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文中“绝望”是指____________,文中的“幸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感到耻辱……”船长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6】在生活中,你肯定也有被别人相信的时候,请你用几句话写下来,表达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隔着门的友谊
自从搬了家,儿子就没有了玩耍的小伙伴。小家伙天天缠着我讲故事,讲完了,还说真没意思!后来,搬来了一位带小孩子的新邻居。小男孩名字叫多多,跟我们家孩子一般大。两个小伙伴很快就玩到了一起。儿子高兴得不得了,吃饱喝足了就一蹦三跳地去找多多玩。我也因为儿子终于找到了新的小伙伴儿而心情舒畅了许多。
日子久了,便渐渐地了解到,多多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多多的爸爸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么说来,多多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问题太多,不应该让多多跟有着这样背景的孩子经常一起玩耍。
我跟儿子说,以后不许再跟多多玩了。儿子瞪着一双黑葡萄似的大眼睛问我:“为什么?”我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把我问急了,我只好说:“多多没有爸爸。”儿子似懂非懂地接受了这个理由。他没有说什么。所有的委屈都装在一双可爱的大眼睛里。那一闪一闪的含着晶莹泪花的眼睛让我的心里一阵酸楚。
后来,我就把儿子一个人锁在家里。那天,下班早了点,当走到家门口时,我被眼前一幕惊呆了,那个叫多多的小男孩趴在我们家的门口,正用小手往门缝里塞着一张纸。我的到来并没有( )他。多多一边用劲地塞着,嘴里一边说着,他那把守城堡的奥特曼画好了。里面传来的是我儿子的声音,他说他把蓝猫画好了。显然,两个小家伙正隔着一道门( )着友谊。天啊,我吃惊地捂住了嘴巴,怎么也想不到,两个年仅6岁的孩子会有这样的( )。多多瞪着一双怯生生的眼睛看着我,嘴里说的一句话,差点让我掉下了眼泪:“阿姨,我很快就有爸爸了,妈妈答应给我找一个。”
我不知道该对孩子说些什么,只能说:“多多,以后不要再隔着门跟扬扬玩了,要玩,就来家里玩吧。”说完,我心里惭愧万分,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1】在文中括号里填写词语,下列正确的一组是( )
A.恐吓 传送 行为
B.惊吓 传递 举动
C.惊吓 传递 举止
D.恐吓 传递 举止
【2】“我”不让儿子与多多玩的原因是( )
A.多多刚搬来,与儿子还不太熟悉。
B.多多的家庭有很多问题,不适合与“我”的儿子玩。
C.多多与“我”儿子的兴趣爱好截然不同。
D.“我”的儿子还没有与多多建立深厚的友谊。
【3】根据本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故事情节:_____→(听说多多来自单亲家庭)→(不让儿子跟多多玩)→(看到儿子跟多多隔着门玩)
“我”的心情:(舒畅)→____→(酸楚)→____
【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儿子很可爱,即使在委屈的时候,也很惹人喜爱。
B.“我”为儿子没有伙伴而感到惭愧和内疚,儿子也因为孤单而难过。
C.因为“我”的阻拦,儿子不能和多多玩,因此感到委屈和伤心。
D.儿子已经明白了“我”阻止的原因,但是心有不甘。
【5】本文题目是《隔着门的友谊》,这里的“门”指什么?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照样子,将句子补充完整。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穿石的滴水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句子改为转述句。
(1)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你要照顾好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班长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开展班会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闹着玩的吗?(改成陈述句)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身无分文。 我只能装作选书的样子,偷看几则小故事,然后溜之大吉。(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怀念母亲。(扩句)
2.欢乐的首都人民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广场。(修改病句)
19、按要求写句子。(8分)
⑴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缩句:
⑵今天晚上有大雨。我们要按时到达。(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⑶海底的鱼发出各种声音。(改成拟人句)
(4)他非常着急。(改成比喻句)
20、按要求写句子。
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天地。
如果你是一个动物或者一棵植物,你会怎样来写自己以及你的生活环境呢?发挥想象,快来写一写吧。
要求:构思要有创意;语言生动形象;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