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再组词。
抵_____ 陨_____ 趴_____ 凛_____
低_____ 损_____ 扒_____ 禀_____
培_____ 斑_____ 燥_____ 倾_____
赔_____ 班_____ 躁_____ 顷_____
2、查字典填空
“寓”字如果不认识,我们要采用(_____)查字法;如果不理解它的含义要采用(_____)查字法。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字典里寓字的解释有:①居住;②住的地方;③寄托,含蓄在内。
“寓言”应选第(_____)种解释,“公寓”应选第(_____)种解释。
3、这学期我们阅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小说人物众多,请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填写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4、天下事,说“千”道“万”。
我们通常用“千山万水”或“__________”来形容山多、水多,像这样含有“千”“万”的词还有很多。当比喻事情头绪很多,纷繁复杂时,用“__________”;当形容兵马众多时,用“__________”;当形容差别很大时,用“__________”当形容情况非常确实时,用“__________”。
5、据意写词语。
1.来势凶猛,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 )
2.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 )
3.生活悠闲自在。 ( )
4.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 )
5.眼睛明亮,很有精神。 ( )
6、附加题。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注释:复:又、再,关山:群山 , 苍:苍翠 鏖战:大战)
【1】“菩萨蛮”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_,词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
【2】展开想像,简单描述上阕所写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选连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恨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是毛泽东写的《_______》。
【2】“暖”字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_______心情:“寒”字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_______。
【3】写出总括全诗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_______,赞扬了___________。
8、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该诗色彩角度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非连续文本,回答问题。
材料一: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榜单
榜单名次 | 书名 | 榜单名次 | 书名 |
第1名 | 《红楼梦》 | 第2名 | 《百年孤独》 |
第3名 | 《三国演义》 | 第4名 | 《追忆似水年华》 |
第5名 | 《瓦尔登湖》 | 第6名 | 《水浒传》 |
第7名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第8名 | 《西游记》 |
第9名 | 《尤利西斯》 | 第10名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材料二:我坐在从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不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微博和微信的太过流行,它们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会使用网络语言的下一代?当然,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但有阅读习惯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当中,显得尤其稀少。我其实更想说的是,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摘自《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有删改)
材料三:李伟明先生在《闲看图书印数》一文(见《文汇读书周报》2011-3-11)中说道,“比起上世纪80年代,现在的图书平均印数要少得多。如今的图书,发行5000册就算不错的,能上万则是‘畅销’了。”李先生认为,这种图书印数少的背后则有图书品种丰富的好现象。对此说法,我当然认同。因为当今的图书出版的品种的确呈现为一种多元丰富的状态。然而,从目前的单本平均印数的大幅度下滑的现象看,这无疑也暴露了国人对于图书需求量的锐减的事实。抑或说,从其中我们亦可以窥见当下中国的真正坚持购书而读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的状况。(摘自《中国人读书之现状》)
【1】请简要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名著死活读不下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调查显示,我国“四大名著”也上了“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榜单”。
B.中国人也在阅读,但大多是网络阅读,片段信息阅读。
C.有阅读习惯的人口在中国庞大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低的。
D.中国图书印数少的背后充分说明了图书品种的丰富。
【4】针对“名著死活读不下去”现象,结合材料,请你提一条建议,倡议阅读名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小小的善
许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在一列南下的火车上,一位满脸稚气的男青年倚窗而( )。他是个农村娃,一件崭(zǎn zhǎn)新的白色半袖衬衫掩盖不住黝黑的皮肤。在此之前,他连火车都没有( )过。他要到南方去上梦寐以求的大学。男青年对面的( )位上,( )着一对母子。
车厢内闷(mèn mēn)热异常。男青年感到口渴难耐。
“方便面、健力宝、矿泉水!”乘务员大声叫卖着。
健力宝?男青年知道,这是一种极奢侈的饮料。读高中时,班里有钱的同学才喝得起。父母从没给自己买过。如今,他要到外地上学了,衣兜里有一些可以支配的零花钱。犹豫再三,他终于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5元钱,递给乘务员。
男青年不知怎么开启这罐饮料。他把健力宝拿在手里,颠来倒去看了看。最后,他把目光定在了拉环的位置。迟疑了一会儿,他从腰间摸出一把水果刀,企图在拉环的位置把健力宝撬开,撬了两下,发觉易拉罐的壳很坚硬,便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又把目光盯在了拉环处。这时,却听见对面的妇女对儿子说□兵兵□快把健力宝给妈妈拿过来□小男孩说□妈妈你刚喝过水□怎么又渴了□快□听话□小男孩便站在车座上把手伸进了车厢旁挂着的塑料袋。
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注视着男青年,只听“嘭”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随之,车厢里又传来“嘭”的一声响,男青年的健力宝也打开了。妇女微微笑了一下,喝了一口,就把自己的健力宝放在茶几(jǐ jī)上,显然,她并不渴。
许多年后,男青年参加了工作,却仍(réng rēng)然对这件事记忆犹新。他很感激那位善良的妇女。她为了不使他难堪,没有直接教他易拉罐的开启方法,而是间接地完成了这一过程。妇女的举动是一种小小的善。男青年把这种感激化作了更多小小的善,带到社会的角角落落。
那位男青年就是我,那年我18岁。
【1】用“\”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正确的“zuò”字。
【3】在文章第5自然段“□”内加上标点,选出最适合的一项( )
A., “ , 。 ” “ , , , 。 ”
B., “ , 。 ” “ , , , ? ”
C.: “ , 。 ” “ , 。 ”
D.: “ , 。 ” : “ , ? ” “ , 。 ”
【4】为什么说“妇女的举动是一种小小的善”?( )
A.因为男青年不起眼,是个普通人。
B.因为妇女为了不使男青年难堪,没有直接教他易拉罐的开启方法,而是间接地完成了这一过程。
C.因为妇女为了引起男青年的注意,专门叫自己的孩子拿健力宝而自己不拿。
D.因为这是一件小事。
【5】男青年后来为社会做了许多善事。从文章第7自然段可以看出他这样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男青年很善良。
B.男青年受妇女的影响。
C.男青年受身边人的影响。
D.男青年回报社会,报答祖国对自己的培养。
11、课外阅读。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长大后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而现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外头 我在这头
母亲在里头 大陆在那头
【1】这首诗是按 顺序写的,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有: 、
、 、 。
【2】诗人把乡愁依次比作 ,表达了 的苦愁;比作船票,表达了夫妻别离的苦愁;比作 ,表达了 的苦愁;比作 ,表达了 。
【3】诗歌的最后一小节中,为什么说海峡是“浅浅”的?( )
A. 海峡本身就是浅浅的。
B. 有人说海峡是浅浅的。
C. 海峡虽然很深,但在作者心中是浅浅的。
12、课外阅读。
________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地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节选鲁迅《鲁迅全集》
【1】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不少关于鲁迅的文章,知道了鲁迅笔下的人物都各具特征,我能围绕“找出本文三种类型人物形象”这一阅读目的,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鲁迅在本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他们都各自代表当时社会不同类型的人物。
【2】请你紧扣文章人物形象,为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3】我从作者对奴才的语言描写以及文章里的几处省略号中感受到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4】我能围绕“找关键句”这一目的,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将其写出来,这个句子在文中,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
【5】通过阅读鲁迅的文章,就知道鲁迅如何看生活,看人生,看社会,看人性,看生命,在课内外,我还读了他的________、_______等作品,也认识了鲁迅所塑造的________、________等人物形象,让我感受到鲁迅的人性善良。
13、课内阅读《穷人》,回答相关问题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的意思。
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
自作自受:__________________
【2】人物的心里活动与说话一样,都要用冒号和引号。从这段心理活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______,继而______,甚至______,最后______的复杂心理。
【3】请你用一两句话安慰此时的桑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读这段话,想想省略号的连续运用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材料。
①时间一分一秒地逝去,饥饿又开始折磨汤姆和贝琪。汤姆拿出一小块喜ɡāo分给贝琪吃,可是越吃越觉得饿得慌,那块小得可怜的喜ɡāo反而激起了他们更强烈的食欲。
②过了一会儿,汤姆说:“嘘,你听见了吗?”
③两人屏住呼吸静心听着,远处传来一阵模糊不清的喊叫声。汤姆立即搭上腔,拉着贝琪的手,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摸suǒ着进入通道,这时声音明显近了些。
④“是他们!”汤姆说,“贝琪,我们现在有救了!”
⑤两个被困在山洞里的“囚fàn”高兴得几乎发狂。但是,因为脚下都是坑坑洼洼,他俩走得很慢。说着,就碰到一个坑,他俩停下脚步。那坑很深,汤姆pā在地上,尽量伸手去摸,可是根本摸不到坑底。看样子,他们必须呆在这里,等待sōu寻的人过来。他俩继续听,本来就很遥远的喊叫声,现在听起来更远了。一会儿工夫后,一点声音也听不到了。真是倒méi透顶!汤姆直喊得sǎnɡ子都yǎ了也无济于事。
⑥汤姆不灰心,他满怀希望地和贝琪说着话。可过了一段令人jiāo虑的时间后,再也没有听见那远去的喊叫声。他俩只好摸suǒ着回到泉水旁。他们又睡了一觉,醒来后更加饥肠辘辘,痛苦不kān。
⑦汤姆突然想到,附近有许多叉路口,与其在这里着急,不如去碰碰运气。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根风筝线,把它系在一块突出的石头上,和贝琪一起上了路。汤姆前头走,边走边放线。大约走出二十步远,通道到了尽头。汤姆跪下来,往下摸着,摸到拐角处,又使劲往左边摸。这时,不到二十mǎ的地方有只手,拿着点rán的蜡烛,从石头后面出来了。汤姆大喝一声,那只手的主人——印第安·乔的身体立即露了出来。汤姆被吓得动弹不得。紧接着那西班牙人bá腿就跑,转眼就不见了。真是谢天谢地!汤姆想,印第安·乔没听出他是谁,否则会过来杀了他,以报他在法庭上作证之仇。山洞里的回音让人无法辨出谁是谁,毫无疑问这就是印第安·乔没能认出他的原因。汤姆这样合计着,被吓得浑身无力。他想,要是还有气力回到泉水边,一定呆在那里,无论怎样都不再去冒险,碰上印第安·乔就完蛋了。他很谨慎,没有对贝琪说出看到了什么,他说他大喝一声只是为了碰碰运气。
⑧害怕是次要的,主要的问题是饥饿和疲fá。他俩在泉水旁又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醒来时,饥饿难忍。汤姆提议重新找一条出路。他现在觉得就是遇到印第安·乔和别的危险也不怕,问题是贝琪虚弱得很。她说她就原地呆着等待死亡。她对汤姆说,他自己可以顺着风筝线去找出路,但要不时回来和她说说话,她还让他保证在最后时刻来临时,一定要守在她身旁,握着她的手,这样一直握下去。
⑨汤姆sǎnɡ子里有种哽噎的感觉,表面上却还装出信心十足的样子:别人一定会找来,救他俩出洞。
——选自《统编语文教科书推荐书目:快乐读书吧·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改动
【1】读短文,根据拼音在田字格里写字。(7 分)
pā( )在地上 喜ɡāo( ) 囚fàn( ) 疲fá( ) jiāo( )虑
sōu( )寻 摸suǒ( ) 倒méi( ) rán( )点 bá( )腿就跑
sǎnɡ( )子 yǎ( )了 痛苦不kān( ) 二十mǎ( )
【2】本书的作者是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本篇选文主要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选文,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相关情节写一写, 最少总结两点。
他_____,因为____________;
他_____,因为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2)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 蜥蜴参观住宅。(扩句)
2. 迷路的小黑虫左冲右撞,像 (写比喻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这花真香。(写成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的月亮很圆。(写成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来了。你别走。(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岸边,柳条随风摆动。(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
19、改为反问句。
1.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想到母亲,我就泪流不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让两个孩子和死人待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忘不了那个卖书的残疾青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鸥们不愿意让老人离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们很快就学会了新的技术。(被动句)(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练笔
你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学完《匆匆》后,写写你对小学生活的怀念,表达出你对流逝的小学时光的惋惜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