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经典诗文默写。

(1)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浪淘沙(其一)》)

(2)__________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3)萎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诗中有情,情在“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极目远眺中;在“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____”的岁月流转中。诗中有景,景在“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美辽阔中;在“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清静幽雅中。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春节(   ),学校开展了春联征集活动,(   )今天,已经收到了同学们送来的100件作品。

A. 临近   B. 邻近   C. 截止   D. 截至

3、读句子,在括号里填写表示“说”的词语。

1.“我在出板报,不能跟你出去!”我______了伙伴的邀请。

2.开会时,我们要认真听,不能在下面______

3.我们到底采用哪种出行方案,班主任正在跟大家______

4.爷爷______我,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威和军威。

5.在昨天的班会上,我们一起郑重__________:“远离网络游戏,共建网络文明。”

4、句子训练营。

仙人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 )温室里的花朵那样娇气,它(  )不需要人们特别的照料便能茁壮成长,而它的用途却(  )广泛。

(1)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上面括号里。

(几乎  很少  不像  像  非常  特别)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顽强(   ) 娇气( )照料(  )茁壮成长(   )

(3)这句话有   个分句,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

 

5、格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①长缨:革命武装。②苍龙:国民党反动派。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

【2】画横线的词句表现了红军___的革命豪情。后来,人们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表示____

【3】用“﹏﹏﹏”画出描写六盘山秋天景象的词句,并展开合理想象,把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4】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

7、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金沙水拍云崖暖,

更喜岷山千里雪,

【1】根据课文将本诗补充完整。

【2】第二联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分别把五岭山脉比作____,把____比作____

【3】诗中用______________代表红军长征走过的“千山”;用______________来代表红军涉过的“万水”。

【4】诗中第二句表现了红军战士( )

A.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气概。

B.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

C.本领高,没有困难能难住他们。

8、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它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

A.攀(五岭) B.越______ C.渡______ D.夺______ E.翻______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B.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C.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下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与理解。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1】选文第1自然段是围绕______这个词来写的,第一句与后面的句子是_____关系。这段中的“除非”“必定”两个词语体现了________

【2】“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A.时光景物

B.情景

C.表示估计

【3】小孩子们为什么爱逛庙会?

_________________

【4】第3自然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类人进行了描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表里的生物(节选)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选文中画“_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我”______的心情。

【2】父亲主动给“我”看表,“我”很高兴并且心跳加速的原因是什么?(  )

A.“我”不知道父亲的用意是什么,心里充满了疑惑。

B.“我”不知道怎样感谢父亲,心里既紧张又高兴。

C.“我”终于能够看到表里的世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了,心里既开心又激动。

D.“我”既想看到表里的世界,又害怕看到后令自己失望。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

【4】“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你也一定和作者有一样的经历吧,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

11、名著阅读。

他一进门就脱去了被雪打湿了的帽子,塞在袋里,阔步地走到了里面,脸像苹果一样,注视着一切,等走进食堂,把周围陈设打量了一会儿,看到那驼背的滑稽画,就装了一次兔脸,他那兔脸,谁见了也不能不笑的。

——选自《爱的教育》

【1】联系全书阐释这段话中的“他”,以下表述中正确的两项是(       

A.“他”是安东尼阿·拉勃柯,“他”的绰号叫“小石匠”。

B.小石匠会装兔脸,说明他是个可爱的孩子。

C.小石匠对于变魔术有着异样的本领。

D.父亲教育“我”要爱小石匠,因为他是“我”弟弟,也是劳动者的孩子。

【2】梳理全书中大家对安东尼阿·拉勃柯的爱,以下事例中错误的一项是(       

A.他衣服虽旧,却穿得很温暖,破了的地方被母亲补缀得很妥帖。

B.他的纽扣掉了,“我”的母亲为他缝制纽扣,让他感到很温馨。

C.“我”看到他的衣服上沾灰想去擦掉,被父亲阻止,是为了让他避免尴尬。

D.为了不让人欺负小石匠,父亲给他办了转学手续。

12、课内阅读。(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像牙掘土的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世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1)“平坦的反义词是   ,近义词是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把   比作 ,运用了   修辞手法。

(3)战象在开始掘土的时候,就体力不济喘息,但经过一天一夜的努力,它终于埋葬了自己,结合全篇课文说一说,在战象生命的最后时间里,它在想什么,又是以怎样的一种信念支撑自己做完一生的最后一件事的,并谈一谈你的感想。

 

 

 

 

13、在阅读中学习方法

泥人张

冯骥才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城角的戏院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这当儿,打外边进来三个人。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势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站在迎门桌子上的“撂高的”一瞅,赶紧吆喝着:“益照临的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当下,城里城外气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但人家当面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但是不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1】泥人张的拿手好戏是____________

【2】下面的(   )能表明泥人张捏泥人的手艺高超。

A.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B.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

【3】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故事来反映泥人张的手艺高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泥人张是个____的人,海张五是个____的人。

①性格急躁,爱惹是生非

②心灵手巧,艺高胆大

③横行霸道,目中无人

④有权有势,爱嘲弄他人

【5】读文章第八自然段,把描写泥人张捏泥人动作的词语画上横线。

【6】“______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______,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______大小。”这两句话描写的是泥人张捏出的小泥人______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泥人张手艺的高超。

【7】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找”字,关于两个“找”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第二个“找”字表现了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也表现出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

B.“找”都是找到的意思,第二个“找”可以换成“捏”。

【8】面对海张五的讥讽,泥人张通过两件事来回击海张五,是哪两件事?请概括一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家里养着月亮

正在专心上网,突然屏幕漆黑,我陷入无边的黑暗。阳台上传来小女儿的尖叫。停电了。别的楼上都黑洞洞的。我慢慢摸索着找打火机,心想,好好的怎么就停电呢?真烦人!

忽听女儿惊喜地喊:“爸爸,快来!”

我借着外面淡淡的天光走到阳台,问:“怎么啦?”她指指地面,有一个清晰的影子。停电了怎么有影子呢?

我才发现阳台比屋里亮得多,而外头没有灯。疑惑地找,最后,发现天空有一盏极大的灯,明月浩浩地把万里清辉泼向大地,无声无息,气势磅礴而写意,色彩华丽而奢侈。我被这充满神迹的月光镇住了。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手触摸。星星只三五个,随意地散落在夜空,相隔很远,似乎在说着我听不到的神秘对话。月亮玉一样白,灿灿地发出光辉,那光辉又有一种恬静.幽雅.亲切,明亮而不刺眼,使我可以正视。我的心慢慢沉静,沉静,融化在月光里,心底渐渐有一种柔软.润湿的东西漫上来。蓦然想起好久没看到月亮了,多久了?记不起。

我喃喃自语:久违了,月亮!生活在城市,不知何时忘记了月亮。要不是停电,谁知道月亮正在天上呢?月光下,女儿像罩了一层轻纱一样朦朦胧胧,光与影十分和谐,如童话里的小天使。我蹲下身抱抱她,女儿喊了声“爸爸”,便不说话了。妻子过来,看看我们,抬头看看月亮,大家很默契地不说话。

忽然,女儿说:“爸爸,咱家养着月亮呢!”“嗯?”“咱家养着月亮!”女儿拉拉我的手,“爸爸,看!”

她指着窗下的鱼缸,果然,水面浮着一枚小小月儿,酥酥地颤。鱼儿吐的泡泡在月影里绽开一朵朵金色小花,不断长大的花儿,织成一张金光潋滟的网。

女儿拍拍小手,说:“爸爸,这月亮是咱家养的吗?”“是,是。”我有些激动。家里养着月亮,这是一句浑然天成的诗啊。

家里养着月亮,我是月亮的主人吗?蓦地想起苏轼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话说得真对。意识到自己可以养月亮,做月亮的主人,使我有了一种憬悟。月亮在我们家里养着,是一笔无法计算的财富,使我知道自己生命的背景除了单位.小城,还有天上明月,浩瀚夜空;我生活的内容除了衣食住行.工作家庭,还有仰望明月,静对星空。是的,我的生活还该有这些内容,我还能做春风.夏花.秋雨.冬雪的主人,可以捡一片落叶收藏秋色,可以抬手扯一朵白云装点心情,可以烹一盏晚霞细品,就像今夜,我静静地温一壶月光轻斟浅酌。月光照着我,我却没有看到月光,实在愧对造化。这盎然的天趣,怎么被孩子发现而大人不知道?是大人只看到眼前的东西了吧。孩子的眼光有时更接近本质。我们三人在月光里静默着。一会儿,女儿双手伸进鱼缸,小心掬起一捧水,欣喜地说:“我捧起月亮啦!”月亮在她手心,鱼缸里依旧有月亮。叮叮咚咚,她手里的月亮落在水面,溅起一颗颗金色的水珠,每个水珠里都闪烁着一枚月亮。

我们在月光下无所事事地闲玩,心里飘逸着一种清淡的趣味,有时抬头看看月亮,月亮也有笑意;有时低头看家里养的月亮,月光荡漾,荡到心里。

睡觉了,女儿盖好被子,又舍不得鱼缸里的月亮,跑去看了一会儿,回来悄悄地说:“爸爸,月亮养得好好的,和鱼儿逗着玩儿呢!”我对她说:“我们家养着月亮,发财啦!”

明月自照人,把天上的美无偿地给我们,我们缺的是养月亮的情怀。如果有这样的情怀,平凡岁月,寻常巷陌,也是花香满径。这样想着,我均匀地呼吸着,静静地睡去。

【1】联系上下文,说说“意识到自己可以养月亮,做月亮的主人,使我有了一种憬

悟。”句中“憬悟”一词的意思。

憬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全文,请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过程。

( )→ ▲ 全家赏月亮 →( )( )

【3】体味第⑩段,下列表述与“养月亮的情怀”内涵不一致的一项是(        

A.晚归的云雀,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飞行中的艰辛。

B.汩汩的溪流,吟诵着一首首小诗,邀我与她唱和。

C.乡村舍旁的那头老牛在慢悠悠地咀嚼着夕阳。

D.风中摇曳的石榴是秋千上玩耍的小猴。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路边的小杨树在风中发出阵阵响声。(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缩句)

2.独脚海鸥只有一只脚,停落时得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双重否定句)

3.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4.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为转述句)

5.武汉市荣获全省卫生文明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努力的结果。(修改病句)

6.我能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里是街道,哪里是小巷。(改反问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书装进书包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取得好成绩,能不下功夫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虎说:“我要给灾区人民捐款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大观园

1.新冠病毒被勇敢的白衣战士打败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袄。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母亲心疼地抱着小张,流着眼泪说:“不要再练了,我会一辈子陪着你。”(改为转述句)

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你到过“新冠”疫苗接种现场或看到过“新冠”疫苗接种的情景吗?“新冠”疫苗接种现场的哪一幕最让你难忘?是医务人员的尽职尽责,是工作人员的真诚服务,是老师的热情鼓励,是同学们的勇敢互助,还是谁的哪些表现?请以“‘新冠’疫苗接种现场那一幕”为题,选择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注意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如果需要修改,请使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改带。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